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把握生命里每一次感动,和心爱的朋友热情相拥真心的话,和开心的泪,在你我的心里流动。”
歌声在空中一遍遍回荡。
唱的半响,忽闻一阵马蹄声,歌声立刻停了下来,大家纷纷举目望去,只见一群人骑马往这边行来。
长孙延微微皱眉道:“好像是陛下。”(~^~)
第六百二十一章 礼云!乐云!()
来人正是李治、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人,后面还跟着许多的禁卫军。
在春耕之后,朝廷的斗争也消停了,君臣齐心协力搞好春耕,其余的事,等春耕过后咱们再谈。
“小人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最先反应的还是那些士兵,毕竟他们都是禁军出身,随后那些百姓反应过来,纷纷行大礼,高呼万岁。
李治从马上下来,看得田里耕种的人,不免大吃一惊。
其实不要说他了,当长孙无忌看到长孙延撸着袖子,拿着耙子,差点没有晕倒过去,堂堂国舅公的孙子怎么跑来当农民了。也有不少大臣纷纷露出恼怒之色,这贵族怎么和庶族、农夫掺合在一块去了。
“怎么是你们?”
李治只觉脑子有些转不过来。
这时,韩艺、长孙延、卢师卦等人走了过来,向李治行了一礼。
李治道:“韩艺,你们在这里干什么?”
韩艺道:“回禀陛下,今日微臣带着皇家警察出来实习。”
“实习?”
李治微微一愣。
韩艺点点头道:“最开始是郑御史想联合微臣派一些人来帮助这里的百姓春耕,后来微臣心想,皇家警察的职责就是帮助百姓的,光在训练营里面训练,可是不行的,必须要跟百姓有互动,懂得如何去帮助百姓,因此微臣就带着他们来此实习,替陛下施以雨露给百姓。”
“原来如此!”
李治点点头。
一旁的百姓开始不知道什么皇家警察,只知道郑善行,因为郑善行常常帮助他们,如今一听,不禁大喜,皇帝恁地重视我们,于是周边的一些老儒妇幼跪地高喊道:“多谢陛下,多谢陛下,陛下隆恩浩荡,小人永世难忘。”
这些人一喊,其余的人虽不知是什么情况,也跟着高喊起来。
韩艺听得暗喜,这真的是助攻啊。
李治还愣了下,随即忙道:“各位乡亲快快免礼,这都是朕应该做的。”很是开心呀,又向一众学员们道:“朕对于拥有你们这些皇家警察而感到自豪。”
“陛下过奖了,此乃学生分内之事。”
一众学员齐声应道。
那些个大臣听罢,顿时又转怒为喜,这对于他们的晚辈可是大好事一件,将来仕途肯定话下。
李治又向韩艺道:“韩艺,你们做的非常好,朕深感欣慰。”
韩艺等人立刻谦虚道:“陛下过奖了,这都是陛下皇恩浩荡。”
李治得意的笑了笑,又朝着众人道:“你们干吧,朕待会与太尉下田与你们一块耕地。”
众人一听,山呼海啸的马屁随之而来。
随后大家又奋力干了起来,这皇帝都说要下田干农活,他们还有什么矫情的,而且皇帝在这里,那还不好好表现一下。
韩艺听得一惊,皇帝耕地?但又见长孙无忌他们表现的非常淡定,心想,难道这也是传统?试探道:“陛下,你怎么来了?”
李治笑呵呵道:“原本朕与太尉他们在这附近巡视春耕,忽然听到这边有人唱歌,于是就过来看看。”
原来在李世民时期,天灾不断,国家一直处于危难时刻,因此朝廷非常重视农耕,李世民几乎年年春耕秋收都会到京畿之地视察,想尽办法提高农业生产,其实唐朝内政除去权力之争外,就一个事,农业,唐朝多元化的国家,但同时也是一个单一的国家,因此出巡就是一两个月,也常带着大臣下田干活,其实他们能够干多少活,主要还是鼓舞百姓多多耕地,以至于养成了这个传统,每年这个时期,皇帝一定要出巡,表示朝廷对于农业的重视。
所以李治说下田耕地,长孙无忌表现的非常淡定,太常见了。
李治说到这歌曲,兴致盎然的问道:“对了!你们方才唱的是什么歌,朕好像从未听过?”
韩艺回答道:“是微臣最近创作出来的,准备用于皇家训练营,当做营歌。”
这时,一人站了出来,道:“陛下,臣要参皇家特派使一本。”
这人正是谏议大夫萧钧。
韩艺一惊,这你也参我,咱们是亲戚啊!
李治听得也是好奇,但他知道萧钧这人从不无的放矢的,道:“萧爱卿因何要参韩艺?”
萧钧道:“陛下,礼乐是有规章制度的,是用来教化臣民的,岂能随意在百姓面前兴乐,皇家特派使此举有违制度。”
李治听后淡然一笑,道:“朕曾记得当年御史大夫杜淹也曾因此事与父皇谈论过,但是父皇最终却是采纳了魏公的谏言,朕至今还记得魏公那一句,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在人和,不由音调。说得甚是在理啊!”
这一句话是非常有名的,贞观政要里面都有记载,魏征的意思就是,这礼的好坏,难道在于玉帛之类的礼器?这乐的好坏,难道在于钟鼓之类的乐器吗?这音乐的好坏关键在于心境,而非音调。
来济颔首道:“陛下圣明。乐之所以有喜怒哀愁,皆因是人所需,谈不上对与错,微臣在悲伤时,也会弹奏一些比较悲伤的曲乐,来帮助自己调解心情,在高兴时,会弹奏快乐的曲乐助兴,此乃人之常情,与教化无关。”
唐朝是一个非常开明的国度,他们并没有遵从独尊儒术的思想,是非常开放的,从皇帝开始就是如此,李世民就不兴这一套,经常在大臣面前作乐跳舞,皇帝如此,大臣就更是如此了,总之就是一句话,我要作乐,关你屁事。
“正是如此!”
李治微微一笑,道:“朕方才听此曲,甚感激动,朕觉得朕的百姓需要这样的歌曲。韩艺,朕批准了。”
其实李治非常喜欢音乐,也是一个懂音乐的皇帝,音乐肯定是自由的,你要拿礼教去束缚音乐,那难以作出好乐来。
萧钧见罢,不再多言,默然退下,又是李世民,又是魏征,他说不过,谏议大夫追求的是开始,是过程,我不说,那我失职了,肯定会有人弹劾我,我说了,你不采纳,那就是你的事了,因此他这不是要针对韩艺,只是尽职而已。
李治也明白,因此也没有怪他。
韩艺人都是蒙的,他没读过圣贤书,对于这些还真不清楚,但是他心想,我要唱首歌都得坐牢,那这个国家待着有什么意思。
这时候又有一人匆匆走来,“微臣参见陛下。”
正是郑善行,他倒是没有下田耕地,因为他组织大家有效率的耕地,这里毕竟有好几百人啊!
李治毫不吝啬的赞道:“朕有善行这样的仁义之臣,何愁天下不睦。”
身后的大臣也纷纷出言夸赞。
前面李治夸韩艺的时候,就没有一人做声。
郑善行立刻道:“陛下过奖了,微臣受之有愧。”
“这都是你应得的。”李治呵呵一笑,举目四顾,突然发现这边站着的都是一些老弱妇孺,还有一些残疾人,壮丁很少,不禁有些纳闷道:“为何这里的百姓恁地穷困,连壮丁都见不到一个。”
韩瑗立刻道:“陛下,这里唤作高家坡,当年这里很多壮丁都应召入伍,随太宗圣上出征高句丽,但是多半都死在了战场上面。”
李治听得一时愕然无语,为何贞观年间人口增长极慢,主要还是因为贞观年间,唐王朝在四处作战,开疆辟土,基本上将周边的敌人都给打死打残了,但也付出了一个非常惨重的代价,人口稀少一直以来都是李治当局要面临一个非常的问题。
当然,唐王朝收获的要更多,也换得了如今的太平盛世,至少没有人敢跑来欺负唐王朝。
李治心有不忍,于是道:“太尉,朝廷难道就没有想办法帮助这些人么?他们的丈夫、父亲、儿子可都是为我大唐牺牲的。”
长孙无忌立刻道:“朝廷对于这些人已经是多有帮助,田地不会收回,还会给予他们一些钱财,另外战死的将士都会给予厚葬,但是现在朝廷也不是非常富足,不可能照顾的面面俱到。”
李治听罢,不禁谓然一叹,道:“是朕无能呀,在这京畿之地尚有恁地贫穷的百姓,更何况其他地方。”
长孙无忌忙道:“陛下仁孝为先,岂有过失可言,只是这治国之道,非一日之功,他们虽然贫苦,但是他们至少还有田地,隋末时期,这里的百姓颠沛流离,可是连田地都没有,而在贞观初年,他们的田地常年遭受灾害,如今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这就是进步。”
韩艺算是了解这长孙无忌了,就是从不言君过,反正他是没有听到长孙无忌说过李治一句坏话,最重的一句,就是年轻气盛,还是私下说的。
李治道:“如今我大唐国力蒸蒸日上,难道就不能够多帮助他们一些吗?”
大臣不语,要有办法,那还说什么。
郑善行突然道:“陛下,特派使在这方面可谓是足智多谋,兴许他有办法。”
韩艺听得一愣,暗骂,靠!今儿玄道,你就继承了他的意志了。
李治望向韩艺,期待道:“韩艺,你可有办法?”
“这个——!”
韩艺思忖片刻,道:“陛下,他们确实可怜,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他们最终还是的靠自己,朝廷能够帮助他们一时,不能帮助他们一世,即便是我们,也不可能天天帮他们耕地,而且,天下还有很多像他们这样的百姓,微臣始终觉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该给予他们积极的动力他们懂得往前看,而非是自怨自艾,因为这并不能解决问题。”
“言之有理!”李治点点头道:“那这渔又从何谈起呢?”
韩艺沉吟少许,道:“工与商。”(。)
第六百二十二章 工与商()
愛♂去÷小?說→網,。。
工与商?
在一群贵族面前谈这些好么?
褚遂良他们不禁又面泛愁色。
李治好奇道:“你的意思莫不是让他们去从商,去务工?”
“当然不是。”
韩艺道:“这些老儒妇幼其实是有足够的田地,比起很多人都要幸福的多,但是他们之所以让人感到同情的地方,是因为他们的身体不足以支撑繁重的农活,但这是没有办法可以弥补的,只有等他们的后代成长起来,才能帮助他们分担压力,但是他们又能否撑到那时候了。
而农活的组成部分,人主要的,其次就是工具,既然无法改变人力,那么只能改变工具了,一件好的工具,能够让农活变得轻松一些,好比如牛,如果他们有牛的话,恐怕就不会这么艰难了。微臣说的工,是工具,而非是工匠。”
李治听得连连点头,笑道:“说起这个,朕倒是想起方才朕与太尉他们都还在谈论你了。”
韩艺一愣,不解的望着李治。
李治道:“前面朕在视察的时候,发现几乎的农夫都在使用熊飞犁,朕也与他们谈过,他们对这熊飞犁可是赞不绝口,说这熊飞犁又快又方便,尤其是对于小田而言,往日三日才能干完的活,如今两日便可干完。”说着,他呵呵一笑道:“这都亏当初右仆射慧眼识珠啊,极力推动朝廷普及这种熊飞犁,不然的话,今日春耕怕是赶不上了。”
褚遂良忙道:“陛下过奖了,此番功劳,臣可受之有愧,臣不过就是借花献佛,这还得多亏韩艺能够创造出这种熊飞犁来。”
韩艺遂良略显尴尬的表情,差点没有笑出声来,李治这么说,摆明就是有意让褚遂良夸夸韩艺,褚遂良心里也明白,但这事一定得夸。
“二位都是朕的好爱卿。”
李治一句话就将韩艺提升到跟褚遂良一个层面上,随即道:“你说的非常对,工具的好坏,可能帮助百姓减轻非常大的负担,我大唐人口甚少,许多地方连绵百里都是荒无人烟,若能够获得上佳工具,我大唐便能开垦出更多的田地来,也能够养活更多的人。”
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但是这工具是可遇不可求的。”
韩艺道:“陛下言之有理,但是朝廷应该给予生产工具极大的重视,这样才有更大的希望出现更多的好工具。”
李治所思的点点头,忽然想起韩艺当初的提及的专利法,心想,这时候提出来,那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来,不可能会成功的。不免有些担忧,先是瞧了韩一眼,随即问道:“那你认为朝廷该当如何给予重视呢?”
韩艺当然不会蠢到提出专利法案来,也没有这个必要,道:“这很简单,倘若有人创造出能够惠及天下的工具,陛下赐官职于他,作为鼓励reads;。”
“不可!”
褚遂良立刻道:“这官职怎么可以随便封赏,倘若无德之人为官,不但会影响朝堂风气,还会祸乱百姓,此举万万不可。”
他前面听到韩艺说道工具,还松了口气,结果又绕到这工匠上面了。
韩艺笑道:“敢问右仆射一句,凭何判断一个官员的好坏?”
褚遂良道:“官员之职虽是辅君治国,但是道德为先,其次才是能力。”
韩艺摇摇头。
褚遂良道:“那你说是什么?”
韩艺道:“要我说这官员的好坏在于他对这个国家以及百姓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即便道德上有所欠缺,但如果他给予国家或者百姓做出极大的贡献,那也算得上一个好官,所谓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性格上的缺陷,公私应该分开来
褚遂良听得也有道理,点点头,道:“你说的倒也不错,但这与此事有何关系?”
韩艺笑道:“有人考取进士为官,也有人蒙受祖荫为官,但是他们为我大唐又做出了多少贡献呢?其中他们只要能够治理好一方水土,那就足以令人欣慰不已,证明陛下没有选错人。那么话说回来,就拿下官来说,下官非进士出身,亦非贵族出身,但是下官创作的熊飞犁却为全天下百姓和国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一点大家是有目共睹,从为国家,为百姓,为君主做出的贡献来官自认比多数进士出身的官员要强上许多,那么下官为何就不能为官了?这不就是衡量官员的标准吗?
倘若一个官职能够换得千万粮食,省得百万劳力,那么朝廷为何不去交换呢?下官认为,只要能够使国家好,百姓好,君主好,那么就没有值得去顾虑的了,去干就是了。”
褚遂良哑然无语。
其实根本还是在于阶级制度,工具难免会让人想到工匠,工匠连科考都不能参加的,还当官的话,岂不是损害了贵族统治阶级的利益。
但这没有伤及君主利益,国家和百姓才是君主利益,他们好,这个皇位才坐得稳。
韩瑗道:“你虽言之有理,但是创造工具者,不见得就能够为官,有些人连字都不认识,你让他当官,岂不是本末倒置。”
韩艺道:“韩中书说的不错,但是韩中书有没有想过,我大唐人口稀缺,不及前朝一半,但是版图却比前朝大的多,潜力无限,这人口一时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