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扳道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历史扳道工- 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纣王得了妲己当然很高兴。成熟老男人有两大高兴,第一,是老来得子,第二,便是老夫少妻。但是,不能忽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纣王得到妲己的时候,可都快六十岁了。有人可能就要说,不行吃药啊!

    叨药这事儿,最早是东汉那帮道家遗老遗少们干的,商纣那个时代,还没叨药这么一说。女子一经人事,自然如饥似渴、如狼似虎。商纣王却不能老当益壮,姜还是老的辣了。《韩非子》、《竹书纪年》和《史记》等史书中,就记载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从一个侧面告诉大家,老夫少妻是怎么解决个人生活问题的。

    他们上演了一场真人秀表演。这个段子,也被后世诟病商纣王昏庸好色的。纣王酒池肉林,让男男女女倮奔其中,随便行好事,自己欣赏着跟苏妲己也那啥一番。中国古代有看着那种不可描述的图进行那啥的,帝辛毕竟是皇帝,能玩真人秀,看中国好身材,从而让自身兴致勃勃。

    而后代一帮儒生们,就根据这个断定商纣王好色且昏庸、苏妲己是祸国殃民的狐狸精了。其实这可以说是帝辛跟妲己做的一个当年的政绩工程,而非缺德事。为什么说是政绩工程呢?因为,商朝的时候,中国地面上的部落,大多还是原始部落,男女之间,是不存在什么彼此私有的。很多时候,一个部落的全部女性会转移到另一个部落去,另一个部落的女性也会转移到其它部落。这样,不同部落的男女生出来的孩子防止了近亲结婚。因为那会儿男女之间是没有“唯一合法伴侣”这么一说的,都是今个儿跟他,明个儿跟他的。这种活动,跟后世如《非诚勿扰》等一众相亲大会类节目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379章 君子之敌() 
那为什么说“酒池肉林”是商纣王的政绩工程甚至可以说是民心工程呢。试想在这种共同欢乐的行为中,商纣王跟苏妲己,给大伙准备着酒肉,让大伙一边享乐,一边“享乐”,不是民心工程是什么?

    当然,纣王要想让自己的臣民们高兴,就得有酒有肉的,这个开销可不小。为了满足臣民们的需要,商纣王这个快六十的老头又指挥军队打东夷去了,目的就是让东夷那边进贡点酒肉过来,好开民心工程,玩那啥达人秀。

    但在这个时候,陕西那边的周武王钻空子了,趁着商朝征讨东夷,国内兵力空虚之际,直捣黄龙,直接在牧野一战,把商朝给灭了。史记上说,商纣王自焚在鹿台了,也就是他养小动物的地方,类似于谦老师的私家动物园。史记还说,苏妲己也被弄死了。

    史记的这个说法,就更不准确了。

    孙珲知道,东汉末年,曹操征伐袁绍大胜。曹丕直接把袁绍的儿媳妇甄氏给娶了。从小就特别圆滑世故的孔融给曹操拍马屁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把曹操比喻做周武王。可见妲已并没有死。当然,在世说新语等明显美化魏晋读书人的书中,说这段是孔融嘲讽曹操的。商纣王死的时候,苏妲才跟了他两年,加上年轻貌美,让周公旦给收了,也是有可能的。只是后来的儒生往往以女人之事所不齿,不敢直面他们先人的事迹,所以,索性造谣说死掉算了。因而在儒家开始一统天下的汉朝,史记说苏妲己跟商纣王一起死了,就可以理解的。

    此外,中国古代打仗很有原则的,尤其是战胜国,不杀前朝皇族。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了很久。唯独被近世的几个少数民族政权给破坏掉了。商不杀夏的皇族,周也没杀商的。商朝的皇族被周武王封在了河南商丘一带,还说法商纣王的兄弟被封到了朝鲜等等。虽然这些地方在当时看来,都是不怎么长庄稼的地方,但也确实保命了。周武王没必要杀苏妲己,更何况,妲己也是个苦命的孩子,赐予周公,也是很有可能的。国色天香,以仁德自命的周武王怎么舍得杀呢。

    挺好的一个女孩子,后来为什么被人们编排为狐狸精了呢?原因是有苏氏这个半游牧半农耕的部落,是以狐作为图腾的。说苏妲己是狐大概来源于此。其实狐是狐,狸是狸,在中国古语中。山海经中说,前者有仙气儿,后者就是普通的动物。这个区分,一直到北宋或者更早一点的时候,才被模糊化。狐狸二字放在一起,出现贬义了。此外,战胜的周人故意歪曲历史,成心编排商纣王的段子,以论证人家好女色云云。中国古代历史很有意思的一点便是,末代皇帝总是昏君,开国皇帝大抵贤明。真的如此吗?未必。孔子在论语里边也不得不承认,周武王这人不怎么样。当然,孔子的先人是商朝的后裔这事,也很有意思。商朝编排夏桀好色,周朝编排商纣,也算是几百年就是一个轮回,欠的债总得要偿还的。鲁迅先生说中国历史是重复的,可见一斑。历史这事,就是,说的多了,自然就成真的了。然后,良家女子苏妲己也就被丑化了,后来,随着狐狸精这个词越发的小三儿化与干女儿化,“苏妲己”这三个字也便成了狐狸精的代名词了。

    苏妲己为什么只能是狐狸精,不过是因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罢了。

    而据杜丽丽的讲述,苏妲已只是帝辛的后宫众多的美女之一,并非王后,帝辛得到她时,元配姜王后已经去世多年,帝辛并未再立王后。妲已虽然因为年轻貌美,很受帝辛宠幸,但她的地位却远远的低于王后。帝辛的女人中,地位接近王后的另有其人,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出身鬼方氏的女将军和女祭司。这位王后年纪虽比妲已大上许多,但也极其貌美,不输妲已,而且她形体健美,精通武艺,能使用青铜大刀作战,执掌军权,是帝辛的强助,还是女祭司,主持国家祭典和占卜,妲已对她十分尊敬。

    在杜丽丽的描述中,妲已活泼好动,青春可爱,她性子顽皮,有点叛逆,有时会搞一些不太出格的恶作剧,但什么“剖孕妇肚子看孩子是男是女”和“砍腿骨验骨髓深浅”的事是绝对没有做过的。

    之所以会由历史上妲已的遭遇联想到自身,是因为孙珲已经敏锐的觉察出了,现在大宋朝的“君子”们,对自己这个“下凡神仙”的所作所为颇有微词。

    宋朝的文官太幸福,从宋太宗时代开始就泡在蜜水里长大,而且水里的甜分还不断地增加,幸福啊,过了度就产生了副作用。文官们、士子们中分成了两派。一派是追求更大的甜分,皇帝说怎样就怎样,宰相说怎样就怎样,一点出格过分的事和话都不说不做,一切只为了得到更大的好处;另一派就反其道而行之,他们向往着精神方面的崇高伟大,一切的言行思维,都向远古时代的无比清高的绝种人类靠拢,即“君子”们。

    严格地说来,这些君子的向往者、跟随者们也要钱,至少是不拒绝钱,但他们把一些东西看得更高。比如,国家的兴旺要比个人的幸福优先,民众的思想教育要比个人的声色娱乐优先,甚至皇帝的品德操守、工作态度,要比自己的性命、全家全族的性命优先!

    也就是为国为民,不惜任何代价。按理说,这的确是好的,没有异议的好。但有一点,怎样才能界定国家的兴旺、民众的思想、还有皇帝的品德是否优秀呢?“君子”们的标准就真的是绝对正确的吗?

    这是个尖锐、实际的问题。简单点说,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世上真有个不变的、永恒的尺度吗?你真的相信自己永远都是百分之百正确的吗?如果不能,你凭什么去要求别人,甚至命令别人去服从?

第380章 如此楷模() 
身为现代人,对孙珲来说,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他知道人类总是在不断的进步的,人类的思维也是在不断的前进,变化的。但在宋朝,这些问题早就有了终极答案,儒家的“君子”们,绝对坚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其信心的来源,就在于熟读的圣贤之书,以及自己优秀的个人品德操守。

    我按照对的做了,所以只要你与我不同,那么你就是错的。就这么简单。

    孙珲为了恢复宋朝的军力而采取的提高武人地位的措施,在君子们看来,是和大宋朝“崇文抑武”的基本政策背道而驰的,而孙珲主持的征服西夏的战争,在他们看来完全是“劳民伤财”之举。

    只要以“圣贤之道”治国,国家自然太平,要那些不毛之地做什么?

    并且在他们看来,孙珲以神仙之尊,已经把“神权”凌驾于“皇权”之上,这更是他们无法容忍的。

    现在的孙珲,已经感受到了朝野之中的暗流。

    而之所以君子们还没有对他采取行动,完全是因为忌惮他的“神力”。

    孙珲和叶楚楚说起妲已的往事,其实就是在给身为“公主”却“政治不敏感”的她一个提醒。

    “你是不是发现有哪个‘君子’要对咱们不利了?”叶楚楚看着孙珲问道。

    孙珲微笑着点了点头。

    “是谁啊?告诉我,我这就去把他干掉。”叶楚楚立刻说道。

    “还记得秦桧这个人吗?”孙珲说出了这个人的名字。

    “当!然!记!得!”叶楚楚白了孙珲一眼,“他这号的也配叫‘君子’?而且你竟然知道他会害岳飞,怎么还让他活着?我这就去把他的心剜出来!”

    叶楚楚说着,立刻就变成了羽人,展开双翼,便要飞出阳台,好在孙珲眼疾手快,一把将她的一张翅膀揪住了,在她奋力扇了几下之后,才把她揪了回来。

    “你先等等,这会儿咱们还不能随便杀人的。”孙珲说道,“人家现在真的是君子楷模,在士林当中极有声望,你去剜这样的人的心,真想让人说你是妲已啊?”

    “什么什么?他现在是君子楷模?”叶楚楚受后世的影响太深,对宋朝的历史又所知不多,听了孙珲的话,脑子一时转不过弯来。

    “人家可是大才子,刚出道的时候,那是抗战派,坚决反对割让北方三镇的。”孙珲笑了笑,给叶楚楚恶补起历史来。

    秦桧这个人,论才学是无可置疑的,哪怕每一个汉人,每朝每代的汉人都把他恨到了骨头里,也没法否认他的才干能力绝对是亿万人中的杰才。

    历史上,在金人打算立张邦昌为帝取代宋朝时,宋朝言官们联名写了一封致金国信,里边回顾了赵宋一百七十余年间对内有多么仁善,虽然武力不足,但深得民心。有这种基础,哪怕失国,也会重新建立王朝。另一方面,详细分析了张邦昌,让女真人明白,就算要立一个皇帝,也不能是这个人。

    历史记住了这群人,他们是一片黑暗中倏忽闪过的一缕火焰,哪怕微弱,也尽力闪烁。宋朝人眼前突然一亮,记住了这封信的内容以及写这封信的人。

    这群人的首领被随后金军抓走了,他就是秦桧,时任御史中丞。

    历史上的秦桧是被金人掳走的宋人囚徒中的名人,他官职高,被俘时是言官之首;他名节高,明知事不可为,仍然为赵宋力争。如果那会儿他死了,那么,他的名望会和死难的李若水一样高。

    但他没有死,在金国那边活得好好的,而且还找机会乘船逃回来了。

    据说,这条船的始发点是“燕”,也就是燕云十六州附近,终点是涟水军(江苏涟水县)的宋军水寨。这南北两点之间,距离达两千八百里以上。

    这是一个异乎寻常的距离,并且跨越了两个正在交战的国家,难度可想而知,基本上没人相信。所以,当这条船到达涟水军,说出来路之后,宋军的第一反应就是拔刀逼了过去。

    没别的,这是奸细,杀了!

    关键时刻,秦桧镇定的从船里走了出来,他对周围的人说,他姓秦,叫秦桧,是东京开封沦陷时被金军抓到北方的御史中丞。

    他问这里有没有读书人,如果有,应该会知道他。

    当地还真有一个秀才,姓王,是个卖酒的。天知道他是不是真的知道秦桧,或者他知道秦桧长什么样子,一见面就能确认。这都是谜,反正他走过来恭恭敬敬地给秦桧施礼,说:“中丞劳苦,远行不易啊。”

    宋朝是尊重读书人的,他这样说,涟水军立即相信了,派人护送这条船到越州(浙江绍兴)去见南宋皇帝赵构。

    这时是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十月。秦桧在越州重新回到了宋朝皇廷,他的回归让人激动。他是传说中的英雄,当年,他反对割让北方三镇,反对张邦昌篡位,直至被金军抓走,他是多么忠贞、多么勇敢,一直被整个宋室铭记在心,被所有汉人敬仰。

    不过,激动过后,一些疑问也浮上水面。不经意间,秦桧创造了纪录,他是截至这时,唯一一个从北方回归的原宋室高官。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按秦桧的说法,他在北方做俘虏时,被分配到完颜昌(挞懒)的手下,受尽了虐待。后来,由于他才华出众,女真人也佩服他,让他逐渐接触了一些高级工作,比如写点方案什么的。由此开始,完颜昌离不开他了,连上前线打仗都要随身带着他。

    这和他逃离的时间很吻合。南宋建炎四年十月左右,完颜昌正率军攻打淮河地区。

    以上是前因,说到具体的逃亡手段,秦桧表示很勇敢。他看准时机,杀了看守他的金国军人,夺了一条大船,冲破重重险阻,从淮河流域进入长江,抵达宋军水寨。

    真是史诗一样的壮举!

    真是了不起的秦桧!

第381章 超级骗子() 


第382章 吊诡历史() 
建炎南渡之后,赵构忍过了苗刘兵变和“搜山检海”之厄,陪他一起受罪的朱胜非、吕颐浩也翻身落马,都丢了相位。等事情都安定之后,范宗尹上位。

    范宗尹和秦桧本是敌对的,这时,他能为秦桧澄清事实,是很高尚、很绅士的行为,说明他有着“纯洁的心灵”,而这个正是南宋官场的标志,是最辉煌的时期才会有的事。这样的人是不能收买的,所以范宗尹作证之后,官场相信了,民间寂静了,赵构也动心了。甚至,范宗尹的证明,让范、秦两人的声誉都有所上升。

    看着很崇高,但孙珲史书看多了,渐渐品出了些许吊诡之处。他知道政治就是政治,没什么品味可言,像什么“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之类的话,都是骗人的。谁要是把这个当真,一定会死得超级难看。

    就像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铁血人物罗伯斯庇尔一样。法庭宣判他死罪时,他一次次想站起来发言,却被一次次打断,到上了断头台也没有获得什么说话的权利。

    具体到秦桧与范宗尹之间,范宗尹为什么会力保秦桧呢?不是利益关系,也不是奸细的互相掩护,当然也不是高尚、绅士、纯洁、气量之类。

    现在分析来看,只能说范宗尹给秦桧骗了。

    欺骗是个很常见的伎俩,但凡一个想作恶、甚至想办点什么事的人都具备。但是,秦桧把它升华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层面。历史证明,他让每一个大人物翻身落马、身败名裂,不管对方是谁。哪怕是神勇睿智的岳飞、至高无上的赵构、号称“识人第一”的张浚,还是这位迅速蹿红的范宗尹,都被他骗得团团转,直到失去一切。

    直到他死后,人们才能稍微喘口气。但是,却无法改变他生前所规定的事情。

    尤其令人发指的是,秦桧的欺骗伎俩是无解的。很多与他有关的事,哪怕是八百多年后的近代,仍然充满争议。连他本人到底是好是坏,是为国着想的忠臣,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