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骁骑- 第6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姿容魁伟的领兵将军飞身下马,伸手扶起文士,和颜悦色地道:“元叹何须多礼,快快请起。”
    诚然,这位威武不凡的领兵将军正是雄踞江东的孙策孙伯符,而率领一众僚属出城相迎的文士便是孙策颇为器重的吴郡名士顾雍顾元叹。
    稍事寒暄后,孙策抬头看着眼前这座城池,不免心生感叹。
    皖城于他而言却是不陌生。当初他率领亡父旧部被徐州陶谦驱逐出境,走投无路之下便投奔于袁术帐下,而后奉命领兵攻打庐江。
    当时,时任庐江太守的陆康,因拒绝缴纳袁术索要的三万石粮食而招致袁术雷霆大怒,遂遭到袁术帐下大军围困攻城。孰料陆康十分了得,虽是文士,却文武双全,早年曾因剿灭盘踞在庐江境内的盗贼有功,被灵帝敕封为忠义将军,秩比九卿。是以袁术派遣帐下将领屡屡攻打皖县,前后一年多时间却屡攻不下,直到孙策率部投奔在袁术麾下,遂被派到皖县继续攻城。
    孙策素有勇猛善战之名,每逢战事必定身先士卒,因此他率领的兵马往往战斗力很强。由他接手围攻皖县之后。他屡屡亲自率军攻城,以致守城的陆康压力大增,坚守数月之后便被孙策攻陷城池。随后陆康被俘,不久便病死在狱中,受其牵连。陆家子弟大多死于战乱当中。唯有幼子陆绩和从孙陆逊被陆康事先遣人送回老家吴郡避难,侥幸躲过一劫。
    孙策领军攻陷庐江之后,袁术派遣袁胤出任庐江太守。待袁术称帝之时。袁胤随之水涨船高,位居九卿,而后便由刘勋接任庐江太守。
    现如今,袁术败逃,刘勋率领残部与潜山贼首雷薄、陈兰等悉数投效于李利麾下。而孙策则趁着率军追击袁术的空隙。派遣顾雍、周泰带领一支人马攻取皖县,从而实现占据整个庐江郡的战略意图。
    此外他之所以派遣顾雍领兵前来并不仅仅是为了区区一座县城,而是另有所图。
    在皖县境内的西南边便是潜山,山上有一座地势颇为险要的山寨。之前是雷薄、陈兰等人占山为王的营寨,眼下却已易主,而那里才是孙策此次亲自率军前来的目的所在。
    大军入城后,孙策顾不上歇息。当即召集麾下众将大堂议事。
    主臣落座,孙策没有半句客套,径直询问顾雍,道:“元叹率军围困袁术老贼已半月有余,区区一座草寇营寨而已。为何屡攻不克?”
    顾雍显然早有准备,当即不假思索地道:“主公且息怒,容在下禀明实情。二十天前袁术仓惶逃往潜山,欲借陈兰、雷薄二贼的营寨避难,孰料此二人拒绝收留,以致袁术恼羞成怒,当即命令纪灵率军攻取山寨,将陈兰、雷薄等贼众赶走,占据了潜山营寨。
    主公知道,那潜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而今袁术虽是丧家之犬,但其手下仍有纪灵等十余名将领随侍左右,尚有两千余残兵,此外还有陈兰、雷薄二贼留下的近千名盗贼,其兵马合计不小于三千之众。凭借这些残兵败将,又占据险要地势,居高临下,以逸待劳。更有甚者,那山寨中储存着陈兰、雷薄二人掠夺得来的大量粮草辎重,箭矢充足,城高墙厚,防守极为有利。是以旬日之间委实难以攻克。”顾雍话音未落,周泰、蒋钦等将领便点头附和,证实了顾雍所言不虚,句句属实。
    孙策闻言后,神情默然,很清楚顾雍所说的都是实情。
    事实上,他此次之所以未征得李利应允便率军匆匆离开寿春,正是因为他事先得到消息,被袁术夺走山寨的陈兰、雷薄二人,正带着百余残兵赶往寿春,随行还有一千余西凉战骑沿途护送。得知这一消息后,孙策大惊失色,一旦陈兰和雷薄二人进城见到李利,袁术的行踪便随之暴露。由此李利立刻就会知道他孙策刻意隐瞒军情不报,居心叵测,继而借机出兵庐江,甚至于直接对他及麾下的江东军下手。
    是以孙策片刻不敢耽误,当即率军撤离寿春。大军进入庐江境内后,兵分两路;一路押送辎重前去沿江下寨,而另一路则由他亲自率领直奔皖县而来。
    直到孙策率军离开寿春之后,他才知道李利何以如此迅速的占据豫州和九江周边各县。原来,早在盟军攻打寿春城之际,李利便密令鲁肃带领一支骑兵潜入庐江,说服庐江太守刘勋率部归降,并暗中联络东城、居巢等诸县,主动归附于李利麾下。
    与此同时,鲁肃亲自前往潜山劝降陈兰、雷薄二人;而雷薄早年便与鲁肃相识,私交甚厚,是以双方一拍即合。不承想,鲁肃提前动身下山,陈兰和雷薄二人随后率众下山途中,却与逃往至此的袁术败军不期而遇。随即双方话不投机,大打出手,雷薄等人不敌纪灵,仓惶而逃,钱粮辎重悉数被袁术所夺。
    无独有偶。陈兰、雷薄二人带领残部逃亡途中又遇到孙策帐下的江东军,遂再度被江东军打败,最终只剩下百余人逃出生天。然而正是这场遭遇战,让陈兰、雷薄二人无意中得知了江东军的行踪,知道这支江东军正是尾随追杀袁术败军而来的。
    事情就这么简单,却吓得孙策出了一身冷汗,不等李利同意便忙不失迭的率军离开寿春,进而带领轻骑星夜兼程赶来皖县。
    大堂上,顾雍说完话后,躬身伫立良久,却迟迟不见孙策表态,这让他诚惶诚恐,忐忑不安。随即他抬头看向上阶,却见孙策神情恍惚,眉头紧锁,眼神中充满忧郁,一副魂不守舍、心不在焉的样子。
    眼见于此,顾雍心下若有所悟,遂扭头看向身旁的张纮,请求他出面替自己说情。
    看到顾雍求助的眼神后,张纮会意点头,当即起身出列,恭声道:“禀主公,我等离开寿春之时便是陈兰、雷薄二人进城之日,想来我等前脚刚走,李利随后便知袁术被我军围困于潜山之上。事已至此,多想无益,还请主公速做决断,迟则生变。”显然,与其说张纮出面替顾雍说情,不如说他是在提醒孙策形势危急,刻不容缓,尽快决定取舍。之所以是取舍,其症结便在于袁术手里的传国玉玺。
    所谓传国玉玺,便是历代皇帝世代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始皇帝镌刻此印玺的本意是希望自己的江山能够沿袭万世,世代相传,却不料大秦帝国传至二世便亡。但是,这块印玺却被世人视作无上皇权的象征,四百年大汉王朝一直沿用此印,是为传国玉玺。直至董卓迁都长安,焚毁洛阳,传国玉玺随之遗失,而后落入孙坚手里。
    正是为了争夺这块传国玉玺,袁绍和袁术兄弟相继使出阴招,以致孙坚被刘表设伏射杀。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志,却不料他命运不济,四处碰壁,不得不寄人篱下,委曲求全。最终,孙策还是以这块玉玺为质,从袁术手中借得兵马,从而打下江东基业。
    所以传国玉玺对于孙坚和孙策父子而言,意义非凡。孙坚因此印玺而丧命,而孙策则因其而成事,成为雄踞江东的一方霸主。
    实际上,这块所谓的传国玉玺,说白了,就是一块世所罕见的美玉。仅此而已。
    然而正是这一块美玉却有着超乎想象的巨大影响力,或者说是无以伦比的号召力。尤其是在当下,传承四百年的大汉王朝已然败亡,刘氏帝祚已经彻底倾覆,天下无主。
    在这个节骨眼上,实力无疑是最重要的,强者为王。但是,光有实力恐怕还不行。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汉帝刘协在位时没有传国玉玺,可他依然是皇帝,这是因为他承袭着祖上数百年积累的余荫,天生帝胄,刘氏皇权早已深入人心。但眼下天下无主,各镇诸侯不管谁想问鼎江山,要想让天下人信服,传国玉玺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在当下这种特殊局势的推动之下,这块石头无形中身价暴涨,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信物。
    所以传国玉玺在时下便是国之重器,其珍贵程度远远不止价值连城,说是无上神器亦不为过。
    正是看到这一点,是以张纮和顾雍二人以及大堂里在座的每个人都为之心惊肉跳,忧心如焚,坐立难安。倘若孙策执意不肯放弃传国玉玺,那么随后必将引来李利及其麾下的西凉大军,因为李利占据寿春城后迟迟不肯撤军,显然是对传国玉玺志在必得。这样一来,一场争夺传国玉玺的两军对垒已然无法避免,大战一触即发。
    (。(。))

第041章 雁丘辞
    寒风拂面,落叶缤纷。
    “嗒嗒”的马蹄声中,一行轻骑快马疾驰而过,掀起山道上的枯叶翩翩起舞,其间还夹杂着缕缕尘土。
    穿过并不宽阔的官道,一行人策马走进更加狭窄的山间小路,道路愈发崎岖,坎坷难行。
    这条小路似乎已经废弃了很久。窄窄的小路上遍布藤蔓,路边还生长着许多荆棘,落叶铺满路面,掩盖着下方的沟沟坎坎,蜿蜒延伸至河边。
    所幸此时正值寒冬,葛藤和荆棘以及路边的野树枝桠全都光秃秃的,枝垂叶落,才将这条林间小路显露出来。若是盛夏时节,恐怕就没有路了。熟识这里的人,只能凭借记忆寻找曾经那条蜿蜒曲折的河畔小路。
    前行几步之后,一行人翻身下马,既而牵着马匹、看着脚下,缓缓前行,朝着河边走去。
    再难走的路终有尽头。
    牵马站立河边,领头的锦衣男子随手将缰绳丢给身旁的扈从,伫立在河边的土丘上,凝视着眼前潺湲流动的清澈河水,他神情怅然,眸子中流露着难以掩饰的忧伤。
    眼前这条大河显得格外恬静,水质清澈、河底湛蓝,潺湲流淌,载着一湾湾清泉东流入海。若是凝视眼前的一池清水,近乎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水里倒映着两旁的高山,宛如身心疲惫的男人躺在端庄秀丽的美人怀里酣然入睡。徜徉在甜美的梦乡里。
    横在一行人面前的是一座能过马车的渡桥,桥面上很干净,似乎有人经常打扫。两边的扶手拭擦得一尘不染,似乎有人时常站在桥上凭栏眺望。他在看什么,看向哪里,是否也像此刻站在岸边的锦衣男子一样,近乡情怯,站在桥头伫立不前,只能静静地凝视着河水。藉此缅怀自己的亲人。
    看着自家男人高大挺拔的身影,小乔却敏感地感觉到他的背影竟然透着丝丝孤寂。脸上浮现着从未有过的悲伤,眼角含着泪,那晶莹的泪花在眼眶里滚动,却始终不曾滑落下来。
    这是小乔和李利相遇以来第一次看到男人这样忧伤。如此孤寂,也是她第一次亲眼见到李利流泪。他为何忧伤,为何眼角噙着泪花,是谁能让他这样怀念,那莹莹闪烁的没有落下来的眼泪又是为谁而流?
    其实小乔知道他在想念谁,也知道他为何止步不前,更知道那双噙泪的眸子正是为了缅怀曾经住在河对面的一位慈祥和蔼的老夫人。
    然而知道是一回事,亲眼看到这一幕又是另一番感受,以至于小乔此刻心里很难过。情不自禁的潸然落泪。她没有见过步老夫人,却早已听说过这位被李利视作母亲的和蔼老人,可是她死了。
    据说这位步老夫人生前很柔弱。身形娇小,十分珍爱生命,却体弱多病,一直靠名贵汤药维持生命。然而当有人挟持她作为人质、胁迫李利束手就擒的时候,这位老夫人毅然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从而保全和她只有一面之缘的李利。
    或许。就在步老夫人奋不顾身的撞向剑锋的那一刻,她真正把李利当成自己的孩子。所以她义无反顾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藉此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要挟,不被伤害。母亲的伟大在她自刎的那一刹那绽放出永不磨灭的璀璨光辉,以至于事情已经整整过去四年了,却仍然牢牢铭刻在李利心里,驱之不散挥之不去。
    此刻小乔伤心落泪并不全是为了素未谋面的步老夫人,而是为了自己心爱的男人。一直以来,看到男人英俊爽朗的笑脸,她会感到幸福;当看到心爱的男人黯然神伤,她会陪他一起流泪。爱他所喜,忧其所忧,一体同心,感同身受,这就是夫妻,这就是爱。
    无独有偶,此时陪着小乔一起落泪的还有站在她身旁的步练师,以至于陪同前来的吕玲绮也受到她们的感染,怅然伤神,潸然泪下。
    小乔、步练师和吕玲绮三女美目含泪的情形,让跟随李利前来舒县的郭嘉和李挚二人心情沉重,不禁回想起当日步府惨遭灭门和步老夫人自刎的悲壮场景。在那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郭嘉和李挚都在场,亲身经历了那场劫难,也亲眼见证了李利和步老夫人情同母子的感人至深的一幕,以及步老夫人遇害后李利伤心欲绝的痛苦与悔恨。
    然而在郭嘉看来,事情早已过去,且逝者已逝,懊悔已然于事无补,悲伤亦是无济于事,大可不必如此。可是他也知道,人的感情很复杂,很难以常理忖度。每个人或许都有难以彻底抚平的心灵创伤,每个人都有可能犯下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的错误,每个人都有自己永远无法忘却的人和事。
    只是郭嘉早已习惯用理性的目光看待事物,是以他此时即使心情沉重,也能克制自己的感情。随之他轻步走到小乔和步练师身旁,摆手示意她们控制一下情绪,否则她们这样默默流泪的样子直接影响到李利的心情。
    果然,小乔、步练师和吕玲绮三女都是蕙质兰心的聪慧女子,看见郭嘉的眼神和手势之后立刻反应过来。
    随即她们擦干眼泪,强行克制情绪,竭力让自己冷静下来。而后小乔和步练师轻轻走到李利身边,一左一右挽着他的臂弯,她二人什么也不说,俏脸上却浮现出甜美的笑容。
    果不其然,看到步练师和小乔二人甜甜的笑脸之后,李利脸上的忧郁之色迅速遁去,取而代之的是会心的微笑。
    “嗯,让你们久等了。也许是待在军营的时间太长了,乍然看到如此美不胜收的风景,不免触景生情。”李利微笑解释道。解释就等于掩饰,但是掩饰也不失为转移注意力的一种好方法,至少可以让人从某种情景中走出来,换一种心情,忧郁便随之而去。
    看到李利终于笑了,小乔和步练师二人脸上的笑容愈发浓烈,笑的更真,笑的更甜。
    甜美的笑容是极具感染力的,可以影响对方的心情,不仅养眼,而且怡情。
    小乔和步练师的笑容就让李利深受感染,尤其是步练师甜美清纯的笑脸对他的影响极大,因为这里曾是步练师的家。如果步老夫人还活着的话,看到女儿甜蜜幸福的笑容之后,她一定会很高兴。
    一念至此,李利心中的忧郁一扫而空,温柔地揽着小乔和步练师的纤腰缓步走在渡桥上,笑着说道:“看来这里已经很久没有人来过了,道路也荒废了。”
    “不,夫君说错了。”步练师笑着摇头,伸手指向岸边,柔声道:“夫君且看,岸边新修了一条路,而且路面很宽,完全可以过马车。是以通往步家庄的道路已然改道了,我们刚才走的那条小路自然就被废弃了。”
    “呵呵呵!果然如此呵呵!”李利回头一看,正如步练师所说,沿着河岸边确有一条新修的路,可以驾着马车直接前往河对岸的步府。然而李利本想说这里是步练师的故居,难怪如此熟络,可是话到嘴边,他终是没有说出口,惟恐步练师又想起步府惨遭灭门的伤心往事。
    一路走走看看,不多时便到了步府门前。
    只是步府大门还像四年前的初夏一样,门前没有家丁,正门紧闭,一切都是当初李利一行人前来借宿时的情景。唯一不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