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下败将嘛。”胡丽英微微一笑,告诉了他是怎么回事。
原来狄胡两家本是世交,因为胡丽英武技出众,狄锋自负家传武技,硬要和她比试马战,结果为她用长软鞭抽落马下,大失面子,之后两人又比试步战,胡丽英不用长鞭,改用双刀,面对力大锏沉的他,仍然打了个平手,自此狄锋对胡丽英十分佩服,还曾向她请教过武技,狄胡两家甚至一度有意联姻,只是因为狄锋心有所属,胡丽英对他也感觉平平,是以最终作罢。
第234章 崇文抑武何日休()
看来这狄青的后人,过的日子还是蛮舒服的。
这座府第虽然不小,但人似乎不多,孙珲得以和胡丽英轻易的潜入进去,来到了狄锋的书房。
不多时,狄锋也回来了。
狄锋在家丁的帮助下去了衣甲,接着有侍女过来给他洗漱,然后换上了衣服,他坐在自己房间的床上,看着室内口喷香烟的瑞兽形铜熏炉和满墙的线装书,一时间不由得有些恍惚。
身为将门之后,在金兵二次兵临东京城下之时,他也曾主动请缨,想要上阵杀敌,但却给父亲狄师孟坚决阻止了。
因为他是家中的独子。
战事最为紧急的时刻,连道士和僧人之流都给编排到保甲民兵里上城守卫,而他空有一身武艺,却只能在家里呆着。
他曾愤怒的去找父亲辩论,并拿出了先祖狄青为榜样,但父亲的一句话却让他从头凉到脚。
“纵能象如先祖一般,做得西府之首,副相之位,终还是落得无罪出籍,郁郁而终,身负谤名,直至今日!”
父亲提到了先祖的死,那是他们狄氏家族永远的痛。
只当了四年枢密使,狄青便被“提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副宰相之职,出判陈州。去陈州不过半年,就死于“背疽”。这种病在古代比较多发,著名的有项羽的谋臣范曾,三国的刘表和曹休,唐朝的孟浩然,都是忧愤交集、无可奈何地死去,基本等同于气死。
狄青也是这样,他在陈州的半年,每隔半月,朝廷就派人去“问抚”一番,这种待遇,自宋朝立国以来,只有狄青这一份。真不知道他做了什么,朝廷这样“爱”他。
狄青死了,文官集团们松了一口气,世界终于恢复秩序,宋朝的官场变得安宁和谐。狄青死了,那又有什么了不起。他的死,不管冤不冤枉,都非常符合宋朝的立国精神:守内而虚外。
而杀死狄青的是宋朝的大气候,他是被那个时代压死的。作为武人领袖和楷模,不管是谁,总会有文人跳出来找他的麻烦。狄青,就是风暴中辗转飘浮的一片落叶,被风吹上了云端,又被风刮落到尘埃,一切身不由主,并且很快就会淡忘了。
直到仁宗之后第三位皇帝,神宗当政时,他才被想起。那时国家征讨西域,苦无良将,才想起了这位英年早逝的常胜将军。而在他刚刚被罢免,或者刚刚死去时,举国无人念他,只有一行干巴巴的官方记录:赠中书令,谥武襄。
父亲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你纵然登城作战,也不过杀得几个金人小兵罢了,功业可比得先祖狄青?一旦身死,除了父母,会有何人哀恸?
一声叹息。
虽然他听从了父亲的命令,没有参加守城的军队,但他心里渴望热血的战斗,并时时的关注着战况。
只是他从来也没想到,会真的有“神仙”降临,并且大破金兵,令京师转危为安。
金兵的败退是毫无疑问的,据几位好友打听,张叔夜派儿子张伯奋率领五百骑兵前往金营检视,金军大营全为火烧毁,死者枕籍,金军残部已然逃走,因仓皇而去,遗留物资甚多,从京城周边掠夺而来的珍籍图书、古玩珠玉全都狼籍于泥土之中,来不及带走的金帛随意丢弃,如同粪土,宋军拣得的珍宝、文物、金银、表缎、米麦和猪羊极多。此外宋军还在营中发现许多被金军掠来后遗弃的女子,计数百人,她们当中好多人都声称是仙人放神火烧了金营,并将她们从火中救出。
现在金兵正自退往黄河,张叔夜已经上书皇帝,要求领大军前往追击,在黄河岸边将金军残部一举歼灭,但皇帝没有给他答复,只是宣布当日起京师解严,并派使者前往南方通报消息,催促漕粮尽快运来,以解京师粮食之不足。
对于这位拯救了京师的仙人,狄锋也很想一瞻其风采,只是一直没有机会。
现在既然有仙人下凡拯救国家,以后恐怕也用不着他们这些武人了吧?
狄锋叹了口气,又取出那本载有波斯诸国武器武技的猎奇之书,翻看起来。
自五代之乱后,唐时流传下来的兵法战策之类的图书多毁,大宋立国以来,崇文抑武,流行的兵书多为空泛之谈,反倒是一些讲述外国的奇谈之书里有些许详细记载,且有图形,是以他经常于坊间购得此类书籍,回来详加研究,竟然获益不小。
狄锋翻到画着兵阵图的一页,仔细的研究起来。
不知什么时候,他的背后传来了阵阵女子的低笑声。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第235章 名将之悲()
孙珲正色道:“人必自助,而后天助之。孙某前来助阵,乃是为了我大宋千千万万不肯屈服于异虏而奋起的军民百姓,要想彻底击灭金虏,我一人力量有限,必得有如狄老弟这般武技高超又有报国之心的人才相助,方能成功,国家正用人之际,狄老弟日后切不可发此颓废之言。”
听了孙珲略带责备的话,狄锋一时间不由得满面通红。
“我也了解狄老弟你的难处,令先祖之丰功伟业,我亦十分仰慕,而令先祖所受之不公,我亦感同深受,”孙珲明白他的心结在哪里,“现下正有机会,我们何不携手,把那些如当年欺侮令先祖的酸腐文人通通扫灭,共创一番大业?”
孙珲的话仿佛标枪一般,直刺入狄锋的心里,他抬头看着孙珲,眼中满是惊疑之色。
难道眼前的这个“神仙”,知道先祖狄青有关的一切?
他并不知道,孙珲的确对狄青的相关历史知道得很多,但也并不全面。
这当中的原因,当然是拜那些在宋代可以随时定性别人是小人,无耻到根据需要篡改事实,甚至人身攻击的儒家文官集团了。
史书中,狄青在西北崛起的岁月非常模糊,在民间,他是鬼面战神,无往不胜。在官方,欧阳修等人都承认,西北争战五六年,军中只得到两位常胜将军:狄青、种世衡。
可狄青是怎样打仗的,却只有含糊其辞的寥寥数语——“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破金汤城,略宥州,屠岁香、毛罗、尚罗、庆七等族,燔积聚数万,收其帐两千三百,生口五千七百,又城桥子谷,筑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堡,皆扼贼要害。尝战安远,被创甚,闻敌至,即挺起驰赴,众争为前用。临敌披发,戴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至于发生在什么时段,哪次战役,是他单独出战,还是与谁配合,都查不到。而之后历代写史的人,都只能按原样复制这些记述简略的文字。
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四月初三日,狄青平定侬智高叛乱还朝。宋仁宗赵桢在垂拱殿设宴,百官出席作陪,皇帝亲自把盏斟酒,为狄大将军庆功。几天之后,又在这里观看狄青指挥蕃落骑兵重演归仁铺破敌场面,与此同时,下令宰执大臣为狄青议功。
议功自古以来只有两条,一,升官;二,赐钱。钱就不用说了,那在宋朝太常见,问题集中在官职上。狄青在平叛之前的两三个月时,被提升到了枢密副使的位置上。很难说这是不是打了点提前量,为他出兵时的威信着想。这时得胜归来,问题就出现了。
如果升,怎样升?身为武将,绝不可能进入东府,成为宰相,那么这个“副”字能否去掉?如果去掉了,狄青就将打破近百年间无人敢问津的一项纪录,除了开国名将曹彬以外,从没有任何武将,能得到军方第一首脑,西府枢密使的职务。
这一点或许会有争议,史书上写得很明白,宋朝建国之后,以武职出身任枢密使的大有人在。比如吴廷祚、李崇矩、楚昭辅、王显、张逊、柴禹锡、王继英、马知节、曹利用、张耆、王德用等人。但有个区别,武职和武将是不等同的。比如一个文官,当过了一任枢密使后,也就是有过武职经历了,可他的本质,也就是说危险程度,还是个文官。他不会被宋朝官场所注目。当然其中也有些另类,比如王德用。这是位真正的武将,但当上枢密使时,准确地说,已经是曾经的武将了。他少年时痛打过李继迁,青年时和萧太后对阵,之后沉寂几十年,不管愿不愿意,只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直到老得不行了,才荣升西府,当上了军方第一高职枢密使。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宋朝的西府选官标准在作怪。只要是位能杀人,能篡位的武将,青壮年时别管功劳多大,都得晾在一边。直到快老死了,彻底没危险时,才能提拔起来,变成一尊神像。这就是截止到狄青之前,北宋武将的集体宿命。
议功由中书省的宰相们负责,事情很清楚,狄青身为枢密副使,又没法升进东府,那么去掉“副”字势在必行,这是唯一可以升的官职了。但是被人否决,狄青的酬劳变成了一大堆的荣誉性头衔,比如上国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再给他的4个儿子都连升数级,外加一大笔钱。这件事就此结束了,国家和狄青货款两清。但参政梁适替狄青鸣不平,几天之后,仁宗突然召见两府大臣,他声色俱厉地频布命令升狄青为枢密使,话说到这个份上,宰相、或者两府大臣加在一起,也不敢反驳了。当天全体任命一致通过,狄青终于当上了军方第一首脑,西府枢密使。这个消息瞬息传遍京城天下,宋朝无论是军方还是百姓,都为这位平民出身,甚至是罪犯出身的大将军叫好,国家终于赏罚分明了!我们这些平头百姓们以后只要发愤图强,为国出力,一样可以出人头地!
狄青担任枢密使一共四年,四年以来,狄青让每一个文人坐立不安,如芒在背。如果详细排列的话,他不仅让东京城里的顶级达官显贵们难受,就连整个宋朝的风气都随之改变。每次他上街,立即就会出现堵塞现象。人潮翻滚,大家争着目睹宋朝自建国以来第一位面有黥文的平民宰执。
那时节,每个百姓都露出了发自内心的仰慕,还有共同出身的认同。他们争着传颂这位百战将军有多神勇,是汉人里少有的好汉。更不用说京城内的禁军,每当此时,他们都激动得难己克制,这是整个武将群落的骄傲,近百余年的欺压和屈辱了,终于有了个扬眉吐气的兄弟!
这些都让文官们愤怒,准确地说,是发自心底的不安。
于是便有了后来的“无罪出典外藩”。
第236章 凌空踏月()
这个事儿是如何搞成的呢?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才子欧阳修功不可没。
欧阳修专门提笔写过一篇命题论文,名字就叫做《论狄青》。文章里仔细回顾了狄青出人头地的官方记录,说他出自行伍,号为勇武,在西北战场上所向披靡,在两广平叛,挽回国家局势。非常的客观,之后还特别地声明了一下,狄青当枢密使四年来,没有任何过错。但随后他笔锋一转,说出了“盖军士本是小人……”这样的结论,他真是老毛病改不了,什么事都从君子、小人的分界线上来说事。在欧阳大才子的心里,所有军人都是奸诈、无德、低级、危险的劣等分子!
之后的话可想而知了,他论述了狄青多么的得军心,更得民心,长此以往,险过剃头。所以他上奏宋仁宗,请皇帝及早准备,把狄青贬出朝廷。这是为天下做好事,也是对狄青本人的爱护。免得以后出了大事,不得不杀他。
除了欧阳修,还有文彦博等名臣大佬的合力攻击,最终宋仁宗不得不屈服,同意罢免狄青。
狄青死后,他的人生似乎就被整体删除了。再没有充足的官方史料来证明他辉煌璀璨的一生。
每每读史至此,孙珲总有一种想骂的冲动。
真是了不起,儒家文臣们在五代十一国的几十年里受尽了委曲,他们终于翻身作主了,而且一直快乐了三百多年。只是善恶到头终有报,宋朝灭亡之后,元朝把天下人按职业分了十等,最后一种是乞丐,第八种是娼妓,第九种就是文人。
比要饭的强点,比娼妓还低,这就是儒家文官集团猖狂作恶的下场!
“孙兄想要如何做?”狄锋在心里已经被孙珲说服了,但他仍然想不出孙珲要怎样才能撼动树大根深的文官集团和大宋朝“崇文抑武”的祖制。
“别忘了我可是‘神仙’。”孙珲冲他诡秘的一笑。
三日后。
踏月的地点选在观音湖平静的水面上,湖的东西两岸是灰色的山峰,仅有一处是突兀而出的黑色石崖。在这个时节,从江面上看过去,双月仿佛总是从石崖后缓缓升起。
万花楼主的要求是,红绫要一直舞到天明。
是夜,月朗星稀。
到了月上中天的时候,观音湖上停泊的数十条船同时熄了灯火,只有盈满的明月将她柔和的银色光华倾洒在江面。
一袭红衣的女子出现在高耸的石崖上。
晚风轻轻挽起她墨缎般的长发,丝丝缕缕的扬展开来。
女子在明艳的月光中抬起头来,崖下,观音湖的水轻轻的荡漾着。
她缓缓张开手臂,月华在她水红色的纱衣上镀上了一层浅浅的银。
朱舫内,丝竹声起。
观音湖上,上千个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红绫的身上。
万花楼主苏老微笑着端起酒杯轻抿了一口。
而接下来的一幕却令所有人都猝不胜防。女子修长的身影倏然从崖上跃出。
“这是踏月啊?还是投湖?”他听见身边的一个公子哥儿调侃一般的说道。
“没事的。”苏老摇头一笑,他隐隐听见从别的船上传来的惊呼声。
她身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