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 第4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来一回就能赚个几倍,巨大的利益促使更多的关中商人过来,这不仅给孙可望带来赋税,同时也改变了关中士绅对他的映象,觉得这个泥腿子出身的杀人魔王,或许还有些用处。

    原本松散的河西之地,在他的经营下,似乎有了点丝绸之路的味道。

第1053章瓜州市场

    去年孙可望战败投降金国之后,在西安待了不到一个月,就被排挤到了河西之地。

    算时间,如今已是十一月,孙可望到瓜州已有一年了。

    此时经过他的努力,加强了对河西诸部的管理,严厉禁止部落间私斗和打劫沿途商队,使得河西商路通畅,地方太平,关中的物资能够运来河西,而周围的部落也愿意来集市换取货物。

    西面的西域,北面的蒙古,南面的乌斯藏,它们相比于中原都是比较落后的地区,许多生活的必须品都需要从中原获得。

    牧民须要茶,需要盐,需要铁锅,需要陶罐,这些东西草原都不产,中原弱小时他们就抢,中原强大时,他们便只能老老实实的买。

    孙可望在瓜州的集市,严格来说,并不是针对蒙古人和藏区,瓜州是河西走廊,嘉峪关以西的中心地带,蒙古人和藏人都很少进来。瓜州像是个物资集散分配的基地,关中的商人将物资运送到这里,然后哈密、敦煌的商人再这里采购之后,再运回去深入蒙古或是藏区与当地人以物易物,他们换回来的毛皮、牛羊、马匹则又运回瓜州,找关中商人换取更多的中原物资。

    这时瓜州内外格外的热闹,自从集市开设后,每天都有驼队赶来瓜州,使得大量物资汇集于此,商业异常繁荣,瓜州城人口已经增长到十万人,城为嘉峪关以西最大的商业城市。

    城中有两座大市场,根据位置,分别叫东市和西市,其中东市主要是关中来的商人在此开设店铺和摊位,西市则混杂一些,主要是河西的商人,还有蒙古人、藏人和回人的商队。

    由于已经入冬,马上就要大雪封山,道路将会变得难走,所以倒十一月中旬,东西两个集市都会闭市两个多月的时间,等到开春了再重新开市。

    犹豫是最后几天,所以瓜州城内熙熙攘攘,人流如织,各族的商队还有附近的民众,纷纷赶在闭市之前,采购一批过冬的货物。

    这天中午,孙可望稍微化妆,穿着一件深蓝色的道服,头戴网巾,伴做一儒士,便出来归义郡王府,来到集市进行访查。

    这个时代,读书人的身份始终还是高一些,人人都希望自己是个报读诗书的高士,孙可望也不例外,他一乔装打扮,第一个便想伴做读书人,可是他人高马大,长年累月的征战,使他的皮肤偏黑,而且很粗糙,根本就不向是读书人,他的打扮,看起来其实有些不伦不类,可是他却浑然不觉。

    孙可望领着部将张胜走在前面,十多名侍卫跟随在他们后面,在街上行走。

    他这次主要是看看,从关中运来的货物,在瓜州的销售情况。

    大西国的失败,让孙可望也进行了一些反思,他对于士绅地主的激烈态度,是不是存在很大的问题。这次经营河西,虽然他依然武力镇压了不少河西的大势力,然后继续给予普通人便宜,收买人心,但是他也注重了尽量和关中的士绅搞好关系。

    金国对于河西的控制,原本只是名义上的,他来之后加强了对河西的掌控,使得金国真正控制河西,并使得关中的物资能够卖到这里。

    如果关中的物资能够销售掉,那么关中的士绅和商贾对他的印象就会改观,他就能在金国站稳脚跟。

    来到街道上,孙可望边走边瞧,沿街的店铺前都挤满了前来购买货物的各族商人。

    他站在一家卖陶罐的摊位前,见摊主正在与一名蒙古人商谈,中间还有专门的人负责翻译,似乎是说一头羊换十五个陶碗,蒙古人一共要换二百个陶碗,十个陶罐。

    孙可望听了有些心惊,一个陶碗在中原也就四五十文钱,这里居然十五个能换一头羊。

    他正惊讶,心中暗道怪不得王彦那厮要鼓吹商业,这贸易带来的利益,真是比种田刨地,强太多了。

    孙可望继续往前走,前面就是一家茶行,是永平王孟乔芳的家族产业,店门比其他几家都要大得多,足足占了四个铺面。

    茶叶是蒙古人和藏区的必须品,可以说是个暴利行业,南方的粗茶和茶渣,压成饼了就往草原上卖,一百多斤茶就能换一匹战马。

    此时,售茶的铺子前格外的热闹,店铺内有十多个木桶,上便都挂着木牌,上面用木炭写着各种茶叶的名字,产地不一样,品质不一样,价格也会有区别。

    孙可望刚走到铺子前,里面就有一阵声音传来。

    “这位客人,这个纸钱,我们茶行不能收!”

    “我们那边都用这个,方便携带,你们这里不收?”

    “这是南面的银票,我们拿了票子也不好兑换,您看您能不能用现银结算。”

    孙可望闻声与张胜挤进去看,见一个大汉拿这明朝的五德票,同一名掌柜交涉。

    听那大汉的话,应该是个汉人,可是看他的装束,却完全是个藏人打扮,应该是青海那边胡化的汉人。

    明朝的五德票确实好用,可是这里是金国,就算五德号的信誉好,这边的商人也不会收,因为毕竟是一张纸,而金国商人又没有什么渠道去明朝兑换成现银,所以商铺多不会收。

    孙可望有些奇怪,同时也生起一丝警惕,明朝的银票怎么跑到瓜州来呢?而且听起来,青海地区已经有很多人接受了五德票。

    “这位兄弟,这南面的纸钱,你们怎么得来的?”孙可望走到两人身边忽然问道。

    那汉子见突然来了一人相问,转头看了孙可望一眼,脸上却升起了一丝警惕,不愿意解释。

    孙可望见此微微一笑,然后说道:“兄弟有所不知,我家也有这样的银票,可是在大金却无法使用。方才听你说,你们那边都使用这种纸钱,所以就想问一下,看能不能找人换成银子。”

    听孙可望这么说,那汉子目光中流露出一丝狡黠,眼珠转了一下,才开口说道:“明朝商人在乌斯藏和青海湖南面都用这种银票和我们交易,我们只要拿这种银票,前往明朝在四川边境设立的边市,就能直接购买明朝的货物,比带铁钱和银子方便许多,所以我们那边都接受这种纸钱。”

    他说浙停顿了一下,然后狡黠的笑道:“你要是有这种银票,跑到我们那里去也麻烦,不如你那银票给我,我给你换成银子。”说着那大汉看了孙可望一眼,继续说道:“不过,我给你换的话,可不能实额兑换哦。”

    听到这里,孙可望已经明白,估计何腾蛟在四川也开了边市,开始和青海和乌斯藏贸易,这样一来,他在河西的边市,可能会受到影响。

    “不好意思,这个纸钱我也想兑换,可是却没待在身上,而是在关中家中,今年怕是取不过来。”大汉听了,似乎有些失望,默默点了点头,便不再和孙可望说话,而是从腰间解下一个小木箱,然后打开,掏出一把银币,然后点了点,又放几个回钱箱子,对着掌柜说道:“南边的纸钱不收,这银币因该没有问题吧!”

    孙可望本来打算离开,见他拿出一把银币,还有几个铜币,铜钱,不禁又停下了步子,让张胜用碎银子,向大汉换了一套明朝的银币和铜钱。

    孙可望边走边拿着钱进行观看,同西方的钱币一样,都十分美观,上面还印着图案和字样。这些钱都是朝廷授权五德号发行,用水利冲压机铸造而成,目前分为一两的银币,还有相当于一百文的大铜币,以及相当于十文的小铜币。

    孙可望拿起那枚正面印着一个日月花纹,背面印着“一两”两个大字,以及“共治三年铸”的银币看了看,忽然脸上一变,递给身边的张胜,问道:“你看含几成银子?”

    张胜闻语看了看,回道:“怕是只有七八成的样子!”

    孙可望心中一阵,不禁发出一声感叹,“王彦那厮真是厉害啊!”

    他在河西经营,可以说是借鉴了王彦发展商业的经验,只是王彦往海上走,他把王彦的经验搬到了陆地上来,可是他还没有学到位,明朝那边又整出新东西来了。

    孙可望内心有些震动,而正在这时,他已经来到了西市的一家骡马行,他刚走到门口,一股浓烈的气味便扑面而来。

    孙可望被气味一熏,便准备加快步子离开,而正在这时,骡马行里稀溜溜一声马匹雄壮的嘶鸣声音却传了出来。

第1054章发现异动

    钱币方面,孙可望不是很懂,但是也能看出长久下去金国会吃大亏。

    除了钱币之外,孙可望更加担心的是明朝占据四川后,与乌斯藏和青海地区的贸易,会影响到他经营河西,不过他的担心其实有些多于,虽说明朝的货物和物资,比金国更加具有竞争力,可是明朝货物入蜀并不容易,而就算入蜀了还要翻越横断山脉,才能进入藏区,运输困难大大提高了成本,使得何腾蛟在四川、云南开设的边市,短期内还是无法影响到河西。

    孙可望本来决定回到王府,找人商议,看是不是该给豪格写个折子,一声马匹的嘶鸣,却使得他停下了步子,身旁的张胜也将目光投向了骡马行的木栅栏内。

    作为久经杀场之人,孙可望虽然不是特别能战之人,但是也能通过马匹的嘶鸣,判断马匹的好坏。

    将领们所爱之物,一是宝甲,二是宝马,这两样都是能在战场上保护将领性命的东西,而相对于汉家将领来说,宝甲易得,宝马却比较难求,孙可望也喜爱好马,他听了嘶鸣声,雄壮有力,就知道一定是一匹不错的健马。

    这次孙可望能为金国效力,他得感谢吴三桂收留了他,可是他逃得匆忙,也没带什么宝物,一直没有对吴三桂表示感谢,孙可望听了战马的嘶鸣声,便起了买匹好马送给吴三桂的心思。

    游牧民族能卖给中原的物资不多,除了毛皮,就剩下牛羊、马匹。西市虽然也是市,但是商品却远远没东市多,基本就分三块地,一个是骡马行,专门卖骡子、马匹,一个是牲畜行,专门卖牛羊,另一块就是毛皮交易的场所。

    西市同东市相比,就简陋了许多,没有店铺,都是栅栏一围,里面插着木桩,拴住牲畜吃草。

    骡马行是官府所开,那些从蒙古或者藏区,以及河西的部落赶来的人,都可以赶着马匹和牲畜到这里来卖,只需花点银子,就能在骡马行里租用一个栅栏,卖出后再给官府纳一笔税银即可。

    这么简单的栅栏,加上钉在地上的套马桩,每个月的收入就有一万两,比一个府纳的赋税还要多。

    一般来说,金国边市严厉禁止向蒙古和藏区,输送铁器,防止蒙古人将铁器打成兵器,变得强大,而蒙古和藏区也不傻,自然也不会拿好马来与金国交换,因为金国有了好马,打他们就太容易了。

    西市开了大半年,来交易的一般都是些普通的马匹,甚至是劣马,从未出现过什么好马。

    孙可望听了马匹的叫声,心中一喜,他忙向骡马行内张望,却一时不知道在哪里。

    “大王!在那里!”张胜作为战将,对马匹比较敏感,他张望了一下,发现一队穿着毛皮,带着毡帽的蒙古人,正拉着二十多匹健马进入栅栏。

    几乎就在同时,其中一匹健马又嘶鸣了一下,孙可望见此忙走过去,隔着老远便喊道:“这些马匹我全要,你们不用往里面牵了!”

    正要将马匹牵入栅栏的十名蒙古人,忽然听到呼喊,身体微微一滞,顿了一下才转过身来,然后警惕的看着迎面走来的孙可望。

    孙可望见几名蒙古人呆滞的站着,脸上还有紧张之色,内心有点诧异,以为是这群蒙古人听不懂汉话,于是吩咐张胜去喊个通译。

    河西走廊民族成分复杂,孙可望为了方便交易,特地聘请了不少会各族语言的人来做为通译,使得不同民族的商队能够在瓜州交易。

    他吩咐了一句,张胜忙要去叫,那十名蒙古人中,却有人慌忙说道:“不好意思,这些马匹我们不卖?”

    孙可望听他们能说汉话,微微一愣,而听他们说话,心中就更加奇怪了,不卖,将马匹牵到骡马行来做什么,而且还租了个栅栏。

    “不卖?”孙可望脸色一沉。

    先前说话的蒙古人正要解释,另一个看着像头目的却将他拨开,走到前面,然后说道:“实在对不起,这些马匹都被人定下了,您还是去别处看看吧!”

    瓜州的税制还不完善,商人想要偷税是很容易的,这些个马匹如果被人定下,直接送上门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进骡马行,既要付场地费,交易完成还得再交易一次税,这多不划算。

    就算买家没到,也说不过去,蒙古人又不像中原人,在野外过个几天完全不是问题。

    孙可望看了一下,他们一共有二十匹健马,都是好马,其中一匹通体黑色,特别神骏,怕是要卖千两以上,他们进入这骡马行来交易,税钱就得百两以上,他不信蒙古人这么朴实,这么不会算账。

    孙可望看了看二十多匹健马和十名蒙古人,忽然微微一笑,故作惋惜之色,“既然已有买家,那我就不强求了!”

    说着,他一挥手,“走!去别处看看!”

    说完孙可望便直接出了骡马行,可他刚走出来,便又停下步子,扭头对张胜说道:“去,立刻到军营调兵,将这一行人拿下,问问他们的来路!”

    张胜也看出了这群蒙古人有问题,于是忙抱拳领命,“末将这就去办!”

    孙可望递给他一块符,张胜便立刻急步离去,待他一走,几名侍卫立刻围到了孙可望身边。孙可望随即吩咐道:“本王要回府中,你们在这里看着,一个都不要放走。”

    等他离开了不多久,张胜便领着三百士卒赶来了骡马行,他刚到门口,正好遇见那十名蒙古人,牵着马匹又要走,却被孙可望留下的侍卫以买马为由,拦在了马市门口。

    瓜州这样的大市场,城中汇集了许多财物,来交易的又是周围的一些部落,所以必须要有军队把守,维持治安,震慑那些桀骜不驯的胡人。

    十名蒙古看见三百多全副武装的金国士卒,踏着整齐的步伐,从街道上小跑过来,立刻脸色大变,当即便拔刀上马,想要冲出去,可是却被孙可望的侍卫拖拽下马。

    十名蒙古人三名被侍卫制服,剩下七人想要冲去,被赶来的士兵格杀。

    马市门口忽然发生这样的事情,立刻引起了骚乱,看热闹的人将骡马行外的大街挤满,马市内其他马贩子看了,怀疑金国杀人吞马,顿时惶恐起来。

    张胜一面让人戒严,一面走到几名蒙古人尸首上翻了翻,然后又看了下马匹,发现都是战马,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第1055章蒙古南侵

    孙可望是个枭雄,豪格知道这一点,所以在用他之时,也防着他,并没有将河西的大权,全部交给孙可望。

    孙可望的职衔是提督河西军政要务,相当于河西总督,豪格为了防止他不受控制,同时也给他派了几个副手。

    军队方面有叛将刘进忠为河西总兵,正是此人放开栈道,引豪格进入四川,张献忠才迅速败亡,孙可望与他自然合不来,这便防止了孙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