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 第6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彦抱着胳膊站着沙盘前,点点头,“明章说的有道理,这事确实透露一股妖气。”他沉吟了一下,接着说道:“站在豪格的立场上,他为什么围临潼呢?他既然将前锋引到了临潼,完全就有可能把他们引到长安附近,寻机击败。”

    不待人回答,王彦便自言自语道:“豪格就算击败了前锋,以马军的机动力,必然是败而不伤,并且就算击败了前锋,他也不能改变战局,所以他选择将前锋围起来,然后引孤王过去救援。他只有击败孤王,关中局势才会彻底逆转。但是还是刚才的问题,豪格的依仗是什么呢?”

    王彦的大局观还是很强,很擅长于抓主要矛盾。现在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弄清楚金军的依仗。

    众多激愤的将领,跟着王彦回到沙盘前,也不太明白,不过金军能动用的兵马却数的出来。

    “监国。”贺珍拱了拱手,“金贼总计也就二十余万人,陕北去五万,汉中去六万,剩下的兵马掰着指头就能数出来。我们有大军二十余万,纵然金贼有图谋,臣以为也不足为惧!”

    这时众将虽然觉得情况是有点反常,知道金国有所图谋,但是在巨大的兵力优势面前,众人还是有些不以为然。

    王彦没察觉到阴谋,那另说,现在居然已经意识到了问题,那他就必须要把事情搞清楚,不能这么不明不白,这不是他的风格,他也不会心安。

    王彦摆了摆手,直接否定了贺珍的建议,这并不是说他怕金军,有二十万人他确实可以横冲直撞,龙潭虎穴也可以闯一闯,但是明知道有问题,还这么浪,那就是缺心眼了。

    孙守法见此,随即道:“监国,既然已经察觉金贼想要打援,那我们暂时暗兵不动,派斥候探查清楚,有没有埋伏,摸清金军底牌再行动,不就行了么?”

    王彦闻语看了他一眼,“绳武说的是没有错,不过王士之前有奏折催粮,现在前锋并没多少粮草。探查是必要的,这点你们马上就要去做,尽快把斥候散出去。不过除了斥候,我们现在还是要尽快分析金军的意图,做出应对,那就能避免前锋陷入绝境,尽早击败金军,结束关中的战事。”

    王彦方才的话,其实已经给众人打开了思路,只需要想豪格获胜的条件是什么,就多少能猜到豪格的依仗了。

    李过皱了下眉头,“监国,豪格想要取胜,除了打援,就是断粮,除此之外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打援他就那点人肯定不行,难道是把长安的屯军给拉过来呢?断粮也不现实,入关的通道已经被我们打开,有大军守在出口,他怎么断?”

    李过说时带着轻蔑的语气,不过王彦却眉头一挑,在沙盘前走动两步,停下来道:“计毒莫过于绝粮,如果我们起大兵前去救援,大军离开了华阴,他还真有可能断孤粮道。”

    李过闻语,微微一愣,他也就随口一说,不过现在往沙盘一看,如果大军大举入援,潼关出口处明军的力量就薄弱起来,金军在附近埋伏了一支人马的话,那还真有可能切断明军和潼关的联系,断了明军的粮道和后路。

    毕竟来时大家对于进入关中的地形有些了解,要是真有那么一只人马插回来,还真是有可能暂时切断明军的粮道。

    “这算一条豪格可能用的计谋!”王彦赞许的看了李过一眼。

    戴之藩这时说道:“金国的屯军据说有六七十万人,关中危机后长安就有近三十万,莫非豪格准备用这些人马来伏击我们?不过据臣所知,这些兵马与农户无异,有一部分还是近几个月,才被组织起来的失业雇工,豪格如果用他们来伏击,臣以为有些儿戏。”

    王彦扭头看向余太初,“你们锦衣卫最近有什么消息没有?”

    余太初回道:“金国最近把守特别森严,长安城和各关隘都是只进不出,近一个多月,长安很少有消息传来,不过前不久金国屯军确实有调动的迹象。”

    战时加强对各方的控制是应该的,不过金国对道路封锁,将城池封闭,那阴谋的气息也就更浓了。

    王彦眉头一挑,“什么迹象?”

    “长安城内的斥候,从城内的酒楼看见城外的屯军营地好像空了一半,不过斥候以为是与民夫一起发往各个关口协助防守,所以没做特殊的禀报。”余太初回想了一下,抱拳禀报道。

    金国的屯军,明朝并不把他们视为军队,只是当做民夫和乡勇来看。

    “一个多月前就空呢?”王彦捋了捋胡子,回头问李过道:“潼关俘虏了很多屯军么?”

    李过摇了摇头,“并没有俘虏多少,只有三四千人。”

    “那他们去哪呢?”王彦微微皱眉。

    (感谢大家的月票,推荐,订阅)

第1366章汉中信使

    汉中,南郑东面的西乡县,城门前摆着几具带血的拒马,两扇木门被撞塌一扇,残破的城门直接倒在地上。

    城墙上一面吴军的军旗斜插着,火焰已经把旗帜燃去一半,城上城下到处都是扑死的金军的尸体。

    郝摇旗领着一队骑兵,打马进入城中,街道两旁到处都是金军的尸体,城中不少地方浓烟滚滚。

    一行人骑在战马上慢慢奔驰,街道是十分安静,城中百姓据紧闭屋门,整个县城内之有马蹄砸在街道上发出哒哒哒的声响,城内充满了惶恐不安的气氛。

    郝摇旗骑马到西乡县的县衙前,翻身下马,将马鞭丢给亲卫,然后在将士们的簇拥下,进到衙内,一名千户立时迎接上来,“参见军门!”

    “人呢?”郝摇旗沉声喝问道,脸色十分难看。

    “在大堂内押着!”千户一边回话,一边伸手给郝摇旗引路。

    不多时,他们进了大堂,便见一名身穿金国官服的官员头破血流的被明军押着。

    郝摇旗进来之后,直接走到那官员面前,一把揪住他胸前的官袍,狠狠的提了起来,恶狠狠的吼道:“说,西乡的吴军去哪儿呢?”

    那金国官员腮帮子动了两下,却一口带血的浓痰吐在郝摇旗脸上,怒骂道:“贼子,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别想从本官这里得到一点消息,你们通通等死吧!”

    郝摇旗伸手抹掉脸上的痰,在眼前看了一眼,顿时暴怒,一脚将那金官踹飞,怒斥道:“娘个劈,忘本的东西,给鞑子卖命还卖出感觉了。”

    那金官被踹得砸倒堂上的座椅,重重摔在地上,口中大口吐着鲜血,却支撑着身子又站了起来,并不屈服,反而狞笑道:“我朝是汉是夷,岂是你一家之言,尔等不过仗着势大,自诩正统,欺凌弱小罢了。想尔明国,自诩汉祚,可曾为三秦百姓做过什么?可曾想过为民开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尔明国不反省过错,不立德,不立善,以强盗手段伐我大金,你看本官衣冠发服,看我朝文字典章,说什么汉夷,不过遮羞罢了。”

    郝摇旗见他血沫星子直飞的一统犬吠,本就心情不佳的他,立时大怒,几步上前来就要打人,但这时一员将官却突然闯进来,抱拳禀报道:“军门,隔壁的人招了。”

    郝摇旗闻语才停下步子,瞪了那金官一眼,然后跟着将官,走到隔壁一间房间,一名锦衣卫百户,正在审问一员金将。

    他见郝摇旗进来,立刻迎了上来,先行了一礼,然后才说道:“还没动刑,就先招了。早知道该先审他。”

    郝摇旗听了忙问道:“什么情况,吴三桂是收缩去了南郑么?”

    那百户摇了摇头,“郝军门,据我们锦衣卫目前掌握的消息,以及金将的说辞来看,收缩会南郑是假象,吴贼已经率领主力于半月前悄悄进入了关中。”

    郝摇旗脸色大变,监国再三交代,让他拖着吴三桂,现在到好,吴三桂都溜走半月,他才知道,这真是无能透顶了。如果不是锦衣卫发现不对劲,他还在稳扎稳打,一步步的向南郑挺进。

    “去了关中?”郝摇旗站不住了,转身便往外走,那锦衣卫百户急忙跟上。

    关中突然多了六万金军,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郝摇旗不能不担心,历史上阴沟翻船的事情可不在少数。

    郝摇旗边走,边对那锦衣卫道:“这事十万火急,本镇立刻让人去联络马都督,你们锦衣卫要立刻把消息送到关中。”

    锦衣卫百户点了点头,“入关的各个通道,都有金军把守,难以通行。不过将军打下西乡县,抓住了金国兵部右侍郎宋从心,缴获了他的印信,卑职打算趁着金军还未得知西乡失守,冒充金军走子午道入关,把消息传到关中。”

    郝摇旗点点头,走路生风,一边疾走一边说道:“那你别跟着我了,快去办吧!这事要是迟了,关中局势崩坏,锦衣卫和本镇都难辞其咎。”

    说着话,郝摇旗已经走到府衙外,拿过马鞭,便翻身上马,疾驰着往城外军营而去。

    那锦衣卫躬身抱拳,等郝摇旗骑马走远,才直起身来,立刻回道府衙内。

    不多时,锦衣卫百户已经换上一身金军把总的衣甲,他牵着两匹战马,背后插着加急的旗帜,往北方而去。

    锦衣卫百户名叫梁四,是个老行伍,在神策军中做了三年斥候,本来是要退役归乡,不过最后一年被选为武学生。他被送到南京在武院待了三年,卒业时锦衣卫选走,放到地方打探情报,已有两年时间。

    吴三桂秘密进入关中,他需要尽快把消息送给明军主力,让大军有所准备,避免被吴三桂偷袭。梁四跨上战马,往马屁股上猛抽一鞭,便往子午方向绝尘而去。

    子午谷路险要,不适合大军通行,但他确系是从汉中到长安最近的通道之一。梁四一人双马,马不停蹄的往前赶路,一日夜狂奔二百里,卵子都磨得生疼。

    他以前做斥候时,风餐露宿,骑马急奔,大腿内侧曾摩出过茧子,走路也是个外八字,但是在南京武学养了几年,又被分配到了锦衣卫,日子好了很多,不用冲锋陷阵,茧子便掉了,皮肤也白嫩了,现在疾驰几日,便觉得大腿内侧火辣辣的疼。

    疾驰了三日,日头将落入西面的山头时,梁四前方终于出现了一座简易的关隘。

    从汉中进入关中的几条道路上,无论是大道还是小道,都有金军的士卒把守。显然金军也知道大军调动的事情,隐瞒不了多久,汉中的明军很快就会发现端倪,然后想法子通知关中明军,他们为了避免明军将情报传过去,所有的关隘都已经禁止人员通行,就连一些隐秘的小道,都有三五斥候把守。

    梁四看见远处的关隘上,十多个甲兵站在关城上,关前摆放着拒马桩,关门紧紧关闭,一副严阵以待的某样,透露出一股杀气,他不禁打起了精神。

    关城上一名金将注意到了奔驰过来的梁四,眯眼看着他,梁四没有迟疑,反而一夹马腹,抽动马鞭,加快速度疾驰到关门下,然后勒住战马,急声吼道:“快开关门,有加急军情要送入关中。”

    “加急军情?你是哪位军门的人马?”关城上的金将身形彪悍,脸阔鼻塌倒三角眼,汉话并不利索,应该是个蒙古人。

    他身上隐隐透着一股杀气,上下打量着梁四,梁四并没有躲开他的视线,反而瞪了回去,没好气的道:“你管我是哪部的,放吊篮查验文书便是,耽搁了军情,你担待得起吗?”

    蒙古人在金国并没什么特权,甚至还约为处于弱势的地位,梁四敢着么吼,是了解金国的国情。

    那将领见梁四气势汹汹,方才到关下时也没有迟疑,而加急的军情他确实没有资格去问,不过这人的口气真是令人生厌,他腮帮子鼓动两下,终于挥手道:“放吊篮下去!”

    不多时,一个篮子从关上坠下,梁四从胸口取出一份文书,放了进去,很快就被关上将领拉了上去。

    蒙古将领从士卒手中接过文书,伸手招来一员部下,展开了给他看,然后问道:“对么?”

    “千总,是右侍郎宋大人的印信,通关文书没有问题。”

    蒙古将领听了,只能道:“开关门,放他过去。”

    关门缓缓打开,梁四疾驰而入,那蒙古将领已经下关等候,他将文书交还给梁四,他估计这小子是宋侍郎的亲信,所以放低姿态道:“我也是奉命检查,兄弟也别往心里去。”

    梁四将文书收进怀里,斜眼看了那蒙古将领一眼,却不理他,直接打马而去。

    蒙古将领吃了一嘴灰,这人怎么这么讨厌,他顿时脸都气绿,眼中凶光四射,大骂道:“什么玩意儿,汉人了不起啊!”

    本来守关清清静静,这一下蒙古将领心态坏了,也不上城,气得返回自己的屋里。

    大概过了半个时辰,西面的太阳已经落下山坡,山头上只剩下一道金边时,三名插着加急旗帜的金军骑兵,忽然又奔至关下,急声大吼道:“快开关门,我等有紧急军情,要前往长安!”

    (感谢大家的月票,推荐,订阅,快完结了,支持一下正版吧)

第1367章山谷追击

    城下三名金军骑兵驻马关前,勒住打转的战马,仰望着城头大声呼喊。

    关城上的金军一阵纳闷,怎么又有加急的快马过来,这前后还不到一个时辰,难道关中吃了大败仗不成。

    通关的文书必须要镇守关隘的主将查验,士卒有些不情愿的下关,去敲蒙古将领的门。

    蒙古将领上关时,通关的文书已经被士卒吊了上来,他展开来看是南郑城雍国公吴国柱的印信,分辨之后,也没有问题。

    蒙古将领有些疑惑的让人打开关门,三名金军骑兵打马进入关内,蒙古将领本来不欲多事,可交还文书的时候,还是没忍住,开口问道:“这为兄弟,汉中的情况不妙吗?怎么快马一波接着一波的向长安送信?”

    这三名金军骑兵到不像刚才那人一样傲慢无礼,为首一人刚准备回他,可话到嘴边却忽然脸色一变,惊讶道:“之前有加急快马过关?”

    蒙古将领见为首军校的反应,心里一凛,不过他没有隐瞒,如实道:“有一个,刚过去不久,拽得很,通关文书用的是兵部宋侍郎的大印。”

    “谁的印?”为首的军校眉头一挑。

    “宋侍郎啊!”

    “西乡已被明军攻破,宋侍郎生死不知,这肯定是明军细作。”那军校顿时大惊,急问道,“那厮走了多就,有几个人?”

    蒙古将领还有些懵,下意识回道:“就一个人,刚走不到一个时辰。”

    三名金军二话不说,一夹马腹,一挥马鞭,便疾驰着追了出去。

    蒙古将领这时才反应过来,随即脸上气得冒烟,“直娘贼,居然耍我。”他不仅放了细作过关,还被细作吼了一顿,这让他怎么能咽下这口恶气。

    “刘良勇,你代行千总之职,严守关隘。”蒙古将领回头吼了一声,然后又对身边四员亲兵喝令道:“上马,老子要剥了那厮皮!”

    前面三名金军,都是吴军的老卒,他们与吴国柱一起,被吴三桂留在汉中迷惑明军。

    不过几日前,明军突然改变了稳扎稳打的策略,郝摇旗三日狂突二百里,从兴安府杀到汉中府西乡县,极短的时间就击破了西乡。

    吴国柱判断明军可能是察觉到了金**队的调动,所以郝摇旗才突然改变战法。吴国柱担心,汉中的明军发现问题后,会不理南郑城,转头杀入关中,所以急派快马向长安告急,让关中的金军做好准备,尽快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