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 第5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一欢也脸上一喜,忙拿出千里镜向海上望去,果然见船的两侧,有陆地出现,心中顿时大喜。

    海上航行即枯燥,又危险,前面就是马六甲城,漂泊了一个多月的船只,终于可以获得补给。

    现在明朝的海上商人,也慢慢熟悉了西方人在海上的规则,在大茫茫的大海上,他们可以随时化身海盗,但是在陆地和港湾内,一般还是比较规矩的。

    高义欢放下千里镜,当即笑道,“调整帆面,向北贴着岸边前行。”

    当下船上水手,一阵动作,阵阵海风吹在船帆上,福船借着风势,破开浪花,桅杆和船身发出嘎吱嘎吱的轻响,向前航行。

    过了马六甲就是南海,离家便近了,而且那里有明朝水师战船游弋,相对比较安全。

    高二哥站在船头,不禁意气风发,这趟历时近七个月的航行,终于快要结束了。

    这时,桅杆上的高老三,却又忽然喊道,“二哥,荷兰人的船!”

    高义欢听见声音,抬头看了一眼他,然后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便见东面有两艘挂着荷兰旗帜的炮船,正在海峡上游弋。

    荷兰人占据马六甲,收取来往船只的过路费用,时有船只在此游弋。

    他们需要保持此段航道的安全,才能吸引船只过来,收取费用,所以一般不会在此打劫。

    明朝与荷兰有贸易协定,高一欢见挂船只挂了荷兰的旗帜未挂海盗旗,便不以为意,笑道:“不打紧,直接去马六甲补给!”

第1232章南洋事变

    “二哥,那两条荷兰船,像是在监视我们!”航行一段距离之后,高义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两个荷兰船只已经转向,一左一右像是押着他们一样。

    这时桅杆的望斗上,高老三也大声喊道。“二哥,荷兰人让我们进入马六甲港内,接受检查!”

    挂着吕宋旗和郑家旗帜的福山号,并不知道荷兰人忽然撕毁了明荷协定。

    高义欢心中也有点疑惑,但是他只是以为荷兰人,怕他们逃税,所以才押着他们。“这群红毛鬼,不就是交钱嘛,既然有协定,我们岂会少了他们的?做生意,讲的就是诚信,我们到马六甲歇息两日!”

    高义欢第一次跑船,出马六甲时他也遇见了荷兰船只,但是荷兰炮船却没有像这次一样,跟押犯人似的监视他们,还要求他们进港。

    因为附近就只有马六甲这样一个大港,出了马六甲就是印度洋,要航行一个多月才能到锡兰岛和印度东岸,船只必须要在马六甲补给,才能进入印度洋,所以荷兰人一般只要座在港口内等着商船入港就行了。

    这次行为却实奇怪,不过高义欢经验不足,便以为是红毛夷小心眼。

    其实高义欢心里有些不太理解,马六甲的荷兰人也就两千多,但来往的船只却都得向他们交税,这么好的地方,怎么会让这群不远万里而来的红毛鬼占去呢?真是太可惜了。

    航行小半日,高义欢的福船,在两艘荷夷炮船的监视下进入了马六甲,他并不知道情况已变,不过就算他知情了也不起作用,他这艘船上只有两门炮,根本不可能是两艘荷夷战船的对手。

    船只驶入海港,慢慢进入海湾,一条由石头堆积的码头伸入海面。

    整个海港被群山环绕,入口很窄,但里面却十分宽阔,是个天然的避风港。

    在海港旁的一座山上,有一座石堡,异常坚固,据说是葡萄牙人建造,后来落入了荷兰人手中,上面飘扬着荷兰的旗帜,有大炮虎势海面。

    这座城堡是马六甲的荷兰人居住的地方,易守难攻,是他们的大本营。

    在堡垒下面的滩地上,则是马六甲城,但是并没有城墙,而是有大量的石头和木质的房屋组成。

    马六甲是一座因为海洋贸易发展起来的城市,这些房屋除了有仓库和旅社外,还有酒楼、妓院,里面人来人往,大概有四五万人居住于此。

    进入港***部十分宽阔,码头旁可供船只停靠,高义欢一眼看去,便见一侧居然停了七八十条福船,心中不惊有些惊讶。

    要不是山顶石堡上飘着的荷兰旗,看到那么多福船,他还真以为这是明朝的海港。

    接近码头,船上的水手们开始兴奋起来,马六甲是航行上的重要节点,这里有蔬菜、水果、淡水、肉食,甚至还有许多女人,飘荡了许久的水手们,一个个都开始躁动起来。

    然而就在他们进入海港时,马六甲的城堡内却有大队的荷兰兵,抱着火枪向码头而来。

    此时码头上站了十多名荷兰人,带头的是一个红胡子的荷夷头目,他们见一艘福船来到码头边,不禁对身边的荷夷一笑,然后一摆头,示意他们帮着停船。

    船只靠近码头,船上水手扔过去绳索,岸上的荷兰人帮助将船固定好,船上放下船锚,搭好跳板之后,水手们一声欢呼,高义欢带头走下船来。

    他刚走下船,大队拿着火枪的荷兰兵,就已经到了码头,那红胡子当即得意的笑着,用蹩脚的汉话道:“蠢猪,交出你们身上的金银,然后全部跪下,船和货物都归我们了。”

    听了他的话,高义欢和才下船的郑家掌柜,面面相觑,有些不敢相信。

    这时大队的荷兰兵,忽然涌了过来,直接抬着火枪,瞄准了下船的高义欢一伙人,气氛陡然压抑起来。

    那郑家掌柜,见此立刻开口说道,“你们要做什么?我们是郑国姓的人,大明与荷兰有条约在,你们凭什么抢我们的船货……”

    高义欢也一脸义愤填膺,而就在这时,那红胡子的荷夷,却没有回答郑家掌柜的话。

    高义欢只见那红毛鬼,忽然一抬手中的短枪,便听见“”的一声枪响,他旁边的郑家掌柜就被一枪打得倒飞出去,胸口一个血洞,涌出大股的鲜血。

    一句话都没说完,荷夷就直接一枪打来,这太野蛮了,高义欢真没见过这样场面,当即吓得脸色惨白。

    他只见那红毛夷得意的收起冒烟的火枪,轻蔑的道:“黄皮猴子,文明世界不需要和猴子讲什么规则!”

    他话一说完,荷兰兵便抬着枪,逼了上来,有几名老水手想要拔刀反抗,荷兰人毫不犹豫的扣动扳机,又连续打倒几人,鲜血瞬染红了码头,水手稍有异动,就遭到射杀和一阵毒打。

    高义欢整个人已经吓得呆滞,明荷协定之后,大明同麾下藩属的船只,都能出入马六甲,只需要给荷兰人一定的过路费用即可。

    这个过路费也是双方商定,规定是货物的一成。

    按着吕宋王朱以海与王彦私下的协定,今年初吕宋已经向明朝称藩,吕宋作为大明国属,大明与荷兰的协定,对于吕宋同样适用。

    这点是因为大明在藩属的政策上,规定藩属不得与任何势力,私下签订任何条约,只能作为宗主国的大明来签订。

    这等于就是剥夺了藩属独立外交的权力,不过大明与它国签订的条约,藩属也享有条约中规定的一切便宜。

    自从协定签订之后,便有大量的明朝、吕宋、安南、广南、琉球的船只来到马六甲,然后向西前往印度贸易。

    之前,因为明朝与荷兰敌对,荷兰人控制了马六甲,明朝及其藩属的船只,便只能困在南洋内,但是协定签订之后,两方休战,明朝的船只能够出入马六甲,并且在此获得补给,而荷兰人也获得了与明朝贸易的机会,商人能够在明朝沿海的五个大港口进行贸易,采购货物。

    这样的情况,已经存在了三四年多时间,一直相安无事,高义欢实在是想不到,为何他第一次出海,刚要成功返航时,却忽然出现这种变化。

    其实一方要崛起,必然就会和传统的老大发生冲突,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很难调和的。

    明朝与荷兰签订条约之后,看起来是双赢了,但是随着马六甲航路通畅,日益强大的明朝海商,自然不会局限于南洋,船只开始大量驶往印度,甚至到了印度西岸的孟买,这就让荷兰人无法接受了。

    虽说明朝商船从马六甲经过,他们能收取一大笔的费用,但是他们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是海上马车夫,说白了就是二道贩子,靠的就是垄断航运,赚取巨额的差价。

    明朝海商自己将货物运往印度,同莫卧儿帝国境内的封建王公交易,荷兰人自然无法接受。

    这种情况,荷兰人是始料未及的,他们没有料到明朝的船只,会大规模的前往印度,抢他们的饭碗。

    在东印度公司看来,签订协议之后,他们虽然失去了台湾,可是取得了与明朝贸易的权利,他们就可以从大明购买物资,运往它处。

    这虽然使得他们需要和葡萄牙、西班牙、还有英国人竞争,没有实现他们垄断对明贸易的目标,但是至少能够获得与中国贸易的权力,只是他们没有想到,他们获得了来中国采购货物的权力,明朝商人也获得了冲出封锁的权力。

    随着明朝船只前往印度,东印度公司的收益大幅缩水,再加上大量的明朝人进入南洋谋生,使得明朝在南洋的力量迅速增长,对东印度公司形成了巨大的威胁,让荷兰人开始担心起他们的殖民统治,将受到明朝的挑战。

    半个月前,西班牙的远征舰队到了吕宋岛西南端的苏禄群岛,对条约不满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立刻察觉到了机会,与他们的仇敌西班牙人进行了勾结,决定撕毁明荷协定,武力迫使明朝签订新的条约。

    高义欢他们的情况还算好的,荷兰人只是夺船将他们扣为人质,但是对于那些在爪哇等地已经居住了很久的中国人,荷兰人却直接采取了屠杀的政策。

    他们为了保住殖民地,担心爪哇等地的中国人实力太大,到时候引得明朝窥视爪哇。

    特别是郑成功占据吕宋,赶走西班牙人之后,荷兰人的担心就更甚了,所以他们决定趁着这次机会,对爪哇等地的中国人进行清楚,以免他们勾结明朝。

    仅仅几日时间,巴达维亚的中国人就被荷兰人杀光,剩下的人纷纷逃离城市,躲避荷兰人的追杀。

    城里在南洋生活几代人,积累了大量家业的汉人,成为荷兰殖民当局杀戮的主要目标,就像殖民者在美洲和非洲犯下的罪行一样,他们肆意枪杀无辜的汉人,抢夺几代人积累的财产,侮辱妇人,无恶不作

第1233章西荷联合

    北京是明朝的首都,明军光复之后,呼吁还都的声音并不小,但是在王彦将皇帝迁回北京之后,这种呼声便基本停止下来。

    大臣都知道,以眼下的政治局势,朝廷是不可能还都了。

    王彦不愿意回北京,除了他的大本营在南方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南方确实比北方更为发达,而且明朝推行的南进政策,关系到明朝赋税的增长,北京距离南洋实在太远,不便于明朝对南洋掌控和经略。

    南京相比于北京,离南洋近了许多,但是消息从南洋传来,就算除去海上的时间,从广州快马加鞭至南京,也要小半个月的时间。

    在得知荷夷毁约,大肆屠杀明人之后,王彦紧急召开议事堂会议。

    南洋关系大明的利用,更加关系明朝官绅和商贾的利益,议事堂官员听说以有千人被杀,顿时义愤填膺,高票通过了内阁对荷兰开战的提议。

    保护南洋的利益,对于京中的官绅而言,或许比统一天下,还要积极一些。

    况且明朝刚光复旧都,实现了中兴,荷夷这个时候挑事,不是打大明的脸吗?

    内阁得到授权之后,快马给两广总督陈子龙下命,让他做好开战的准备,并让东海水师一部南下增援,但同时提醒陈子龙,西班牙人可能已经到了南洋,让他摸清情况,尽早报告朝廷。

    在等待南洋的消息时,南京朝廷也没有闲着,而是以很快的速度,处理了几个大问道提。

    七月十五日,在王彦就任监国仅仅五日之后,太后便下懿旨,为八岁的皇帝,选了五岁的楚王长女为皇后人选,定下婚约。

    次日,共治皇帝和曾太后,便在新任的北直巡抚高一功的护卫下,移驾北京城,还于故都。

    在这件事之后,作为北伐战争的指挥者,王彦开始为所有参与战事,以为战事提供保障的后方官员请功。

    这是一个相当繁杂的工作,因为此次出征,明军出动了三十余万马步军,不说士卒,单是有军功的军官,就数以千计,不过王彦只是负责给主要的将领定下奖赏,下面的将校则由兵部的官员统计,按着规定封赏。

    王彦重点要赏的人是戴之藩、刘顺、王士、李过、刘芳亮、满大壮这些军中大将,尤其是戴之藩,作为东路军的统帅,他速破徐州,包抄河洛,可以说是军功第一。

    早在当年戴之藩阵斩阿济格,趁势夺取南阳之战后,王彦就说要给他封王,但是戴之藩没有接受,因为那时异姓王只有王彦一人,所以他死活不接。

    之后何腾蛟因复川封王,明朝异性不封王的祖制,便基本被践踏了,而有了何腾蛟的例子,戴之藩是如能如何都该封了。

    这次王彦便表他为广陵郡王,至于其他人,想要封王,功绩却似乎差了一点点,所以李过、刘顺等人,则交给内阁商议,按着功绩给予不同的世爵的奖励,不过王彦告诉他们,只要灭了金国,他们也能封王。

    戴之藩封王,在明军中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这等于告诉武将们,只要有足够的功绩,就有资格进位王爵。

    一时间,这令军中士气大振,但也为后来的西进和南下之争埋下了隐患。

    此外,王彦还建议,参与北伐的一万义从,全部赐予汉籍。

    就在南京朝廷对封赏进行商议时,王彦没有等到两广总督陈子龙的进一步消息,吕宋王朱以海的使者却到了南京。

    来人是吕宋国兵曹判书王翊,主要是向大明求救。

    从他口中王彦得知了张煌言判断的没错,西班牙人的援军确实到了南海,还不算少,有战船三十艘,近五千人多人。

    他们走了近一年的时间,在六月间到了吕宋南部的苏禄,迫使苏禄国向其臣服,准备以此为跳板,反攻吕宋岛。

    据说西班牙曾经制定过派遣两万大军征服中国的计划,但是因为无敌舰队的覆灭,计划被迫取消了。

    王彦看了下万国图,这么远的距离,西班牙能派出三十艘战船,五千名士卒,可以说十分不易,而这额几乎是西班牙失去海上霸权之后,远征能够组织的极限兵力了。

    那么远的距离,他们穿越两大洋,可以说极为不易,耗费十分巨大,而西班牙之所以要发动这次远征,则是因为吕宋对他们太重要了。

    十七世纪的欧洲有什么值得拿出来贸易的东西,一时半会儿,还真说不上来,因为这时的欧洲依然还是一个乡下一样的地方,好东西都在中国和印度。

    从十六世纪中期到十七世纪中期,这一百年里,美洲生产的白银约为三万吨,而流入中国的则占了七千吨到一万吨左右。

    西班牙在美洲有大量的银矿,可是光有银子也不行,银子能买到东西,才能算是钱,买不到东西,不过是一堆废金属而已。

    能买到中国生产的茶叶、瓷器、丝绸等物,西班牙的银子才有意义,这是西班牙一定要夺回吕宋的原因。

    在六月底,朱以海听说西班牙人到了吕宋之南的苏禄海,随即命吕宋水师出动五十艘战船前往查看,准备将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