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 第4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彦报仇,这样鲁王就还有机会!

    听说金声桓过大胜关,往南京而来,众人心头一紧,他们极有可能在南京和金声桓的夹击下失败,可是同时,他们等的变数,也到了,不少人紧张过后,反而有些激动起来。

    王翊一拍大腿:“好!金声桓既来,王彦被杀的消息,必然也很快传到南京,我看高一功等人,还能镇定?”

    说着他站起身来,给鲁王抱拳,急道:“殿下,我们该继续联系高一功!还有江北的戴之藩、刘顺,他们是王彦的心腹,知道王彦被金声桓伏杀的消息,必然大怒,我们因该想法拉拢,他们若是能站在我们这边,我们势力立刻大增,张都督的三万人也能解救出来,而就算他们不能为殿下所用,至少也要劝说他们不要倒向唐王。”

    这正是鲁王原先的意思,他打出平定两王争权的旗号,唐王杀了楚王,他就能很容易拉拢一部分楚派,灭了唐王。

    王彦身死带来的影响,必然是剧烈的,帐中不少将领听了王翊的话,似乎都看到了变数,唯有鲁王面无表情,懊恼的说道:“谁说王彦死呢?金声桓那个蠢货根本就没等到王彦,反而让王彦那厮抄了他的老巢,把南昌给占了。”

    这话一出,顿时如同向池塘里丢了一颗炸雷,池中的鱼儿都被震懵了。

    要说唐王摆了他一道,现在唐王的计划落空,他因该感到高兴才是,可是鲁王现在却痛心疾首,捶胸骂道:“唐王那个蠢货,自以为聪明,还想算计孤,现在不仅害了自己,孤也被他坑惨了!”

    鲁王起兵杀到南京城下,自以为得计的唐王,还特意打马出城,以得胜者的姿态,羞辱了一把鲁王,可把唐王牛逼坏了。

    鲁王想起唐王当时自得的模样,现在真想锤死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孙子。

    鲁王起兵有个前提,就是王彦得死,他杀到南京城下,见唐王自信满满,以为那厮必然得手,便觉得只剩他两人争斗,将王彦排出再外。

    现在王彦还在,他与唐王立时就像两个趁着家长不在,为了争东西而大打出手,将家里的东西打得稀烂的小孩,要是家长回不来,那打烂了也没人管,可家长要是回来,还不抽死他们两个屁孩。

    鲁王心里苦,唐王那厮还想着算计他,一副掌控大局,将众人都当做棋子的样子,可结果那厮却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表面货色。

    他现在还真的想看一看唐王的表情,看看这厮,听到王彦没死是啥反应。

    王彦没死,还抄了金声桓的老巢,帐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死寂。

    王彦没死的话,他们还干个球啊!一时间,不少人心里,立刻升起了一丝恐惧,他们把事情搞这么大,王彦没死岂不会扒了他们的皮。

    萧起会惊讶道:“怎么会这样?唐王既然连我们也算计,他对伏杀楚藩必然是心有成竹的,为何反而让楚藩占了南昌?难道是”

    这个时候,帐中冯京、王翊、阮骏等人,脑中都闪过了同一个念头!

    难道一开始,楚藩就是故意引他们出手,唐王和鲁王的行动,一直都在楚藩的预料之中。

    一瞬间,众人只觉得冷汗直流,王彦平时一副老王八的样子,显得既能受气,又没有伤害,可事实上,这个人太阴险了,太恐怖了。

    “殿下,从一开始,我们就遭了楚藩的算计么?”冯京有些惊愕的道。

    鲁王这时已经有了很痛的领悟,“引蛇出洞,孤王其实也想到了这一点,可是王彦出京,确实是孤王最后的机会!”

    王彦是否引蛇出洞,鲁王自然早就想到了有这种可能,可是朝廷在查他,在动浙江官场,他影藏朱慈焕的事情,迟早要暴露,他不趁着王彦出京,赌一把,便只有被王彦慢慢消去所有的势力。

    “殿下,那现在怎么办?”王彦没死,金声桓又跑来南京搅局,帐中的人顿时惶恐起来。

    鲁王看着众人,“金声桓那边放出消息,想让孤王与唐王冰释前嫌,联手抗击王彦!”

    这个转变有点太大,帐中的将领,一时都反应不过来。

    “怎么联手?”知道王彦未死,本来就主张退回浙江的冯京已经胆怯,他抱拳说道:“殿下,唐王根本不能相信,我们不如趁着王彦还没杀回南京,让唐王先顶着,我们则赶紧返回浙江布置,或许还能保住浙江一地!”

    萧起会皱着眉头,他显然不赞成这种做法,“一个浙江能与朝廷抗衡吗?殿下,我认为绝对不能退回浙江!”

    (今天坐了一天车,更新完了,还有一章,尽力赶出来,大概十二点更吧!)

第1113章南京火并

    王彦没死,那唐王和鲁王单个上,谁也不是王彦的对手,只有两方联合才有机会同王彦抗衡,不过两方刚才还是对手,现在又要转变成合作关系,绝大多数浙军将领,都会有些转不过弯来。

    人是个复杂的动物,人心各异,如果南京城下的四万浙军,只有一个大脑,那出于理智的考虑,很容易做出正确的决定,然而四万个脑袋,想法何止千种,想要在这种状况下统一思想,那就难了。

    其实不要说四万个脑袋,就是帐内的十多个人,也无法形成统一的意见。

    王彦这个妖孽没有死,对浙军诸多将领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们其中不少人愿意随着鲁王起兵,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以为,唐王那边能够除掉王彦,他们起兵根本不会遇上王彦。

    楚王威名远播,不仅是满清视其为猛虎,明朝这边的人,也很恐惧王彦。

    现在王彦还在,金声桓也向南京而来,鲁王的盘算再次落空,单靠他这一方,南京是不可能拿下来。

    冯京等人,现在已经胆怯,想要赶紧逃离南京,以为返回浙江了就能安全。他们这样,显然是方寸大乱。

    萧起会等人则知道,现在退回浙江,不过是延迟败亡的时间而已。

    唐王和鲁王,单独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斗得过王彦,现在他们已经知道,王彦是故意设计他们,他们都在王彦的算计之中,这本身就处于极大的劣势,现在还要撤回浙江,让王彦各个击破,实在就有些太愚蠢了。

    不过有些事,看起来就很愚蠢,但历史上却屡次出现,现实总是那么的荒诞。

    就像当年的齐国,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秦国,各个击破,最后自己也迅速完蛋。

    唐王固然不能相信,这点鲁王自然知道,他与唐王本来就是相互利用和欺骗的关系。

    冯京想要退回浙江,让唐王抵挡一段时间,在鲁王看来,就和齐国没啥两样,萧起会等人也不赞成,他们是带兵打仗的,不像冯京并不太知兵。

    浙江又没有川蜀那样的地利,他们在浙江也没有太多人和,等王彦平了唐王,他们更加不占天时。

    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样东西至少要有一样,才有机会成事,现在一样都没有,怎么可能用浙江一地和整个大明朝抗衡,况且历史上也没有以浙江割据成功的先例。

    金声桓放出的想法是,两家联手控制南京,然后凭借江浙富裕之地,同王彦抗衡,或者谈判,以求自保,鲁王还是很动心的。

    要是两家合力,将地盘连成一片,还是有些本钱,他相信王彦不想看到江南被打乱,因而就算打不过,他们还是可以逼王彦妥协。

    鲁王比较赞成萧起会的看法,可是关键,帐内不少人,已经胆怯,人心将散。

    色有七种,花开百样,一百个人在一起,人心不重样。

    就在鲁王在营地里和亲信们为了是留是走而争论时,南京城里的各军,却忽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内讧。

    南京城内,太平街东侧,是五军都督府所在。

    在年初,明军试探着跨过淮河,进攻徐州之际,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们,也到了江北,为主持战役的戴之藩参谋,顺便了解如何在北方作战,为北伐做好准备。

    明军攻打徐州失败之后,戴之藩、李过、刘顺等人,都被留在江北,所以现在的五军都督府内,只有高一功一个大都督而已。

    这也是王彦的布置,李过、戴之藩、刘顺这些主要的将领在外,一旦唐王和鲁王起兵,他们就能就近节制兵马,进行平叛,或者防御北面清军的攻击。

    五军都督府承担着指挥军队作战的任务,鲁王兵临南京,这里便成了指挥各军,保卫南京的指挥中心。

    此时,在五军都督府内,一片杀机。

    三王妥协之后,明朝军事上的重心,一直是对抗北面的强敌,大军都部署在前线,同清军和金军对持。

    正是因为如此,王彦才有借口,不断的将唐王和鲁王的军队,调到前线,然后吞并瓦解,逐渐蚕食两王的势力。

    为了让两王同意调兵,王彦的人马自然也要派往前线,这样才能让唐鲁同意抽调他们的兵马。

    只是这样一来,南京的守备就比较空虚了,只有三万多人,而王彦这次巡视湖广还带走了一万,城中就只剩虎贲、虎威、虎翼三营,加上高一功的亲卫,武学生,还有捧日军等,合计起来两万多人。

    这其中,捧日军是唐王的人马,其余的大都直属于朝廷,不过唐王敢留在城中,自然不可能只有捧日军这一支人马,事实上,在虎贲、虎威、虎翼中,都有他的人。

    高一功跟随王彦已经有很长时间,忠贞镇在五忠军里面的排名,一直比较靠前,要说不该这么容易被唐王渗透收卖。

    事实上,老的五忠军确实不太容易被收卖,可是王彦却给了唐王一个渗透五忠军的机会。

    王彦的军制改革,各部调换将领,兵将调动,虽然便于朝廷对军队的掌控,但也让唐王钻了空子。

    被朝廷调往南阳防备清军的孙守法部,成分十分复杂,孙守法与王彦亲近,但是他统领的兵马却是原来的赣督万元吉的人,下面的将官和士卒,有很强的拥唐派的印记。

    王彦将这支人马调出江西之后,不久就利用军制改革的机会,吞并这支三万人的劲旅。他将这支部队的将官,调到五忠军各部,将他们打散,利用庞大的五忠军体系,消化稀释他们,然后又调五忠军官,来统领士卒,慢慢掌控整支部队。

    他这个计划很成功,一下吞并了唐王三万人马,可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除了军队的战力下降之外,也让唐王有机会渗透到五忠军中。

    眼下防卫南京的主力,还是三个虎字营,而在这三个营中,一个副指挥,一个同知,还有三个千户,都是唐王的人。

第1114章诛杀内鬼

    王彦吞并了唐王的军队,却留下许多隐患,唐王毕竟是高宗之弟,曾经短暂的做过监国,有贤名在外,高宗皇帝又指定了他为皇位的继承人,只是最后被王彦和鲁王搅黄了他的帝位。

    有这层关系在,加上共治帝年幼不能主事,许多忠心于帝室的大臣和将领,也就是帝党都将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董仲舒改造儒家,将儒学改造成为符合帝王统治的工具之后,几千年忠君思想的影响下,忠于帝室的人,还是有很多的。

    一个副指挥使是滇将赵印选,弘光年间就出滇抗清,在江西和湖南战场,都有他的身影。

    另一个同知叫王德汉却是扬州官军出身,他很早就跟随王彦,不过此人旧军人的毛病很多,不仅吃喝嫖赌,还喜欢打骂士卒,所以一直没有升上来,久了心中难免失衡,让唐王寻得了机会。

    王德汉好赌,常常欠债,许多次都找同僚周转,可是他还钱却又不急,总要人开口讨要,次数多了,同僚和长官,便难免都对他疏远。

    有一次,他输了三百多两,又恰逢过年,别家都杀鸡宰羊,就他还背着巨债,他求到指挥使杨彦昌,想向他借些银子周转,杨彦昌知道他的本性,所以没给,而是让人给他家里送去些鱼肉,让他家里好过个年。

    要说,有点良心的,因该感激才是,可惜忠言逆耳,王德汉并没有感激之意,反而狠上了杨彦昌,这时鲁王抓住机会,找人故意输给他五百两银子,等他反应过来之时,唐王的银子他已经花完,便算上了贼船。

    除了这两人之外,还有三个千户和一些隐秘的人,唐王一直再花功夫维持关系,他们都给唐王写了效忠的书信。

    唐王给他们的命令是,先守住南京,全力支持高一功,将鲁王的人马挡住,等到金声桓杀了王彦,然后再设法除掉高一功,控制五军都督府,发动兵变,控制南京的军队,不过南京城中,忠于朝廷的军队很多,实现起来很难,所以唐王交待,若是不成,便率领部下和捧日军一起打开城门,将金声桓的人马,迎到南京城来。

    赵印选这边,自然是想要发动兵变,把五军都督府和高一功控制起来。

    道理很简单,既然是冒着生命危险发动兵变,自然要给自身争个好价钱。

    打开城门,放金声桓入城,他们开个城门,只率领手下人马投靠,能分到的功劳自然少,而且还容易被金声桓兼并,等于给金声桓做了嫁衣,他们的地位会与金声桓差太远,在唐王主政之后,也进步了核心的圈子。

    要是能控制高一功和五军都督府,帮唐王殿下控制南京,不说与金声桓平起平坐,至少也不会被甩太远。

    赵印选等人,明白两种情况之下,他们的前程将会天差地别,所以他们无论如何都要把高一功干掉。为唐王办事,是忠于帝室,可忠心的同时,他们也要为自己考虑考虑。

    顺军系那些流寇,爬到他们这些正统官军的头上,爵位高他们一大截,早让他们不满。

    这些日子以来,赵印选几人一商量,都表示同意,他们干的本就是提着脑袋的买卖,自然要做就做大一些。

    因为时机未到,金声桓还没消息,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几人都十分隐忍,对于高一功的命令,都是言听计从,以免引起他的怀疑。

    这日,几人奉命巡视城头之后,刚下城,就有士卒前来传令,言大都督让他们前往五军都督府议事,几人不疑有它。

    按照唐王殿下给的讯息,安庆那边因该得手,金声桓这几日就会过来,关键时刻,未了不让高一功起疑心,便只带各自的亲卫,直奔五军都督府。

    浙军这几日的攻势变弱许多,肯定是在准备什么其它的攻城手段,他们以为高一功召集他们商议防御事宜。

    一行人进入衙门,站岗的士卒并没有什么变化,他们刚走过一个穿堂,迎面就看几个军校匆匆出啦,看见赵印选一行人之后,立刻上前道:“赵将军来的正好,免得卑职跑一趟,大都督正等几位将军哩!”

    赵印选与王德汉互相看了一眼,赵印选的手不自觉的落在刀柄上,“大都督找我们有什么事?”

    “正阳门的守军听见动静,叛军好像挖了条地道,大都督要和几位将军商议!”那军校抱拳低头,没敢看两人。

    “哦,前头带路!”听了这话,见果然是商议守城的事情,赵印选和王德汉放心了一些,一挥手,跟着军官继续往前,直奔节堂而去。

    有五军都督府的军校领路,他们一路畅通无阻,一直到节堂外时,他们的亲兵才被阻拦下来,这并没引起他们的警觉。

    这很正常,大都督的节堂,普通士卒怎么可能进入,不仅士卒不能进入,就是将领也得把配刀解下来。

    林冲带刀进入白虎堂,就被高俅治罪,小说写的是宋代的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