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你可以编的故事、作的假设有很多,而不同的假设、不同版本的故事将导致你对他有不同情绪:
当然,上面这个表格里写的“情绪”,也是我的假设,因为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情绪,实际上我如果假设别人在考验我,我可能会很平静,因为这是我允许的事情,我想你的反应可能也会有不同,这就是前面讲的,不同的人因为心理特点不同,所以情绪反应可能也不一样。
既然在面临同样一件事情时,你的情绪会和别人一样,你有情绪就不能直接说是对方的直接责任,而是通过你自己的假设最终导致的。
我们回到前面和新认识的朋友在咖啡馆约会的事情上,你假设他不尊重你,你会生气;如果你假设他的手机坏了,你可能就不生气了,反而能理解他;如果你假设他的手机被小偷偷了,你也不会生他的气,你可能会生小偷的气了。
所以,在你不知道真相之前,你是不能生他的气的,因为你并不知道你的假设是否是符合事实的。
我们接着说上面的那个故事:
你和你的朋友约会在咖啡馆,你等了他二十分钟,他还没有来,你认为他是不够尊重你,你很生气地准备离开咖啡馆,当你推开咖啡馆的门,准备离开时,恰巧碰到他要进门,这时,你正被你的情绪控制着,既生气又尴尬地对他说声:“来了?”
说完还用眼睛白了他一眼,同时你也停住了脚步,等待他解释。
他告诉你,他中午在一个餐厅吃饭时,把手机放在了餐厅的桌子上,当他快要赶到你们约会的咖啡馆时,才发现手机丢了,看到还有多余的时间,他就赶快回去找手机了。
等他回到吃饭的餐厅,餐厅工作人员说没有见到他的手机,通过调餐厅的录像发现,原来是被另一桌用餐的客人拿走了,并且已经把手机关机了,而你的电话号码就存在他的手机里,他一时也联系不到你,所以,他才会晚到了也没办法提前通知你一声。
听完他的这番话,你可能会为你前面对他误解而后悔,甚至会觉得不好意思。
如果结局是这样的话,看看你前面起的情绪是不是很多余?
如果在爱情的关系中,一个人总是会把自己的假设当成事实,想想他会有多少的情绪要起,对于整天起情绪的人而言,哪里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况且男女之间的事情,假设起来是非常容易的。
生活中很多人际之间的误会,是因为这样的假设而引起的,这些情绪,真的是很原始和不理性,甚至多余。
因此,我们必须学会管理这种因假设而起的情绪,让自己可以更加平静地去享受生活,而不是经常编个故事气自己。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如何才能不再编故事气自己
对于因假设而起的情绪,我们知道那是自己编的故事,是假设,有时可能是事实,有时可能不是事实。我们要管理这类情绪,而不是不作假设。不作假设,人们可能就没有创新和推理的能力了,也就不能很好地分析事物了。
管理这类情绪,有两个方法,可以根据具体发生的事情的类型和重要程度,结合使用。
一个方法是:无为。
所谓无为,就是知道自己暂时了解不到真相,而真相又是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出来的,并且知不知道真相关系也不是特别大,或者不知道真相也不会引起太大的不良后果,这时,选择什么也不做。
简单说,就是知道自己针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每个想法都是假设,不是事实,索性不再作任何假设,等待事情自然呈现真相。
在前面的例子中,你在咖啡馆等朋友,他迟到了没有来时,你管理情绪的方法是:
如果他不来也不会给你带来太大的不良后果,你之后也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要做,不如就坐在那里,看看杂志,喝喝咖啡,不再作任何假设,因为你知道,你所想的种种可能,都不一定是事实,你没有必要再用各种假设来引起自己的种种情绪,进而折磨自己,你可以心平气和地享受这个下午。
这样你的情绪马上就平复下来了,而且你会很享受这个时光,不会因为他的迟到而影响到你的心情,等他到时,或者他主动联系你时,你自然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这样,你就使用“无为”的方法,完成了一次有效的情绪管理。
通常情况下,对方迟到了,都是事出有因,等你知道了原因,你可能就不会有生气这个情绪了。即便是对方迟到的原因真的是不尊重你,你知道了真相再生气也不迟,这样在十次同样的情况里边可能有八九次,你其实是不用生气的。(即便是对方不尊重你,也不要生气,因为你要允许有人不喜欢你。)
我在平时等人时,尤其是有人跟我约了咨询时,我通常会在等待时看会儿书,如果到了时间我等的人还没有到,我不会立即打电话问对方,而是采取“无为”的方式,静静地等待,一般过不了多长时间对方就到了。
另一个方法是:验证。
当你有了一个假设,这个假设让你感觉事情可能很严重,你不一定要无为,你可以采取情绪管理的另一个方法,跟随情绪的提示,去验证你的假设,更早地让事实的真相呈现出来。
但切记,在你的假设没有得到验证之前,你要牢牢记住,这只是你的假设,这样,你的情绪就会好得多。
很多情况下,事实可能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当你发现这一点,也就是事实并不是你假设的情况时,你的情绪就完全消失了。
这样,你就有效地避免了因为潜意识这个原始的、非理想的提示方式而额外产生的情绪,那些“庸人自扰之”类的情绪就不会发生在你身上,你也就不会误会别人了。
这个方法,不只是可以管理你的一些情绪,还可以让你和他人之间少产生误会和误解,但也请你务必记得,这个方法,不是不让你作假设,而是在假设没有得到验证之前,你必须清醒地知道,这只是个假设,还不是事实,单单就这一点,就可以让你的很多没必要的情绪消失。
这两个情绪管理的方法,很多时候是要结合的,当你无法“验证”时,你只能采取无为,就像你在咖啡馆等朋友,你打电话他关机了,你无法及时验证了,这时“无为”、好好享受下午的好时光就成了最佳选择了。
管理好这种因假设而引起的情绪,让自己不要再编个故事气自己,你就可以让自己的情绪更加平静,也就能有心情更好地享受生活、享受爱情了。
管住控制欲,你会更幸福
在我们能够起情绪的情况当中,前一节介绍过了如何管理因假设而引起的情绪,还有一些多余的情绪,需要我们管理,它们可能并不是因假设引起的,甚至它们就是事实,但也会影响我们享受幸福的生活,在爱情里,它们还常常是障碍。
比如:
有一个女学员,她有一件非常苦恼的事情,她和她老公几乎每天早上都有一场小的战争发生。
事情的起因倒是非常简单,她认为人在早上起床后,喝一杯白开水会对身体有益,于是她每天早上都喝,并要求老公在醒来后也喝一杯白开水。
但她老公很不配合,不愿意喝,宁愿多睡几分钟,结果,每天早上围绕着她老公的问题是喝这杯白开水还是多睡几分钟,两人总是争吵,为此,还经常导致两人上班迟到。
在早上起床后还没有进食的时候,先喝上一杯白开水,可以清理胃肠当中的毒素,然后再吃早餐,这样可能会对身体有好处。
我为什么要说“可能对身体有好处”,因为这位女同学的老公不愿意喝,最后如果在违背他的意愿下,让他因为不想跟老婆争吵,带着委屈和气愤而喝下去的白开水,我可以肯定这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因为他喝下去水的同时,也把很多负面情绪压抑到内心深处去了,这些负面情绪对身体的伤害,可能远远大于一杯白开水所排掉的肠道中的毒素对身体的伤害。
在这里,我不是要教大家如何养生保健,而是希望大家看到这位女学员的做法,最终可能是无效的,甚至有负面的效果。
她认为喝水对身体有益,就一定要老公喝下去,老公不喝,她就跟他吵,甚至不顾这样做会影响到两人的准时上班,她怎么了?
答案非常清晰,她想控制她老公,希望她老公完全按照她认为对的标准去做事情,是她的控制欲在作怪,当她有了这个控制老公的欲望后,如果老公不按她的意愿去做,她会马上起情绪,非常生气,紧接着,她被自己的生气这个情绪控制着,与老公发生了争吵。
很明显,这样的情绪是非常影响他们夫妻关系的,原本是为了老公身体好的一个举动,最后因为被情绪控制着,可能会伤害到感情,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老公想努力地摆脱这种控制。
所以,像这样的情绪,也是非常多余的,是对夫妻关系有负面影响的,需要进行管理。
控制别人的人是“自我”的
什么是控制?控制就是希望世界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存在,所有的事情都要按自己想要的方式发展,一切由自己掌控,但这是不可能的,世界不可能由某一个人控制,它属于全人类,爱人也不能被你控制,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当你发现你不能控制世界、不能控制别人的时候,你的情绪就会起来。
就像孩子饿了,妈妈没有及时来喂,他会有情绪,进而哭声越来越大一样,其实,控制别人是因为不够成熟,性格上还有很多自我的倾向,因此,这个控制的欲望是需要管理的,这些因控制而引起的情绪也是需要管理的。
但控制别人的人都会为自己的控制行为穿上华丽的外衣,名其美曰:“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
就像那位女学员对她老公的控制一样,表面上看是为了她老公的身体好,本质上是在控制对方。
控制的本质是满足自己的欲望,是自私的,是希望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事,但我们知道,这在成人的世界里是不被接受的,人们会说你不能随心所欲,不能强加于人。
所以,我们还需要合理化,就是为自己的控制找到一些对的理由,让别人看起来你这样做是对的,是没有错的。
为此,我们会自动引用一些标准,一些对错的价值标准,来达到自己控制的目的,就像那位女学员控制自己的老公,她找到的理由是早上起床后,喝杯白开水可以排毒,多么华丽的外衣。
可能看到这里,还是会有人说,她就是为他好啊!
是的,是为他好,但这只是她认为的,他并不喜欢这样,再让他喝就是强加于人了。
按照这个逻辑,她可以让他吃他不喜欢吃的菜,说是有营养,让他做他不喜欢的工作,说是为了他有成就,让他结交他不喜欢的人,说对他有用,让他过他不喜欢的生活,说是这样才有意义,等等。
关键是,这是谁的人生?是他的!他有权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不是被奴役!
不同的人,由于成长过程中经历不一样,所形成控制欲程度也不同。每个人都多少有些控制欲,只是程度不同,但本质上,控制别人是自我的表现,是自己没有安全感、不成熟的表现,是没有考虑到对方的感受,这样的欲望过多,一定对情感关系有伤害。
婚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而非控制
在爱情的关系里,我们都是成人,所以,想控制人时,我们一定不会像一个孩子一样,只是无理取闹,我们一定会拿一些对错的标准来帮助自己,以使自己能够完成控制别人的目的,但是,实际上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我们自己在这样做,这一切都是在潜意识里运作的。
我们的控制欲都会被我们穿上合理的外衣,这些外衣就是那些对和错的标准,我们有一个自己认为对的世界,有一套自己认为对的标准,这套标准是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被社会内化进来的,就是我们在第一章讲的“正确的事”。
每个人都有一套正确的标准,有些人会要求自己按这个正确的标准做事,控制欲强的人还会要求别人按照这个正确的标准来做事,当别人做的事情不符合他们的正确标准时,控制欲强的人就会容易起情绪。
这时,这些人被这个情绪控制着,去要求别人,当别人继续不按他们的正确标准做事时,他们会发脾气,这样就可能伤害到了两人的关系。
就像那位女学员,她认为早上喝一杯白开水是正确的,不喝是错误的,当她老公不喝时,她就开始强迫他,两人的争吵也就开始了。
她一味地强调正确的事,而忽略了对方是否高兴,用一套正确的标准来控制老公做他并不愉快的事情,实际上是她的控制欲太强,没有照顾到老公的愉快,只顾强调正确。
人们在控制别人时,总是觉得自己强调的正确就是正确的,别人不按这个正确做就是错的,也不愿意作出妥协,其实他们忽略了很多时候没有绝对的对错,爱情里也不能讲对错。
就在今天早上,我看到网络上有一篇来自《扬子晚报》的新闻报道,题目里的关键词是《“在哪过年”成夫妻离婚导火索》。
这是一对80后小夫妻,老公叫陈军,老婆叫朱晓敏,离婚诉状是老婆朱晓敏提交的。诉状上写两人感情不和,但立案法官与朱晓敏交谈后了解到,小两口感情其实还可以,最大的矛盾在于两人都是独生子女,过年都想回自己家,谁也不愿意让步,所以就“不和”了。
朱晓敏说,她是江苏泰州人,老公陈军是山东烟台人,两人都是独生子女。谈恋爱并不觉得将来去谁家过年会是大问题,还打算“商量着办”,可现在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
2009年春节,也是结婚后第一个春节,按照习俗,朱晓敏陪陈军回山东婆家过年。路上,朱晓敏跟陈军说,第一年在婆家过,第二年一定要回自己家过,这样最公平,因为自己的父母没人陪也会感到孤单。当时陈军并没有反对,可到了2010年春节,他却说“男人去老婆家过年不像话”,坚决要求回山东过年。最后朱晓敏妥协,同意除夕在山东过,大年初一一大早回泰州。她万万没有想到,今年春节,陈军竟然还是不同意陪她回娘家过年。在发生多次争吵过后,她认为陈军并不爱自己,更不爱她的家人,所以决定离婚。
对此,陈军也是一肚子苦水。他说,自己是家中独子,也是整个家族的长房长孙,山东这个地方极重“父权男权”,他如果跟老婆去丈母娘家过年,不仅父母心里不舒服,亲戚朋友也会说闲话。考虑到老婆也没有兄弟姐妹,他跟父母商量后作了让步,希望两家老人都到南京过年,可丈母娘坚决不同意。冷战数日后,老婆递交了离婚诉状,并收拾东西回了娘家。
这对小夫妻,为了要去谁家过年离了婚,老公认为不能在丈母娘家过年,老婆就是要回娘家过年,他们强调的理由中到底谁对谁错?恐怕连法官都说不清楚,因为家里的很多事情根本就没办法说出谁更对,谁更错。
对和错,在这个世界上本来是没有的,是人们发明了对和错,无论是道德还是法律,都是人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们更好地生活在这个地球上。
道德和法律是大是大非,很容易判断对错,人们一般也不会去争辩这些问题,但生活中的一些小的对和错,却是极其容易引起分歧的,就像这小两口都想回自己老家过年一样。
对和错,又都是有前提目标的,抛开目标就没有了对和错,每个人想要的目标不一定完全一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