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没有爱的能力的人,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凡事只讲道理、论对错,不关注别人是否愉快!跟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是难有幸福可言的。
心理学的一个著名学派,家庭治疗学派的观点就认为,很多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是由家庭文化导致的,这些家庭的特点就是有太多的标准,家庭氛围是死板的、没有生机的、封闭的。
的确也是这样,那些有着太多规则,只关注是否正确,较少地关注愉快的家庭,他们养育出来的孩子,走向社会后带着一种沉重感,无论什么时候都显得很正式,缺少活力,更是缺少情商,他们要么对自己要求很高,总是做正确事,但不开心,要么对别人要求很高,总是能够发现别人的不正确。
《吸引力法则》的作者埃斯特·希克斯和杰瑞·希克斯夫妇,在他们的另一本书《情绪的惊人力量》中写道:
所有的规则条例、惩罚条文都无法改变人的内心,它们只能从外部作用于人类,迫使人类把自己想要的东西隐藏起来。可是有很多东西的力量实在是太大,是无法隐藏的,比如天性。所以,当被迫隐藏起来的东西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寻求爆发的时候,就是灾难产生的时候。
他们所说的规则、条例和条文就是人们创造出来用来约束人们本能的“正确的事”,被约束的就是“愉快的事”,人类需要这些“正确的事”来约束自己的本能,但人对这些约束的承受是有极限的,约束不是越大就越好的,约束在人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时可以使人道德高尚、人品优秀,约束太过于严格和苛刻时,人就可能会出现心理或精神疾病了。
社会上已经给了我们很多的标准,工作和生活已经本来就有太多的压力了,所以,在家里,这个承载爱情的地方,这个生活的地方,我们还是少讲些“正确”,多讲些“愉快”,少讲些“理”,多讲些“爱”,让每个人在家里都能开心快乐、轻松自在,而不是压抑和痛苦。
也给爱情这个本来属于“愉快的事”更多愉快的空间,幸福就一定属于你了。
…文…现在,你可以试试问自己:
…人…你想吃饭和你应该吃饭有什么区别?
…书…你想对一个人好和应该对一个人好有什么区别?
…屋…你想工作和应该工作有什么区别?
一个讲爱,一个讲理,鸡同鸭讲
想要爱情幸福,家庭和睦,就要两人都经常强调“爱”和“情”。一个人在强调“爱”,另一个人在强调“理”,两人不在一个频道沟通,是爱人之间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也是吵架的主要原因,分析两人吵架的内容,很多吵架都是这个原因。
一个网友在我的博客给我留言,告诉我她的烦恼:
情人节的时候,我对我老公说,让他给我买束玫瑰花,可他居然不买,我很失望,也很生气,我感觉他不在乎我、不爱我,真的爱我的话,为什么就不给我买呢?
我老公认为这是乱花钱,他爱不爱我不是通过这个来体现的,老夫老妻了就不要再老买花了,钱要花在该花的地方,不要买这些没用的,其实我家并不缺钱,我感觉他不爱我。
看看这两人出现的问题,老婆把玫瑰花和“爱”建立联系,在从“爱”的角度来看待买不买玫瑰花的问题,老公不买,她认为老公不爱他。
而老公则从“应该”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认为买玫瑰花是不应该的,是乱花钱,爱可以有很多表示方式,不送玫瑰花并不代表不爱。
一个人从“爱”的角度沟通,属于“愉快的事”,另一个人从“应该”的角度沟通,属于“正确的事”,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怎么可能会有较好的沟通效果呢?
再来看一个案例:
一位学员给我讲发生在他们夫妻之间的事情,他老婆晚上睡觉的时候总是希望他搂着她,就像妈妈哄孩子一样哄着她睡,他如果不去睡觉,比如在看电视或上网,老婆就睡不着,一遍又一遍地叫他,直到他去搂着她睡为止。
他感觉很不好,觉得老婆这样做是不对的,又不是小孩子,睡觉还要哄,不哄自己就睡不着,他不想长期这样惯着她。
因此他经常不去这样做,结果老婆就感觉他不爱她,很委屈,两人还经常因为这个事情吵架,甚至大打出手。
还是一样的问题,这位学员的老婆从“爱”的角度看这个问题,认为老公不哄自己睡觉,就是不在乎自己、不爱自己,为此她心里很难过,所以,一次又一次地跟老公闹。
而这位学员,他在从“应该”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认为老婆这样是不对的,不对的事情他就是不愿意去做,因此,即便是老婆要闹,他也不愿意去哄老婆睡觉。
一个要做“愉快的事”,另一个认为这是不正确的,根本不是在一个频道进行沟通,就好比是鸡同鸭讲,根本就没有办法沟通,怎么会有好的效果呢?
真的要有较好的沟通效果,双方都要从“爱”的角度来看待和沟通,在上面举的这两个案例里边,如果两位老公能从“爱”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结局就大不一样了。
比如:
老婆要玫瑰花的案例中,老公能看到这是老婆希望自己爱她的意思,并且知道在家里“爱”有时比“理”更重要,可能就心甘情愿地为老婆买来大束的玫瑰花了。
在老婆希望老公哄睡觉的案例中,老公能明白老婆这是在向他索取“爱”,这是老婆希望的“爱”的方式,也明白在爱情里“愉快”比“正确”有时更重要,两人在一个频道里,也可能就愿意天天用哄老婆睡觉的方式来爱老婆了。
爱的能力高低的分水岭是什么
人要想生活得幸福,要想享受幸福的爱情,光靠讲道理和论对错是不够的,还要有相当高的爱的能力,而一个人爱的能力高低的分水岭,就看他主要是关注正确的事还是愉快的事。
这同时也是一个人情商高低的标准,情商高的人与人在一起更多关注愉快的事,情商低的人更多关注正确的事。
从一个人是关注做正确的事还是关注做愉快的事,按照对自己和对别人的要求可以把人分为四种人:
B类型的人对自己要求过高,自己内心不开心,所以,不是情商高的人,因为情商高的人自己是很容易快乐起来的。
C类型的人对己、对人都看重正确与否,不关注愉快,是典型的低情商,这样的人自己少有快乐,别人跟他生活在一起也会有很大压力,不过他们却是人们常说的“好人”。
D类型的人对别人讲正确,要求高,对自己虽然讲愉快,但对人、对己标准不一致,给人感觉很自我,也属于低情商。
只有A类型的人,对人对己都比较关注愉快,能让自己开心快乐,也比较关注别人的开心快乐!这样的人有较高的情商。
很多人都知道“情商”这个词,却不是很清楚“情商”的具体内涵,也不知道怎么提升自己的“情商”。
简单的区别一个人情商高低的办法,就是看他是过于关注正确还是愉快,以及对人、对己的要求是否是一致的。
爱的能力也是情商的具体内涵,有爱的能力的人就是高情商的人,提高自己爱的能力,就是在提高自己的情商。
爱情里既要愉快又要正确
一个人只管自己做愉快的事,而不管正确与否,肯定是不可以的,那等于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管会不会对别人造成伤害,这样的人会成为一个道德缺失的人,甚至会触犯法律。
只做正确的事不行,只做愉快的事,也不行,那要怎样?
答案是既正确又愉快!具体讲起来有两条:
一、正确要有度,在正确的范围内尽量做愉快的事
在爱情关系里,在家里,在不触犯法律,不涉及道德的情况下,少一些正确,给爱人及家人留些愉快的空间。因为不触犯法律,不涉及道德的事情,就不会给别人造成伤害。如果爱人或家人要偷要抢,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允许的事情,这是大是大非,必须要坚决反对。
但如果家人只是忘了钥匙,想多睡会儿懒觉,想要个自己喜欢的东西,想把今天的碗放到明天再洗,等等,做些令自己愉快而没有伤害其他人的事,就尽量允许吧,因为这样他们会更愉快些,因为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家就是用来休息放松、撒娇耍赖、满足欲望的地方。
我们要做正确的事,但正确的范围不能无限扩大。法律道德允许的事,没有伤害其他人的事,尽量就不要拿正确来限制了,也就是说,在大的正确的范围内,尽量做些愉快的事情。
所以,以后你可以试试:
当你的爱人开车走错了路!
当你的爱人早上多睡了会儿懒觉!
当你的爱人刷完牙又想吃东西!
当你的爱人偶尔想去奢侈一回!
你是否可以忘掉正确,让他愉快一下呢?
二、用愉快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正如我们前面所讲,我们也不能光做愉快的事,有时还要做些正确的事,那么,是否我们在做正确的事情时也可以用愉快的方法来做呢?这样不就既愉快又正确了吗?
当然可以,比如:
你的爱人生病了,需要吃药,但他不想吃,这时吃药是正确的,不吃药是错误的,如果你只强调正确,就可能会这样说:“来,吃药了,不管你想不想吃,你必须吃!”这感觉像命令、像强迫,对方会感觉很不舒服。
其实,你完全可以在强调正确的时候照顾到对方的愉快:“我知道你不想吃药,但不吃药怎么能好呢?为了健康,来,吃了吧!”
这样,你既强调了正确,又照顾了对方的心情,这叫既愉快又正确,不只是在爱情里,也不只是在家里,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这都是我们要遵循的原则。
比如:
你在餐厅用餐,你点完菜,发现过了半小时了,服务员还是没有给你上一道菜,你想让服务员帮你催一下菜,否则万一服务员忘了给你下单了,你可就白等了。
这时,你叫服务员来,让他帮你催菜,你这样做是正确的,你没有错,你可以这样说:“服务员,怎么搞的?我都等了半小时了,菜还没有上来,你们的服务也太差了吧!”
你强调了正确,但是服务员听到你否定他们,心情可能就不好了,你可能会说,他们高不高兴跟我有什么关系?那如果把他换成你的家人呢?他们也是别人的家人啊!强调“正确”的时候就不需要照顾到他们的“愉快”吗?
当然不是,你完全可以在强调正确时,也照顾到对方的心情,你可以这样对服务员讲:“服务员!我刚才点了菜,到现在已经半小时了,还没有上菜,麻烦帮我看一下怎么回事?谢谢!”
就是这样,在爱情里,在家里,甚至在各种人际关系里,我们都尽量用愉快的方法做正确的事,照顾到大家的心情,那在你幸福的同时别人也幸福了,大家都这么做了,整个社会也就更幸福了。
既愉快又正确,其实就是你愉快的同时也照顾到别人的愉快,你就是属于前面讲的A类型的人了,就是爱的能力高的人了。
本书的目的在于告诉你具体如何可以成为这样的人。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有爱的能力的人不“付出”
在爱情当中,有些人会迷茫,觉得自己为什么努力了那么久,付出了那么多,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呢?
我有一个学员,夫妻两人都在北京工作,孩子也在北京上学,后来他单位有一个到国外出差的机会,需要去两年,收入可以比国内高出不少,就是工作比较艰辛。
他想自己儿子以后出国留学需要花很多钱,不如趁这个机会多挣点钱,于是,就跟老婆商量,老婆不同意,他就死缠烂打做老婆的工作,最后老婆没办法,只好同意。
他出差的地方在非洲,工作环境非常恶劣,人也很辛苦,他心想这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家,再苦也要忍,两年里吃了不少的苦头。
终于熬满了两年后,心想老婆孩子见到他都会很高兴,可是当他回来后,没想到由于两年不在家,虽然带回来一些钱,孩子却跟他生疏了,老婆也对他有很大的情绪,两人总是吵架。
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在外面打拼,都是为了这个家,而家人却不领情呢?
长期付出却得不到回报的人,心中充满怨气,也容易心灰意懒,时间久了,要么慢慢地变得不再愿意付出,要么就变得不再相信爱情,感情也越来越冷漠。
心中充满爱,一心一意付出,到头来还是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一些人迷茫了,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有爱的能力的人,从来不只是一味地付出。
那他们是如何做的呢?
这要先从爱的三个层次说起:
爱的第一个层次:满足自己的需求。
在众多人理解的爱中,有的人会把自己的需求理解为对他人的爱,当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爱上了另一个人时,也常常拿以下情况来作依据。
比如:
我想你,看不见你时满脑子都是你。
见到你就很开心,见不到就很痛苦。
我离不开你了,我发现我爱上了你!
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脑子里整天都是对方,吃饭的时候是他,睡觉的时候是他,做什么事情也没有兴趣,一心只想着他,甚至梦里都是他的影子,我们经常说这是一个人爱另一个人的表现。
其实,这哪里是爱,这只是对对方的心理需要,有对方就开心,没有对方就痛苦,这说明你需要对方才能开心快乐起来,只能说明对方是可以满足你需要的人,不能证明你是爱对方的,因为爱不仅仅是需要这么简单。
这说明我是你的止痛药,我是你的开心果!
没我,你就痛苦,有我,你就开心!
你不是爱我,你是需要我!
可这就是很多人证明自己爱上对方的依据啊,如果我一定说这不是爱的话,很多人就找不到自己到底爱谁了。
好的,如果一定要说这是爱,那么,这也仅仅只是爱的最低级的形式!或是低级的层次。
因为这本质上是爱自己,是自己对对方的需求,是希望跟对方在一起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让自己更开心快乐一些。
爱的第二个层次:“自以为是”的付出。
还有一种爱,看起来像是很爱对方,本质上却是“自以为是”地在付出,这种爱是这样的:
自己认为西餐好吃,就很努力地学习西餐的做法,天天给自己的爱人做西餐吃,结果爱人从来不领情,因为爱人最爱吃红烧肉。
自己认为话剧好看,就经常带对方去看话剧,结果对方也从来不领情,因为对方更喜欢看电影。
自己认为钱多很重要,就拼命挣钱,但家人并不领情,因为家人更希望陪伴。
这样的人比前一种好些,前一种人是只爱自己,这样的人内心有爱对方的意愿,想着为对方做些事情,而不只是让对方来满足自己,但因为做的都是自己认为好的事情,不是从对方需要的角度出发的,所以,从来都不会被对方领情,对方也根本收不到,这样的人到头来通常会得出一个结论:对方不领情,把自己的好心当成“驴肝肺”。
可是,根本不考虑对方需求地去付出,在对方看来,那不就是“驴肝肺”吗?甚至对方会感觉这样的人是自私的,因为西餐是自己喜欢吃的,话剧是自己喜欢看的,赚钱多了好也是自己认为的,到底是为对方付出呢,还是满足自己?这样做事,当然值得对方怀疑了。
前面讲的那位到非洲出差的男学员,他对家人的付出不就是这样的吗?他以为自己辛辛苦苦挣更多的钱,家人会更喜欢,其实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