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见短兵相接,苍白的脸上,终于出现一点血色。两万大金精兵,打两千明军,这么吃力,也真是令人心酸。
孟乔芳见明军阵线松动,漏出一点喜色,激动道,“陛下,快突破了。”
豪格拉紧马缰,准备随时通过,就在这时,身后大地开始震动起来,尘土飞扬,金军立刻感受到了,索尼不禁惊声大喊:“陛下,不好!”
豪格扭头一看,满脸惊恐,孟乔芳也早已看见,他心中大吃一惊,只见身后杀来一只马军,铺天盖地,约有两万人之众。
马军旌旗招展,气势骇人,迅猛无比地杀向金军后背。为首大将胯下一匹黑驹,手执马槊,风驰于众军之前,正是刘芳亮杀到。
豪格惊得在马上晃了晃,刘芳亮阴魂不散,居然这么快就追上来了,他心中感受到一阵绝望。
这一下金军腹背受敌,明军骑兵隔着老远,后面的金军已经大乱。
孟乔芳、索尼等见势不妙,立刻大声吼道:“陛下,快走,迟了谁都走不了!”
豪格脸色惨白,惊惶的吩咐,嘴唇颤抖,“各部自行突围!”
这个时候,哪里还有什么突围,金军瞬间崩溃,钻山的钻山,绕道的绕道,士卒丢盔弃甲,漫野而逃,金军兵败如山倒。
“杀啊!”
明军喊声震天,士气如虹,追赶着金军掩杀而去,黑压压的败兵,互相践踏,数千走投无路的金军只得跪地求饶。
……
数日后,隆德县。
刘芳亮在隆德以东击溃北路的金军溃军后,便没有继续进军,而是西进隆德,守住这个通往雍凉的大门,等候明军的粮草运来。
他方到隆德,没多久,刘炳然便来到城外求见,刘芳亮问明缘由后,将人和信一起送到长安。
长安城,监国行辕内,几位从洛阳赶来的内阁大学士,坐在两侧,王彦端坐帅案前看着孙可望的信和王得仁的信,半响后,皱眉对左右道:“几位阁部也看看,孙可望这是给孤一个下马威,拿西宁城内的将士威胁孤王……”
(感谢书友不足道徒的打赏,祝书友们元旦快乐,然后明天请假一天。本书大概还有几章,我整理一下思路,争取有个好点的结局。)
第1412章同意谈判
节堂内,陈邦彦等人从王彦手中接过两封信件观看,几位各部围在一起,很快就将内容大致的了解一遍。
王得仁的信只是提供了一个信息,就是他围攻凉州时被孙可望的安西军突袭,损失万人,现在被围困在西宁府内,并说明了孙可望的大致兵力,而对于孙可望的称藩是真心还是假意,则不做评论,留给朝廷和王彦自己分析。
从信的内容来看,他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向王彦传递,他包抄失败,孙可望的安西军进入雍凉的信息,好让王彦和明军做好准备,至于是战是和,则不是他这个级别能够考虑的事情。
孙可望的目标也基本于信中表现,他愿意与金国决裂,放弃雍凉西撤,退回嘉峪关之外,向明朝称藩,仿照朝鲜例,请求大明的册封,做大明的西屏,双方以嘉峪关为界限,互利通商。
当然如果明朝不答应,那西宁被围的一万多明军,就是孙可望的人质,而且他还可能为明朝进军雍凉制造障碍。
难怪王彦觉得孙可望给了他一个下马威,这厮等于腰里插着一把刀,强迫王彦收他做小弟,如果不同意,他便反手一刀,便要割王彦一块肉,王彦心里怎么会愉快。
几位阁部看完之后,一阵议论,王彦喝了口茶,将杯子放一边,开口问道:“几位阁部看完之后,有什么意见?孤王该不该答应他呢?”
陈邦彦左右看了看,先拱手道:“监国,从王得仁的信来看,孙可望带来六万大军,这说明他的实力很强。如果他是真心归附,那我大明在西面就有一个坚实的屏障,但是看他的行为,却不似真心,而只是时事所迫下采取的权宜之计,监国要答应他的条件,怕后患无穷。”
金国被灭之后,天下一统,兵事方面的支出自然会大量消减,这对于兵部而言,不是一件好事,兵部想要在内阁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得有一个敌对的目标出现,保持足够的威胁,才能继续获得资源的倾斜。
陈邦彦之前还未此事发愁,这时孙可望送上门来,实力还不弱,却正好可以成为兵部继续获取资源的一个很好的借口。
当然他除了是为兵部考虑外,也是为明朝考虑,孙可望反复无常,又是个有野心的人,留下他,而他还有数万兵马,对于明朝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始终存在巨大的隐患。
王彦听了点点头,“岩野公说得有理。孙贼居然敢威胁孤王,这哪里是真心臣服。”
“监国,臣以为无论孙可望是否真心,他的条件都可以答应。”陈子龙却站出来,行礼道。
王彦微微皱眉,“这是为何?”
陈子龙躬身,郑重的作揖行礼,沉声道,“监国,伐金之役,已经将近一年,国库损耗众多,已无余财!眼下关中糜烂,百业待兴,处处都需要银钱,若再有大战,户部怕是吃不消了。”
听道又是钱粮的问题,王彦心中有些不高兴,“这次收缴豪格的庄园,孟乔芳、韩朝宣等人的田地多达数万顷,这些土地换成银钱,还不能解决户部的亏空么?”
“监国,眼下关中混乱,流寇四起。金将白广恩与流寇赵黑虎,盘踞商州、洛南,聚拢饥民十余万,陕北金国兵部侍郎张文蘅也正同榆林的流寇汇合,关中动荡不安,田地自然不值什么钱财,朝廷此时处理,并不划算。”陈子龙解释道。
这个理由倒是能说服王彦,他不禁微微颔首,关中这么乱,确实没有什么人敢来买田,朝廷应该等关中稳定后,田亩价格上涨时,再处理这批良田。
苏观生这时也出来道:“监国,臣以为眼下应该先稳定关中,尽快发兵剿灭流寇才是上策。至于残金,只需偏师西进,不宜再兴大兵,朝廷不如先接受孙可望的条件,等稳定关中,消灭了吴三桂和豪格,再来削弱孙可望也不迟。”
金国溃败,关中原有的行政体系和社会秩序也彻底崩坏,而明朝又没完全接手关中,许多地方都形成了权力的真空,使得各种人物都趁乱跳出来。
流寇和地方豪强,便乘此机会粉墨登场,而这些人不比正规军,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现在明朝主力云集关中,要是哪支流寇,跳出关中杀入关东,那绝对将是一场灾难。
金国虽然比不上明朝,但是相当于明朝的五分之一,还是有的,明朝一下胖那么多,弄不好要撑出病来,需要消化的时间。
“监国,眼下关东的运来的军粮,大多用来赈济关中百姓,招抚流民,大规模西进并不太可能。朝廷不费一兵一卒,能从孙可望手里接过雍凉,将吴三桂包围于陇右,何乐而不为呢?”陈子龙又开口说道。
王彦明白几人说道的有道理,可是总觉得事情进行到一半,就被人打断,有些不高兴,他微微沉默了一会儿,开口说道:“可以接受孙可望的称藩,不过他提出的条件,得改一改。”
眼下吴三桂加上孙可望,以及金国在陇西的杂牌军,应该还有十万来人。王彦如果不接受孙可望的条件,那至少要动用十到二十万大军去夺取陇西,但眼下军资要用来镇压关中的叛乱,王彦没有那么多军资动员这么多大军。
如果不接受孙可望的条件,首先是西宁府的王得仁危险,其次是孙可望见称藩不成,很可能会转而支持金国。那等王彦平定关中,再调头西进时,怕又不好打了。
接受孙可望的条件,那金国在陇西就只剩下吴三桂的三万人,明军只需五万偏师,就能剿灭吴三桂,确实是个划算的买卖。
“不知道监国想怎么改?”陈子龙问道。
王彦沉吟一阵,看向陈邦彦,然后开口说道:“岩野公的担心很有道理,孙可望这厮反复无常,孤王不知道他是真的臣服,还是有意拖延孤王进军的时间,或者又是想骗孤王偏师入陇西,再打一个场伏击。这些都有可能。”
几人听了暗暗咋舌,就这片刻间,王彦就想出了这么多可能,监国最近越发多疑了。
不过不得不承认,王彦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万一孙可望表面求和,让明军放松警惕,只派偏师去取雍凉,事实上则是与吴三桂勾结,欲图伏击明军偏师,那情况便不妙了。
“监国说的有理,这确实不得不防!”几位阁部对视一眼,然后开口说道。
苏观生不禁问道:“人心难测,这孙可望是什么想法,我们也不知道,如果有这么多顾虑,那这个谈判怕是进行不了。”
王彦笑了笑,“刘芳亮在隆德以东追上了北路溃逃的金军,但是却让豪格和孟乔芳等人逃了。吴三桂在秦州、天水一带,他们去不了,豪格应该会逃到孙可望那里。孤王要让他交出豪格,这样他与金国不决裂也得决裂,孤王才能放心许他称藩。”
“要是这样,孙可望的名声就真的太臭了,对他也是一个打击。”苏观生不禁赞叹一声。
王彦笑着看了他一眼,“这件事就交给苏阁部去谈。如何?”
苏观生微微一愣,没想到王彦会点他的将,他迟疑片刻,还是拱手道:“臣领命。”
王彦点点头,又补充道:“另外双方的边界要在哈密卫,孙可望这人,孤很不放心,不得不防备。”
语毕,王彦看向众人,问道:“诸位以为这样的决策,可有问题?”
陈子龙、苏观生自是没有意见,陈邦彦一想就算孙可望称藩,照样可以将其视为潜在的威胁,而且天下久战,人心思定,没人支持他,他便也没有再表示异议。
(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1413章安西王
隆德县以东的大战,持续了极短的时间,就以明军的胜利而告终。
两万余金军鸟作兽散,豪格、孟乔芳、索尼等人只在三十余人的护卫下逃脱,来到兰州府。
豪格与众人狼狈不堪的入城,却发现整个城池已经十室九空,问之才得知,安西王见隆德失守,怕明军西寇会宁和兰州,所以迁徒城中数千户,往西而去。
豪格等人听后,不以为意,听到孙可望进入嘉峪关,反而十分开心,于是先在府衙住下,然后派快马去招虞胤、孙可望过来相见,商议御敌大计。
几名骑兵疾驰着出城,然而几日后,虞胤未到,孙可望未到,张胜领着两千安西精锐,却赶来兰州,以护卫豪格安全为理由,限制了豪格一行人的自由。
西宁城外,安西军的营寨内,孙可望领着一大群安西军将校,站在大营外,看见一名穿着明朝官服的清瘦老者,在骑兵的护卫下,来到营盘外。
“哈哈~苏相国远来,孙某有失远迎了。”孙可望见来人,顿时笑着迎接上去。
苏观生一路劳顿,有些疲乏,在护卫的帮助下,翻身下马,拱手道:“孙将军亲迎,老夫有理了。”
“苏相国是上国之宰相,孙某相迎是应该的。”孙可望笑着侧身,伸手请道:“孙某已经备好了酒席,为相国接风,请。”
苏观生摇摇头,“王命在身,酒席稍后再吃不迟,本相还是与孙将军先谈正事要紧。”
孙可望也想知道王彦对他什么态度,当初他割据云贵就想向明朝称藩,不过王彦不许,也不知道王彦这次是什么态度。
当下孙可望点点头,便引苏观生进入大帐,士卒搬来桌椅,苏观生坐于左侧中央,而孙可望则坐于右侧中央。
苏观生等随行的明朝书吏,将笔墨纸砚备好,提笔准备记录时,才开口道:“孙将军,那本相就开门见山了。”
形势比人强,明朝现今如日中天,孙可望很会隐忍,将姿态放得比较低,“相公请说,孙某洗耳恭听。”
苏观生这种文人,对于孙可望的印象本来不是很好,不过现在看他的模样,却比较满意,于是正了下身子,沉声说道:“孙将军的条件,大明朝廷经过考虑后,内阁做出这样的决定。”
旁边书吏奋笔疾书,孙可望身子前倾,注意力全在苏观生身上,等他下一句。参与会议的安西诸将,一个个也神情凝重,等待苏观生接着说下去。
“孙将军愿意称藩的请求,内阁已经同意,可以封孙将军为安西王,赐国名安西。”
苏观生话刚出口,孙可望的脸上,就漏出了笑容,身后的众将也激动不已。得到明朝的册封,他们就等于成功上岸了。
孙可望脸上笑着,心中却一声冷哼,王彦那厮就是欺软怕硬,上回摇尾乞怜的去南京请为藩臣,他反到发大军进攻,这次只是展露出一定的实力,他便轻易同意了。
明朝之前不同意孙可望割据云南,那是因为明朝统治云南多年,已经将云南视为不可分割的版图,而孙可望这次占据的是西域,明朝的势力只到过哈密,眼下还没有觉得的西域是明朝的版图。
“不过,大明对于孙将军提出的条件,却有几处有些不满,希望孙将军能够让步,这个册封的诏书才能下来。”正在帐内众人兴奋之时,苏观生却又丢出一句,然后端起桌前的茶杯喝了起来。
孙可望闻语,脸上不禁一僵,帐内也一下安静下来,“不知道,要改哪些条件?”
苏观生不急不忙的喝了几口茶,才接着说道:“主要有两点,第一是双方的边界,监国和内阁都希望划定于哈密卫一带,以免今后双方的关系留下隐患。哈密原是我大明的版图,孙将军也不希望,我大明始终惦记着哈密吧!”
在开出条件时,孙可望故意高开,未的就是正式谈判时,可以讨价还价。明朝要哈密卫,在孙可望的意料之中,是他可以退让的范围,不过这个退让是为了获取其它的利益,并不是白白退让,明朝也得拿出他想要的东西。
“那不知孙某提议互市通商,大明是否同意呢?”孙可望沉声说道。
苏观生点点头,“如果安西为大明藩属,那一切与朝鲜等同,互市通商自然没有问题。”
“记下来。”孙可望闻语,不禁吩咐身边的书吏,不要忘了这一条。
通商对于孙可望来说,关系到他的王国,今后的稳定,比哈密卫还要重要,而且他确实也怕明朝惦记他。
看见书吏记下后,孙可望回过头来,“安西军同意大明在边界上的划定。不知另一条是?”
苏观生见孙可望这么爽快的答应,心里有点惊讶,不过这却说明了孙可望确实有心求和,于是他盯着孙可望,眯着眼睛道:“大明监国希望孙将军能将豪格,交给大明。”
孙可望闻语脸色一沉,王彦这厮怎么这么阴毒呢?他自己好名声,却要让他落个卖主求荣的骂名。这名声一臭,怕今后想杀回大明,是不可能了,而且这样一来,他就等于和金国彻底决裂,势同水火。
名声这个东西,看起来很虚无,但其实是很有用的。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自然都会选择跟随名声好的人,不可能说要跟一个心黑,只顾自己利益的人。人们也更愿意和好人做朋友,名声一坏,特别是将豪格交给明朝,等于就得罪了大多数关中人。
孙可望嘴角一阵抽搐,王彦这厮还真是歹毒,不过他孙可望造反起家,名声本就不好,而且他也没有杀回关中的打算。明朝不可能这么快就崩盘,他估计等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