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霸王孙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霸王孙策- 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小团体中,其代表人物是孙策的叔父孙静和孙策的舅父吴景。其中的中坚力量是孙策的堂兄弟孙贲、孙辅、孙瑜、孙皎,孙策的家奴孙河、孙海、孙江、孙湖、吴越,孙策的表兄弟吴奋、徐琨,以及孙策的姐夫弘咨、陈嘉。

    从理论上讲,孙策最为信任的便应该是孙氏宗亲。

    可是,熟知历史的孙策,并无法完全相信自己的这些亲戚。

    且不说历史上有多少兄弟阋于墙之事,便是孙暠这个前车之鉴也还未过去多少时间,更莫提孙权可能的威胁。

    从某种程度上讲,孙策在有意识的削弱孙氏宗亲的实力。

    孙策将他认为可靠的孙氏宗亲,全部调入了亲军五司之中。

    比如说在侍卫是担任校尉的孙辅、孙瑜、徐琨、吴奋。还有几乎完全由孙策自己的家奴把持着的三司衙门和内卫司。

    也就是说,孙氏宗亲和亲军五司在某些范围内是重合的。

    一些人既属于亲军五司这个小团体,又属于孙氏宗亲这个小团体。而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首先从属于亲军五司,其次才是孙氏宗亲。

    而其他的孙氏宗亲,他们心里的想法,孙策并不清楚。

    在孙氏宗亲看来,重要的是维护孙氏在江东的统治,而不是孙策的统治。他们之所以在目前支持孙策,是因为还没有人能够取代孙策。

    若说在真实的历史上,孙权继位没有孙氏宗亲的支持是不可能的。

    既然有人可以取代孙策,那么孙策是否活着似乎并不是那么重要了!

    孙策向来不吝于用最险恶的想法来猜测人心。

    人心险恶,不得不防,尤其是自己的这些亲戚,他们为了维护孙氏的利益,甚至可以损害孙策的利益。

    孙策是个自私的人,他从21世纪穿越而来,好不容易获得新生,如果跟历史中一样只能活到建安五年,那何苦重来一遭呢?

    而吴郡四姓这个小团体,孙策对其是既利用又防备。

    士族力量太强大,一定会威胁到统治者。

    然而,这个时代最杰出的的人才大多数都是士族豪门出身。吴郡四姓有着太多的人才,孙策不得不用。

    但是,孙策又要对其进行防备。

    事实上,此时吴郡四姓的实力要比历史上弱了不少。

    当年严白虎可是好好把吴郡四姓搜刮了一边,以至于吴郡四姓至今都没能完全恢复元气。

    这样的结果,使得孙策不得不佩服自己当年的先见之明。

    正所谓白虎跌倒,孙郎吃饱。

    孙策打败严白虎之后,着实得到了不少的好处。

    吴郡四姓的代表以陆航、陆俊、顾雍、朱恒、张允为首。在江东诸郡上百个县中大量担任尉丞的四姓子弟则是这个小团体的中坚力量。

    吴郡四姓的立场极为鲜明,就是维护顾滢在孙策后宫中的地位,立顾滢刚出生的儿子为世子。

    没错,顾滢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儿子就是吴郡四姓的核心利益。

    整个吴郡四姓之间互为姻亲,可以说顾滢的儿子刚刚出生下来,就拥有了一大堆出身于吴郡四姓的亲戚。

    就目前来讲,有孙策在,吴郡四姓翻不起什么大浪。而且,至少现在,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

    如果孙策现在死了,即使有吴郡四姓的强大力量,也不能绝对保证顾滢的儿子成为新的江东之主。毕竟,还有孙权在。

    对于江东利益集团中的这三个小团体,孙策一直是听之任之的态度,时而打压一下这个,时而打压一下那个。

    然而,对于华歆和孙邵来说,这三个小团体都不会接纳他。

    除了这三个势力最大、立场最明确的小团体,其余的小团体能否接纳二人也是两说。

    以张昭和张纮为首的江北文官,也是一个不小的势力团体。其中坚力量包括吕范、鲁肃、步骘、诸葛瑾、严畯、马忠、马钧、张承、张玄等年轻文官。

    然而,这个团体内部并不是团结的,他们的目的甚至并不明确。

    张昭和张纮的地位超然,乃是孙策倚为左膀右臂的亲信。他们虽然同样认为应该由顾滢的儿子继任世子之位,但是与吴郡四姓却并不对付。

    很简单,江东的地盘就这么大,江北文官要来插一杠子,那么以吴郡四姓为首的江东士族就会减少一部分利益。

    随着步骘的族妹步练师被孙策纳为妾室,情况变得有些复杂了,步骘的周围也汇聚了一批江北文官,似乎有了一些别样的心思。

    如果江北文官集团再加入了华歆和孙邵两人,那情况就更加复杂了。

    虽然华歆和孙邵从地域上看,确实应该加入江北文官集团。

    但华歆和孙邵都曾是刘繇的旧部,如今刘繇的长女刘云被孙策纳入房中,谁知道华歆和孙邵会不会有别样心思?两人会不会与步骘一样呢?

    华歆和孙邵都是聪明人,他们两个当然明白,即使加入了江北文官集团,也不会受到信任。

    他们两人的出路只能和步骘一样。

    刘云自荐枕席这一招,确实是害苦了华歆和孙邵。

    (第三更,求支持,求收藏啊!)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59、平山越 一() 
孙策可不会去管华歆和孙邵怎么想,难不成老子纳哪个女人为妾,也要属下同意不成?

    至于可能造成的后果,孙策当然清楚。

    虽然他不希望自己的后院着火,可是他也不希望自己未来的世子太过一帆风顺。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孙策的事业只能让他最优秀的儿子来继承。

    虽然,孙策希望世子是顾滢的儿子,可是这并不是绝对事件。

    未来的事情,谁能说得准?

    当孙策第二日醒来之后,很快便安排接见了豫章郡内大小官员,查看了郡内的典籍簿册,算是对豫章郡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

    至于划分豫章郡南部设立庐陵郡之事,还是慢慢来,暂时不能急。

    在南昌县停留了数日之后,孙策依旧任命华歆为豫章太守,任命孙邵为幕府参军。豫章郡原来的都尉陈剑,郡丞梁源一同留任。

    孙策之所以没有调任华歆,是为了安抚豫章百姓。毕竟华歆在豫章为官数年,颇得民心。况且,孙策如今还真没有什么合适的位置给他做。

    至于调走孙邵,那是为了剥夺了孙邵的统兵之权。按照孙策的想法,以后孙邵还是老老实实的做文官好了。

    而豫章郡都尉陈剑和郡丞梁源,都并非什么世家豪族出身。

    他们在豫章郡内并无根基,想要安稳的继续当下去,也只能向孙策效忠。

    当然,这两人是聪明人。

    与聪明人的交流极为简单。当他们明确表达出忠心之后,孙策自然会投桃报李。

    不过豫章郡内的兵马有些多了,孙策命令豫章郡都尉陈剑裁汰老弱,只保留5000郡兵即可,其余士卒全部遣返回乡间务农。

    孙策感觉,目前自己麾下的军队数量有些多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虽然,目前孙策还不缺粮。但防患于未然总是好的!

    所以,孙策计划,明年便撤销毗陵郡、吴郡和会稽郡这三郡的都尉一职,改为司马统领郡兵。而郡兵的数额也要从5000减至1000。

    之所以要先从这三郡入手,主要是因为这三郡目前属于江东腹地,不会受到外来的军事威胁,因此不需要准备高达5000人的郡兵,保留1000人的郡兵以维持郡内治安即可。

    另外,这三郡也是农业较为发达的三个郡。孙策即将推广双季稻的种植,缺乏农业人口可是不行的。

    解决了豫章郡之事,孙策再次启程,从南昌县返回彭泽县坐镇,以总督平山越事宜。

    当孙策离开南昌县的同时,海昏县迎来了一次大捷。

    海昏县位于修水与潦水的交界处,人口万余户,地理位置极好。这里不但土地肥沃、百姓富足,而且交通很便利,是鄱阳郡内的一个大县。

    如此富足的一个县,自然会引起一些不怀好意之人的觊觎。

    不怀好意之人,就是海昏县西部,九岭山中的一个山越部落。

    宛陵郡与鄱阳郡内的山越人,是熟山越,汉化程度相对较高。

    然而,汉化程度越高,他们就越是羡慕汉人富足的生活。山越人由于山中条件所限,生产力不高,日子过得自然不如汉人。

    这种鲜明的对比,自然导致了大量山越人的不满。

    有了不满,就会有冲突。

    不过往日的冲突并不严重,顶多算是小打小闹罢了。

    可是这一次不同了,来自西边荆州的使者,向山越部落许诺,会让他们永久占有汉人的地盘。也就是说,他们打下多少县城,就可以拥有多少县城。

    这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空头支票,可是山越人竟然相信了。或许他们并不是相信,他们只是想要为自己的叛乱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

    九岭山中的这个山越部落很大,约莫有人口七八万,可战之兵便有5000。这里的可战之兵,指的是年龄在16岁到30岁之间的青壮,他们拥有甲胄和武器,是整个部落里最勇敢的人。

    而年龄大于30岁的男丁也可以拉出来万余,他们也拥有武器,只是没有甲胄。

    为了抢夺汉人的粮食,抢夺汉人的布匹,抢夺汉人的金银,部落里的5000可战之兵全军动员,在族长占升的带领下出山,攻打汉人的海昏县。

    山越人的叛乱,给孙策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原本可以趁胜追击荆州军,如今却只能先调兵镇压山越叛乱。

    唯一庆幸的是,山越人缺乏坚固的甲胄和锋利的刀枪,打仗只能凭借一股子血勇之气,和山中练就的良好体力。

    他们没有精良的攻城武器,始终无法攻破海昏县城。

    海昏县城内的郡兵并不多,只有200人,剩下的2000余守城青壮都是在县令的号召下自发而来的百姓。

    海昏县里的每一户人家都明白,如果山越人进了城,那将是噩梦一般的场景。辛苦耕种的粮食将会被抢走,每一尺的布匹会都会被抢走,好不容易积攒下的银钱也会被抢走,甚至于能否活命也是一个未知数。

    因而,每一个守城的汉人都有着坚定的意志。因为他们的背后是家园和亲人,他们肩负着守卫家园和亲人的责任。

    当夕阳中,一身甲胄手持混铁大枪的韩当,率领着千余骑兵疾驰而来时,就已经宣告了山越人的战败。

    在上千骑兵的冲击下,只穿着简陋的竹甲、拿一把带着铁枪头的木杆便是武器的山越士卒,根本不会有丝毫的生机。

    占升发现自己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军队了,所有的山越士卒都在惊骇中乱跑,他们惧怕的扔下自己的武器,颤抖着跪倒在地上,没有任何人在乎族长的死活。

    占升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竟然如此的无力。

    “我没有输!”占升骑在自己的马上高喊着。

    韩当一眼便看见了那个有些歇斯底里的家伙,穿着一身精良的皮甲,手中一把长剑,不过身材极为矮小。原本不怎么高大的马,在他的映衬之下,倒显得十分雄健。

    这样一个人,如此的显眼,一看便知道这是条大鱼。

    韩当嘿嘿一笑,手中的混铁大枪一扬,直剌剌的往前冲去。

    借着马匹奔跑时,带起的强大冲击力,韩当的混铁大枪直接在占升的胸口开出了一个大血洞。

    随着“砰”地一声,占升矮小的身子终于跌下了马,他死了。

    海昏县大捷。

    (第一更,求收藏,求支持啊!)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60、平山越 二() 
海昏县解围后,韩当稍微休整了一日,随即又朝余汉县进发。

    余汉县已经被围了不少时间,也不知道被攻破没有。韩当必须赶紧前去救援,至于九岭山中的山越部落,他暂时还顾不上。

    虽然韩当已经接到鸽信,孙策离开南昌县时,临时调派了豫章郡都尉陈剑,率领3000郡兵前去救援,不过作为负责追剿鄱阳郡山越的平山越右都督,韩当认为自己有必要亲自去余汉县一趟。

    于是乎,韩当给落在后面、正在赶来的鄱阳郡都尉孙贲和侍卫司校尉宋谦留下了围剿九岭山山越部落的命令之后,便向余汉县而去。

    陈剑,字立锋,出身于豫章郡内的豪强,自幼习武,通兵法。

    虽然陈剑出身豪强,可是这个身份对于他在豫章郡内立足,并没有多大作用。

    原因很简单,豫章郡内的豪强太多了,多了也就不值钱,没什么影响力。更不要说和吴郡四姓那样的江东士族相提并论了。

    豫章郡文风不盛,百姓多好武而不习文。

    与后来明代初期,江西人把持朝政、江西文风极盛的情况简直判若两然。

    不过好武也有好武的好处,比如说民风剽悍,在山越人打来的时候,能够奋力反抗,或者说有能力反抗。

    然而,即使民风再剽悍,面对着具有优势兵力的山越人连月猛攻,此时也快要承受不住了。

    没错,这就是余汉县此时的处境。

    余汉县位于乐安江旁,人口密集、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在鄱阳郡内也算是一个大县,人口约莫有万余户。

    余汉县的东部便是山越人的活动范围,山越人的老巢就在鄱阳郡与临海郡交界的武夷山脉之中。

    余汉县城也算是修筑的十分高大,毕竟处于和山越人交界的地方,以前冲突也不少。准备的守城物资也算是充足。

    余汉县城约莫有300郡兵,还有2000多临时组织起来的青壮。

    城外的山越士卒约莫有5000左右,他们来自于武夷山脉中的山越部落。

    这个部落不算小,人口七八万总是有的。

    这5000山越人在族长周仆的带领下,日夜猛攻余汉县。

    月余的猛烈攻城,余汉县已经摇摇欲坠了。城外的山越士卒再攻城的过程中损失了千余人,城内也只剩下不到百人的郡兵,青壮也死伤小半。

    山越人似乎得到了一些消息,开始了不计死伤的猛攻。

    余汉县内的士卒和百姓已经快要绝望了,一想到山越人攻破县城的可怕场景,仿佛是地狱一般。

    陈剑自从得到孙策的命令之后,便迅速集结了3000郡兵,马不停蹄,直奔余汉县而去。这是孙策交待的第一个任务,陈剑告诉自己,必须给孙策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却说陈剑领兵而行,出南昌城,往东北方向的余汉县急行军。

    一路之上,陈剑遇山开路,逢水搭桥,总算离余汉县不远了。

    在距离余汉县约莫30里的地方,有一处山谷,人称“象谷”。之所以叫“象谷”是因为这里虽然是谷地,却比较开阔,能够容数头大象并行。

    此处虽然开阔,对于埋伏来说不是特别好的地形。可若是真有伏兵,也确实是够陈剑吃一壶的。

    陈剑并没有想到山越人竟然会埋伏自己。

    当陈剑率兵匆匆而行,想要急速通过“象谷”之时,却发现谷中飞鸟盘旋不回,这tm明摆着有埋伏啊!

    好在陈剑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更不是第一次和山越人干仗了,就山越人那几下子,陈剑并不放在眼中。

    只听山谷两边,一声梆子响,上千支箭射了出来。

    陈剑见此,急忙跳下战马,大声吼道:“列圆阵反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