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样的风-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军棍几十条,作为防御工具。

    到了凌晨二时许,大概看到这样下去无法收场,上面发下话来,蒋委员长今天准备亲自向学生训话,为了保证安全,立刻选派便衣警卫一百名,暗藏手枪,前往国民政府听参军长指挥。但由于国民政府大门口挤满了学生,只好从与国民政府一墙之隔的参谋本部进去。就这样一百名带枪的便衣就偷偷进入了国民政府,没有被学生们发现。

第一百一十章学生们要求见蒋委员长(5)() 
另一位学生说,政府坚持内战,制造分裂,还说外国人说我们是一盘散沙,这个责任该有谁负啊?

    一时,“反对内战”、“团结抗日”等口号声响彻广场。

    贺耀祖见状,恼羞成怒,声称学生开枪的事必须追究,只有先扫除奸人才谈得上团结。

    学生们一听居然诬陷昨天在中央党部开枪是学生干的,就像一桶冷水倒进滚卡的油锅一样,广场上立即掀起一片怒骂之声。

    学生们责问:“到底是谁捣乱?”“我们要求你交出奸人来!"问得贺耀祖哑口无言。

    贺耀祖的奸计不成,怕局面失控,更是为了自己脱身,连忙说:好好,我将把你们的意见向中央称述。说着就溜下台,躲起来了。

    下午,请愿学生增加到五、六千人,他们大多数带着被子、毯子等,表示坚决要见蒋委员长,见不到不走。

    入夜,学生们露宿在国民政府外的广场上。十一月夜晚的天气已很寒冷,不少女同学互相背靠背挤在一起御寒,这种爱国之心令警察都感动了,他们尽量减少警卫范围,便于同学们活动。

    (三)

    十三日,请愿学生的人数又有增加,国民政府附近的街道上都挤满了人。当局紧张起来,选派了50名便衣警察,化装成学生模样,三个两个的混入广场。

    到了中午,考试院长戴季陶慢吞吞地来了,与学生们见面。他避而不谈抗战的实质性问题。说来说去就是不能抵抗,抵抗的话,三天之内就要亡国。

    学生们早已听得不耐烦了,纷纷怒骂。

    乘着这时广场嘈杂之际,混入学生们中间的便衣警察借机高喊:“走,走,走,吃饭去,不听他的无用一套!”

    有小部分同学不明就里,就跟着走了,接着大部队也不知不觉地跟着移动了。此时,队伍中有人出来阻止,但已来不及了。不到半小时,广场上空空如也。当局自以为得计。

    (四)

    不料,黄昏时,学生们又全回来了,人数还有所增加,队伍排得更整齐,表情也严肃起来,当局一看,怕要出大乱子,只好有所放松警戒。到了晚上,天空下起了雨。原来不许学生们进入国民政府大门,随着雨越下越大,警卫们也不能无动于衷,只好退到二道门。把大门内的走廊和会客室让给学生们避雨、休息。这样局势才有所缓解。但当局还是借来了军棍几十条,作为防御工具。

    到了凌晨二时许,大概看到这样下去无法收场,上面发下话来,蒋委员长今天准备亲自向学生训话,为了保证安全,立刻选派便衣警卫一百名,暗藏手枪,前往国民政府听参军长指挥。但由于国民政府大门口挤满了学生,只好从与国民政府一墙之隔的参谋本部进去。就这样一百名带枪的便衣就偷偷进入了国民政府,没有被学生们发现。

    当局为了“保护”蒋委员长的所谓安全,决定采取外松内紧、步步设防、层层戒备的措施。二道门是徒手的警卫,三道门为带枪警卫。在两旁的大厅里潜伏手枪队的100人,里面院子则架设了四挺机枪,如果出现意外,是要对学生采取大屠杀的。

    当局为了重演昨天解围的好戏,又派便衣警察混进学生队伍里,准备找机会解散学生队伍。不了学生们都提高了警惕,便衣警察刚混进去,就被学生们负责纠察的人发现了,他们大声喊叫,提醒学生们注意。便衣警察只得抱头鼠窜而去。

    下午三时,蒋介石由国民政府侧门进入,先听贺耀祖等的汇报,然后确认无事后,才登上在二道门口搭设的临时讲台。

第一百十一章学生们要见蒋委员长(6)() 
(四)

    不料,黄昏时,学生们又全回来了,人数还有所增加,队伍排得更整齐,表情也严肃起来,当局一看,怕要出大乱子,只好有所放松警戒。到了晚上,天空下起了雨。原来不许学生们进入国民政府大门,随着雨越下越大,警卫们也不能无动于衷,只好退到二道门。把大门内的走廊和会客室让给学生们避雨、休息。这样局势才有所缓解。但当局还是借来了军棍几十条,作为防御工具。

    到了凌晨二时许,大概看到这样下去无法收场,上面发下话来,蒋委员长今天准备亲自向学生训话,为了保证安全,立刻选派便衣警卫一百名,暗藏手枪,前往国民政府听参军长指挥。但由于国民政府大门口挤满了学生,只好从与国民政府一墙之隔的参谋本部进去。就这样一百名带枪的便衣就偷偷进入了国民政府,没有被学生们发现。

    当局为了“保护”蒋委员长的所谓安全,决定采取外松内紧、步步设防、层层戒备的措施。二道门是徒手的警卫,三道门为带枪警卫。在两旁的大厅里潜伏手枪队的100人,里面院子则架设了四挺机枪,如果出现意外,是要对学生采取大屠杀的。

    当局为了重演昨天解围的好戏,又派便衣警察混进学生队伍里,准备找机会解散学生队伍。不了学生们都提高了警惕,便衣警察刚混进去,就被学生们负责纠察的人发现了,他们大声喊叫,提醒学生们注意。便衣警察只得抱头鼠窜而去。

    下午三时,蒋介石由国民政府侧门进入,先听贺耀祖等的汇报,然后确认无事后,才登上在二道门口搭设的临时讲台。

    (五)

    蒋介石走上台后,先立正,用视线巡视全场,举手行了个军礼,然后摘下军帽,脱下手套,语气沉重地喊了一声“同学们”。见学生们没有反应,就继续说道;这个,你们这次来到首都的意愿,我已经知道了,这个是很好的。接着又说,中日纠纷是关系到党国存亡的问题,必须慎重考虑,不能轻举妄动。首先,不应该忘记日本是一个强国,但英、美等列强不会坐失在华的既得利益,国联是主张公道的国际组织,九国公约是保证我国主权的有效条约。因此,牺牲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和平未到绝望之期,决不放弃和平,这就是我们的外交政策。同时要抵御外侮,必先举国一致,攘外必先安内,安内必先剿匪,这是既定国策,如果离开了既定国策谈救国,就是反对政府,一定要严厉制裁!

    蒋的这段讲话中没有一句讲到抗战,学生们当然不愿意听。

    正当蒋端起杯子准备润润嗓子,继续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演讲时,突然有学生高喊:“请委员长让我们说几句好吗?”

    蒋怒形于色,刚想发作,见全场近万双眼睛注视着这位学生,便表示允许发言。

    发言的同学情绪激昂地说:“东北沦陷,日本鬼子的侵略野心有增无减,我们牺牲究竟要到怎样的地步,才算是最后关头?”他的话还没讲完,人群中就发出一片赞同的声音:“对!对!请委员长解释清楚!”

    那位同学继续说:“历史已无数次证明,所谓国联,只不过是保证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领土主权,实际上是让中国成为殖民地合法化。日本就是那个缔约国之一,它敢于这么毫无顾忌地霸占中国的领土,这个公约还有一点点价值吗?中国最后的关头已经到了,我们必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依靠自己的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我们希望蒋委员长亲率大军北上,收复失地,全国人民一定会成为有力的后盾。如果谁敢在敌人面前屈膝投降,就必然会被全国人民唾骂!”

    这位学生的话,有礼有节,激起了全场学生的共鸣。学生们振臂高呼:“反对内战”、“团结抗日”、“打到不抵抗主义”等口号。

    蒋委员长知道众怒难犯,急于脱身,便顺水推舟地点头说了几声“好”,接着表示自己作为军人,应当克尽职守,愿意和学生们一起共赴国难。

    学生们听了蒋的“许偌”,全场轰动,有些天真的学生高呼“拥护蒋委员长抗战,希望委员长说到做到!”,一时欢声雷动。

    蒋委员长不动声色地接受学生们的欢呼,在走下讲台的时候,还演戏般地吩咐参军长贺耀祖:从明天起把南京近郊的两处营房腾出来,让学生们按照军校待遇先接受军训,并提前发枪,准备参加抗战。对贺耀祖说完,蒋又回过头来对学生们说:“大家既然愿意一同参加抗战,明天就去军营去报到!”说完,就匆忙走下台去。

第一百十二章学生们要见蒋委员长(7)() 
(一)

    全国各地来的学生经过四天三夜的斗争,见到蒋委员长,而且蒋有了承若,以为大功告成。不少人欢天喜地回到住处,准备第二天去军营报道,入伍去参加抗战。

    学生来京请愿,应该看作是全国知识界和民主人士共同表达抗日呼声的一种方式,其中更有大批中共地下党员所做的工作。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不仅东北的形势一天天恶化,日本图谋中国的野心已经路人皆知,全国人民激愤的心情如燃烧的火焰一般,并不是当局所说的完全是共党的挑唆,煽动。而当局不积极地备战,采取不理睬、糊弄的办法,能拖多久?只为了表面上的风平浪静,像南宋一样偏安一隅,当强敌已打进家门的时刻,还幻想其他帝国主义的恩赐帮助,的确有点自欺欺人。

    (二)

    在回住处去的路上大家一分析,觉得蒋委员长的许偌靠不住。他们想到《中央日报》馆近期对学生请愿行为作了弯曲报道,就又一起到《中央日报》馆,不光指责他们,还要求他们必须把蒋委员长对上万学生所做的偌言如实刊登出来。

    《中央日报》本身就是当局的传声筒,哪敢答应学生们的这些正当要求啊!

    他们找了一个借口说,学生们干预舆论和出版自由。学生们一听,原来蒋委员长的许偌原来是糊弄人的,气愤异常,于是和报馆人员和守卫报馆的宪兵发生了冲突。

    当局采取了武力压制,在混乱中,一位来自上海学校的四川籍学生掉进了南京的秦淮河里淹死了。

    (三)

    再说蒋委员长被逼与学生见了面,被学生牵着鼻子发表了有违“攘外必先安内”国策讲话,觉得焦头烂额,束手无策,正对手下大发脾气。忽然接报出了人命案,当局觉得使用武力,压制学生,解散请愿的机会到了。

    (四)

    十五日凌晨,当局按照蒋委员长的决定,指令正规部队、警察和宪兵等部门派出大批人员,以学生纠集起来打进中央报馆,干涉出版自由,捣毁了编辑、印刷各部门,抢走机要文件,影响首都治安为名,已派员查明肇事主犯,依法查办为借口,把所有住在南京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处的所有学生,押解到下关,搭乘交通部门早已准备好的专用列车、专用轮船,离开南京。

    军、警、宪三方人员如临大敌,他们直接闯入学生的寝室,把熟睡中的学生们集中起来,全部押送到下关。

    上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赤手空拳当然无法和军、警、宪抗衡,他们全部被押送出境了。当局感到松了一口气。但抗日救亡的烈焰有谁能压制得住?到南京去请愿的学生当时有的只有十四五岁,但当抗战全面爆发之时,他们都是二十岁左右了,他们还会相信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日意愿有多强嘛?于是知识青年大批投奔到延安、皖南新四军军部等处,虽然他们也知道那些地方条件远不如国统区,但他们相信那儿才有光明,这就不难理解了。

第一百十五章一次次的醒来(5)() 
他们赶到桥村时;已是下午三点多钟。李代连长和原来守在这里的连长互相通报了一下部队番号;就算完成了交接。那个连长直说鬼子的炮太厉害了;全连满员140多号人;现在只剩下零头了。你们要是再不上来;鬼子再有一次冲锋;我们就垮了。说着几十个人爬上李代连长他们开来的三辆车就走。秦兴旺他们劝他等天黑一点再走;白天走容易挨鬼子的炸。他们不听。果不其然;他们刚开出不远;三辆车中的一辆就被鬼子的飞机炸飞了。

    二

    秦兴旺和李代连长仔细观察了桥村附近的地型。原来所谓桥村;大概就是他们身后不远处公路上有一座小桥。小桥两旁的小河边;零散地有着十几户村民人家。

    现在小村明显地已挨过炮击,估计以早已没人住在里面了。

    其余的地方,大都是农田和沼泽,典型的上海郊区的地形地貌。

    通过桥村附近的公路,虽不是上海市区连接外部的唯一通道,但如果没有这条通道,主通道肯定会压力倍增。所以中日双方都看中了桥村这一要点,分别想守住和占领它。

    (三)

    中国守军守住桥村这个近似平原的战略要点的唯一依托,就是位于公路东侧的一个实际是土丘的小山包。

    土丘上原有一座小庙,现在早已被炮火拦腰削掉了大部分,只剩下断壁残垣依稀往日的痕迹。

    喜爱古文化的秦兴旺现在当然没有时间去考证这是座祭祀谁的小庙?

    也许这土丘之下还埋葬着一位中国古代的一位大英雄,那个时代他指挥着千军万马,傲视八方,气吞万里如虎。但现在他的后代们已经落后了,他们拿着落后的武器守卫着这块土地,守卫着这块土地上的所有民族最后的尊严!

    他现在只能看见的是土丘顶上还插着一面旗帜,旗帜的大部分已被战场的烟火燃尽,只剩下白色的旗边框链接着几缕红布,还在秋风中摇摆着,白色的旗边框上写着:“国民革命军xx师xxx团”。秦兴旺知道拥有军旗的最起码是团建制,再加上以后数次填补上去的部队,也就是说在这个不大的阵地上,最少已牺牲和受伤了近2000名中国的热血男儿了!秦兴旺不由地肃然,再仔细观察小土丘四周,原来中国军队在这里的依靠,并不是这个小土丘的泥土,而是围绕着小土丘上上下下种的十来棵银杏树。

    (四)

    金黄色花伞般的落叶早已散尽,原有的树枝已被炮火削去,只剩下光秃的树干,由于银杏树皮很厚,而且与内层结合得紧,表面满是凹凸,因此就是子弹和弹片击中树干,也不会落下多少树皮,反而使这十几棵粗壮的银杏树,像一个个披着深色铠甲的古代武士,虽然浑身伤痕累累,但却依然稳稳地站着。

    在中国军队阵地前方约1000多米的地方是一片小树林,小树林后面就是密布的港汊,鬼子就是用船载士兵和武器,从港汊过来,在港汊和小树林的岸边集结,然后集体隐蔽在小石林里,不知什么时候突然一齐冲出,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起攻击。小树林边到中国军队阵地的这1000多米,原先的农田早已被硝烟和秋天的霜雾笼罩,凝结成一片白色的迷障。这里面的每一颗烟气都仿佛告诉人们,只要你沾上它一点,就意味着死亡。

第一百十六章一次次的醒来(6)() 


    秦兴旺和李代连长仔细观察了桥村附近的地型。原来所谓桥村;大概就是他们身后不远处公路上有一座小桥。小桥两旁的小河边;零散地有着十几户村民人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