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军队和清军不一样,满清控制的区域,饭都难吃饱,所以发把刀,给根矛,有碗饭吃就能拉起一支人马,战争成本低。
明朝社会发达,经济富裕,战争成本比满清要高太多。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名青壮在家一年能挣十二两银子,那么他去参军,一年至少要挣二十四两,还要给其他的优待,他才会参军,才会愿意打仗卖命。
大明朝五十万大军,不可能光靠民族大义去感召,绝大多数人势必还是会在乎自身利益,他们也需要养家糊口不是,光说大义,不给好好可不成。
明朝对于北伐的准备,其实并不充分,如果反的只是大同一地,王彦或许会想想是不是放弃姜襄,但是整个山西都反了,一下牵制了满清一半的兵力,那就是时不我待,机会难得,必须要出手了。
从九月间,姜襄占据太原,檄文反清,河东全境皆反的消息传到南方,明朝就开始全力运转起来。
大明再次债台高筑,命令朝廷所属的工坊日夜生产,原来没有资格打造火器的民间作坊,也被授权,帮助朝廷制造新式的火器。
巨额的订单投下来,各个作坊迫于生产压力,只能扩充规模,而随着作坊规模的扩大,又间接带动了铁矿和铜矿的开采和冶炼,以及运输的发展。
大量失地的佃户,因此而找到了工作,让南京朝廷上下,都有些反应不过来,没想到社会的矛盾居然可以这样解决。
明朝社会正在剧烈的变革,这是数千年来未有之变,许多事情都是第一次遇见,南京朝廷也没有经验,只能摸着石子过河。
他们以为社会矛盾解决,但其实只是暂时的,军工作坊不像纺织、制瓷,他生产出来的产品,必要要战争来消耗,现在有仗打,是能暂时带动明朝的经济,解决就业的问题,可是一旦打完,更大的问题又会冒出来,甚至将明朝带向歧途。
备战除了打造军器之外,另外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战马。
因为时间紧急,训练合格的骑兵以经不太可能,王彦只能将四川的骑兵,全部抽调到湖广来。
另外在明朝控制的青海招募义从,收购战马,不求骑兵懂得骑战只求能够用来代步,加强步军的行军能力,以此来抗衡清军骑兵。
在整个战略上,王彦决定对于金国采取防守的策略,将李定国等精锐士卒,全部从四川抽调出来。
入川难,可是出川却比较容易,十一月间,在金军退出青海南部之后,四川的骑军八千人,加上招募的义从一万,已及何腾蛟通过茶马贸易,从藏区和青海换来的万匹战马,都被调到泸州,然后从此出发,乘坐楼船南下,前往湖广集结。
第1172章北伐定策
十一月间,鲁王和郑成功早已撤往吕宋,南京朝廷对于唐鲁两派的军队,已经完成了整合。
内政方面,在朝廷施压下,五德号妥协让步,暂停追回欠款,江南的各个作坊,得以喘上一口气纷纷复工。
在内部的问题解决之后,王彦开始专注的应对北方局势,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北伐的前期准备上。
金国加入清军一方,在王彦的预料之中,也在情理之内,并不令他惊讶,只是王彦没有想到,金军进展居然如此迅速,直接将姜襄逼得困守太原,山西原本大好的局势,居然崩坏。
按着之前的局势,王彦认为姜襄坚持一年都没有问题,可是现在看来,情况便不再那么乐观,王彦必须要做出开春就大举进攻的准备。
十一月的江南,同北方一样银装素裹,天气湿冷,除了外郭城里要上工的雇工外,大早上的都没有什么人起来。
清晨天还没亮,几名侍女就端来热水、毛巾,拿着漱口茶水,来到王彦的卧室外。
为首的一名侍女,便轻声唤道:“黎明即起,万机待理!”
说完侍女上前贴近卧室听了听,里面没有动静,于是又在外面提高了些声音,“国朝摄政,克己奉公,安于享乐,祸延子孙。”
王彦还在梦中熟睡,许嫣嫣从床榻坐起,轻轻推了下酣睡的王彦,轻声道,“殿下,该起来理事了。”
人在高位,掌握的权力越大,需要处理的事情就越多,越不得清闲。
王彦睁开眼睛从床上坐起来,许嫣嫣坐在他身后,给了按了会儿头,等他清醒了一些,才吩咐道:“都进来吧!”
几名侍女进来,帮王彦穿好四爪龙袍,戴好翼善冠,穿好鞋子,从头到脚帮他打理好,洗脸漱口都不用他动手,然后端来参粥,王彦随便喝了几口,便离开了王府。
天刚刚亮,王彦抱着一个取暖的手炉,坐在马车内,在百名侍卫的护卫下,前往五军都督府。
马车压着一层白雪在街道上缓缓而行,两边的面食铺子里蒸笼打开,腾起层层热气。
王彦听外面热闹,一手掀起车帘,只见几名负责清扫街道的杂役,蹲在街边吃着刚出笼的馒头,嘴里哈出团团白气,一些朝廷的一些低阶官员,还有应天府的衙役,则坐在铺子里的四方桌周围,吃着面条等小食。
“去,给孤也买两个过来!”王彦起得太早,当时根本没啥食欲,现在看见这么有生活气息的一幕,不禁食欲大动。
马车旁边的侍卫听了却是一阵为难,楚王的饮食,有严格的控制,并不能为所欲为,他给陆士逵禀报之后,后者一连吞了几个,才给了王彦两个。
今日王彦并非前往内阁,而是到五军都督府与众将制定整个北伐的计划。
五军都督府在明朝现有的制度中,拥有战时对军队的指挥权,还有制定作战计划的权力。
北伐是大事,不是一个人的精力能够完成,需要有周密的计划,还有后勤补给,这次除了前方的主帅赶回来参与方案的制定之外,兵部、户部、工部的官员也要旁听,以便能够与大军配合。
王彦来到五军都督府时,来参与议事的文武官员都已经到齐,这是官场上的规矩,没有让长官等下属的道理。
先来的众人正三三两两的私下交谈,诉说着各自对北方局势的看法,这时,有侍卫高喊:“楚王殿下驾到!”
众人立时安静下来,只见王彦在十多名甲士的簇拥下快步走进来,众人纷纷起身恭迎。
会议在一间大殿内举行,殿内的格局与传统殿堂不同,他四周设着座椅,中间空出一大块,却摆上了一个巨型的天下山川河流州郡的沙盘。
虽然大殿四周都有位置,但是坐的时候还是有些讲究,王彦在大殿上方坐北面南。
他坐定之后,随即摆摆手请其他人在两侧坐下,然后轻轻敲了一下云板,等众人安静下来,便开口说道:“今日议事,乃商议北伐大计,流程诸位已经熟悉,先由兵部介绍一下情况吧!”
兵部来参加议事的是左侍郎张煌言,他闻语站起来,给王彦和众人拱了下手,沉声说道:“殿下,众位同僚,据兵部得到的消息,金国已经出兵四万攻入山西,义军现在只能困守太原,大同等地,情势十分危急,已经遣使向朝廷求援。”
说着他顿了下,见众人都看向他,于是接着说道:“这次金军插手山西之事,就说明了金清已经形成联盟,也就是说我朝北伐满清,金国必然会出兵帮助清军作战。我朝北伐面对的敌人,不只是满清,还有金国!”
这时张煌言取出一份宗卷,接着说道:“现在我来阐述一下,金国与满清目前的实力。据我朝在金清两方安排的细作打探来的情报,兵部估算出金国的兵力,吴三桂在汉中屯垦的人马约有六万人,孟乔芳、韩朝宣等汉族官绅,掌握的兵马大概也有六万人,河西走廊的孙可望有两万汉兵、五千蒙古藩兵,豪格亲自掌控的满蒙人马大概一万五千人以上。统计下来,金国的兵力在十六万左右,且因为金国临近蒙古,又控制青海北部和河西走廊,所以这十六万人马中,马军至少有四万人。”
金国在三方之中,兵力上是最弱的一方,这点众人都知道,可是众人却从没听过这样的详细的数据。
能将金国的兵力和各个势力的人马摸清楚,明朝在金国的细作,没少下苦功夫。
张煌言拿出另一份宗卷,等众人安静了些,继续念道:“据探子的情报,满清的兵力大概还剩三十万,其中满八旗缺额近四成,只剩三万七千三百八十人,蒙古八旗因为有准格尔的部众补充,现有五万九千零三人,另外还有藩兵两万左右,剩下汉军旗缺额也不多,有五万八千四百人,绿营则只剩十二万三千六百零一人!这些人马中,除了满蒙精于骑战外,汉军旗和绿营都是以步军为主!”
除了满清最近从蒙古征调的两万多藩兵数目不清之外,其他各军的数目,比金国还清楚,这只能说明,满清朝廷内有明朝的人。
想当初,清军入关,前有吴三桂、高弟、姜襄、唐通,以及十余万顺军投降,后来江北四镇、武昌左镇五十余万人也都降清,最后浙东鲁监国失败,方国安还有郑芝龙投降时,又有近十万人马投降,满清控制的兵力,怕是快有百万,然而近十年较量下来,因为损耗和不得补充,清军只剩三十万人,几乎慢慢被打回原形。
张煌言将情况说完,随即将宗卷合起来,“殿下,众位,关于金国和满清的情况,兵部阐述完了!”
王彦点了点头,向张煌言一抬手,笑道:“张侍郎请入座!”说完他看向戴之藩,高一功,李过、刘顺等人,说道:“敌人的情况,兵部已经阐述清楚,金清联合起来,还有四十六万大军,而我朝战兵只有五十四万人,在人数上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五军都督府准备制定怎样的作战计划?”
四人被招回南京已有些日子,早已对北伐之事进行多次推演。
闻王彦相问,四人相互看了看,戴之藩走了出来,他的军功最高,又指挥过一次十万人规模的北伐,有他阐述最好不过了。
“殿下,从战略上讲,我朝本应先弱后强,灭了金国之后,再来攻击满清,可是金国有地利的优势,难以攻打,加上姜襄反清,所以我们这次北伐,只能先强后弱,先灭满清!”
戴之藩走出来,来到沙盘边,用一根木条比划道:“卑职与几位同僚商议之后,决议对金国采取防守的态势,将四川的忠义镇调出来,西南三省只留神策三镇,共九万人防御金国,以及肃清云南边境的艾能奇,将西南精兵抽调到南阳来。另外,两广、湖南、江西、福建、浙江,都没有必要留下重兵,只留神策一镇和振武一镇,每省驻兵一万稳定地方足矣。”
在唐鲁两派被击败之后,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确实不需要驻扎重兵,每省放万把人足矣。
王彦听着点了点头,这基本就是朝廷现在推行的策略,他不禁站起身来,走到了沙盘边,其他人也立时围了过来。这样听起来,再用眼睛一看,便立时清楚明白。
戴之藩,用木条一指南京,接着说道:“再除去镇守南京的忠贞镇之外,我朝能用于北伐的兵力,就是神策一镇,五忠四镇,武卫两镇,振武一镇,横冲一镇,东海一镇,共计十镇人马。当然除此之外,可能还有朝鲜军和一些辅兵,参与到战事中来,五军都督府以为可以动用的人马将超过三十万。”
最近这断时间,因为朝廷备战,所以大量的府兵被补充进入诸镇,明军的编制基本满员。
王彦微微颔首,“集中三十万大军,再加上有姜襄牵制,可以与清军决一雌雄,一战定乾坤了。”王彦顿了下,有些兴奋的道:“具体怎么打,说说你们的计划!”
“清军主力集中于河洛,我们的计划是十五万人正面牵制,再集中十二万大军直扑徐州,东海水师绕道敌后,先打下山东,然后包抄河洛的清军,将他们歼灭在洛阳,则清军败矣!”
第1173章只待天时
从十月间开始,四川东下的长江水道上,就不时有运送战马和士卒的船只来到武昌。
船只靠在码头边上,一匹匹战马被拉出,甲板上座满了的四川明军站起身来,收拾行囊,人头涌动的走下楼船,然后在码头上集合。
这些士卒都只戴着碟盔,背着一卷毛毯,武器都没有携带,等到了军营,将会由兵部发放新的器械。
除了这些明军士卒外,一群群穿着袍子,戴着毡帽,腰间挎着弯刀牵着马匹的藏人和蒙古人也十分惹眼。
这些都是何腾蛟,从藏区招募和青海招募的义从。所谓“义从”古以有之,在汉魏时就称胡、羌等少民归附朝廷为“义从“,取归义从命之意,曹操军中就有大量的义从。
明朝最为精锐的骑兵只有三万横冲马军,除此之外,四川、湖广、淮南各个战区合起来大概也有一万马军,共计也就四万骑军。
现在加上这万余义从,王彦用来北伐的骑兵,将勉强够五万之数,让他有了北上的底气。
在南京商议了北伐的策略之后,明朝制定了先满清后金国,先山东后河洛,正面牵制,侧翼包抄,歼敌主力于中原的计划。
这个计划,目前只是北伐第一个阶段的目标,先拿下山东和河南,等完成之后,还有第二个阶段的目标,就是解救山西和河北,收取关外,第三个阶段,包围清军,光复神京。
计划虽然制定,可是谁也不敢保证有什么变数,所以也不是一定要按着计划实行。
整个北伐大计的第一个阶段,关键是在于将清军主力吸引到河南,然后两淮的明军,才能先拔掉徐州的马光辉,包抄河洛,斩断他们退回北方的去路,将清军主力围歼于河洛之地。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王彦令打过一次徐州的戴之藩为东线主帅,刘顺为副帅,张煌言为监军,领忠武、武卫左军、武卫右军、振武右军四镇十二万人,以及东海水师满大壮三万人为偏师,准备进攻山东。
王彦为了让清军误判明军主攻河南,于十二月初,便再次离开南京,大张旗鼓的前往武昌,告诉清军细作,他要亲率大军鼎定中原。
武昌的码头边上,王彦领着一众将领,驻马于寒风冷冽的江边。
“殿下,这是最后一批,忠义镇和一万义从,已经全部赶来武昌!”十一月底出川的李定国,负责调动和安置四川人马的事宜,他在马上向王彦禀报道。
王彦注视着上岸的士卒,不少人冻得直打哆嗦,“很好,这样一来,忠义、忠至、忠勇、神策右军、横冲马军,再加上一万义从,共计十六万人,便集结完毕,不过已经临近新年,本该是家人团聚之际,朝廷却要发兵打仗,士卒们难免有抵触之情,众将除了要安抚士卒之外,朝廷的补给也要做好,不能让士卒冻着、饿着!”
几名将领纷纷点头称是,明军很少冬季作战,这次虽然没有打仗,可是各部集结备战,还是让人有所不满。毕竟一年到头,人总盼望着能歇息,放松一段时间,可是现在忽然取消了,有怨气不可避免。
“殿下,湖广今岁积压的棉布、棉花,已经全被赶制成冬衣,等士卒入营,立刻就会发下去。”负责湖广大军后勤的户部侍郎黎遂球忙回道:“粮食方面也不用担心,肉食户部也在设法从各处调集,委托商号收购。”
“不要怕花银子,让将士在军中过个好年!”王彦点点头,然后一拉马缰,夹紧马腹,“走,去营中看看!”
王彦主政初期,欠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