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骁骑- 第7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又恰逢江东局势突变,李利顿生骑虎难下之感。毫无疑问的是,眼下正是出兵荆楚的大好时机,奈何远在数千里之外的益州战场上牵制了李利麾下三十余万兵马,且激战正酣,无暇他顾;可是中原战场上的几十万大军又都被牵制着,围困曹操和刘表的同时,他麾下大军也被钳制住了,犹如深陷泥潭一般不敢擅动。不难想象,一旦他麾下大军稍有异动,冀州曹操和荆州刘表岂能坐视对方被消灭,势必出兵相助;可是他们如果同时出兵,李利就将腹背受敌,兵力上将处于劣势,处境堪忧。
    所以李利此刻真正是势成骑虎,纵然有心出兵攻取荆楚,却又顾虑重重,牵一发而动全身,心有余而力不足。
    沉默半晌,李利轻声叹息道:“罢了,刘表雄踞长江两岸的局面已成定局,随他去吧。眼下我等仍以防御为主,维持现有局势不变,一切只待孔明平定南蛮之后再行商议。元忠速速传令,各镇都督不得擅动,命郭嘉增派三万步军增援南阳,加强防御。”
    就在李利主臣帅帐密议的同时,数百里之外的邺城州府大堂上,曹操怒发冲冠地拍案而起:“竖子欺我太甚!”。
    
    ps:衷心感谢:书友“洪荒逍遥大帝”打赏激励,感谢“封口刀片”书友月票支持,多谢!
    
   

第191章 焦头烂额的曹孟德
    
    “孤一再忍让,对其百般礼遇,而今却换来恩将仇报,竖子欺我太甚!”
    邺城州府大堂上,曹操怒发冲冠,随手将案头的书简摔落一地,墨汁和朱砂随之横飞出去,溅得满身都是。可他却浑然不察,仍旧拍得案几“砰砰”作响,满脸涨红,那双充满血丝的眼睛似乎欲要择人而噬一般,冷厉之极,杀气四溢。
    盛怒之下,曹操昂首立于上阶,咬牙切齿地厉声暴喝,然而一句已到嘴边的狠话却被他生生了咽了回去。
    不仅如此,他都被气成这样了,却仍旧顾及情面,没有当众指名道姓的破口大骂。
    此时堂下聚集着数十名文臣武将,除了寥寥几名冀州文武之外,全都是曹操帐下的亲信。所谓亲信,就是曹操占据兖州时追随他的文臣武将。原袁绍帐下的文臣武将不在此列。
    眼见曹操大发雷霆,堂下众人纷纷起身而立,一个个噤若寒蝉,惟恐殃及池鱼,招致无妄之灾。
    就在这时,尚书令荀彧越众而出,目光从曹仁、曹纯、程昱、陈群、刘晔等人扫过,遂挥手示意众僚散去。
    看到荀彧强出头,众文武如蒙大赦,纷纷躬身施礼,遂忙不失迭地疾步离开大堂。这一幕就发生在曹操眼前,可他却视若无睹,自始至终没有任何表示,满脸铁青地仰头看着大堂正中央的横梁,怒气未消。
    目送众僚离去,还留在堂中的正是荀彧、程昱、曹仁、曹纯、陈群和刘晔六人。这是他们之前相处多年以来的默契。彼此间无须多言,只需一个眼神就够了。
    而荀彧之所以屏退众文武。只留下曹操的嫡系心腹,正是他第一时间领会了曹操的意图。曹操盛怒之中欲言又止。显然是有顾忌,不便公之于众,毕竟堂下众人之中不乏袁氏旧臣,人多嘴杂,难免泄露出去。听出曹操的顾虑,荀彧立刻就知道该怎么做,这是他追随曹操多年所形成的默契,亦是地位的体现。对此,曹操曾将荀彧誉为“孤之子房”。言外之意是荀彧不仅足智多谋、政务娴熟,还和他极为默契,彼此了解,相得益彰。
    稍事沉默,曹操脸上的怒色渐渐消退,转身正欲落座之时却见案几上满是墨渍,就连手袖、衣摆上也沾满星星点点的墨渍。顿时他微微皱眉,冷眼看了看堂下两侧的侍从,见他们一个个吓得全身哆嗦。低着头,根本无人敢上前擦拭案几。
    曹操积威太甚,加之性格多疑善变,喜怒无常。就连睡梦之中都能挥剑杀人,以致侍奉他的侍女和侍从对他畏之如虎,平时都不敢靠近他。何况是在他雷霆大怒之时。因此,堂下两侧长期跟随他的四名侍从明明看到案几上的书简和墨汁洒落一地。却愣是不敢上前拭擦干净。
    缓步都到堂下,曹操摆手示意荀彧六人落座。深吸一口气,平复心神后,他顾自在右侧首位坐下,沉声道:“方才细作密报,连日来,先后有二十余名将领和各州郡官吏私下与袁家二子会晤密议,行迹鬼祟,十分可疑。文若可曾听闻此事?”不明内情的人一定会认为这是质问的口吻,猜测荀彧是否也参与其中,令曹操对他起了疑心。
    但事实并非如此。恰恰相反,曹操毫不遮掩地直接询问,反而显示出他对荀彧的高度信任,亲信之人无须掩饰,有什么事直接问便是。
    荀彧神色如常地轻轻点头,恭声道:“确如主公所言,微臣对此亦有耳闻。不过袁家二子手中并无实权,充其量就是两个富家翁罢了,纵是心有不甘,亦无甚作为,不足为虑。因此微臣听闻此事后一笑置之,不予理会。只是不曾想竟有军中将领身涉其中,如此就须格外留心,谨防节外生枝,再生事端。”
    曹操微微颔首,脸上再次浮现怒色,可眼神之中却流露出些许无奈,似乎甚是苦恼,忧心忡忡。
    的确,这件事再次给曹操敲响了警钟,令他惕然心惊之余,不免义愤填膺,恼怒不已。
    这一年多来,他一门心思扑在巩固统治上面,整编冀州军,恢复民生,整饬吏治,积累声望,树立威信,以期能够早日在冀州百姓心目中树立威信,真正取袁绍而代之,成为实至名归的冀州之主。然而事实却并不像预期的那样顺利。
    整编军队问题不大,半个月内就能把三十万冀州军召集起来,剔除老弱病残,留下精壮军士,初步整编兵士就算完成。可接下来就出现了问题,在甄选将领、重新任命将领和将军的问题上出现重大分歧,矛盾不小,几乎无法调和。
    突出问题就是官爵。在这个问题上,不仅是军队存在严重分歧和利益冲突,就连冀州和青州二州的州郡官吏也颇有微词,对曹操心怀不满,背地里议论纷纷。究其原因只有一个,袁绍生前是皇帝,君临天下,为了守住冀州和青州,增强麾下文武抵御西凉军的决心,袁绍对帐下文武大肆封赏、加官进爵,位至三公九卿者就有将近二十余人,堪比三公和九卿的文官和将军更是多达一百余人,若不是地盘和兵马有限,说不定还会大肆封王。毫不夸张地说,在冀州被团团围困的两年多时间里,袁绍就是靠封官许愿维持局面的,帐下拜将封侯的将领多达两百余位,再加上位比三公九卿和官秩等同三公九卿的文臣武将,全部加在一起多达四百余人。
    其中又以军队为最甚。三百多位将军之中官秩等同九卿的将领就有一百八十多个,余下两百人全是杂号将军,以致冀州军中裨将、中郎将和校尉等将领根本算不上将领,随便拉出一个统领两三百人的头目都是校尉或中郎将,余下司马、军侯、屯长和队率之类的低级军职比比皆是,一抓一大把。
    根据整编过程中统计出来的数据显示,三十万冀州军中拥有军侯及以上军职的将领就占据总人数的两成,其他林林总总的低级军职更是不计其数。原本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一名,五十人为一队,设一正一副两名队率,可是冀州军中连最底层的伍长都有两名,到了队率一级就更加过分了,左右两名队率、三名副队率,一个五十人队之中就有十六名军士是军职的底层将领。底层尚且如此,再往上的军职就更不用说了,将领数目之巨大堪称空前绝后,多得令人发指。
    不但军队的将领规模庞大,就连文官队伍同样是臃肿不堪,官吏之多与拥有军职的将领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最可气的是,武将拜将封侯也就罢了,毕竟是乱世嘛,武将自然要比文官吃香;可是袁绍竟然对文官同样大肆封赏爵位,甚至很多没有实职的世家子弟和商贾都有爵位在身,而且爵位都不低,轻则亭侯、乡侯,重则便是列侯,且为数众多。
    袁绍在世的时候,这些都是画饼,全是一纸空文,根本无法落实。等到曹操接管冀州之后这些袁绍留下的烂摊子一股脑地冲他扑过来,迫使军队整编进行到第二步就不得不暂时停下来,整饬吏治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弄得他是焦头烂额,夙夜难寐,寝食难安,每天头痛欲裂,三更半夜脑仁疼。
    按照曹操的心性和脾气,根本无须理会这些莫须有的官爵,都是一纸空文而已,何必放在心上,直接按照自己的想法,三下五除二快刀斩乱麻,全盘推倒重新来过。可是不行啊,冀州是白捡的,袁绍临终遗命拱手相送,让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就得了偌大冀州,并得到冀州世家和士族缙绅们的大力支持,帮助他打败了西凉李利的数十万大军,赢得了一场全所未有的大胜。
    新得冀州时曹操还大喜过望,高兴得睡觉都能笑醒,喜不自禁,志得意满。可是随着真正着手整饬冀州吏治和接管冀州军之后,麻烦便接踵而来,源源不断,一波接着一波涌上来,全都摆在他的案头上,一封封黄凌黑字且加盖朱砂玉玺的敕封诏书像雪花一样迎面扑过来。
    怎么办,认还是不认?执行还是不执行,之前做出的承诺还算不算数?
    如果承认这些诏书,遵守他击败西凉军之时的公然承诺,那就执行吧;冀州军和兖州军合并之后,所有的统兵将领都是冀州将领,官秩和爵位与他曹操不相上下的官员就有十余位,有将近一百余名冀州将领的官秩都在他帐下部将之上。
    如果曹操死不认账,坚决不履行承诺,权当进驻邺城州牧府的那天做出的承诺全是放屁,现在已经不记得了。可他有何颜面提领冀州,如何能让冀州和青州七百万百姓信服啊,如何统领六十万大军?
    而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冀州不是他领兵打下来的,而是兵不血刃白捡的地盘。原以为是占了天大的便宜,如今方知便宜无好货,贪便宜早晚都要吃大亏。
    这不,一大堆三公九卿、将军和侯爷的事还没解决呢,袁绍的两个宝贝儿子袁谭和袁尚又在兴风作浪,上蹿下跳,企图东山再起!
    
    
   

第192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冀州将领的官秩都在兖州将领之上,这并不是最让曹操苦恼的事。多大点事啊,这就不叫事儿,架空他们就是了,让他们有名无实,全部供奉起来就完事了。
    最让曹操一个头两个大的是,袁绍生前敕封了两百多个亭侯以上的“侯爷”,还有三百余名有爵位有无食邑的名位侯。
    这可是个天大的麻烦,堪称无底洞。
    这么多“侯爷”都向他曹操所有俸禄和食邑,数目之大、封地之广,令人叹为观止。如果当真承认袁绍的敕封诏书、兑现承诺的话,仅食邑封地一项,就能划分出去两个郡,而且还是人口众多的富庶郡县,否则就需要拿出三个郡封赏他们。
    即便不给他们食邑封地,那俸禄总要给吧。
    之前都已经拖欠两年多了,难道现在还不应该兑现吗?
    如此算来就是三年半的俸禄,这个数目何其之大,就算把冀州府库积攒多年的金银细软和钱粮搜刮干净,也不够他们三年的俸禄。这代价未免太大了!
    府库都空得饿死老鼠了,那曹操麾下六十多万大军和数万名官吏怎么办,他们的粮草供给和饷银俸禄从何而来?
    一旦断了军队和官吏的粮饷,后果将不堪设想,届时曹操这个主公也就到头了,势必被众将士撕成碎片,化作齑粉。
    失去了军队和州郡掌控权,曹操养着这些肥头大耳的“侯爷”又有何用,还不如养一群猪实惠。
    然而。如果曹操死不认账,坚决不履行承诺。权当进驻邺城州牧府的那天做出的承诺全是放屁,现在已经不记得了。可他有何颜面提领冀州。如何能让冀州和青州七百万百姓信服啊,如何统领六十万大军?
    而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冀州不是他领兵打下来的,而是兵不血刃白捡的地盘。原以为占了天大的便宜,如今方知便宜无好货,贪便宜早晚都要吃大亏。白捡了偌大冀州是不假,却也招来连绵不绝的大麻烦,真正是一堆烂摊子,剪不断、理还乱。全是一堆糊涂账。
    整整一年零七个月,这笔糊涂账把曹操折腾得死去活来,苦不堪言。每天就像没正事的人一样,跟这些拿着敕封诏书的“前朝公卿们”打口水仗,言之凿凿的一再重申决不食言,一定兑现承诺;苦口婆心的安慰解释:“眼下府库空虚,钱粮紧缺,兖州和青州连年干旱,蝗灾频发。实在拿不出钱来;只待年景好了,各州郡赋税收缴上来,绝对分文不少的如数发放他们历年的俸禄!”
    这番话曹操每天至少说十遍,一年半下来最起码重复了几千遍。弄得他夜里说梦话都是这套说辞。其中苦楚可想而知。
    这不,一大堆三公九卿、将军和侯爷的事还没解决呢,袁绍的两个宝贝儿子袁谭和袁尚又在兴风作浪。上蹿下跳,企图东山再起。
    说实话。刚才曹操盛怒之下真想下令将这些寄生在自己治下的蛀虫一刀两断,斩尽杀绝。彻底解除折磨了自己快两年的烦恼。怎奈这种念头一闪而逝,纯粹是自娱自乐的意念罢了,图一时痛快,实际上绝对不能这么做。真要这么做了,无异于自掘坟墓,大好局面顷刻之间就会化为乌有,大半辈子的辛劳前功尽弃,最终很有可能落个命丧九泉、碎尸万段的下场。
    上位者可以没有英俊的相貌,可以没有驰骋沙场的武勇,哪怕是手无缚鸡之力也无所谓,就是不能没有威信、没有信义,不能出尔反尔、失信于人,尤其不能失信于麾下将士和黎民百姓。
    正是有着这种顾虑和羁绊,才让曹操辛辛苦苦折腾了一年半,愣是没有折腾出成绩,干的全是替袁绍擦屁股的活儿,累得半死,到头来还是不见起色,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唯一初见成效的政绩就是整饬吏治。为了稳妥起见,曹操采取打压一批、安抚一批、再打压一批的策略,稳步推进,步步为营,处事极为谨慎,颇有些滴水穿石的味道。一年多下来,初见成效,治下三州之地的各郡县主官全部换成了嫡系亲信或破格提拔的义士贤才,降服了冀州六成左右的名门望族,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这是唯一值得称道的成绩,亦是曹操和麾下众多文臣谋士操劳一年半的成果。
    相比政务,曾经下大决心整顿军队的曹操却深感挫败,费尽心力折腾了一年多,最终仍是收效甚微。冀州军的战力虽然稍逊兖州军一筹,却胜在兵马众多,除去逆贼鞠义率领五万精兵背叛投敌之外,冀州军聚集了冀州和青州两地的所有兵马,合计三十四万六千余将士,其中战骑五万、战车兵十万、水军五万,余下全是步军。这还是前年与西凉军决战于冀州之后的兵马数目,战前冀州军多达四十余万,实力远在曹操之上。
    相比之下,曹操本部人马原有三十余万,比冀州军少十万大军。冀州之战,虽然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但曹军仍然付出不下于十万将士的巨大伤亡,损失颇为惨重。若是再加上冀州军折损的兵马,冀州之战中曹操并没有占到多大便宜,在整个河北战场上先后折损二十三万大军(包括冀州军在内),与李利麾下兵马的伤亡几乎持平。
    一场精心设计的诱敌深入战术,之所以伤亡如此之大,是因为曹操为了引诱李利上钩,在大战之初就搭上了七万精锐将士的性命。随后在巨鹿、常山等战场上,虽然曹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