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 第5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四川北面保宁府境内,这里的人口被吴三桂迁走了大半,之后四川布政使司从川南和川东迁来了一些,再加上官府劝说一部分土司下山耕种,所以广元的人口,已经得到一定的恢复。

    这时在广元境内,田间地头,官府的官吏正指导百姓,收获番薯,播种玉米、土豆。

    几年前,王彦在发现福建大量种植番薯,使得福建对外省的粮食依赖减少后,便在西南的山区,大力的推广番薯的种植,为明朝提供了许多粗粮,使得粮食的问题,对明朝而言,不再是个特别严峻的问题。

    粮食历来是王朝稳定的根本,在番薯推广成功之后,王彦便下教旨,追封将番薯带入福建的长乐县商人陈振龙为伯爵,曾经力主推广的巡抚金学曾也被追封为伯爵,给予两家极大的荣耀。

    番薯传入中国以久,许多官员甚至都吃过番薯,可是这些尸位素餐之辈,就是没想过到田间地头瞧一瞧,看一看,等朝廷封下爵来,一个个才后悔莫及,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嘴巴子。

    在朝廷下旨追封后不久,福建便有官员,以进献祥瑞为名义,又发现了苞谷和土豆等旱地作物。

    祥瑞都是下面的人搞的迷信,不过作为统治者却很享受,这代表着天对统治者的认可,代表国泰民安,王朝鼎盛。

    王彦很享受着种感觉,对进献之人,再次封赏,然后命人试种,结果收成都还可以,随即便让官府在民间推广。

    这些作物的出现,让原本不能耕种的许多旱地,都能产出粮食。

    明朝这些年仓库储备,已经明显增多了许多,就算某一地,发生大规模的饥荒,也足有能力赈济。

    早在番薯推广之时,明朝就下令不许任何人将番薯带入北方,之后的苞谷和土豆,也被列入了禁止运送的名单之中。

    各个关隘一旦发现有人私自携带前往金国,官兵将立刻锁拿,经过审问之后便可问斩。

    这条刑罚可谓极重,震慑力很强,不过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两年来因此而死的人,却依然不在少数。

    其实番薯在明朝推广之初,清廷的密探就得到了消息,但是多尔衮更加关心明朝的火器,因而并没有注意此事。

    金国之前并没有得到这方面的消息,不过在满清灭亡之后,大批清廷的密探,转而效力大金,许多原本不被清廷重视的事情,却被金国翻了出来。

    当然金国能注意此条情报,主要还是因为金国的粮食产量到了一个瓶颈。

    虽然金国大力开荒屯田,但是金国能耕种的土地毕竟不多,而且麦子每亩的产量也很有限。

    金国上下的粮食产量,只是勉强自足,这就扼住了金国发展的命门。

    现在金国采取魏武一样的屯田手段,军屯已有六十多万户,这个数目看似很庞大,军队数量众多,但这种兵农结合,种地多过打仗的农兵,战力实在堪忧。

    这种农兵,在精锐的职业军队面前,就是乌合之众。

    金国想要训练更多的精兵,就必须让农兵脱离生产,但是受粮食产量,特别是土地的限制,金国不可能有太多的粮食,来训练脱产的精兵,也不可能有太多人,去开矿,从事商业。

    粮食的问题,限制了金国的发展,而当金国知道明朝有这些能在旱地种植的高产作物之后,怎么会不动心呢?

    这时在广元境内,可以看见许多带着斗笠的百姓,正在开垦旱地,收获果实。

    傅有春与傅有年两人,扮成小伤人,牵着两头驮着货物的骡子,在道路上缓慢前行,不时用目光打量着道路两边劳作的百姓。

    两人见他们顺着番薯的藤子,不时从地里挖出一个个又红又肥的番薯,然后用框子运到道路边上,片刻就堆了一大堆,不禁交换了一下眼神。

    这时两人牵着骡子,顺着道路走到了一名坐在路边,用斗笠扇着风,歇息的老者旁边。

    傅有春便给傅有年使了个眼色,傅有年便将骡马的绳子交给傅有春,然后做到老者旁边坐下,笑着说道:“老人家,今年的收成不错啊!”

    “是还不错,就这一季,下半年就够吃了。”老者扇着风道。

    “这就是那个番薯吧,产量居然这么高,种起来一定很麻烦吧!”傅有年边说边从怀里掏出一把枣儿来,递给老者道,“老人家尝尝,可甜了。”

    老头抬头看了他一眼,不禁问道,“听你的口音似乎是我们保宁府一带的,你不清楚这个番薯么?”

    为了来四川刺探情报,傅有年和富有春,在汉中待了三个月,专门学了保宁一带的方言。

    傅有年叹了口气,“我确实是保宁人,不过被金军强迁到汉中,已经好些日子没回保宁,这次是前往成都买了些蜀锦,做点生意,才途径这里,所以不太了解。”

    老者听他这么说,才接过枣儿,自己没吃,全都放到怀里,然后忽然站起身来,从身前的番薯堆中拿出两个番薯,用手擦了擦泥巴,递给傅有年道:“朝廷有规定,这东西不让运到北边去,估计你们都没吃过,来,你们也尝尝,甜着哩。”

    傅有年接过,将另一个丢给傅有春,然后在衣服上擦了两下,一口咬下去,甚为甘甜,他不禁连连赞叹道:“好吃,好甜!”

    老者见他的样子笑了,“甜吧,老朽第一次吃时也觉得好甜,其实他煮着吃和烤着吃更好些,生吃有点容易打嗝。哈哈”

    “这真是好东西啊,只可惜不能带到金国。”傅有年叹了口气。

    老者却笑道:“这东西种起来简单,只要切成块儿放在土里就能自己发芽,长出的藤条也可以当做幼苗,他们只要不被水泡,就能活,每亩的产量也高,真是极好的东西。它是朝廷花大力气弄来的,自然不能给金国,要不然吴汉奸吃饱了,又得祸害我们!”

    傅有年赔笑道:“这东西简直是隗宝,旱地都能种,这一下得有多少粮食呀!”

    老者说得兴起,接着道:“你们还不知道吧,去年福建那边再降祥瑞,老天爷又给咱大明朝降下两种作物,一种叫土豆,种法和番薯差不多,一种叫苞谷,据说一粒米有豆子大,都是金黄金黄的”

    傅有年在南京办过商号,做生意的人会说话,他与老者交谈了一会,不多时就把这番薯怎么种植,要注意些什么,还有那土豆和苞谷的事情,打听得清清楚楚了。

    番薯、苞谷和土豆,这些都能在市面上买到,明朝并不禁止它们在市场上流通,百姓照样可以卖钱,只是不准人往北面带而以。

    其实这种禁止,只能拖住一时而已,但对明朝而言,拖一时,金国与明朝的差距,变化大一分,所以是绝对要坚决禁止的。

    金国的密探在明朝获得这些作物并不难,难的是怎么运出去,还要怎么种植这些作物,他们需要知道种植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才能保住带回去的作物能够发芽,能够推广。

    傅有年与老者交谈了一阵,直到套不出什么有用的信息,才起身告辞,与傅有春往北而去。

    接下来一段日子里,两人便游走在乡间,寻机会与农人相谈,了解更多的技术之后,两人才到了剑门关外,准备出关。

    为了出关,傅有年将番薯的藤条编入装货的框子内,傅有春就恶心一些了,他将从成都得来的几粒玉米用丝绸包好,然后便咬牙塞入屁股里,便开始准备出关。

    两位怕出错误,并未一起走,以免全军覆灭,它们分开了排队出关,结果傅有年倒霉,还真被查了出来

第1277章金缅结盟

    公元1655年,金国永章八年,豪格称帝以有八年时间,而在这段时间内,金国整体而言,还是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如果不是有明朝这么个强劲的对手在,金国在政治、军事以及民生上,都可以算得上一个很不错的新兴国家了。

    不过这也并非全是豪格和金国官僚的功劳,从历史可以看出,腐朽的旧利益集团被推翻之后,新的政权总是会展现出朝气蓬勃的一面,新贵族有足够的利益可以瓜分,百姓也能分得一些,能够得到修养声息,国家自然蓬勃向上,而等到新贵族膨胀为老贵族,数目变得无比庞大,开始侵夺百姓的利益时,那么国家又必会走向衰亡。

    这时的金国,正处于这样一个上升的时期,只要政策稍好,金国朝廷正常一点,那么金国的国势都会一路往上走。

    金国立国八载,如果不是豪格中间失策,同明朝在四川打了一仗,并且惨遭失败,金国现在至少会强上一倍。

    三月间,明朝击败吴克善之后,金国在潼关和蒲津关袭扰的人马便立刻缩回关中,不敢在招惹明军。

    七月间,密谍来报,明朝在南洋的战事,也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

    虽说金国细作传回来的消息,河南和四川方面的明军都没有异动,也未见明朝出现大规模的物资调动,但金国上下还是警惕起来。

    金秋十月,长安城,金国皇宫御花园外,几位相国与六部的官员,大概二十余聚在一起。

    这时吴三桂、孟乔芳与韩朝宣等人,在御花园门**谈,过了一会儿,一名宦官从里面出来,行礼道,“两位王爷,诸位相国,陛下让大伙儿进去。”

    众人闻语,韩朝宣随即一侧身,“两位王爷先请!”

    吴三桂和孟乔芳没有推辞,率先进入。

    他们一进院子,便见一身黄袍的豪格站着在等候,一群人当即风风火火的走到他身前,行礼道:“臣等参见万岁!”

    “不必多礼!”豪格笑着抬了抬手,等众人都直起身来,他才笑道:“今日召众卿前来,不是为了赏花,而是请众卿与朕来见证一物!好了,吴、孟二卿随朕左右,众臣与朕一起去看看吧!”

    当下吴三桂同孟乔芳一起上前,落后豪格半个身子,领着众臣一起向御花园深处走去。

    这么看来,金国上下似乎是一团和谐,可实际情况去并非如此。

    金国其实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许多还都是历代王朝的老问题,比如吴三桂在汉中,基本就是个藩镇的状态,内阁方面阁臣的实力太强,豪格想将任何一个宰相,像明朝那样下放到地方,提拔新人上来都不行,因为这些宰相掌握太多的资源。

    金国明面上是学明朝的内阁制,但实际上是士绅大族政治,若是废了科举,立刻就可以回到世家政治。

    这些地方与中央,皇帝与大臣的矛盾,可以说非常尖锐,只是因为有明金之间这个更大的矛盾,所以金国内部的矛盾,看起来才不那么明显。

    豪格与吴三桂和孟乔芳在前走着,他主要是与吴三桂说话,问一些在汉中练兵的问题。

    金国朝廷,在一定程度上是主弱臣强,而豪格这个外来的君主,又不像大明朝的皇帝,有名分和大义,所以他明知道吴三桂也是个大威胁,但还是要与他亲近,用外镇来制衡孟桥芳、韩朝宣等人,使得他在朝中的决策更有分量。

    不过他同时也十分清楚吴三桂的危险,藩镇可以推翻他,但是内阁却不会,因而他也要用内阁,来牵制藩镇。

    做皇帝八年,豪格现在已经很善于运用帝王之术,来保持他帝位的稳定。

    这时他们边走边说,忽然到了之处,众人便见眼前出现一块与周围花草极不和谐的旱地。

    中国的园林艺术讲究移步换景,整个园林应该浑然天成,这块旱地一下破坏了御花园的美感,但众多金国官员看到,上面几垄地长着像高粱一样的植物,却特别的兴奋。

    “万岁,这是苞谷?”韩朝宣惊呼一声道。

    这正是傅有春塞进**里,带回来的玉米种子,种出来的一片苞谷地。

    豪格对此事非常重视,所以直接让人种在了御花园内,并命专人照顾,而他也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来御花园看看这些苞谷。

    傅有春带回的种子一共只发了二十根小苗,期间工部的官员,对这些小苗,分别对待,以了解苞谷的生产习性,并记录在案,最终二十株幼苗,被弄死一半,只有十株长大,并且长出了苞谷。

    豪格点点头,“不错,这就是苞谷,十分耐旱,一般能长一到两个棒子,可要是施肥多也有长三四个的,一亩的产量估计还要超过麦子。它一年能种两季,假使能推广开来,关中能够出粮食的土地至少翻几倍!”

    说着,豪格又回头对身边的太监道:“将煮好的苞谷拿上来,分与众卿家尝尝。”

    在一种大臣围着苞谷转,观察之时,太监端着盘子出来,几根苞谷棒子,被切城几段,每个大臣都只能拿起金黄的苞谷吃上一截,尝尝鲜。

    这是御厨烹饪,众人又吃个新鲜,都觉得十分美味。

    产量高,又还比较好吃,吴三桂当即开口道:“万岁,此物必须要在汉中推广啊!”

    豪格点点头,不过却道:“只要种子充足,汉中肯定要种的。不过眼下就这么点种子,大概明年再种两季之后,才会有足够的种子分给汉中,所以吴卿还要等一等。”

    那就至少还需要两年时间,这种苞谷才能在关中推广出来。

    现今天下,明朝虽然在各方面发生变化,社会的组织方式,提升了生产效益,但没有技术突破之前,各国的生产力其实差距并不大。

    国家之间比的还是兵力、兵器和粮食这几样。

    孟乔芳觉得这样推广时间太久,于是开口道:“万岁,如果等这批种子发芽再成熟,然后继续播种,未免慢了一些。臣以为,现在是分秒必争,王彦能够给引进番薯之人追封爵位,我朝也该许下重利,封爵赏银,吸引明人,将苞谷,以及番薯、土豆送到我朝来。”

    眼下与明朝的战争,确实不知道什么时间就爆发了,金国的确需要分秒必争,尽量储备更多的粮食。

    因为一旦战争爆发,就是十多万大军加上几十万的青壮要被抽调,必然会影响生产,而金国如果没有足够的储备,整个国家很容易被拖垮,只能重税,搜刮百姓,走明朝的老路,而这又会加剧金国的败亡。

    爵位和金银豪格是舍得的,他甚至愿意,银子去找人换同等重量的种子。

    “孟卿说的有理,除了自己育种外,还是需要想办法从南明弄点种子回来!”豪格沉声道:“傅有春这次有功,便封为忠义伯吧!其他送种子来的人,要怎么封赏,就由内阁决定!”

    孟乔芳当即领命。这时众人围着苞谷又看了一阵,才到了御花园内的一处亭子内,太监和宫女备上桂花糕和茶水,豪格便于众人在亭子内歇息。

    他们又谈了会苞谷的事情之后,豪格突然问道,“内阁最近可有新的事情?”

    韩朝宣将桂花糕放下,忙抹了把嘴,行礼道:“万岁,臣这里有一件事!我大金派往东吁国的使者,已经长安,并且带回了东吁王的国书,东吁王表示愿意与我朝联盟,至于联络荷兰人则没有成功!”

    金国疾病乱投医,四处宣扬明朝可狠,意图寻找盟友,形成包围网,共同对抗明朝,不过他的盟友基本都是歪瓜裂枣,前不久,刚给了吴克善五千杆火绳枪,那家伙都没怎么使,就被明朝给灭了。

    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人总是想找个伴给自己壮胆,金国也不例外。

    豪格听说东吁愿意结盟,脸上一喜,“这是件好事,内阁不能怠慢,必须要与东吁国搞好关系。”

    现在还能有敢于明朝叫板的国家,可不多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