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钰之脑中还盘旋着另一桩事,便是慕容薇曾提及的宫中秘道。
身为金吾卫的副指挥使,掌管宫廷安危已有几年,夏钰之还是头次听说宫里宫外秘道相连,感觉身上的担子沉甸甸。
苏暮寒的行为昭然若揭,慕容薇细述的前生事绝无虚构。夏钰之如今想要的,并不是从祖母口中求证秘道的真伪,而是想要妥善守护好这些秘道,不叫外人有机可乘。
回府梳洗完毕,夏钰之给父母请了安,不顾天色已晚,便直奔浣溪堂而去。
夏兰馨方才在老太君这里坐了些时候,向老太君约略讲了一路的行程。
拿着温婉送的菊花枕转送给祖母,夏兰馨尤其渲染了苏家那几十亩的菊园,还有为着苏家的七日道场,她们白白等在青莲台耽搁行程的过往。
苏睿的身世,老太君心知肚明,不用孙女旁敲侧击。
待听到安国夫人母子盘桓老宅十余日,因苏暮寒早出晚归,安国夫人借绣花打发时间,温婉日日无聊,与族中少女盘桓菊园这一段,老太君眼神里有一闪而逝的锐利。她很快掩去眸中的深湛,然后又恢复了对着孙女的慈祥。
疼惜夏兰馨远道归来,这行程一时三刻讲不完,老太君命她先回去好生更衣歇息,待晚间再过来陪着自己用膳。
夏兰馨知道祖母需要时间消化,便不画蛇添足,乖巧地起身先行告退。
老太君正自闭目沉思,闻得夏钰之过来请安,忙命罗绮快叫进来。
一别三月,夏钰之见到祖母,儒慕之情油然而生。他当即跪在地上连叩三个响头,又以膝当脚前行了几步,趴在老太君膝间。
父母爱幺儿,隔代尤其亲厚。
瞧着最心爱的孙子,老太君喜得眉开眼笑,哪里舍得叫他俯在地下,赶紧拉他起身,就势挨在自己身边坐了,连连端详着孙子可有清减,身上是否染了风霜。
一叠声地吩咐罗绮传话预备酒席,老太君又使人给夏阁老送信,今日全家都聚在浣溪堂里用膳。
罗绮领命出去,知道这祖孙二人必有大事要议,便将房门掩得紧紧。指了小丫头出去传话,自己便立在帘子外头,好生守住房门。
孙子此番出行,与府内频频书信传递消息,一封比一封紧急。此前孙女已经给上过了眼药,老太君心里有数,这一路大约足够跌宕起伏,便想好生与孙子唠一唠,究竟出了什么事体。(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二百四十七章 秘道
夏钰之素来开门见山,与老太君一般的直爽性子,不喜欢拐弯抹角。
他坐在祖母身旁,将炕桌上一碗茶仰口饮尽,便郑重问道:“浣溪堂的环境阴湿,并不适合老人家居住。前些年母亲曾请您迁居,您道是喜欢这片水域。祖母,您这个答复真不真?”
老太君手里捻动着小叶紫檀的佛珠,听了夏钰之这个开场,笑道:“出去了一趟,怎得又想起这些陈谷子烂芝麻的往事。祖母年纪大了,不喜欢搬来搬去,自然还是浣溪堂最为趁意。”
老太君四两拨千金,夏钰之偏就锲而不舍,再次追问道:“孙儿想向祖母求证,您老人家住在这里,究竟是喜欢这片水域,还是守护浣溪堂的秘道?孙儿听说这浣溪堂内真有两条秘道,一条通着宫内,一答通往宫外?”
老太君深湛的眼神如海,她微微阖着双目,一丝波澜也瞧不见。右手机械地捻动着佛珠,心中似落叶被秋风横扫,却与往昔平无二致的声音缓缓问道:“钰之,你是从哪里听得?”
似是又听到玉屏山顶上风过处唿啸盘旋,夏钰之面前闪过慕容薇当时那张素白的脸、飘扬的裙裾,还有她痛说前生时的伤感与愤怒。
已然不需要祖母的答复,祖母虽说手拈佛珠,一幅安之若素的样子,那骨节发白的手指却说明了一切。
他认真回答祖母的问话,半点没有隐瞒:“是大公主提及苏暮寒的出身时,怕我不信,亲口向我所说,允我向祖母求证。”
苏暮寒,提到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夏钰之心内五味沉杂。
打从先帝还在世起,到皇太后迁居寿康宫。十几年的时间,他与妹妹、苏暮寒与慕容薇,四个人本是青梅竹马的玩伴。
一同在宫内折桂花、采莲藕,一同踏青、观灯会。曾有那样恒长与美好的过去,能有怎样滔天的恨意,能叫苏暮寒生生下令,将妹妹乱箭射死在自家的秘道前头。
想到这里,夏钰之心痛难当,竟有泪花泛上眼眶,被他生生逼回。
老太君拈着佛珠的手一顿,四平八稳的情绪终于有了波动,眼里分明错愕了半分:“大公主怎会得知苏暮寒的身世?难道浣霞如此信任她?”
自然而然提及皇太后的名讳,不待夏钰之回答,老太君自己又摆头道:“不对,你们出京之时,浣霞尚未痊愈,根本没有提及会将此事说与大公主。”
知晓这秘密的,除去皇太后,便是崇明帝,再便是夏阁老夫妇。
苏睿已死,崇明帝不必苦守秘密,却也不会将这样的隐秘说与女儿知晓。
老太君的思绪一时又回到去岁冬末,那飞絮落花的雪中,弱质纤纤的女孩儿立在自家芜廊前的一丛芭蕉下,披了满身雪花雍容而立。
自己向她追问罗讷言的来,她言笑晏晏与自己说着机缘。
“机缘,大公主难道说这也是机缘?”老太君无声而笑,望着还想要追根究底的孙子,一时竟不晓得如何做答。
“祖母,您便据实告诉孙儿,有还是没有?”宫内若真有这些秘道,夏钰之身上担子便更添一重。他又想起慕容薇讲述的那场战争,若是战乱一起,难保没有敌军会借着这秘密进城,神不知鬼不觉便能攻占皇宫。
望着默然无语的老祖母,夏钰之其实已然得到了答案,依旧想听祖母细说根由。他执拗地问首:“祖母,暮寒真是那大周朝小皇帝的后裔?”
不顾茶凉味淡,老太君亦如夏钰之一般,满满饮了一杯。再抬眸时,老太君已然恢复了端正的坐姿,眼里又似枯井无波。
拉着孙儿坐在身旁,老太君知道有些事瞒也瞒不住,坦然点着头承认。
当年先帝入主姑苏皇城,曾从文昌阁内寻得一幅残破的地图,上面绘着几条秘道,有的通往宫内,有的通往宫外。
仁泰宫的秘道当年连着紫云殿,便是如今的寿康宫。
想是当年大周朝的小皇帝想与乳母双宿双栖,又要避人耳目,便使出这暗通款曲的手段。两座宫殿虽然离得远,却有秘道相通,可以随时见面。
紫芸殿里,还有一条秘道通往宫外,便是如今的夏府。当年是大周朝一位皇亲置下的别院,后来孝敬了小皇帝。
寿康宫与如今的浣溪堂在地底有暗水相通,当年那别院是小皇帝留的后路,如今夏家就是宫内最后的掩护。
若宫廷有变,循着寿康宫内的秘道,自然能到夏家浣溪堂内,沿着浣溪堂的秘道,便有条小路直通城外。
原来真有慕容薇说的那条秘道,真有妹妹罹难的那个所在。夏钰之的心一抽一抽的疼痛,他紧紧抓住祖母的手,略带哽咽地请求祖母带他去瞧那条通往宫外的秘道,入口究竟是在什么地方。
孙子情绪波动,满身的悲凉令老太君也染了萧瑟。她已老迈,这条秘道的守护,迟早要交到夏钰之手中,也不在乎早这一时半刻。
老太君整整衣襟立起身来,带着孙子便往外头走去。
罗绮见祖孙二人沿着竹枝摇曳的青砖小径,径直往湖畔走去,心里咯噔一下,先吩咐人去将浣溪堂大门半掩,便是老太君不见客的意思。
莲夜田田,已有菡萏吐蕊,红莲白莲竞相绽放,五月的浣溪堂格外清幽。行走在苍松翠竹覆阴的青石甬道上,夏钰之一颗心如青苔般苍凉。
清澈的湖水一隅,一块玲珑的假山石旁,老太君蹲下身来,要孙子将手伸入池塘,去扳动那青苔覆盖的机关。
轻微的吱呀声响起,假山石缓缓挪动着方向,原先的底座处露出一块带着粗大铁环的石板。老太君告诉孙子,掀起铁板便有狭长的阶梯,直接通往宫外的渡口。渡口处有块礁石中空,里头藏有两艘小船。危急时,可供十余人同时逃命。
慕容薇说,当年自己的妹妹便是守在通往宫外的秘道旁,为了掩护自己逃走,被苏暮寒的人乱箭射死。
生死一隅,妹妹知道她无力挽回西霞的败局,必定会拼死拖延时装间,将自己送出去,好找时机东山再起。(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二百四十八章 后路
夏钰之几乎可以想见自己当年与妹妹艰难的选择。
妹妹牺牲了自己送他出城,那么,他必是乘着祖母说的小船,一路航行到了广西。在广西与二哥会合,再重新召集出岫的力量,又伺机杀回了姑苏皇城。
妹妹看似绵柔软,却性烈如火。若是国难当头,必然第一个舍生取义。
夏钰之心痛如绞,明知这一世这样的情况再不会发生,还是宛如亲。
再次回到房里,望着夏钰之难掩的悲伤,老太君以为他在怪自己的隐瞒,亦或为苏暮寒的身世感伤,不觉微微叹了口气。
老太君常年习舞,虎口与指腹都有厚厚的茧子,抚摸在夏钰之脸上,粗粝中带着亲厚,显得尤为真实:“通往宫内的秘道已然很长时间不用,太后娘娘抱病,哪里记得能用秘道来联系。还是年前,祖母不放心罗诺言用的药,从秘道入宫,守了皇太后一个晚上。”
原来世间真有人能记得前世今生,怪不得旅行途中,慕容薇半分也不姑息苏暮寒,为了斩断他的想头,宁肯对安国夫人变了脸。
有些唏嘘,夏钰之一时又觉得无比幸运。幸而遇到重生的慕容薇,可以听她细说前生。国难当头,他不惧自己战死,却心疼妹妹以妙龄年华戗在府里。
眼瞅着苏家诡异的行事,还有苏暮寒的身世,夏钰之心中的压力越来越大。苏家与江阴帮交情匪浅,前世里依靠京杭大动河起兵,不晓得沿途这些地方官是否推波助澜,还是早就依附了苏家。
明日面圣之时,关于江阴帮的官官相护,还须好生奏上一本,最好能打破他们之间的链条。刘本、亦或刘本身后之人,也是这条绳上的蚂蚱,都需要顺藤摸瓜,仔细追查。
夏钰之又记起那一晚,慕容薇深夜相召,要他火速人保护温婉的外祖。
周夫人一介女流,年少时家贫如洗,是卖身才进了襄远伯府。那么,温婉的外祖,那一对老夫妻又会是什么来?
一环解开,便另有一环相扣,夏钰之偎在祖母身边,像是找到了依靠,将种种猜疑和盘托出。
小皇帝一脉单传,苏大将军只有一个儿子。若只是如此,那背后庞大的苏氏一族又是什么来,还有那个自云南千里迢迢回来奔丧的苏光复,藏在船上从不露面,又是什么来头?
心中的迷团越积越多,夏钰之愈发觉得扑朔,希望祖母能替他解惑。
老太君抚着孙子宽厚的嵴背,想到孙子即将担起潜龙卫的重任,也该是时候告诉他真相。
“你既然知道龙虎大将军苏睿本不应姓苏,那么便该猜出,哪有什么所谓的苏家族亲,那些全是当年大周遗臣的后裔,没有斩尽杀绝而已。”老太君的话平静如水,又似一记晴天霹雳。
乍听慕容薇的话时,夏钰之曾心惊这一幕幕的真相,恍然如冬日里滚过的惊雷般震人。如今纵然早有心理准备,再次听到祖母的证实,夏钰之依然不愿意去相信这既成的事实。
“若苏大将军不是这个出身,今日在位的便不是当朝陛下,而该是他。便是怕那些后裔蠢蠢欲动,苏大将军连帝位也不受,在先帝榻前发誓,誓死捍卫西霞。”老太君打从当年的禅位说起,细细替孙子指点迷津。
“苏大将军忠心耿耿,以强势碾压那些遗臣后裔,责令他们安分守己,朝中一个苏家人也不起用。群臣不晓得真相,本就为大将军叫屈,更以为陛下存心打压,时时颇有微词。”
忆及当年的无奈,老太君又深深叹一口气:“若是太后娘娘安好,陛下的日子也能好过几分,偏偏太后娘娘抱病,连个替陛下说句公道话的人也没有。到后来,连皇后娘娘也起了芥蒂,一心维护亲姐姐的利益,进而牵制慕容家与陈家,这也是陈阁老几年未曾起复的真正原因。”
老太君一桩桩一件件细说来,提及当年种种,显得颇为无奈:“先帝弥留时,太后娘娘,我与你祖父、还有苏大将军与陛下,我们都守在榻前。苏大将军与陛下立下重誓,此生互相扶持,守护西霞,也守护暮寒的身世之迷,叫他安心做他的世子。”
若不是皇太后神志不清,帝后之间不至离心,群臣不至像一盘散沙,陈家不至蹉跎。最难的时候,夏家做了最坏的打算,便是想与孙大学士家里议亲,留住夏钰之这一条血脉。
若苏家真得伺机而起,崇明帝捉肘见底之时,夏家唯有奉陪到底,才不辜负当年先帝托付江山的情意。
好在如今帝后和睦,太后娘娘康复,前朝后宫一片清明,夏家眼里重新看到了希望。与孙家议亲这事便不必再提,那位打着替母尽孝留在京中过年的佳柔小姐,如今早已返回胶州。
说到这里,望着孙子脸上难得一见的难堪神情,老太君哈哈大笑:“那孙士诚的孙女如何能配得上我莫浣莲的孙子,也该同浣霞议一议,胶州知府的位子做得太久了,需要动一动。”
胶州知府几年连任,稳坐这个位子的就是翰林院大学士孙士诚的第二子,那位佳柔小姐的父亲。
孙士诚的眼光老辣,为人处事走一步观十步的圆滑也有十成十的功力。
夏家瞧破的事,他也瞧得一清二楚。旁人只晓得他两手书香一身正气,殊不知这位看似高尚的大学士将儿子放在胶州,便是早替自己全家留了后路。
胶州湾沿海,官府手里有两个大型的造船厂。老太君的人曾暗暗查访,任着胶州知府的孙世诚二儿子借职务之便,拿重金要人替他打造了几艘坚固的快船。
快船上配了弓弩,罩着大帆布,藏匿在一处偏僻的港湾里头,了专人看守。
胶州湾虽然偏僻,地理位置却重要,与高丽和扶桑隔海相望。因是这些年与海外的小国各自相安,才被人忽略了这处地方。
孙士诚便是投机取巧,替儿子谋了这个小地方的知府,颇不引人注目。
若西霞战火一起,康南与建安境内都不安稳,孙士诚大打得便是带着全家东渡扶桑的主意。(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二百四十九章 家宴
老太君窥破孙士诚的动机,难得地自私了一回。
她并没有立时上奏朝廷,而是与夏阁老议了几日,想要借着孙家私藏的船只留住夏家一条根,这才有了当日那孙佳柔入京为祖母侍疾,两家有意议亲的话题。
为着一念之私,老太君与夏阁老二人日夜寝食难安,终究觉得不该为着夏家留一根独苗便行这不忠之事,才将与孙家议亲的打算一拖再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