“世子爷都没着凉,我怎么会着凉。”知书随口说着。世子爷的身子,那是中了蛊毒的,替卓夷葭挡了落雪湿了衣裳都没着凉。
她身子骨可比世子好。
卓夷葭转头,奇怪的看了一眼知书。怎么就扯到世子身上了?
身后一直默默跟着的赵凤曜看了眼卓夷葭,撇过了头,没有说话。
“怎么突然扯到世子爷身上。”红珊也是有些奇怪,转头不解的看了知书一眼。
知书赶紧闭了嘴,跟在卓夷葭身后不再言语。山中又恢复了寂静。
知书想说,那日射幼鹿的时候,世子爷也替主子挡了树梢上落下的积雪。团的紧了,主子身上一丢没有。那一堆皆落在了世子的头上与衣领里。
就那样世子都没着凉,今儿她还带了斗笠。积雪也只是湿了斗笠的衣袖,都没进身子里,怎么会着凉。
她身子可比世子好。知书心里又念叨了一遍。
下了山,过了一条山与镇子之间的河流,便入了镇子。
镇子远离繁华的城市,坐落在深山谷里。年年代代传下来,整个镇子都有了沾亲带故的关系,大年三十便没有如旁的城街,都关在屋里头吃团年饭。
而是用了晚饭,便出门开始逛了起来。商贩一个挨着一个,挤满了街。
年长的人,扎堆聊着东家长西家短。或是垂髫小儿在街头巷尾玩着鞭炮,又有一家子跟着隔壁邻居,或者三姑六婆的亲戚,准备着烟花,放在屋外的街巷里头放着。
卓夷葭一群人来到镇子里头的时候,天已经黑尽了。一家两家都沉浸在自个儿的过年的喜悦中,又是晚上,看路都依着街旁摇晃的烛光。
于是一行人外乡人逛在了街巷里,竟无人觉得有异。
“咱们这是不是也算过了年?”红珊东张西望的看着,嘴里笑嘻嘻的说着。
年年都在府上过得年,长这么大,还是头回见到外头的除夕夜。
知书也跟红珊一般左右顾着。她从小就跟着三娘,再到被送进卓家。不要说外头的年夜,就是正正当当的年,自个儿都没过过。
红珊话音一落,她便接道:“可不是呢,这就算过年了。今夜子时一过,咱们这堆人就是一起过了年的人,小姐说是吧。”
卓夷葭点头随口应声,“是呢,我们也是一起过年了。”她走在前头,看着周围的景色,两世为人。她从不晓得民间的年是这样过的。
知书听着笑了笑,忽而想起什么,转头看了看后头跟着赵凤曜。
赵凤曜一直听着前面的声响。听到卓夷葭的声音,抬头看了看她的背影,而后又看了看已经黑透的夜空。
这个年,是一起过的呢。
第二百八十章 杏花糕()
街两旁的灯笼满挂着,红彤彤的。镇子上的风比山林里的小,吹的灯笼乱晃却也吹不飞。
街上有这家种的梅花,那家种的杏花,路口生的枣树。开的没开的,该冒花的冒了花,别的一点两点也发了芽。
一行人走走停停,在灯火阑珊中逛着。
红珊走在一旁,四处看着。到了一个巷子口,红珊盯着里头眼睛一亮:“那边好像有家杏花糕。”
卓夷葭也跟着转头看了看,而后点头:“那我们进去吃些吧。”说着转头看向赵凤曜:“世子可要一同?”
赵凤曜看着卓夷葭,点点头。
深巷中的街贩忙活的双脚不沾地,杏花糕前的桌凳上坐满了人。上面有一条竹竿撑着一条布,写着几个大大的‘杏花糕’。那一方布在风中乱晃。
旁有一排垂柳,上面挂着灯笼。
一行人从垂柳中走来的时候,那忙活的小贩余光一瞥,而后定定的看着赵凤曜,呆了。
阑珊之处柳枝游,闲来仙子人间休。
小贩瞪着双眼,那可是仙人?
“老板,可还有杏花糕?”卓夷葭站在人前,看着那小贩轻声问道。声音悠悠轻柔,如林中的银铃被山风吹过。
昨夜山林一夜雪,深巷娇人问杏花。
本来呆呆看着赵凤曜的小贩,堪堪回过头,看着面前带着斗笠的女子。坐着在吃杏花糕的人也抬起头,看向那娇声的出处。
“有有,自然有。客官这边请。”那小贩说的许急,像是生怕眼前的人消失了一般。
一行人跟着小贩走到桌椅上坐下。看着呆呆盯着这边的路人,卓夷葭皱了皱眉头,转头瞥了一眼被众人呆看着的赵凤曜。
此时赵凤曜就在旁边的长椅上坐着,低头喝着小贩端来的水。一改往日的凌厉,眉眼之间都是柔和。如一块暖玉,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本来是准备转头斥责的卓夷葭,一时也有些看呆了。
赵凤曜放下碗,心跳的愈加快了,而后咳了咳,转头看着卓夷葭:“怎的了?”难道是他脸上有异物?
赵凤曜的手摸上自己的脸庞,摸到有些滚烫的耳根子时,又咳了一声,然后放下了手,端坐在长椅上,在卓夷葭定定的目光中,一时也不晓得要把手往哪儿放。
卓夷葭回过神,心里暗叹一声。什么叫红颜祸水?这大概就是了。这来吃个杏花糕,都能惹起注群观。
她转头看向一旁的知书,轻声道:“你带上面纱,将你的斗笠给世……这位公子。”说着指了指旁边的赵凤曜。
知书一顿,她可没有面纱……不过无碍,她的相貌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了。放人群里也是会转眼就忘的。可不像世子爷。
于是站起来走到赵凤曜旁边,将手中的斗笠递了过去。
赵凤曜看着知书手里的斗笠愣了愣,看着卓夷葭不由得微微皱了皱眉。他一个大男人,带着女儿家的纱笠,像什么话……
卓夷葭看出赵凤曜的不愿,自个儿起身接过知书的斗笠,站到赵凤曜身后,将他的头发敛好,把斗笠带了上去。
赵凤曜僵直的身子一动不动。
带完卓夷葭俯身道赵凤曜耳边,将声音压的极低,近乎咬耳朵:“我们此行最好不要招人注意,只能委屈世子爷了。”虽然这是外人难至的深山老林,可毕竟他们是在明献帝的眼皮子底下偷偷跑的,能不惹眼还是不要惹眼的好。
耳语就在咫尺之间,一阵微微的热气打在赵凤曜的脸颊,让他的心头有些酥麻。赵凤曜木然的点点头,任由卓夷葭将斗笠给自己带上,手掌微微捏紧,掌心有些许薄汗。
卓夷葭为赵凤曜带好斗笠,坐回自己的位置。小贩已经端着杏花糕前来,看了眼已经带上斗笠的赵凤曜,眼里流露了些许失望。
卓夷葭跟他一同又瞥了眼赵凤曜。他是她的堂兄,当年她好像也是这般吸人注意。时间太长,她都快忘了自己当年的样子了。
很开吃完杏花糕,知书转身对着那小贩道收钱。
小贩擦好手,跑过来收了银子,站在一旁却没有走,看着几人的眼里冒着光,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敢问几位客官,可是外地来的?”
他们这儿可是多年都没有外地人来了。
卓夷葭擦着的手一顿。一旁的赵凤曜转头看了她一眼。
知书抬头看了看面前的几人。而后转头对着那小贩道,
“可不是外地来的。”知书一边吃着最后一块糕点,一边说着。
小贩眉头一皱,她们镇子上可没有难道有这般的人。
“我们经常来这儿的。”知书吃完最后一块儿,也跟着擦了擦嘴。
“怎么可能,我就是这儿土生土长的。”小贩眼中有些不信。他可没见过面前的几人。
卓夷葭转头看了赵凤曜一眼,赵凤曜缓缓点点头。
知书看着小贩一笑:“那是因为啊,你看不见我们。”说着指了指天。
小贩跟着望向天空,黑漆漆的夜空什么都没有啊。
回头正想说话,本来站着的原地已经空了。
“咦,人呢”小贩四转,不由得大惊。
旁边坐着吃杏花糕的路人也跟着摇头,他们也就是眨了个眼,人就消失了。
“这可不是天上的仙子?”一个耄耋老者放下手里的杏花糕,有些不可思议。
“可不是呢嘛!凡人怎会长成那般天人模样?”说着那小贩拍了拍腿。
“哎呀,原来是神仙!”旁边有人说着,赶忙跪了一下。
一群人也兴奋的跟着跪了下来,三叩五拜,口中激动溢于言表……
红珊还没反应过来,自己就站在了另一条街巷里。
站定之后四处看着,这这这……
卓夷葭和知书一左一右的放开红珊的手。
“走吧,继续看看,顺便给知画带些吃的回去。”卓夷葭边说边往前走去。
红珊回过了神,跟到卓夷葭身后,有些意犹未尽,正准备开口,旁边的卓夷葭变转头看着她道:
“红珊你还有其他想逛的吗?”
红珊正准备说的话从喉咙收了回去,偏头一想,“有啊,奴婢想去逛灯。
第二百八一 买灯()
除夕夜的灯市并不似元夜的热闹。卖灯的巷子只有几家摊贩,多也事卖的孔明灯。挂灯挂在一旁,倒是卖的少了。
一行人带着斗笠,唯二没有带的知书和良鱼,长相平平,也没有过多惹人注意。
几人到了卖灯处,这儿的等实在是比不得京城五彩斑斓各式各样的灯,好多搁前几年的京城都没人买。
红珊越看越意兴阑珊,撇着嘴一家家的看着:“这儿的灯太一般了。”
卓夷葭也跟着看着,没有接话。
走到街尾,有一个摊贩上摆着许多白灯,却是没有小贩守着。
几人走到摊贩前,看了看,等都是一样的样子,圆圆的。一个个白灯放在摊贩上显得格外普通。
“那盏灯不错。”知书看着,指了指摊贩上头挂着的一盏灯。
上面挂着灯也是圆圆的,上面却画着春日的山林,灯光映出来便成了青色,算是这一路走下来最入眼的一盏了。
这边话音一落,本无人的摊子下头冒出了一个头发灰白的头,满脸皱褶的老人伸长着脖子,看着站在摊前的一群人,眼珠子一转:“几位买灯?”
“老板这盏灯怎么卖?”知书看着从摊下冒出头的老人,说着指了指上头的那盏山林灯。
那老人跟着抬头望去,‘哎哟’一声,站起来一只手揉着脖子,眯着眼一脸皱着:“我的脖子哟……”
另一只手里握着的毛笔还沾着许多墨汁。
红珊的目光落在那毛笔上,眼睛一亮,转头看向卓夷葭:“小姐,他手里有毛笔,我们可以自己画灯呢。”
“画灯?”卓夷葭说着目光落在那老者的毛笔上。
“是啊,小姐画的灯不是可好看了么。”红珊兴奋的说着,她想起那一年元夜之时,小姐画的美人灯。
一旁的良鱼悄悄的转头看了眼赵凤曜。赵凤曜带着斗笠,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
卓夷葭听着红珊的话,没有应声。
“我来画吧。”赵凤曜说着往前走了一步,看着那摊后站着的老人:“老板,我们可以借用你的水墨否?”
老人放下摸着脖子的手,看着赵凤曜:“可以是可以,可是给的钱不能少。”
可不能因为是自个儿画的就让他便宜。怎么说也是花了他笔墨的。
“自然。”赵凤曜点点头。
“那你来画吧。”老人往旁边一站,将手里的毛笔递了出去。
赵凤曜绕过摊贩,走到后面,接过老人手里的毛笔。
在摊上取了一个白灯,低头作画。
“可还有笔?”卓夷葭看向站在一旁盯着赵凤曜画灯的老人问道。
“有的,你要用么?”那老人头也步不抬的问道。
卓夷葭点头应声,老人指了指一旁摊下的一堆笔墨。卓夷葭走到笔墨前,拿了笔墨,取了一个白灯,走到一旁的树下。
“小姐你要画什么?”红珊跟着卓夷葭,蹲在她旁边问道。
“我准备写诗。”卓夷葭说着,提起笔开始在灯上写了起来。
小妆才了,对镜贴钿,梅香深街;春来几约,河畔垂柳,杏花似雪。
题罢,卓夷葭看了看,又提笔沾朱墨在上面点了几株红梅。画好之后,搁下笔,拿起灯端详起来。
上一世,她最爱梅花,点点红梅,或是枝枝腊梅,盛开在天地间,于万物寂静,百花凋零之时,相伴白雪。傲骨挺立,香远益清。
常常喜欢题完字,喜欢在一旁点上几朵梅。
“小姐的字可真好看。”红珊笑盈盈的看着那盏灯。这话她不晓得自己说了多少次,可就是百说不厌。
“知书,你去那边买几盏孔明灯吧。”卓夷葭回头看向知书说着。
知画还等在寺庙里,买了灯,待会儿跟她一起放。
知书点点头,走到一旁的商贩处买了几盏孔明灯。
过来的时候,赵凤曜已经画好了。
“好画!好画啊!”那老头背着手看着赵凤曜手里等啧啧夸赞。
赵凤曜画好灯走到卓夷葭身边,“可好了?”
卓夷葭点点头,拿着灯起身。
赵凤曜突然一顿,看着卓夷葭手中的灯,忽而皱了皱眉。
“怎的呢?”卓夷葭看着赵凤曜问道。
赵凤曜摇摇头,一旁的良鱼给了银子给那小贩,几人拿着灯往回走着。顺道还买了些吃食。
走出镇子的时候,没有了两旁的灯笼照,路上变得暗了下来。赵凤曜掏出火折子,将自己的那盏灯笼点燃。
路上才变得明亮了些。映着烛光,卓夷葭转头看了一眼赵凤曜的花,这时她才看清那灯上的画。
灯面上画的是辽北景色,茫茫边疆,几笔跃然纸上。黄沙、落日、孤城、兵将……
看着那副图,卓夷葭有些入神,身上微微颤栗。而后回过神。
“世子又许久没有回过辽北了吧。”卓夷葭在前面,提着自己的灯,慢慢的问道。
赵凤曜跟在后头,点了点头。而后又反应过来卓夷葭走在前头看不到,便出声道:“快两年了。”
“幸而边疆战事平息。”卓夷葭悠悠说了一句。赵凤曜生在辽北,乃为辽北主将,如今却被明献帝软禁在京城,一旦有战事,便只能眼睁睁看着边塞城池烽火起。
说着,卓夷葭又自个儿补了一句:“也幸好边疆还有怀荣王爷驻守着。”
跟在后面的赵凤曜看了一眼卓夷葭,“父皇身子已经快不行了。”说着提着灯的手紧了紧。
他很少跟外人提及王府中事。
卓夷葭身形一顿,转头看向赵凤曜:“王爷身子不好了?”
虽然王叔很少入京,可她最后一次见他时,他身上还披着没来及脱下来的战袍,威风凛凛。她喜欢北地的辽阔,王叔便经常跟她写信说北地之事。字字铿锵有力,丝毫看不出病色。
赵凤曜看了眼卓夷葭,点点头:“先皇仙逝后,父王身子每况愈下。后来贞慧长公主和皇后娘娘的薨殁,更是让父王身心俱疲。一日日不见好,拖到了如今,几乎已经到了极限。”
说着赵凤曜低下了头,声音有些沉:“若不是为了南商和辽北,大概早就撑不下去了。”
第二百八二章 放灯()
卓夷葭回过头,强迫自己憋着眼里的泪。
她并未常见王叔,但自幼的印象,便是将小小的她高高抛起时,那爽朗的笑声。
儿时换乳牙,父皇母后总是禁她的嘴。偏偏王叔总是喜欢给她寄民间的丝蜜……
卓夷葭感觉自己有些哽咽,说不出来话。
一阵沉默。赵凤曜走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