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采够了十天的青铜之后,召平的人便装了满满的十辆大马车,准备要回去了,这个时候,公子姬昌就来挽留太巫姬望,太巫姬望则说道:“公子还是让我先回去吧,稳住了召平,公子您在周南一带才算是有了立脚的地方了,若召平的百姓不能够对您有感恩戴德之心的话,您要想经营南国,也就成为是一句空谈了。我必需要回召平去,去为您布恩种德,您明白我的意思吗?”
公子姬昌不禁感动的热泪盈眶,说道:“昌,年纪轻轻,有何德能,敢劳太巫您如此的厚爱,我内心里的感激,真是无以言表。”
太巫姬望说道:“公子不必如此做小儿女态,我是为了我们整个的周部族而去做这件事的,召平历来和王城关山远隔,要使人心完全拱卫我周人的核心领袖,这还需要做一定的工作,没有你们王族一脉的人来主持周人大计,周人势必如风中落叶一般,难以有所作为,这个问题,一般人也是不会去考虑的,我一定会助公子您在周南做出一番事业来的。公子就放心吧,我人虽不在你的身边,但是我的心却是时刻都没有离开过公子呀!”
公子姬昌擦干了自己的眼泪,对太巫姬望说道:“您老放心去吧,我一定会小心经营,不会出大的纰漏的,我也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这是我唯一的一条生路了。”
太巫姬望和公子姬昌又交谈了一些话题,然后两人便分别了,太巫姬望同姬孩他们一起回召平去了。这里就只留下了公子姬昌带领着3000名开采铜矿的士兵,还有那个督采铜矿的太师巫丰。
这太师巫丰可不是个能够闲下来的角色,他已经开始在周南一带筹划着要设坛立教了,说是要为人驱鬼祈福,其实,谁也不知道他肚皮里面到底安的是什么心。
太师巫丰将周南地区凡是能够叫得来的大小部落酋长,都陆陆续续地召集到了青铜关,每个人都告诉他们说:“我们以后要和衷共济,彼此一心,周人绝不以势压人,只为天下人主持公道,凡是有什么纠纷和冤屈的,以后就来我这里,我给你们做主。我们周人是以礼教传国的,威仪所致,四方宾服,以后我就会为你们来主持大局,以免你们彼此的纷争和斗乱。”
那些个大大小小的部落首领们也都只得是个个俯首帖耳,惟命是从。
姬孩一行百十人,驱赶着十来辆满载了青铜器物和铜料的马车,人人都骑在马上,清晨出发,一路里心情舒畅地就回到了召平。
召平的人盼他们回来都已经是盼得有些着急了,建造房屋所需的各种物资,如木头直接进山就可以砍伐了来,而有些东西则是需要向其他的村寨和部落去购买的,被焚毁了的口粮,就更是要跑出很远去才能够买得到了。
当太巫姬望和姬孩与姬荀、姬武等召平的骨干们,坐在一起商议该如何重建召平的时候,粮食的问题便在房子、用具、城防之类议题之后,被实实在在的提了出来。
姬荀说道:“我们现在有了青铜,这倒也不是个难事,只是得有人带着车马出去跑远路前去购买,而这一路之上,又要路过数不清的各种部族的领地,有些是与我们友善的,会和我们做贸易,有些就只会收我们的过路钱。”
姬武也说道:“是啊,粮食,还有青铜可不比其他的东西,闹不好,粮食买不回来不说,还会要丢掉了我们一些兄弟的性命的,我们得好好的考虑的周全了,再说出去卖粮食的事。”
姬显就说道:“荀哥,武弟,你们都是经过风浪的人,怎么越活越胆子小了呢?我推荐一个人,只需他带领着三四十个人,就可以完满地将买粮食的活儿给办好。大家又何须在这里发愁呢?”
众人不由得都看着姬显,等待着他往下说话。
列位读者朋友欲知后事如何,且待写书人下回分解。(。。)
第二篇商周英雄录第六十七章重建召平()
第二篇 商周英雄录
第六十七章 重建召平
姬荀看了看姬显,便笑着说道:“我知道你是在说你自己,不是你拎着者穆赤威的脑袋来吓唬我来了吗?”说罢就促狭地笑了起来。
姬显说道:“我的哥呀,你可真就是胆子越活越小了呀,怎么?那天夜里我在你脚下撂了个人头,就惊着你了么?直到现在你还在记恨着你兄弟我呢,哥你说我行,那不是拿我在开涮吗?”
众人都憋不住的笑,姬荀说道:“哥是给你开个玩笑,我怎么会不知道你说的是孩儿弟呀,我也是这么想的。”
当众人都看着姬孩的时候,姬孩就说道:“只是我并未出去过,不知道该上哪里找谁去买粮食呀?”
姬荀说道:“这个你就不用担心了,我会安排知道路数的人和你同去的。”
列位看官,你若是从头认真看了我这说书人的一路描述,你就会知道,这姬孩自从来到了周南之地,其实在自己母亲身边的时日,并不是很多,不是好男儿志在四方,而是那四方之事催逼着这好男儿难以守在家中,其实,中国人根本不在乎什么功名利禄,而只是希望能够安安稳稳地守着自己的父母,守着自己的妻儿,过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只是那时势所逼,才不得不去做哪些所谓的经天纬地的什么大事业。这姬孩就是这样,他其实很不乐意一回到家中,就马上又要离开。
于是姬孩就问道:“是不是必须马上就得走啊?”
姬荀说道:“那倒不必。只是入秋以前必须要出去。否则秋后粮价就要飞涨了。所以还是趁着人们新近收获的时节。不太珍惜,粮价不是太贵的时候出去的好。”
姬孩说道:“好吧,我听大哥的安排,只是我好歹也要将我娘的房子给建起来了再走不迟呀,那样我的心里出去了,也踏实了。”
太巫姬望这时便说道:“言之有理,我们这里主要是麦子,其他地方还有种黍、稻等农作物的。很多都是入秋才熟,我看还是在白露时节再出去的不迟呀。”
众人也都纷纷表示赞同,姬荀也说道:“我也是这样想的,出去是一定要出去的,购买粮食,再沿途做些贸易,以备过冬之用。白露时节出去正好,远远近近的都跑一趟,也就到了寒露时节了,时间赶得正好。现在离白露还有四十多天,也正好将我们的村寨也修整一下。这次,那西戎人逃散的败兵还骚扰了左近的几处小村落,他们也纷纷要求要合并到我们召平来,我们经过了这次劫难之后,不是变得弱小了,而是变得更加的强大了,我相信,在这周南一带,我们召平的名气一定是大大地超越从前了。”
这时太巫姬望站起来说道:“是的,我们召平周人的名气是会远远地大过从前的,我们有着王城作为后盾,将来我们还要将召平建成为一座大城,就让我们的公子姬昌来主持这召平城的日常事务,所以,我就说,我们现在再重建我们的召平的时候,就不要再将我们这里再看做是一个小小的村寨了,而是要将我们这里以一座城的规模来建造。”
太巫姬望此言一出,众人都兴奋地鼓掌叫好,只有姬荀面色沉静,低垂着个视线,似乎是若有所思。
太巫姬望看了看姬荀,就问道:“贤侄,你在考虑什么呀?”
姬荀说道:“伯父所说当然是大好事了,只是要造一座城,我们召平又哪里来得那个力量呢?再说了,没有王城的同意,我们又怎好擅作主张地就去建造一座城呢?”
太巫姬望说道:“这个不难,只要将我们的打算报告给公子姬昌,再由公子姬昌向王城汇报并安排夫役,用不了一年的时间,我们这里就会矗立起一座不小的城池的。到那时方圆百里之内的人,也都是会络绎而来的。”
姬荀听着太巫姬望的话,只是有些提不起精神来,刚才还对一切都充满了信心的他,此时却好像是突然就有些犯困一般,不自觉地就以手掩口,打了一个哈欠。
这微小的举动也没能够逃得过太巫姬望的眼睛,他已经明显的意识到了姬荀对于建造召平城的抵触情绪,前有姬孩询问天下之志,后又姬荀对建城由公子姬昌前来主持的消极抵触,这不禁就让太巫姬望在内心里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太巫姬望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他知道姬荀肚子里的小算筹在算着什么账,姬荀是想着召平地处周南,远离王城,自己兼领召平族长和地方武官之职,也如同就是一个王一样,看来,姬荀是缺乏敦品励行的自我约束呀。而那也说自己要有天下之志的姬孩,就更是危言耸听了,这些孩子们,哪里像当年他们的父亲们那样忠勇呢?他们的父辈都是誓为王上的意志而死,也绝不倒退半步的人。怎么到了他们这里,竟然就会有这样的想法了呢?真是尊卑常变啊,那九黎老人所言,也实在是不虚呀。
太巫姬望决定阻止任何的分裂行为和分裂意识,而且还要做得圆滑,做到不伤害任何人,就能够将分裂的态势扼于未萌。
召平的大建设开始了,人们在原有村寨的基础上又向着东、西、北三个方向,将原有的村寨又扩大了有三四倍之多,周边其他小村和一些外来散户都被吸收进了召平,这个原来不到一千户的召平,在经历了劫难之后,竟然就扩大到了将近有两千人的规模了,而且新房子的建造还按照每三口人一间房子的标准来规划,姬荀反复强调着一视同仁的原则,要不分亲疏。一律平等。这种做法。赢得了大家一致的热烈拥护。
姬孩领着三百多人在日夜不停地夯筑着土围子,这土围子,是每隔两箭之地便修建一处垛子,可以上去十个人,便于防卫时射箭之用。墙高一丈,外面立陡,里面略有缓坡,墙上可以容下二人侧身通过。夯筑的时候。有人支模板,有人取粘土,有人兑水和泥,有人再将和好的泥倒入模板,有人就跳进模板里面赤脚去踩,这样一层一层的来,三百人倒是干的蛮快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就见那高一丈,方圆约二十里的土围子给建好了。然后又用火来烧了一遍,这土围子也就变成了是一种火烧土了。就类似于现在的砖头那样了,自然是坚固了许多,烧裂的地方,再用粘土补上再重新烧,这样反复了一两遍之后,一座崭新坚固的召平城就算是落成了。当然,这也费去了不少的物资,好在粘土和树木还是应有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那新的召平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四个大门,门洞子上都修建了房屋,斗拱飞檐,好不漂亮,有了钱,真是可以办好很多的事情。
那姬荀他们办理公务的所在就修在了最北面的高坡上,虽然简易,但是规模可不小,居高临下俯瞰全城,真是蔚为壮观,姬荀想要将这里取名为社稷庭,太巫姬望不同意,说:“社,是处理公务的地方,稷,是我们周人的祖先,也是司农之神,我们这里又不是王城,不能叫做社稷庭,还是只能叫做社厅。”
姬荀不言语,未置可否,最后还是没有再叫社厅,而是叫做了稷堂。说是取仰慕祖宗之意,太巫姬望也便无话可说了。
姬荀便安排人做了刻有“稷堂”二字的招牌,钉在了正堂屋的门楣之上,看上去平添了不少的威严和肃穆。
姬孩领着人修建筑土围墙的时候,菊秋常常会送饭过来,并告诉姬孩说,家里的新房子盖到什么程度了,自己又要求留出了一个小院子,将来还可以再盖起一间房来,每逢这时,姬孩便会夸奖她道:“妹子你就是行,做事有主见,家里的事,你就看着办吧,有你在家,我就放心了。”
但是菊秋发现,自己送来的食物,姬孩其实并不是太放在心上,而总是会分给别人一起吃,这让她多少有些不高兴。
妹姜也经常会来到姬孩他们的筑城工地,说是给弟弟施雍送吃的来了,也会顺便给大家分一些,尤其是会给姬孩特意带来些什么。来了几次之后,妹姜就在周围人不多的时候,问姬孩道:“我送你的丝巾,怎么没见你戴呀,这么热的天,戴在头上,遮挡一下阳光,总是会舒服一些的呀。”
姬孩说道:“不舍得戴,我看见那上面还绣着和鸟,都是成双成对的,很喜庆的,就像是人家结婚时用的东西呢。我怕给弄脏了,洗几次就会旧了。”
妹姜说道:“要不我再给你一条素白的吧,你平时就包裹住自己的头脸,也省得你晒得粗糙了。”
姬孩不知道该怎么说,只是感到了阵阵的幸福围绕着自己在旋转,于是就傻傻的笑着说道:“好啊。”
再来的时候,妹姜果然就给他带来了一块素绢来,非得看着他戴在头脸上不可,见姬孩笨手笨脚的样子,妹姜便嗔怪道:“哎呀,怎么这么笨呀,手怎么反倒像是脚一样,来,我教你。”说着,就麻利的取过了那块素绢,边说边做地就手把手地教着姬孩如何戴那丝巾,就像是一个大姐姐在教着自己的小弟弟如何穿衣戴帽一样。只看得不远处的一群小伙子们好不羡慕,纷纷就问施雍道:“施雍,你姐以前也这么教过你怎么戴丝巾吗?”
施雍说道:“ 是啊,当然教过了,你们看,我现在的戴法,就是我姐手把手教的。”
又有人说道:“施雍,要不我们都买一条丝巾吧,也让你姐都教教我们吧。”
施雍说道:“那我姐可没那工夫,织一条素绢要很长时间呢,你们还是上别处买去吧,回来我教你们怎么戴好了。”
自从妹姜给姬孩戴过了丝巾之后,姬孩便天天都戴着那块白色的丝巾。而且他洗的还特别的勤。只要是一出汗。遇到水了,他便会取下来在清水中轻轻地揉洗一下,然后再戴在头上。
姬孩的装束,很有示范效应,村里的姑娘们都开始在织着素白的丝巾了,一个个帅气的小伙子们,也都像姬孩那样地开始带着洁白的丝巾在太阳地儿里面干活儿了,而那些没有丝巾的小伙子们则充满了艳羡和嫉妒。于是有的人便用自己的工钱去买了一条,而有的就干脆戴了块大大的葛布头巾,盖着自己的头脸也就是了,省得是人人都有,就自己没有,那显得是多么地不合时宜呀。流行的东西,就是这么的具有着魔力。
在进入白露时节的时候,妹姜对姬孩说道:“听人说,你就要出去买粮食去了,我想临走时送你一样东西。你以后经常带着它,也就不会寂寞了。”
姬孩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就说道:“整天只是接受你的礼物,却不曾送给你什么?也不知道你喜欢什么东西?”
妹姜说道:“该有的都不缺少了,也不需要什么了。”
姬孩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是默默地记在了心里,自己一定要送给妹姜一件好东西,但是送什么呢?姬孩一时之间还真是想不起来。
妹姜看着姬孩在发呆,就问道:“想知道我要送给你什么吗?”
姬孩笑了笑说道:“当然想了。”
妹姜就得意的说道:“嗯,那就先告诉你也无妨,估计给了你,你也是不会摆弄的,还得我来教你。”
姬孩好奇地问道:“到底是什么东西呀?急死人了,快告诉我吧。”
妹姜就又故意卖关子道:“嗯,我突然又改变主意了,不想告诉你了,你还是明天下午在西南城角南塘河边上的柳树林子那里等着我吧,我们午后会去那里采摘荇菜。”
姬孩说道:“好吧,反正我过两天就要离开召平了,这两天只是在准备着出去的各种事情,听荀哥说,明天公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