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大哥!”
萧无衣如同闪电般跳出韩艺的环抱,还狠狠瞪了韩艺。
韩艺倒是不觉得有什么,笑道:“老丈人,大哥!你们回来了!”
“没想到你比我们还早!”萧守规笑了笑,他还真没有想到自己这位妹夫如此奔放。
韩艺道:“哦,如今我们六院目前还没有什么事做,所以我就早回来了。”
萧锐一语不,步入大厅,坐了下来。
萧无衣略带好奇的韩艺。
韩艺眨了下右眼,等到萧守规也坐下之后,他才与萧无衣坐了下来。
萧锐瞧了眼韩艺,道:“韩艺,你也别怪我多嘴,有些时候,我觉得你锐气太盛了一点,其实不需要这么激进,为官之道,讲究的是一个圆通!”
难道夫君又闯祸了,待会可得问问!萧无衣昂头道:“爹爹,这女儿可不敢苟同,夫君出身卑微,若不事事力争上游,又岂有今日的地位,早就被那些贵族给踩在脚下了。”
“你闭嘴!”
萧锐斜目一瞪,萧无衣当即焉了,垂着头,眼中满是委屈。
萧守规一笑,道:“爹爹,孩儿倒是觉得无衣言之有理,妹夫如今所得的一切都是靠自己拼搏得来的,这也是他的成功之法,若让他改变自己的做法,只怕会适得其反。”
萧锐稍稍点头。
“偏心!”
萧无衣轻轻哼道。
韩艺瞧了眼爱妻,又向萧守规笑道:“大哥,老丈人其实也是关心我,我非常感激,我毕竟还是太年轻了,有些事考虑不周,也需要有人在旁规劝我,我会铭记老丈人的良告,尽量收敛一点。”
萧锐笑着点点头道:“你能明白,就再好不过了。”
萧守规眼中闪过一抹赞色,他渐渐明白为什么萧锐对韩艺青睐有加,道:“不过妹夫,我今日算是见识了你的本事,我从未想过有谁能够将那些高谈阔论的大学士说得哑口无言。”
韩艺笑道:“大哥谬赞了,其实我之所以能够屡屡取胜,关键就在一个公平,这佛家有云,众生平等,他们的言论都是站在不公平的角度出的,因此道理肯定是在我这一边,只是这些话以前没有人敢说,敢说的又都是既得利益者。”
萧锐一听佛教,顿时觉得很有道理,捋须笑道:“言之有理啊!”
萧守规和萧无衣相觑一眼,心里均想,恐怕用不了多久,韩艺在爹爹心中就要远胜过他们了。
萧锐突然道:“韩艺,你可有听闻最近关于东宫的事?”
连我老丈人都知道了,敬宗他们已经急不可耐了!韩艺点点头道:“倒是略有耳闻。”
萧锐道:“那你打算如何做?”
韩艺道:“这是大势所趋,而且是板上钉钉的事,无须为此感到烦恼。”
萧锐点了点头。
。。。。。.
。。。。。.
而那边李治回到宫中,习惯性的去到两仪殿内批阅奏章。
“陛下,这是太子今儿上午上的一道奏章!”
张德胜将一封奏章递到李治跟前。
“太子?”
李治微微皱了下眉头,接过来一禁眉头紧锁,将奏章一合,递还给张德胜道:“拿去烧了!”
张德胜先是一愣,随即赶忙接过奏章来,“小人遵命!”
待张德胜走了之后,李治也无心在批阅奏章,半躺在卧榻上,一手撑着头,陷入了沉思当中。
原来这一道奏章是太子李忠请求辞去太子之位,这李忠不过是十五六岁,本来也就是长孙无忌他们手中的木偶,在当初王皇后惨死时,李忠就吓得一场大病,病愈之后,每日过得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宫中举目无亲,在外廷,他的大臣一个个都离开了,心中一直都是惶恐不安,已经是惊弓之鸟,身边就那么几个东宫臣子。
因此当董烨将自己被御史台调查一事,告诉太子李忠之后,李忠吓得差点没有尿裤子,这说明对方已经准备下手废他,而他早已经没有反击的能力了。然而,他害怕,他的臣子比他还要害怕,他们都知道这太子之位迟早是要交给武媚娘的儿子,与其被人赶下来,或贬或杀,还不如怂恿太子主动请辞,只要李忠不坐在太子的位子上,那对于皇后的威胁就大大减弱了,说不定会饶大家一命。
整个东宫的官员都只在求活命,甚至里面还有许敬宗李义府的人。
李忠本来就吓得够呛,身边的人再这么一拱火,赶紧上奏,说自己身体不好,而且人比较蠢,当不了太子,老爹,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与此同时,许敬宗率先与一干党羽上奏求李治废黜当今太子,立代王李弘为太子,其实这一次的事就是他主导的。显然,许敬宗大臣也是想趁着这一次机会,提拔自己的人上来。
这主要的理由,就是说李忠都还不是王皇后所生,生母只是宫人,地位卑微,更别说当今皇后了,绝非嫡长子,这名不正,言不顺,天下人不服。除此之外,还有罗列了各种理由,什么帽子都扣在太子头上。
但是上去的奏章,全部都石沉大海,连一点反应都没有,甚至于朝会都因李治身体不适,而被临时取消了。
但不管怎么样,这事一下就闹腾了起来。
许敬宗他们可不管这么多,上奏,坚持另立太子,而且上奏的人也是越来越多,这太子就是未来呀,大家都知道这是大势所趋,你要不的话,将来太子登基,那就是秋后算账之时啊。那边太子李忠也在上奏,几乎是一天一道,一连上了四道奏章,坚决不当这太子。
而这时候,武媚娘却是出奇的安静,稳坐正宫,因为他知道,这是板上钉钉的事,谁也无法逆转。
。。。。。。
萧府!
“夫君,奏章已经写好了,你”
萧无衣将一道奏章递给韩艺。
韩艺将奏章接过来,眉头紧锁,显得非常挣扎。
萧无衣好奇道:“夫君,你在想什么?”
韩艺还是显得犹豫不决,道:“无衣,你再帮我写一道奏章!”
。。。。。。
。。。。。。
这一日,傍晚时分,久违露面的李治终于将朝中重臣召到两仪殿内,甚至于一直在家“养病”的高履行也来了。许敬宗他们都知道,高履行来此,只是充当长孙无忌的代言人罢了,毕竟人家在朝中还是有势力,但是他们并不为此感到担忧,因为他们知道长孙无忌决计不敢在这事上冒头。
李治开门见山道:“今日朕召各位爱卿前来,是关于太子一事的。”
他话音刚落,许敬宗就急不可耐的站起身来,正欲开口时,李治突然手一抬,抢先道:“许爱卿,你先请坐,且听朕说完。”
“是……是!”
许敬宗到嘴边的话又强行吞了进去,差点没有岔气,尴尬的点了下头,又坐了下来,眼中竟有一些不安,这太诡异了一点吧。
李治非常严肃的说道:“最近太子一连给朕上了四道奏章,表示自己自小体弱多病,就连平时学习尚且都有些力不从心,恐将来无法继承大统,为我大唐天下着想,他望朕能够另立新太子。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许敬宗李义府他们不禁相觑一眼,这是什么意思,我们也是要说这回事的,为何陛下要抢在前面说呢?
而韩艺眼中则是闪过一道异样的光芒,老狐狸啊老狐狸,你还真是牛啊!
这一向沉默寡言的李勣突然抢先开口道:“陛下,历朝历代的贤者多不胜数,但是没有几个能过做到退位让贤的,臣以为太子有此胸襟,真乃天下百姓,江山社稷之福,着实的难能可贵,其一片孝心那是天地可鉴,日月可知,故老臣认为陛下何不遂其所愿,另立太子,也算是为其他王子作为榜样,愿他们能够和睦相处。”
许敬宗他们顿时恍然大悟。
如果李治让他们先开口,那他们肯定是挑李忠不好的说,总得找一些理由,而且这些理由要足够让李忠离开东宫,那不用说,污水肯定是泼的一地都是。
可是李治这么一说,就直接从炒鱿鱼变成自动请求降职,这两者差别很大啊。
可见李治也知道李忠这太子当不下去了,因为如今掌权的大臣都是反对李忠的,而自古以来,皇帝立太子先考虑的还并非是太子是否贤明,而是朝中是否有大臣太子,如果都不的话,那么再贤明也不可能立,到时你皇帝两眼一闭,太子怎么办?
李治的意思就很简单,废黜太子可以,但是不要想着赶尽杀绝,再怎么说,他也是我的儿子啊。
许敬宗李义府等人心知肚明,纷纷附和李勣的意思,使劲的夸太子李忠,气氛完全跟预想中的不一样。
原本许敬宗他们已经武装到牙齿了,反正这一波必须拿下太子,决不能再拖下去,以免夜长梦多。,**,:
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为人臣子()
原本大家以为是一场非常漫长的会议,结果很快就结束了!
这皇帝同意,太子同意,大臣也同意,那还有什么说的。..
其实这一场会议,重点于是否废黜太子,这是不可能改变的,除非长孙无忌还在掌权,关键是在于李忠的下场!
许敬宗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另立新太子,虽然离他们想象中的有点差距,他们本来是想将李忠贬出京城,但是主要目的达到了就行了,毕竟李忠是李治的儿子,李治要保李忠,那谁敢说半句,再来李忠也没有犯什么错,就他们那些栽赃嫁祸,真要较真起来,根不住脚。
但是话说回来,其实李治本来是不喜欢李忠的,先,李忠的生母不过就是一个宫人,与李治感情也不深,过继给王皇后之后,又成为长孙无忌安排在东宫一面旗帜,等于是李治心中的一根刺,因为李忠在的话,对于长孙无忌而言,李治就成为可以替换的,因此在当初博弈的时期,那真是不除不快,只不过后来王皇后的惨死,李治心里也有些内疚,再随着朝中大局的稳定,李治就觉得没有必要再去为难李忠了。
这里只是商议废除太子,至于立谁为太子,并没有谈,大家心里都有数,而且肯定还要开一场朝会,到时再提出来也不迟。
大家也就都不着急了!
“臣等告退!”
“嗯!”
李治点了点头,忽然想起什么似得,道:“韩艺,你留下,关于科举朕还有些事要与你商量一下。”
许敬宗他们瞧了眼韩艺,满眼困惑的离开了。
等他们走后,屋内就剩下李治和韩艺。
李治瞧了眼韩艺,淡淡道:“韩艺,你可知朕为何留你下来?”
韩艺错愕道:“不是因为科举的事么?”
李治道:“你说呢?”
韩艺摇摇头道:“微臣不知。”
“真不知,还是假不知。”李治似笑非笑道。
韩艺道:“微臣是真不知。”
“那好,朕就给你提个醒!”李治笑了一声,道:“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在这几日中,朝中重臣几乎都上奏请求废除太子,唯独你一个人上奏保太子,直到方才你也未表态。”
韩艺道:“微臣的确上奏保太子,难道微臣做错了么?”
李治道:“朕想知道为什么。”
韩艺道:“为人臣子,不应该忠于陛下和储君么?”
李治诧异道:“仅是如此吗?”
韩艺点点头,道:“微臣能有今日,全凭陛下的眷顾,微臣现在拥有的一切也都是陛下赐予的,微臣一直铭记于心,微臣对于陛下的忠心,天地可鉴,那么自然也应该向太子尽忠。微臣在奏章上面已经写得非常清楚了,微臣认为太子并无过错,即便有也不至于到达被废除的地步,却遭人非议,微臣身为臣子,自当得向太子尽忠,保护太子的权益,此乃微臣职责所在。”
李治沉吟少许,道:“也就是说你反对朕另立太子?”
韩艺道:“回禀陛下,微臣只是尽臣子的本分,仅此而已。”
言下之意,就是我保太子,那只是因为我是臣子,我没有选择的余地,但这并不代表我谁,或者反对谁,换而言之,就是我忠于的是太子,不是某一个人。
李治听后,面无表情,过的半响,他才开口道:“对了,关于你送来的有关于数学的书籍,朕也些,现数学的作用比朕想象中的还要大,尤其是关于统计方面,书中的题目让朕明白,如果能够用一套合理的算法来计算的话,就能够省下不少钱,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变得更加精确,尤其是城防和武器制造方面,但是关于数学方面的人才,当今世上是少之又少,正如你以前所言,户部和工部的确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因此朕打算将数学放在科举后面考,参加科举的考生,都可以参加数学科目的考试,你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
韩艺先是高呼一声,随即道:“如此一来,有些常科受挫的考生,还能够利用制科入仕。其实最开始微臣也有这么想过,但是微臣觉得如果考生一心只想求得官运亨通,对数学不感兴趣,那招来贤者六院亦非好事,但是如今微臣改变了这方面的因为当今各地都不重视数学,导致考生也不是很重视,因此就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方面天赋,以及对数学是否感兴趣他们接触一下他们对数学有一个了解,再来判断自己究竟喜不喜欢数学,这也未尝不可。”
李治点点头道:“那好,就这么决定了。关于数学考卷的,我就交给你李太史已经阎尚书。”
“微臣领命。”
“你告退吧!”
“微臣告退。”
韩艺刚出门不久,李治突然对着屏风后面道:“你出来吧!”
但见屏风后面行出一位美妇,不是武媚娘是谁。
李治笑道:“皇后,你认为朕帮弘儿选得这位老师如何?”
武媚娘却是不但反问道:“陛下为何敢笃定韩艺不是故意这么做的?”
李治道:“这个问题朕的确也想过,但是韩艺常说,天上熙熙皆为利来,以他如今的地位,入东宫也是迟早的事,他为何还要这么做?可见韩艺明白为人臣子最的是什么。”
殊不知韩艺其实也不太明白,在这方面,他不可能比许敬宗他们还想得透彻,因为他从未经历过,只是他后面站着一个老谋深算的长孙无忌,在废立太子方面,长孙无忌比许敬宗他们可是要厉害得多。
武媚娘笑道:“一切全凭陛下做主。”
李治笑着点点头,心中却是长出一口气,总算是了却了一桩事,其实这事吊在这里,他也着实难受。
那边韩艺刚出得宫门,上得马车,一身大汗这才冒了出来,他一边抹着汗,眉头紧锁,喃喃自语道:“太子?啊………这真是越来越复杂了,剪不断,理还乱,真是让人想上吊啊!”
其实他一直犹豫不决,心里也没有底,这人心隔肚皮,谁知道他们究竟在想什么,因此他准备了两道奏章,直到最后才决定上那一道奏章,这都是因为李治一开始的沉默他觉得长孙无忌猜得没有错,不过直到方才李治先开口他彻底放下心来。
。。。。。.
然而,因为如今东宫之事,已经闹得是日嚣尘上,东宫不稳,朝堂则不稳,朝堂不稳则国家不稳。这道理也很简单,东宫代表着将来,太子身边的人,自然是非同寻常,如果李治迟迟不下决定,可能会有一些大臣投鼠忌器,押宝在李忠身上,这样一来,就会造成朝廷的分裂。
若不是十拿九稳,许敬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