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 第6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敌人如果不强,那他就击破敌人,冲开阻拦继续向吴堡进军,敌人如果太多,那他就选一合适的地形自守,等延安方面派兵支援。

    不得不说,在金国的大批军费的投入下,金军士卒的训练和装备,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九千金军穿着黑色棉甲,带着铁盔,手持自生火铳、长矛、按着腰刀,背后一卷毛毯、粮袋、有的还有一口大锅,都是整整齐齐,插着背旗的军官站在路边不停的挥拳,给士卒们打起,催促大军快行。

    道路上只听见,大军的脚步声和军队的大呼声,金军士卒全都跟着营旗后面,默默的奔跑赶路。

    就在这时,前面的天空中忽然“咻”的一声,一枚哨箭划破天空,留下一道青烟,然后猛然炸响。

    这意味着斥候发现了敌情,赵良栋顿时一勒马缰,举手喝令道:“停止前行!”

    就在这时,一队斥候,从前面奔驰而来,上面的骑士马为停稳,便跳下来,单膝跪地,一手指着前方,急声说道:“军门,前面十里,明军列阵挡住了我军去路!”

    赵良栋手抓紧马缰,“明军列阵迎我?”他微微迟疑,“有多少人马,周围有埋伏没?”

    “有四千多人,周围并未发现伏兵!”斥候抱拳说道。

    赵良栋皱了下眉头,挥手道:“再探!加大搜索范围!”

    斥候一抱拳,便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赵良栋想了想,心道,“吴堡渡口对于山西方向的明军而言易守难攻,但对我而言却没有这样的问题,我不用去打吴堡县城,可以直接攻击渡口,甚至在渡口附近架起大炮,就能阻止明军继续运送物资,明军或许是出于此点,不想让我靠近渡口,所以才南下阻击。”

    赵良栋冷哼一声,既然他是来夺取渡口,明军又列阵等他,那他便没有退却的道理!

    当即赵良栋便挥手说道:“大军就地休息,士卒检查器械,准备吃食,一个时辰后,继续前进破敌!”

    吴堡渡口之南三十里,黄河边上的开阔地带,当稍微休整后的金军,继续前行到这里时,眼前赫然出现一大片人潮,犹如地面上铺上了一块红色的地毯。

    数千明军席地而坐,鸦雀无声,只有秋风吹动旌旗,发出的猎猎声响。

    一面大纛旗下,李来亨骑马驻立,正拿冷峻的目光注视着出现的金军,他见金军士卒出现在视野中,当即一抬手,身边的将官立时回头喊道:“起!”

    数千席地而坐“恭候多时”的明军,听见将领声音,见棋牌官左右舞动令旗,顿时齐齐起身,衣甲哗哗作响。

    一瞬间,在四千明军站起来时,旷野上如出现一片红色的树林,一个庞大的步阵立刻就已经形成。恭候多时的明军,各执兵器,步军大阵前头,大批自生铳手,身上着挂药瓶和弹丸,正迅速的装填,再用木杆将弹药倒实。

    距离明军三里外,前行的金军停下了步伐,士卒迅速列阵。陕北的地形沟壑居多,不适合骑兵作战,双方都是以步军为主,在加上少量的哨骑。

    赵良栋打马来到阵前,拿出千里镜观察明军阵形,是一个个的长方形横阵,大量的火铳手位居前列,后面有少量的长枪和刀盾兵,未见明军的火炮,这让他有些不信,用千里镜又扫视一变,确定没有遗漏之后,才确信确实没有火炮。

    “军门,明军没有火炮,阵前全是火铳手,咱们轰他几炮,打乱阵型后直接前冲,一定能冲垮他们!”金军副将盛嘉定也注意到明军的情况,奔到赵良栋身边说道。

    赵良栋却没有回复,心道难道是明军的炮还没运过河来?要知道明军可是以炮见长,无炮不成军的。当下赵良栋再次拿起千里镜,扫视明阵,并没有发现问题,于是他看向明阵两边,左面是黄河,右面是个山坡,明军的大阵正好在中间,挡住金军的去路。

    “山后面探查没有?”赵良栋放下千里镜,忽然指着明军又侧的山坡,扭头问道。

    一名金将在马上抱拳道,“回禀军门,还没有,明军斥候不让我们靠近!”

    赵良栋当即令道:“你亲自去探!”

    那金将闻语领命抱拳,一夹马腹便领着十多名骑兵,从金阵前冲过,向山坡后面绕去,在军阵前的金军探马,也紧随着向山坡而去,汇集成一支七八十人的骑兵,不过明军的哨骑马上就迎接上去,不让金军靠近。

    两支骑兵便在右侧开始厮杀起来,金军骑兵几次想要突过去,都被明军的哨骑挡了回来,双方精锐骑兵,不断的坠落下马。

    赵良栋见此,心中已然有数,山坡后面多半有明军埋伏。

    明阵大纛旗下,李来亨与王续等人骑马驻立着,王续看见金军的应对,不禁感叹道:“这个赵良栋果然谨慎的很。”

    李来亨却笑了笑,突然挥手道:“吹号,大军挺进!”

    赵良栋正注视着右面两军哨骑的对抗,明军大阵忽然响起一阵“呜呜呜”的号角。明军阵内,铳手纷纷端起火铳,便随着军中的鼓点,踩着整齐的步子向前进发。

    明军大阵居然先动了,这让众多金将感到惊讶,同时又有些不快,明军这是看不起他们么?

    “军门!明军动了!”一旁的盛嘉定提醒道。

    赵良栋自然看到了明军的动作,他已经肯定山后有明军的伏兵。难道是怕他发现伏兵,不给他思考的机会,所以明军在这个时候主动出击?对方的主将是李来亨,几十年的老行伍,怎么这么个水平?

    这时明军的方阵杀气腾腾向前推进,他已经没有时间多想。这李来亨多半是瞧不起金军,明军灭了满清,有些志得意满,目中无人了。

    狭路相逢勇者胜,既然明军敢往前冲,那他就给明军一个教训。

    赵良栋见明军接近,终于大声下令。“传令火炮轰击,延长营准备迎击!”

    说完,他身后的旗鼓便挥舞令旗,十多门被战马拖行的火炮拉到阵前,金军炮队迅速架炮射击。

    另外得到出击命令的一个营,也纷纷装填弹药,刀盾和长枪都做好了准备,赵良栋则领着众人奔回阵中。

    “轰轰轰!”金军阵前,数十门火炮同时轰鸣,战线上立时硝烟弥漫,炮身猛退,黑色的铁弹呼啸而出,猛然砸到明军的阵前,溅起团团的尘土。

    指挥炮队的金军将官,手搭凉棚,向前观望,发现炮弹都落在了明军阵前,顿时扭头大喝道:“炮口抬高半寸,再放!”

    明军士卒列成数个长方行的方阵向前推进,士卒们跟随着鼓点的节奏,忽然清军阵前再次腾起一团团的白烟,铁弹呼啸而来,准确落入明军方阵中,顿时打得鲜血、碎肉和泥土一起飞溅。

    炮弹在明军阵中造成一团团的扬尘,不过明军士卒阵型不乱,仅仅握着手中的武器,穿过尘烟,继续向前。

    在金国的火炮轰击的同时,延川营的主将把腰间的配刀抽了出来,向前一指,在隆隆的炮声中嘶吼,“延川营,出击!”

    金国的新军多是同一个县或者附近几个县编成一营,延安有四个营的兵力,番号直接以县名来命名。

    金军士卒立刻端起手中的火铳,握紧长矛和战刀,同明军一样,踏着整齐的步子迎接上去。

    明军的阵型编制,铳手比较集中,喜欢三百多人组成一个个纯火器的方阵,再单独组建一些小单位的长枪兵随行,但金军的编制,则是火器和冷兵器都编成小队,小队在组成大队,冷兵器的比例高过明军。

    两军迈着步子,迅速接近,只是明军要冒着炮火,而金军则更加从容。

    两百步,前进的金军小队中,抬枪手忽然开火,阵中腾起一片硝烟,前行的明军应声而倒,瞬间就被打死近百人,后面的明军握紧枪杆,从尸体旁边走过,并未停下前进的脚步。

    抬枪发射之后,装填困乱,立刻停止前进,射下的金军接着前行,而接下来一段距离,双方一直没有开火。

    等到五十步时,明军前排铳手终于抬起自生铳,猛然开火,连打两轮排枪,金军同样开火,双方接受各自的火器洗礼,但明显明军的火器要强一些,金军前阵的士卒被打得成片扑倒,明军这边一声令下,前排士卒纷纷上好铳刺,排着队列一路向金军推去。

    (求月票,推荐,订阅,求支持正版)

第1337章渡口大战下

    明军的火铳多,整个横阵前排都是火铳手,而金军的火铳少,在对射中吃亏就不可避免了。

    明军两轮排枪过后,见金军阵型松动,将官一声令下,士卒便纷纷插上铳刺,列阵突刺。

    一瞬间,如一堵堵红墙一般的明军士卒,迅速向黑色的金军撞去,而金军阵列中的冷兵器小队,也立刻迎击上来。

    很快双方士卒冲过弥漫的硝烟,已经可以看清了对方的面容,明军士卒列墙而进,金军则分成了近百个冷兵器小队,基本是模仿戚继光的鸳鸯阵。

    五十步的距离很近,明军第一排铳手已经挺起了火铳,铳刺在阳光下寒光闪闪,金军各小队前的士卒,则将盾牌收拢,贴近身躯,即掩护自己,也掩护后面的长枪手。

    “嘭”的一声,两军撞在一起,刚一照面,明军就陷入了不利的地位。

    金军在阵线中,才用的是火枪队,夹着冷兵器小队的编制,就像是一架钢琴的琴键,对射时,火枪队前出,冷兵器落后一些,冲击时,冷兵器则上前近战。

    金军保留的这些刀盾和长枪手,虽然火力输出不急明军,可是近身搏杀,他们立刻就发挥了冷兵器近战厮杀的优势。

    金军小队前面是刀盾手,中间是长矛,而火枪手则退到了最后。

    他们每十来人为一个小队,每个小队间又有间隙,明军火铳手端着火铳,用铳刺突击正面,金军有刀牌手格挡,有火铳手放冷枪,冲到金军小队的缝隙间,又有两面刺来的长矛。

    在对射中取得优势的明军,冲近之后,反而陷入了劣势,前排的明军铳手顿时就折损大半,特别是冲入金军小队间隙的明军,几乎很快就被矛兵捅死。

    “不要往里冲!”一名明军百户见此,厉声大喊。

    他是十多年的老行伍,这是明军几年前的战法,他清楚的很,连忙呵斥属下不要往里冲。

    金军阵中,盛嘉定看见红色的明军,犹如撞上了一堵黑强,明军在金军正面突进,诱敌入内加以绞杀的传统战法下,被杀得节节后退,他立时拍了个巴掌,大喜道:“军门,咱们赢了!”

    似乎是为了印证他的话一般,明军后面忽然一阵金声响起,冲撞在一起的明军开始向后撤退。

    鸣金声一起,在战场后方的李来亨,便带着护卫,拥着大纛旗向北撤退。

    战场上最先转向的是后面的长枪兵,其次是接触不深的铳手,然后是陷入厮杀中的明军,也慌忙后撤。

    三千金军士气大振,哪能让明军撤退,他们纷纷前涌,撵着明军追杀,向北而去。

    “哈哈哈……”旁边的金军将领见此,都兴奋的大笑起来,盛嘉定当即抱拳道:“军门,全军追击吧!咱们一鼓作气,直接夺下渡口。”

    赵良栋笑了笑,“自然要追,不过不能一起上!盛副将,你带两千人,立刻加入追击。记住了,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管后面,你只管往前冲,一路杀到吴堡渡口,就算一件大功。”

    说着赵良栋看了下山坡方向,然后盯着他,严肃道:“明白吗?”

    盛嘉定微微一愣,片刻间就反应过来,随即郑重抱拳,“军门放心,末将明白了!”

    说完他们便打马离去,不多时,两千多金军便,跟在延川营后面,追击明军。

    赵良栋一直关注着战场的局势,对他来说,金军胜的有些蹊跷。

    明军最拿手的火炮没有出现,对射中占据优势的明军,在金军士卒出现一点混乱时,便放弃优势直接对冲,也太奇怪了。

    金军将领大多研究过明军的战法,中原大战时,明军都是火炮轰击,排枪打到敌军崩溃后,才进行冲击,今天明军冲击的时间明显不对,而且就算冲击,明军的长枪手应该果断上前,但这次却全程都没参与战斗,只是跑来跑去,像是再演戏。

    赵良栋已经断定,明军必然埋伏了伏兵,想要引他追击。

    那他就随了明军的意,派五千人追击,留下四千人,看明军怎么办。

    要是明军伏兵不出,那五千金军就撵着明军一直夺下吴堡渡口,要是伏兵一出,那他立时全军突击,拖住伏兵,还是让五千金军先夺了吴堡渡口。

    想到此处,赵良栋脸上不禁漏出一股笑意,他对此战已有了八成胜算。

    山坡顶上,王光泰见金军还有四千人马未动,眼睛眯了起来。

    一万明军分成了三股,四千用来诱敌,两千在北面十里处压阵,防止诱敌的明军,稳不住阵脚,被一路冲到渡口。

    还有四千人则由他率领,埋伏在山坡后。

    明军一万,金军也是一万,正面对决明军并不惧怕,可是明军怕打成持久战,拉锯战。一旦托太久,河套和宁夏的金军杀到,那就明军完了。

    所以明军选择伏击,这种能快速击败对手的方法。

    “将军,现在怎么办?”一名明军千户,见两千金军从山坡下面通过,不禁急道。

    王光泰却很淡定,“意料之中!”他说了句之后,转身看着那千户,吩咐道:“本将放轮炮轰击金阵,你率两千人立刻冲下山去,攻击那两千金军!”

    赵良栋手勒紧了马缰,目光紧盯着山坡,他不相信明军伏兵能沉住气。

    就在这时,几门铜炮,忽然从山坡背面推到了山顶。

    这些炮事先已经装填好,明军一推上来,在金军发现的瞬间,便点燃的药引,山头立时一阵“轰”响,腾起几团白烟,炮弹直射入四千金军正中,顿时惨叫声一片。

    赵良栋的战马受惊,暴躁不安的打着转儿,他忙拉紧缰绳,控制住战马,而就在这时,山坡后一阵喧哗,两千多明军呼啸一声,向盛嘉定率领的两千多金军冲去。

    盛嘉定心头一惊,金军也一阵慌乱,不过他得了赵良栋的吩咐,当即便是一声大喝:“不要理他们,给本将向前猛冲,不冲到渡口,都不许停。”

    两千金军不理会冲出来的两千明军伏兵,将后背暴露给他们,继续追着前面的延长营而去。

    稳住战马的赵良栋见明军伏兵冲出,立时大喜,一边夹马前冲,一边放声大吼道:“全军出击!”

    四千金军紧随着赵良栋,趋之若鹜,金军纷纷怒吼着前冲,向明军的两千伏兵杀去。

    四千人马杀到山坡脚下,赵良栋战刀往山坡一指,一名金将就带着三四百人,离开大队向山坡攀爬,去端掉明军的几门火炮,他则领着大队杀向伏兵。

    整个站场,一下成了根**一样,前面四千明军奔逃,后面五千金军追杀,然后又有两千明军追杀五千金军,最后赵良栋又领着四千人,追杀那两千明军,像个几层的威化饼干一样。

    可这还没完,山顶上又是“轰”的一声炮响,王光泰领着两千人,呼啸一声,从山坡上冲下,瞬间就冲垮了几百攀爬的金军,然后向赵良栋杀去。

    赵良栋急忙勒住战马,他没想到居然还有明军,不过庆幸人不多,大概只有两千人,他连忙挥手道:“快列阵!先击败他们!”

    战场上一团乱麻,近两万人,在黄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