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霸王孙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霸王孙策-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孙策随手解开一个坛子的麻布,伸手从坛子中舀起一些盐。

    阚泽和严畯都是第一次看到如此洁白的精盐,自然大惊失色。

    孙策笑了笑,对崔朋夸奖道:“不错,这些精盐制得不错!”

    崔朋面色一喜,说道:“主公,可要再去视察精盐工坊?”

    “哦?工坊也在盐仓里?”孙策有些疑惑的问道。

    崔朋答道:“禀主公,属下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制作精盐的工序,便将精盐工坊设在了盐仓之内!”

    孙策点了点头,说道:“这倒是个好主意,以后有了休穆率领1000盐丁守卫,想必定然无忧矣!”

    顿了一下,孙策说道:“既然来了,就去看看吧!”

    崔朋点点头,前面带路。

    没走多少路,便到了精盐工坊。

    原来这精盐工坊竟然就设在精盐仓后面。

    “属下将制作精盐的工序分为三部分,即溶解,过滤和蒸馏!每一个工序的工人都不会知道其他工序是什么。以此来最大限度的保密制作精盐的方法!”崔朋笑嘻嘻的指着工坊解释道。

    孙策一听,心中不由一喜,这不就是流水线生产嘛。

    孙策仔细的看了看崔朋,心中暗道:“这小子果然是个人才!”

    可以大用,这就是孙策对崔朋的评价。

    (第二更,求收藏,顺带求花花!)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28、巡视海盐县 二() 
精盐工坊内,孙策在崔朋的带领下,首先来到了第一道工序的车间。

    这一道工序是溶解,即将晒好的粗盐溶解到清水中达到饱和的程度。

    这个车间内,或者说这个院子里,放着一个有一个的大水缸,大水缸里都是清水。每一个大水缸旁边都站着两个人,其中一个人将盐包中的盐倒进大水缸中,而另一个人则手持一根粗木棍在水缸中不断的搅动,以加速溶解。

    孙策默默观察着,发现每缸清水中都只倒入五包盐。

    “子友,为什么每缸水里都只倒五包盐?难道五包恰好达到饱和?”孙策有些疑惑的问道。

    “回禀主公,正是如此!”崔朋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属下经过多次的计算和试验后,得出的结果就是这样的大水缸,倒入五包盐之后恰好达到饱和程度!”

    孙策点了点头,很满意,他发现自己越来越欣赏崔朋这个家伙了。

    “做的不错!”孙策拍了拍崔朋的肩膀。

    崔朋脸上的笑容就像开了一朵花一般。

    很快,孙策又在崔朋的带领下来到了第二道工序的车间。

    第二道工序是过滤,即将充分溶解之后的盐水通过麻布进行过滤,将其中的杂志分离出去。

    这个院子里,放着许多的水桶,也有许多的大水缸,只不过每一个大水缸上都蒙着好几层厚厚的麻布。

    每一个大水缸旁都站着五个工人。其中四个各自拽着厚麻布的一个角,拽着厚麻布却保持着一个度,要既不紧绷,又能承受住盐水倒下来时的冲击。另一个人自然就是将水桶中从第一个车间运来的饱和盐水从厚麻布上倒下去。

    每一桶饱和盐水倒下去,厚麻布上都会留下一层黑黄色的东西,也就是粗盐中的杂质。

    看着厚麻布上留下的恶心的东西,严畯和阚泽都有些反胃,难道自己每天用的盐里,竟然包含着这些东西。

    孙策很快又在崔朋的带领下来到最后一个工序的车间。

    最后一道工序是蒸馏,与煮盐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自由风干也可以,不过速度要慢很多,也很难进行保密。为了更好的保密,和加快速度,崔朋便还是采取了类似煮盐的方法。

    最后一道工序的院子里,砌着一个又一个的灶台。每一个灶台上都有一口大铁锅,大铁锅旁有两个共人,一个负责倒水和搅拌,另一个则负责生活和添柴。

    很快,便有不少的精盐被装进了粗陶坛子里,帮上厚麻布。

    离开制造精盐的工坊,孙策又勉励的崔朋几句,崔朋自然是受宠若惊。

    很快,这一天便到了黄昏。

    崔朋便和孙策等人在县长府吃了一顿便饭。

    酒过三巡饭过五味,孙策向崔朋开口问道:“子友,如今每个月向长水县运多少盐过去?”

    崔朋开口答道:“每个月生产的粗盐有十分之一运到了长水县。”

    孙策点了点头,看来长水县腌鱼的生产已经步入了正轨,产量也还可以。

    “子敬,如今长水县运往吴县仓库的腌鱼有多少?”孙策看向鲁肃问道。

    鲁肃略微思索了一下说道:“回禀主公,长水县从七月份开始向吴县仓库运送腌鱼,至今运送两个月,共运送4000坛腌鱼,其中每坛共有腌鱼6条。”

    看来产量还是有些小啊,孙策暗暗想到。

    孙策的打算是自己手下的士卒每三天必须有一条腌鱼吃,这样才能保证充足的体力。

    如今孙策手下的军队数量相当大。

    江北都督府有士卒一万,护山越都督府有士卒八千,毗陵郡、吴郡、会稽郡三郡都尉手下各自有五千士卒。孙策直接掌管的侍卫司六个司马共六千士卒,韩当的扬武营也有五千士卒,还有凌统的五百亲卫营。

    因此,孙策手下如今共有四万四千五百名士卒。

    而如今这两万四千条腌鱼可还不够自己大军吃一顿的。

    看来得去看看自己未来的大舅哥了,孙策在心中暗暗想到。

    第二日,孙策在崔朋的带路下,前往盐田视察。

    今天崔朋总算是换上了官袍,虽然长相无法改变,可是一本正经的穿上官服后,崔朋看起来还是比较有威严的。

    当然,崔朋的小毛驴只会降低他的威严。

    不过,孙策对此并不在意,县长是亲民官,如此做派,只能说明崔朋勤于正事,深得民心。这是好事,应该鼓励啊!

    出海盐县城约莫十里路左右,便看见了大片的盐田。

    这些盐田,一眼望去,竟然看不到边界。

    有不少**着上身,只穿着短裤的灶户迎着海风,在盐田里走来走。

    有的盐田里还是没有蒸馏的海水,有的盐田里已经露出了白花花的一片。

    不少灶户正拿着一个又一个的盐包放进竹箩筐里,有的灶户用扁担挑着两个竹箩筐走,有的灶户把两个竹箩筐放在小推车上推着走。

    那小推车是一种独轮车,据说是当年鲁班发明的。不过谁知道呢,反正大家都觉得这玩意挺方便的,造起来也简单的很,一个人就能推着走。

    “这些人是要把盐送到盐库里去嘛?”孙策指着这些人问道。

    “回禀主公,正是如此!”崔朋点了点头。

    孙策思索了一下,对身边的朱恒说道:“休穆,这边盐田也要注意安全,派一部分盐丁对盐田进行警戒,再派一部分盐丁护送这些送盐的灶户。”

    朱恒闻言,拱手道:“属下遵命。”

    孙策点点头,有看向崔朋问道:“子友,与灶户的交易如何进行?”

    “回禀主公,与灶户的交易按户进行,按月结算,每户每月往盐仓送多少粗盐都会记录在案,月底时司盐长史府会派人每户上门结算。”崔朋开口答道。

    孙策满意的点了点头,又问道:“交易是用粮食,铜钱还是布匹?”

    崔朋看了一眼户曹从事阚泽和仓曹从事鲁肃,说道:“这个主要看仓曹和户曹的意见。”

    孙策闻言一愣,开口说道:“你先说说看!”

    崔朋小心翼翼的答道:“回禀主公,司盐长史府与盐商的交易是以粮食进行,因而与灶户的交易大部分是通过粮食。”

    崔朋见孙策点头,又继续说道:“然而只是用粮食结算,会遇到一些麻烦,因为灶户不仅需要粮食,还需要布匹,铜钱。仓曹的仓库中除了存有大量粮食外,还有布匹。而户曹则存有大量的铜钱。因此,当仓曹需要处理一些布匹时,我们会用布匹结算,当然主要是听取灶户的意见,如果灶户需要布匹,而仓曹又要处理一些布匹,我们便用布匹交易。铜钱也是同样的道理。”

    孙策点点头,看向鲁肃和阚泽二人。

    二人连忙点头,认同了崔朋的说法。

    (三更,求收藏,顺便求花花!)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29、巡视长水县() 
“好好干,我很看好你!”这是孙策离开海盐县,对崔朋说的最后一句话。

    据说,就是因为孙策的这一句话,崔朋在接下来的半个月内,每天都是喜笑颜开,仿佛在路上捡了一百金似的。当然,这是多年以后崔朋身边的一个书佐回忆的。

    离开了盐业基地海盐县,孙策与众人的下一个目的地是长水县。

    约莫过了三天左右,众人终于抵达了长水县。

    距离长水县还有好几里地时,孙策就不得不承认,长水县这个渔业基地生产的腌鱼量少是有原因的。

    原因就是,长水县还是一个大工地,而且是一个工人严重不足的大工地。

    看来自己,实在是高估了这个时代筑城盖房的速度。

    想来海盐县能在五六个月的时间里盖好盐仓,已经是一个相当快的速度了。

    不过筑城显然要更困难一些,即使自己对长水县城的要求并不高,夯土版筑城墙就可以,如果有余力的话可以给城门处包上青砖。

    人力是个严重的问题,孙策暗叹了一口气。

    不一会儿,顾雍便带着自己的属下佐贰官前来迎接孙策。

    顾雍的长相可要比崔朋好很多,身材修长,容貌谈不上迤逦,却也五官方正,放在后世也算是比较帅了。

    当然,想比崔朋的邋遢,顾雍也要好很多。

    毕竟是世家出声,顾雍一丝不苟的穿着官服,脚上是黑色的靴子,看起来要比崔朋威严很多。

    不过这也是一个人的习惯,崔朋喜欢和老百姓打成一片,顾雍却喜欢保持距离来表现自己的威严。

    孙策谈不上说对哪种做法更喜欢,毕竟海盐县和长水县的情况不同。

    海盐县是老县城,崔朋也在海盐县当了多年县长,对海盐的情况要熟悉许多,崔朋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的方法在海盐很适合。

    但是在长水县,崔朋的方法却有些不合时宜。

    长水县是新建的县,分割了娄县南部和海盐县北部,然后结合在一起就成了长水县。新建的长水县有很多的矛盾,顾雍身为县长最重要的是先要建好县城,迅速开始生产腌鱼,所以这些矛盾必须依靠自己的威严迅速压下去。

    至于如何解决这些矛盾,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

    毕竟事有轻重缓急。

    孙策看着顾雍点了点头,缓缓说道:“元叹,你做的不错,长水县城已经初具雏形,腌鱼也开始生产,不容易啊!”

    顾雍面不改色,拱手说道:“这是属下应尽之责。”

    孙策笑了笑,说道:“先带我去工地上看看吧!”

    很快孙策便在顾雍的带领下来到了筑城工地上。

    放眼望去,整个城墙已经围了起来,城墙上的女墙,箭垛之类的也修建的差不多了,当然,城门还没有安装,暂时也没有在城门处包上青砖。

    走进城中,便能感觉到一片忙碌。

    城中干活的气氛还不错,每一个路过的人似乎干劲都不小,一个个光着膀子,或推着小车,或背着箩筐,每个人都很忙碌。

    孙策点了点头,却有些诧异,便看向顾雍问道:“元叹是怎么让这些百姓的干劲如此之大?”

    顾雍微微一笑,说道:“无他,唯利益二字耳!”

    孙策饶有兴趣的看着顾雍道:“哦,说说看!”

    顾雍点点头,一脸的自信从容。

    “如主公所见,长水县人力大大不足,我派人查访过后,整个县人口不足万户,约莫有八千户作用,共三万余人。为了让这些人主动修城墙,我便将整个县城中除了县衙和仓库以外的所有地方进行分割和划分!”

    顾雍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我给每家每户都划好宅基地。一些富裕的人家或者商人,我则会将临街的地方划给她们,或者给他们较大的宅基地,当然,他们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比如说给司渔长史府捐献一些钱粮。”

    “然后这些钱粮我便用来雇佣那些不愿意搬入城中居住的百姓,让他们一起来修筑城墙!”

    孙策点了点头,顾雍的做法简直就是空手套白狼,还真是个精明的房地产商人!

    一分钱没花,还修好了县城,看来自己这个未来的大舅哥能被孙权看重做丞相也是有道理的。

    “既修好了县城,又节省了钱粮。”孙策赞叹着,拍了拍顾雍的肩膀说道:“元叹,干得不错!”

    一旁的鲁肃也插口说道:“我之前还在担心顾兄为何不来仓曹支取钱粮,如今看来是我多虑了!”

    顾雍笑着朝鲁肃拱了拱手,也不言语。

    孙策微微颔首,说道:“想来这县城修好也就是这个月的事了,元叹,带我们去看看腌鱼作坊吧!”

    顾雍点头,在前面领路,也没过多久,就来到了海边的一处空地上。

    不远处是一个小港口,港口边还停着大概十来艘渔船,这渔船不算大,约莫有斗舰大小,不过却没有女墙,船上有帆有橹。顺风则用帆,逆风则降帆用橹。

    抬头望去,海面上也能看到不少的渔船,阳光下,波光闪闪的海面,显得极为好看。

    “主公,如今长水县渔民极多,但是渔船却不够。”顾雍突然开口说道。

    孙策思索了片刻说道:“这个,我会想办法!”

    “而且这些渔船都无法远洋捕鱼,只能在近海行驶,稍微远行,便有倾覆之虞!”顾雍有些担忧的说道。

    孙策挺顾雍如此一说,突然想起了后世很著名的一款海船,也就是福船。

    据说福船是一种尖底海船。

    “这些船是平底还是尖底?”孙策突然开口问道。

    “当然是平底,主公何有此问?”顾雍有些奇怪的问道。

    孙策笑了笑,没有说话,毕竟顾雍虽然有才能,却不懂那些理工科的东西,若是马钧这个大发明家在这的话,两人倒是可以聊上一聊。

    “元叹,带我去看看如何腌鱼!”孙策岔开了话说到。

    顾雍点点头,作为一个下属,需要时刻谨记的一条准则就是,不该问的不问。尤其是上级不想说的时候,绝对不能问。

    显然,顾雍对这一准则掌握的很不错。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30、征兵扩军备战() 
距离海港不远处,就是长水县专门腌鱼的作坊。

    只见一片巨大的空地上,竖着无数的柱子,柱子之间都连着一根粗麻绳。麻绳上则是挂着渔网。这些渔网是以粗布加上麻作为原料,通过捆卷的方法制成。

    孙策没有办法在这个年代搞出尼龙绳。所以现在的渔网虽然比较容易损坏腐烂,不过大大提高了捕鱼效率,倒是可以继续用。

    渔网附近的地方,放着以一个又一个的大鱼篓,每一个鱼篓里都装满了鱼,那是刚刚从渔船上卸下来的鲜鱼。

    走进了看,里面有大黄鱼,也有小黄鱼,时不时的还能看见几条带鱼。

    鱼篓边上则是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案板。

    每一个案板都成长条形,案板的一面站着许多人,这些人手中都拿着一把菜刀,正在给鱼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