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 第5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户籍上分户别,除了减轻平民承担的赋税之外,也可以调高商贾的地位,鼓励商业。

    商人纳税多,就能评为上户,与有功名的士人,还有乡绅地主一起挤身上户,提高了社会地位。

    第三条,对大明律法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明朝的法律。

    第四条,鼓励各省,加宽官道,开采矿山,冶炼金属,鼓励商业,朝廷恢复驿站,用于传递政令,准许民间通过驿站传递书信和运输货物,鼓励商人出海贸易。

    第五条,各省开办学馆,各县须有官办蒙学。南京国子监、各省学需要教授杂学。科举上不限于八股、乡会试及生童考试,当有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等试题。

    第六条,开发辽东,迁民填辽,以及边疆地区,稳定版图。

    第七条,训练陆师、水师,建造战船,保持商路通畅。

    第八条,恢复宋制礼节。

    第八条,鼓励发明,奖赏保荐格致人才

    《资政新篇》只是王彦颁发的大致的施政纲要,是他给大明朝定下的诸多目标,其中许多条款还需要议事堂磋商,但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的第一把火算是点燃了,并且立刻就引起了朝野的震动和激烈的讨论,其中最为激烈的就是户籍的改革。

    在第一把火刚点起来,王彦便开始了他的第二把火,准备对有功之人进行封赏。毕竟他进位监国,下面的人也需要奖赏,不能含糊。

    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疆场搏杀,还助王彦登上监国宝座,说他们只是为了光复河山,为国尽忠,那就有些扯淡了,他们更加看重的还是实际的封赏。

    王彦这点自然清楚,不过这次封赏却不简单,因为此次出征,明军动用三十多万人马,光是要升官的将校就有千人之多,统计起来十分麻烦,但是王彦知道此事的重要性,他必须上心一些,所以向议事堂提交了《资政新篇》之后,他又马不停蹄的赶来内阁。

    王彦虽然进位监国,但是南京朝廷的运转模式却没有改变。

    下午时,王彦来到文渊阁,他身份尊崇,打他一进来,上至阁臣,下到小吏,都要行礼。

    他刚走进文渊阁,张煌言也匆匆进门,他走得急没注意到王彦,王彦见此不禁叫道:“玄著何事惊慌?”

    听到他出声,张煌言才停下步子,他看到王彦后微微一愣,作揖行礼道:“臣见过监国!”

    王彦看他手上拿了个本子,于是手指着问道:“有什么紧急军情?是金国还是蒙古有异动?”

    在灭了满清之后,在王彦看来,明朝的威胁,就只有这两个了。

    张煌言却道:“回禀监国,是南洋,荷夷在巴达维亚大肆杀害我大明商贾,已经死了上千人!”

第1230章南海有变

    明朝光复北方后,事情还有很多,封赏将士,审理罪官,清理田亩,根据从北京抄到的文档,抓捕影藏在明朝内部的细作,这都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处理。

    此外,王彦又总结了过去几年的施政方略,提出新的施政纲要,明朝要做的事情可以说多到焦头烂额。

    王彦原来以为,只要金国和蒙古诸部,不挑起什么大事,他就能安静的理清明朝内部的事务,不想荷兰居然又挑起事端,还敢杀大明的商贾。

    王彦刚登上监国大位,心中正踌躇满志,觉得大明在他的带领下,走向复兴,已然称霸于天下,现在以是四夷俯首帖耳,但荷夷却等于直接抽了他一大嘴巴子。

    王彦见奏报中,荷夷不仅撕毁了《明荷贸易协定》,还扣押明朝的商船,抢夺明朝的货物,更可气的是,他们居然直接屠杀爪哇的明人,简直视大明为无物。

    王彦在《政新篇》中刚提到要鼓励商人出海,南洋就发生这样,侮辱大明的事情,王彦如何不气,这是在打他这个监国的脸。

    历史上,工业革命的前提是商业革命,只有商业革命,将生产的方式转变,打造出一个庞大的市场出来,才有可能发生工业革命。

    明朝的东南沿海和江南地区,正在从过去的小农生产模式,像新的模式转变,这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商业。

    明朝的商人,在改变国内生产模式的同时,也正在积极扩张外部的市场。

    在与荷兰签订协议之后,明朝的商船已经可以到达天竺东岸,甚至更远的地方,寻求开拓巨大的市场。

    英国能够发生工业革命,并不是因为他的制度有多先进,主要是因为他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已经完成商业革命,占据了大量的市场。

    有了市场,才能促使生产效率的提升,王彦虽然不知道这些,但是商业改革后带来的利益,却是看得见的,所以荷夷的举动,他绝对不能容忍。

    内阁里的大小官员,只见王彦拉长着一张脸,眉头宁作一团的领着张煌言往二楼的议政堂走。

    几位大学士见王彦上来,忙上前行礼,“臣等恭贺殿下进位监国。”

    王彦却不耐烦的挥挥手:“几位阁部不用多礼,孤有正事要说!”

    说着他就走进议政堂座好,然后示意几人一起入座,又对张煌言道,“将陈总督的急报,给几位阁部看一看。”

    陈邦彦见王彦神情阴沉,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忙先行接过,展开一看,是两广总督加急送来的紧急军情。

    大概是在六月间,占据巴达维亚和马六甲的荷兰人,忽然扣押了来往马六甲的大明商船,以及在爪哇等地活动的大明商贾,开始在其势力范围内,迫害中国人。

    根据陈子龙的揍报,目前荷兰人已经封锁了马六甲,禁止大明商船前往天竺,在爪哇的明人已经死伤近千人。

    陈子龙上报的同时,已经下令南洋水师集结于占城,只等朝廷一声令下,便要前往问罪。

    陈邦彦看完,不禁骂道:“该死的荷夷!”

    南洋的贸易是大明财政主要的收入来源,几乎占了明朝财政收入的三成左右。其余几位阁老,忙快速扫视一遍,堵胤锡看了之后,不禁皱眉道:“我朝与荷夷不是已经缔结了一份和议了吗?这才几年,怎么荷夷又忽然变卦呢?”

    此时的西方可一点都不文明,同蛮族并没有什么两样,杀人盈野,更没有什么信誉可言。

    至于,所谓的契约和条约,在更大的程度上也是为了维护他们的利益,并不是什么高级的东西。

    王彦看了奏报,内心一直非常窝火。

    从最早的澎湖之战,大明与荷夷达成第一份协议以来,再到料罗湾之战后,达成第二次协议,等明朝收回台湾之后,达成第三次协议,在短短三四十年的时间里,此夷已经三次撕毁了和议,触犯大明的利益。

    人说事不过三,这荷夷根本就是个无赖,一看准机会,马上就上来咬一口。

    这与北面的游牧没什么两样,不,确切的说,还不要脸些,辽宋澶渊之盟后,还和平了百年哩。

    不到四十年,毁约三次,当与大明签的协议是草纸吗?

    王彦愠声说道,“当年料罗湾一战后,荷夷没多久,便又悄悄占据了台湾。我朝光复台湾之后,出于对海上商路安全的考虑,与荷夷再次签订协议,却不想此夷居然再次变卦,还杀我子民,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样老是不讲规矩,说不通道理,佛祖遇上了都得发火。

    严起恒也道,“看来,是我大明的怀柔,让他们尝到甜头了。”

    荷兰人的反复无常,让王彦十分恼火,其实西方大多数强国都是这个德行,西班牙人掳了玛雅的国王,勒索了几吨黄金赎人,结果人家将黄金一交,立刻就把人家的国王给杀了。

    这些西夷,大多都像是草原的部落一样,野蛮的很,只信奉实力。

    这次荷夷毁约,让王彦彻底怒了,他切齿道:“孤王看此夷与满清无二,不明理,不晓义,唯有暴力才能让他们屈服。”

    在此前,王彦认为西夷确实有些厉害,所以潜意识里已经将他们与夷区别开来,甚至以很平等的身份,与他们签订了贸易条约。

    但是这次荷夷的举动,却让他看清了他们的本质,不过是群野蛮人而已。

    对付这种讲不通道理,不遵守规矩,又贪得无厌的国家,就得向对付匈奴、突厥一样,先按地上揍一顿,打服了才能再讲道理。

    王彦内心已经决定动手了,但这时苏观生却说道:“监国,西方诸夷中,我朝接触之夷,除了荷夷、西夷、佛郎机之外,最近又接触了英夷。这几夷中,荷夷最为奸猾,他们这次突然毁约,臣认为必然有所依仗和原由,否则不会突然得罪我朝!”

    王彦闻语冷静一些,荷夷向来狡诈,确实不可能平白无故的突然毁约,肯定是有原因和动机存在。

    “苏阁部的意思是?”王彦沉声问道。

    苏观生只是曾经与荷夷打过些交道,对于南洋的事,他也只是猜测而已。

    苏观生没回答,掌管兵部的陈邦彦却忽然眉头一挑,似乎想起什么,然后开口说道:“监国,臣想起一事,怕是西夷的援军到了南洋,南洋的局势有所变动,所以荷夷才陡然毁约了。”

    吕宋被郑成功打下之后,西班牙确实扬言要发兵过来,但据王彦的了解,西夷与荷夷并非一路人,难道他们勾结到一起呢?

    王彦眉头一皱,“传令下去,让陈子龙马上摸清南洋的情况。另外,孤要紧急召开议事堂会议!”

第1231章海上贸易

    从天竺南端通往马六甲的大洋上,一艘长约十五丈,尾部的船楼高高耸起的三桅福船,正在海面上破浪而行。

    这艘船体很大,有点尖头尖底,有点中西结合的样子,算是大号的远洋福船,可是十五丈长的船身,在辽阔的大海上却如一叶孤舟一般渺小。

    这时船身随着波浪起伏,甲板上腰间挂着苗刀,或是武士刀,手里拿着火铳的水手站在船楼和船舷边上,交谈着,在甲板中间,却是密密麻麻挤着边百名昆仑奴。

    船上持兵器的武士,连带着水手,大概只有五十多号人,可是一百多名困住手脚的昆仑奴,却没有一丝的异动。

    此时一个晒得有些黝黑的胖子,正站在船楼上,拿着千里镜扫视海面。

    旁边一名年亲的水手,却咧嘴笑道,“二哥,就是能成大事的人,我们跟二哥出来,真是没有错,这一趟下来,就够大家吃几年,享几年福了!”

    胖子不是别人,正是那位拉这族人在南京办作坊,作坊倒闭之后,又带着十多名同族汉子下南洋的高义欢,高二哥。

    这位高二哥的事迹,可以说得上传奇了,他的经历几乎就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他给商号做过伙计,又自己开办过手工作坊,可惜因为战事作坊被毁,反而欠下了一屁股债。

    走头无路的他为了躲债,带着十多名族人逃到了吕宋。

    本来他们是要去开荒的,但是恰巧郑家因为从福建撤到吕宋,许多有家业的水手,都投靠了朝廷和广东的商号,导致郑成功有船无人。

    高义欢心思活络,便头靠了郑家的,而郑家为了吸引人员加入,也开出了许多好的条件。

    比如高义欢他们加入郑家的商号,郑家就为他们提供了船只和货物,他们只需要一点本金,招募出海的人员,预付一半的货款,就可以乘着郑家的船只出海。

    当然郑家会派一人跟船,等他们回到吕宋之后,郑家再收取他们三成的利润就可以了。

    这种模式等于商号与他们合作,并非完全为商号效命,这让许多本金不够的商人受到吸引,纷纷从沿海召来人手,借郑家的船出海。

    高义欢这种做过买卖的人,哪里能够静下心来种地,他觉得这是个机会,当即就拿着那三百多两银子,带着十多个族人,招募了三十多个水手,又找了个福建茶商合伙,拉着一船茶叶,便从吕宋出海,一直跑到天竺南部。

    他们在此完成交易之后,本来就该往回走了,但是他遇见了一个葡萄牙商人,却改变了高义欢的形成。

    这名葡萄牙人会一点蹩脚的汉语,因为明朝与葡萄牙关系不错,高义欢从他口中得知了他的贸易故事。

    这些葡萄牙率领船队,从欧罗巴出发,到南部的非洲,在那里以极为低廉的价格,换取大量的昆仑奴,然后向西穿过大西洋,抵达南部美洲。

    那里是一块全新的大陆,他们将从非洲买来的昆仑奴,卖给那里的甘蔗种植园主,然后购买那里的蔗糖,从大陆南端的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向西航行到澳门,卖掉一部分蔗糖,装上大明的茶叶和瓷器,然后一路向西,沿途又不时购入香料、象牙等货物,返回欧罗巴。

    这个葡萄牙商人的话,让人云里雾里,高义欢大多半都没听明白,特别是葡萄牙人怎么一路向西,最后居然又回到欧罗巴,这让他不能理解。

    不过,高义欢没有在这件事情上纠结,他把注意力放到了廉价的昆仑奴身上,他立刻就察觉到了商机,并且扯起郑家的大旗,说吕宋国的国姓爷对昆仑奴很有兴趣,愿意高价购买昆仑奴,并说服了那名葡萄牙商人,带着他一起向西航行,直到了非洲。

    高义欢通过那名葡萄牙人的渠道,在那里购买一批昆仑奴,并约定等那名葡萄牙人再到吕宋时,由他出面引荐给国姓认识,然后高义欢便载着一船昆仑奴踏上的返航的旅程。

    高义欢对于这次出海,还是比较满意的,不说一船茶叶运到天竺赚了三倍,就说这船上的昆仑奴,运回吕宋或者大明,他肯定又会大赚一笔。

    “二哥,咱们这一趟,就够还债了吧!”他身边的族人高义摸着头道。

    旁边郑家的掌柜笑道,“岂止还债,我看都够你们再添三条船了!”

    跟船的掌柜这么说,那肯定是真的赚了,几名护卫当即傻乎乎的哄笑。

    他这十多个族人,这次出海主要是担任护卫的角色,毕竟在工坊做了一段时间,南京守城时,又接受了一些训练。

    高二哥听着身边族人的欢笑,心中自然十分得意,但是二哥是做大事的人,脸上却没表现出来,反而故意道:“笑归笑,你们都谨慎一些,这片海域危险着哩!”

    他这到不是吓唬几人,他们着一路来,就看见了几起打劫,有一次差点就被一艘西夷的船给抢了。

    “二哥放心,老三在望斗里看着哩!”身边的高义笑道。

    说完他又问道,“二哥,这次到了吕宋,我们怎么办,是回大明么?”

    高义欢很鄙视的看了那他一眼,深邃的目光投向大海,“回去,还不是时候!我们应该拿挣下的银子,招募更多的水手,购买大炮,继续跑这条航线。二哥敢说整个吕宋,甚至大明,都没有人跑得比我们远!”

    他这说的还真是实情,现在大明的商船,虽说已经开始跑广州到孟买的航线,但是跑到非洲去的,还真没有。

    说这他看向身边几人,“你们也跟着船上的水手学着点,好好跟着我干,只要五年时间,二哥保证你们回乡时,能把整个村子都买下来。”

    高家庄的青年们,听了他的话,一个个不禁都兴奋起来,正在这时,主桅望斗上的高老三忽然大声喊道:“二哥,到马六甲了!”

    船楼上的众多水手听到呼声,不禁一声欢呼,纷纷走到船边眺望。

    高一欢也脸上一喜,忙拿出千里镜向海上望去,果然见船的两侧,有陆地出现,心中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