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发号炮,让张有德和哨骑攻击清军炮阵!”

    此时王彦一咬牙,便做出了他的判断,不过他派出的不是王士的骑兵,而是埋伏在另一侧的两千步军,以及游弋在战场附近的一百多名哨骑。

    “嘭嘭~嘭~”

    山顶上三声号炮响起,埋伏在清军右侧密林之中的两千明军,顿时突然杀出,远处游弋的明军哨骑,也冲过来骚扰。

    这时清军的一部分败兵已经退了回来,而一部分却还在往回走,张有德领着两千明军瞬间就冲入他们之中,使得刚欲派骑兵拦截的耿仲明不得不先命人发号令,让溃兵不要冲击炮队,否则立斩不赦。

    面对突然杀出的明军步军,耿仲明脸上露出一丝得意之色,没想到他停下炮击之举,却引出了明军的伏兵。

    从战场局势来看,这支明军明显是为了等他全军压上来之后,或偷袭他的中军,或偷袭大军后背之用,但现在王彦却用了出来,那便证明,王彦在炮击之下已经没有别的手段,同时也证明只要火炮在轰开几道缺口,那他想要冲入其中,便不会太难。

    这时他一面从中军中调出四千步军,将溃兵和突袭的明军挡在清军大队之外,一面命火炮接着轰击,但就在这时,山坡上的明军车阵却运动起来。

    明军四个车营在山包上围了一个圈,本来面对清兵的那个车营已经在刚才的战斗中损失不小,被火炮砸出了一道道缺口,但这时明军的战车却在骡马的牵引下,转了半圈,原本被打伤的车营却转到了侧面,一个齐装满员的车营又到了清军的正面来。

    耿仲明见此,心里却是一惊,就像王彦不能让绿营兵恢复战力一样,他也不能看着经历了两次攻打,被火炮砸开数道缺口的车营,从容到侧面修整连接。

    这时他看了看被四千清兵挡在外面的明军伏兵,又看了看陆续归队的绿营败军,心里觉得王彦已经没有后手,随即连忙让人打白旗,令右翼的七千五百名汉八旗,绕过正面,去攻击欲休整的车营。

    同时中军中剩下的四千未曾参战的步卒,以及左翼的两千多绿营骑兵,也被统统派出,一举压向战场。

    一时间上万匹战马奔腾,声若奔雷,动摇大地。

    王彦见此,却不惊反喜,“大事成矣!”

    耿仲明没有看见,在车营转动方向之后,他命骑兵攻击的方向上,一辆辆盖着黑布的车辆却被推了出来,此外还有一个个大桶状的物体也被抬上战车。

    这时明军士兵将它们纷纷对准绕过来攻击的清军骑兵,这些武器,居然是一窝蜂和百虎齐奔箭。

第211章大胜

    明《武备志》中有关火箭的描述:“木桶箭贮神机箭三十二枚,名曰一窝蜂,可射三百步。”?

    “一窝蜂”是个形象的名字,类似于现代的多管火箭炮,一具发射器中带有多发火箭弹。

    大明《武备志》记载了十几种多发齐射火箭。其中,有一次发射二十支的“火龙箭”,一次发射三十二支的“一窝蜂”,一次发射一百支的“百虎齐奔箭”等。

    这些火箭,都是装在一个筒形容器内,把各支火箭的药线连在一根总线上。

    作战时常并架数十桶至百桶,“总线一燃,众矢齐发,龙腹内装火箭数支。势若雷霆之击,莫敢当其锋者”。

    《明史稿》载:“天顺八年,延绥参将房能言麓川破敌,用火器曰九龙筒,一线然则九箭齐发。”? 《明实录》记载,建文二年,燕王朱棣与建文帝战于白沟河,曾使用过“一窝蜂”。

    壬辰战争中,明军亦曾大量使用火箭、火铳、火炮,给予日军以极大杀伤。

    这些火箭传入朝鲜,则被朝鲜仿制,并命名为神机箭。

    这一次,王彦入楚,所携带的就是,能射三百步,拥有三十二之火箭的一窝蜂,以及同样能射三百步,拥有一百支火箭的百虎齐奔箭。

    这时在耿仲明的号令之下,四千绿营冲击明军正面,两千多绿营骑兵,冲击明军左面,此二路为牵制之用,真正的主力则是驰骋过来,欲攻击明军右面的七千五百名八旗精锐。

    战场上,明军两千步军被清兵四千步卒拦住,清军三路齐出,去攻击小山包上的明军车营,在耿仲明身边的就只剩下刚刚败下阵来的两支绿营。

    此时对于耿仲明来说,能否取胜的关键,就是八旗兵能否突破右面车营,冲入车阵之内。

    正黄旗是他手中的王牌,入关以来所向披靡,耿仲明对突破车阵,显得信心十足。

    这时八旗精锐纵马驰骋,势若奔雷,马蹄踩在地面上,使得大地都在颤抖,而当先的一员清将,乃耿仲明心腹陈绍宗。

    此人官居梅勒章京,有万夫不当之勇,是汉军正黄旗的第一勇士。

    这时他手持一杆丈八马槊,身后事无数黄甲旗兵,他们迎风而来,好不威风。

    “轰隆~轰隆~”的炮弹在骑兵中炸开,使得不少黄甲骑兵被掀下战马,但精锐的八旗,并不是火炮就能吓住地。

    这些汉家儿郎,在投清日久之后,已经慢慢习惯了满人的习性,打仗的手法和凶狠,都在向着蛮夷靠拢,他们已经不能再称为汉人,而是该叫旗人。

    满清入关以来,多少屈膝投降之人,便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抬旗,成为八旗的一员,因为一旦成为八旗,便世世代代享受清廷的供养,后代子孙生下来就享有一份“口粮”,过着“月赐钱粮,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的生活,待遇比普通满人,还要高上许多。

    绿营的战斗意志不行,是应为他们没有为清廷效死的理由,他们在大明是当兵吃粮,在大清同样当兵吃粮,但旗人却不同,清廷给了他们远远高于普通汉人的权利,他们已经从被奴役之人,变成了特权统治阶级,所以他们对于清廷,是绝对的忠心耿耿,战力惊人。

    这时耿仲明的黄甲骑兵,呈锐角箭头向明军的车营攻杀过来,当先的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他们不惧炮火,不惧鸟统,悍勇无比。

    陈绍宗提着马槊,一马当先,他身边的清军骑兵,已经倒下四五百人,但他知道,只要冲到明军身前,以八旗勇士的威猛,定然让明军付出十倍于此的代价。

    “两百步,第一队,射~”

    “嘭~嘭~嘭~”

    明军阵中,在大小佛朗机轰击着冲来的八旗兵时,三队鸟统手也紧张的握着武器,注视着眼前万马奔腾的场面。

    一队鸟统手,在千户的嘶吼声中,打完一枪,立马退下,而当第二队上前之时,没来得及瞄准,便听道千户再次怒吼:“一百五十步,放~”

    “嘭嘭嘭~”

    声声统响中,大片的黄甲骑兵被打落下马,几乎没一次排统过后,都能收割三四百条性命,如果在加上,两百门大小佛朗机造成的伤亡,八旗骑兵损失已经超过两成。

    王旗大纛下的耿仲明见此,不禁眉头紧皱,脸色开始严肃起来。方才步军冲击的过程之中,也没有这样的伤亡,而骑兵的速度是步兵的几倍,居然损失的比步军还要多。

    从冲锋遭受火炮轰击,到现在被鸟统轮击,死伤的八旗骑兵至少有两千余人,这是他万万不曾想到的结果,顿时使得他一阵心疼,也让他升起一丝警觉,不过好在骑兵已经冲到百步之内,只要与明军接战,他相信八旗骑兵,就能击溃明军取得胜利。

    这时耿仲明一边本能的让属下赶紧从新整合绿营败军,命他们从新摆好阵型,以此来以防万一,一边拿着千里镜注视着战场,想看见八旗冲入车阵之中。

    可是他整顿绿营的命令还没传出,他便看见了不可思议的一幕,无数火箭宛如一条条火龙自明军阵中飞出,刚冲到五十步内,以为胜利在望的八旗骑兵,顿时人仰马翻。

    那正黄旗第一勇士陈绍宗,躲过来炮火,躲过了鸟统轮击,却在将要接近明军之时,被火箭射中面门,当场惨死。

    此时明军将士,扛着长桶一样的一窝蜂,推着百虎齐奔箭,众矢齐发,势若雷霆,使得八旗人马俱惊,无数战马,无数骑兵,全都摔倒于地,他们不是被后面的战马踩死,就是被火炮和鸟统打死。

    其实无论是一窝蜂还是百虎齐奔箭,都没有什么准头,造成不了什么杀伤,但成百上千的火箭在身前飞舞,乱窜,其声势却实在吓人,使得清军战马纷纷失控,立马就让八旗的攻势全部一滞,全都成了明军的活把子。

    五十步的距离,战马已经无法再次行成冲击力,汉军正黄旗的冲阵之举,已经彻底失败。

    大纛下的耿仲明见此,心里简直在滴血,而就在这时,明军山包上,突然又是一声号炮想起,

    他便看见整个车营一下打开,无数明军从中冲杀出来,而在他大军右侧的密林之中,居然还有一队明军骑兵,趁势杀出,直取他的大纛而来。

第212章兵临荆州

    清军是进攻阵型,不利于防守,而且耿仲明也没有什么兵力防守,八旗兵一败,另外两面进攻的绿营早就支持不住,顿时就一起败逃起来。

    这时明军全线出击,特别是进两千骑兵,突然向他杀来,他身边只剩一千亲兵,已经两支松垮散乱的绿营败兵。

    这些兵马虽然还有七八千人,但摆在旷野上却不够看,更不能抵挡突然杀出的骑兵。

    现在大军溃败,他更是首当其冲,耿仲明顿时打马便走,一千亲兵则一拥而上,舍命抵挡王士的两千骑兵。

    可是他们没有严密的阵型,怎么可能以步对骑,瞬间就被骑兵撞翻大半,王士挺马执矛,直接就将清兵杀散。

    清军中军处,耿仲明跑了,但王旗大纛还在,这杆大纛旗是整个军队的指挥中枢,是主帅的象征。在战场上,对于军队来说,旗在则进,旗不在了,那就预示着已经大败。

    耿仲明是清廷所封的王爷,而满人亦仿照汉制,所以他的大纛旗分外高大,比王彦的大纛要高上一个等级。

    这样高的大纛旗,普通的一个人可拿不动,所以他有两名掌旗手之外,还有六名护旗手。

    他们的都是身强力壮之士,没有命令绝不能丢了大纛旗,他们眼看着耿仲明跑了,于是连忙拔旗,但旗杆插得太深,却不容易拔动。

    王士纵马杀上前来,没看见耿仲明,自然奔大纛而,他一矛刺出,就将一名护旗手刺死,但剩下的旗手,却舍了大纛,一起向他杀来。

    士本是扬州诸生,手无缚鸡之力,但自虏南侵,家园被毁,矢志跟随王彦,弃儒冠,从行伍,立志驱除鞑虏,恢复河山。

    这一年来,他于战场上练就了一身本领,但毕竟时日上短,他虽然刻苦训练,但依旧不是五名精锐护旗手的对手。

    这时他冲得太急,却与大队拉开了距离,一时间,他左挡右支,顿时险象环生,但就在这时,却忽然一声有些稚嫩的断喝声响起,“千户莫慌,公俭来也!”

    却是那总旗周泽彬,挺马执枪,冲杀上来。

    两人连手,加之明军大队杀至,瞬间就再次刺死两人,将清兵的掌旗手和护旗手统统杀散,而后王士猛然抽出腰刀,一下便将旗杆斩断。

    大纛旗倒了,对于清军上下的冲击是巨大的,虽然耿仲明的军队确实比较精锐,正黄旗更是战力超强,但绿营们却多只能打顺风仗,一但受挫立马士气低迷。

    这时本来正黄旗都在往回跑,其它两路清军亦是撒开丫子狂奔,原本将两千明军包围的四千绿营,以及早先退回来的绿营败军见状,立马便跟着撤退,全军如潮水一般退走,而在明军的追杀之下,撤退很快就成了溃败,他们被明军追杀五十余里,死尸遍地。

    王士领着骑兵直接追杀到荆州成下,耿仲明除了三千骑兵,退入荆州城外,其他兵马全部被明军杀散。

    这一仗,明军损失比例最大的就是,张有德的两千步军,战死了八百多人,几乎达到了一半,此次就是车营死了一千三百多人,骑兵和哨骑合起来死了两百多人。

    明军以将近两千五百人的代价,击败了耿仲明的三万大军,耿仲明手下正黄旗,只剩两千多人,而绿营兵则只有将近一千骑兵,遁入荆州城中。

    清兵损失可谓惨重,但明军真正斩杀的其实只有八千多人,大部分清兵除了被俘虏之外,大多都四散而逃了。

    对王彦来说,这次本可以多斩获一点,但无奈他骑兵太少,追杀败军之时,更本应付不了满山便也的败兵。

    这一战下来,王彦最大的收获,除了将汉军正黄旗彻底打残,斩杀了将近五千多精锐骑兵,其次就是收获了大批的战马、物资,以及十门红夷大炮。

    火器本是大明对付满清的利器,敌酋努尔哈赤就被红夷大炮击伤,但也正是因为火器主要用来对付满清,所以重炮多被置于北地,南方因为相对安定,所以并没有多少重炮。

    如今北地全部失陷,这些国之重器,也都落入了清廷手中,南方的明军反而没有什么红衣大炮了。

    王彦的营中便一门也没有,现在得了十门,无论打荆州,还十打常德,都是绝对的利器。

    在明军收拾战场,轻点物资之时,惊魂未定的耿仲明逃入荆州,守将郑四维见此顿时大惊失色。

    在之前的荆州之役中,他虽然守住了荆州,但损失也十分惨重,现在他什么都还没得到补充,又将面对明军的进攻,而且还是能击败耿仲明的精锐明军,他心里顿时一阵胆寒。

    郑四维原本是大顺的荆州守将,李自成东下武昌后,他将荆州卖给了清廷,使清军抄了大顺军的屁股,最后李自成也被打死。

    顺军余部对他卖主求荣的行为恨之入骨,所以在顺军围城时,他即便在艰难,也没有开城投降的打算。

    因为他知道,他若是落在顺军手里,定然只有杀了祭奠李自成,这一个下场。

    现在顺军投靠了大名,他自然也不能投降大明,所以面对即将杀来的王彦大军,郑四维只有再次死战,以等待清兵援军的到来。

    当下,他与耿仲明一起商议,便连忙写下奏报,飞马去赶勒克德浑,又写信通知常德的清军守将续顺公沈志祥,不过这时王彦已经派遣哨骑封锁长江沿岸,送往常德的书信,被他劫了下来。

    二月十四日,荆州之役结束不过一月后,王彦大军再次兵临城下。

    此时他兵马减少到一万五千人,同城中兵力相当,所以并没有围城,而是驻军在城东,命三千绿营俘虏,搭建营塞。

    在王彦赶到荆州之时,鄂西的茫茫大山之中,一名青年将领骑在马上,身边是一位同样骑着马儿的半百儒士。

    “王夫子,楚国公乃是您的族弟,他对我等顺军余部的态度如何,您可知道一二?”

第213章满大壮意气风发

    爱新觉罗勒克德浑,满洲正红旗人,清廷宗室,礼亲王代善之孙、和硕颖亲王萨哈的第二子,努尔哈赤家族的第四代子孙。

    在清廷内部,勒克德浑属于多尔衮一系,他本因为支持多尔衮,在清廷内部的斗争中,失去了身份,但自清军大举入关以来,多尔衮的势力日益庞大,俨然成为了清廷的实际掌控者。

    这时多尔衮自然要补偿因为他而造难的勒克德浑,于是他恢复了他的清廷皇室的身份,并且册封为多罗贝勒。

    对此勒克德浑自然感激,所以在奉命南下作战之后,他一心想要建立功业,来显示他的能力,以此来报效多尔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