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 第4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金国自从改制之后,推行汉化之策,加上朝中有大量汉族大臣掌权,所以汉族士绅在金国的利益是被保护的,并没有受到多少侵害,明军现在打进成都,他们迫切想要知道明朝对待他们的态度。

    这次明朝领军的将领,马进忠是顺系出身,李定国是西军系,往上推几年,都是流寇,是士绅阶层的死敌,特别是李定国出身西军,当年张献忠的西军在成都可是杀了不少富人和士绅。

    正是出于对两人的担心,所以这些士绅,提心吊胆,想要探探口风,也好应对。

    马进忠等人不善于安抚,只是表示不会滥杀,会尽快稳定城中秩序,至于朝廷对于成都以及四川的政策,稍后四川巡抚樊一蘅,还有布政使周志畏,会赶来做说明。

    李定国进城之后,一面让人张贴安民告示,一面派兵搜捕陈科等人,以及明朝投金的降将,准备清算,若谁敢藏匿视为同罪。

    城中的金国官员担心被乱兵祸害,一个个也跑来布政使司衙门,寻求庇护,并向马进忠、李定国痛斥陈科不识时务,执意顽抗,对抗天兵,使得成都遭受兵祸的罪行。

    不多时,便有人来报告,陈科领兵从北门突围,被白文选擒获,已经压倒衙门外。

    消息传入衙门时,马进忠、李定国正在安抚这批金国降官,他们听说陈科被抓住,一个个顿时义愤填膺,仿佛是遇见了杀父仇人一般,要求立刻将陈科处死。

    这些官员,原本可以举成都而降,现在成了城破来投,自然恨透了陈科。

    李定国却皱了皱眉头,杀不杀陈科,这是明朝的事情,是忠义镇的事情,怎么也轮不上他们指手画脚。

    当下他与马进忠说了几句,后者便屏退了这些降官,然后命士卒将陈科等人押进堂来。

    不多时,陈科等五名将官,遍被士卒反剪双手,压着脑袋,连推带踹押进堂来。

    这是五忠军清理门户,家丑不外扬,不便让别人知道,马进忠一挥手,堂内的神策军将校,便随着他全部离开了大堂。

    等神策军一走,堂上的忠义镇将校,立刻就暴怒起来,于世忠之子于佑明,上前就是一脚“去你母亲……”

    陈科一下被他揣翻在地,他身上有伤,既没有挣扎,也没起来。

    后面四面将领道是自觉,纷纷直接跪了下来,于佑明看见其中一人,脸上怒气更盛,“直娘贼,赵东骏你对得起我父亲么?”

    那赵东骏原来是于世忠的亲卫百户,是于世忠将他从一个卫所小卒,一步步培养起来的。于世忠死后,他充任千户官,也在合州投金。

    赵东骏望见于佑明,忽地脸色一变,忙低下头,颤声道:“小将军。”

    “丢人现眼的玩意儿,别叫我小将军,忠义镇振威营怎么出了你这个叛徒!”于佑明愤愤骂道,“你这名字还是我父给你改的吧!我看你有什么脸面于酒泉见我父亲么?”

    那赵东骏伏拜于地,额头直贴到地面上,忽然哭了出来,“小将军,合州的情况,我也是身不由己啊!你知道,我娘子刚有身孕,我老母有病在身,我不能死啊!”

    “呸你个猪狗一般的东西,你还记得你家人,你一投金,朝廷就取消了你的功田,你老母知道你叛国,当场就气死了!你媳妇受不了人指点,回到娘家,不久便改嫁到了贵州!你说你干的是什么事儿?”于佑明大骂道。

    赵东骏听了如遭雷击,只是伏地痛哭,心神已经崩溃,另外三员将领听了瞬间脸色煞白,想必他们家人的遭遇,也多半如此。

    堂内的众多将领,不屑的注视他们,并没有多少同情,五忠军待遇最高,拿了朝廷的钱和田,就得为朝廷卖命,这是道义。

    这时李定国挥了挥手,让于佑明退下,他起身走到瘫掉的陈科面前。

    “把他提起了来!”李定国皱了下眉头,这厮曾经也是明军中的一员勇将,历经过风浪,算是有些胆识,怎么现在这副模样。

    两员将领,立刻将陈科粗鲁的提了起来,李定国看着他,怒声道:“陈科,抬起头来!”

    陈科腿上中了一刀,胸前似乎也有伤口,他听了李定国的话,却耷拉着头,不做反应。

    “直娘贼,让你抬头,你听见没有!”旁边的部将见此声色俱厉。

    陈科浑身一抖,才忽然抬起头来,目光中满是戾气,“李定国,事已至此,我无话可说,你给我个痛快,但我陈科一人做事一人当,朝廷给我家人的赏赐,可以全部收回,但不要累及我的家人!”

    “你想得到美!”李定国冷哼一声,“你的罪朝廷早已定下,家眷充做官奴,男子流放占城,女子充为官妓!”

    陈科闻语一愣,不禁怒了起来,挣扎着道,“我为朝廷也立下不少功劳,合州势穷才投降金国,朝廷为何如此对我?为何赵东骏的家眷不没入奴籍,为何要祸及我的家人?”

    于佑明一听这话,大怒道:“好你个叛贼,你要是光势穷投敌,今天我就求将军给你个痛快了。但是你只是投敌吗?你他娘的卖了袁督镇和近万弟兄,还想保你的家人,你打开城门,害死袁督镇和近万袍泽时,可曾想过他们的家人。”说到此处,于佑明向李定国一拱手,“将军,休与他废话,让末将把他杀了,如此才能祭奠合州的英魂,才能洗雪我忠义镇的耻辱!”

    “将军,把他杀了!”说话间,堂内将领群情激愤,纷纷抱拳。

    当兵最讲同袍之情,最恨背叛之人,陈科见堂内情景,脸色顿时煞白,他知道自己活不成,惊惶道:“李定国,我是五忠军老人,看在我的资历上,给我个痛快!”

    李定国看了他一眼,然后扫视堂内众将,却眯眼说道:“将他脱出去,受万箭穿心之刑!”

    (今天没三章,明天三吧,希望大家能订阅,作者需要支持啊!“

第1015章兵指广元

    当日,陈科被于佑明等人束缚在箭靶之上,忠义镇将校或用弓箭,或用火铳,陈科身中数铳,十多箭才气绝而亡。

    这是军中私刑,不和规矩,但是战争时期,不说杀个人,就是杀人全家,屠灭全城的事情,明军也不是没干过,所以这并不算个事儿。

    赵东骏等四员将领,其中一人因为与陈科一起叛乱献城,而遭受了一样的刑罚,赵东骏三人乃是出城投敌,并未参与叛乱夺城,被李定国要求自尽。

    他们三人如果在大军进抵城下时,便投降归正,还能有一条生路,但是他们却跟随陈科想要突围,那便只剩死路一条。

    处理完陈科的事情,忠义镇上下关于合州的心结,便解了大半。

    成都光复,四川各地自是望风而降,马进忠一面派人前往泸州报捷,一面清点收获,发现成都的财物和粮食,确实已经被搬走大半。

    这时随着成都被明军攻占,金国出现了当初大顺朝的一幕,整个成都平原,加上川西,川北,三府两州一卫,共计二十多个州县,望风而降。

    这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吴三桂有意放弃四川,金国这样一个年轻的国家,根基还是太薄。大明朝养士三百年,还是出了败类无数,金国立国只有四载,对于士绅地主和百姓的恩惠太少,所以基本没有人为他尽忠。

    成都光复的消息传到泸州,三华山的会议基本已经结束,在泸州的明四川布政使司衙门,巡抚衙门,还有臬台衙门,纷纷安排移驻成都之事,何腾蛟也准备结束泸州会议,将大学士督师的行辕,移驻成都,准备经营成都图谋汉中、关中。

    这时王光泰扫荡了川西之地,王得仁已经攻下剑门关,冲入广元。

    剑门关是蜀中天险,可他防备的是北面汉中方向,对于四川方向却没有多少防御力,王得仁攻关三日,便拿下此关,打通了攻入广元的道路。

    此时,马进忠和李定国也已经扫荡成都周围,他们安排了成都防守之后,随即率领大军北进汉中。

    可是在进军的过程中,他们才发现,沿途的州县,绵阳、潼川等县,不仅是钱粮被吴三桂搬空,整个县的人口也被迁移走了八成,只剩老弱病残。

    这让马进忠与李定国很震惊,没想到吴三桂这么狠,把川北梳理的干干净净,什么也没给明朝留下。

    小冰河时期,粮食减产,人口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了朝廷的负担,庞大的流民队伍,更是摧毁了大明朝廷。

    天下各方,对于人口都并未太过重视,可是此时,吴三桂却开始往汉中迁民,这说明,人口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变成了一种资源。

    李定国参与过当年西军与清军在汉中的大战,那一场战事,西军为了对抗清军,采用了坚壁清野,焦土抗击的策略,整个汉中的百姓因此死伤惨重,好多地区都成了无人之地。

    吴三桂想要经营汉中,抵抗来自湖广和川蜀两个方向的压力,除了钱粮之外,必须要有兵源,否则他的人死一个少一个,迟早要被耗光。

    马进忠忙派遣骑兵,查看川北各县,发现几乎都是一样的场景,要不是明军进攻早,吴三桂能先迁完川北之民,然后将成都的五万多户,也都迁移到汉中。

    很快,王得仁处有消息传来,吴三桂想将大批物资和人口迁移到汉中,但是蜀道难走,金军还有大批物资和人口屯在广元。

    明军经略川蜀也需要大批钱粮,否则没钱买种子,没铁制造农具,四川便难以恢复,大军也就难以进取汉中和关中之地。马进忠与李定国得到消息,立刻决定一定要将物资抢回来。

    广元位置重要,金牛道在此出川,从成都走到广元之后,在往北走,栈道便不好走了,要穿过层层叠叠的大山,才能进入汉中。

    因为北面的路不好走,所以许多从四川运往汉中的物资都堵在了广元,而吴三桂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派遣胡国柱在此抢运物资,以求将更多的东西运到汉中。

    胡国柱坐镇广元,抢运物资,原本以为明军会被拖住一些日子,没想到明军分几路出击,王得仁部突破剑门关,进抵广元,而成都的陈科不争气,没有拖住明军主力,让马进忠和李定国也向广元而来。

    汉中与四川相比差距太远,人口稀少,吴三桂强制迁移了众多川北之民过去,需要大批的物资和钱粮,才能把这些人安定下来。

    如果没有物资钱粮,这些人就算到了汉中也只能饿死,并不能达到充实汉中人口的目的。

    四川其它地方可以不守,但是广元,吴三桂必须要守,至少要守到物资运送得差不多为止。

    为了防止明军占据栈道,断了大军归路,胡国柱一万人马,在广元之南,明军必经的一处谷地扎下坚如铁石的营寨。

    王得仁攻了几日,也没有冲开胡国柱的阻拦,让原本有些慌张的金军,稍微安定下来。

    明军这么快占据四川,金军将士内心还是很恐惧的,但是胡国柱却很有信心,他精通兵法,武艺不凡,更重要的是吴三桂拨给了他一万精锐士卒,都是征讨过西域,血战过佛图关的老卒,战力十分不俗。

    胡国柱认为明军虽然多,但是受广元的地形限制,纵使他来二十万,也无法展开,他只要扼守险要地形,便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时,在金军大营里,胡国柱正汇聚诸将,商议局势。

    胡国柱人高马大,坐在帅位上,关宁将领端座两旁。

    “众位,本帅列阵于两山之间,王得仁那厮损失了千余人,也无法撼动本帅的阵线,明军来再多,本帅也不惧他!”胡国柱朗声开场,给属下们打打气,坚定人心。

    下面的将领,纷纷点头附和,他们占据山头和中间一段峡谷,明军每次进攻只能投入一两三千人,多了谷地展开不了,等于每次明军进攻,他们都是以多打少,因而占据了巨大的优势。

    “你们都不用担心,王爷交代我们守卫广元,也不是一直守下去,等民夫将广元的物资搬空,本帅便带你们撤回汉中!”说道此处,胡国柱笑了笑,“到时候,我们将栈道一烧,明军纵有百万也难以出蜀!我们便能于汉中,修养声息,恢复实力!”

    众将频频点头,这金牛道之前被张献忠烧毁,金国花费了两年的功夫才从新修复,他们若是将栈道一烧,保管明军困守蜀中出不来。

    帐中众人正是说着,帐帘子忽然被掀开,一将走路带风的进来,“大帅,马进忠、李定国兵至了!”

    感谢杉杉小猴子的1000,两眼发呆的500打赏,求订阅,月票,推荐,求支持作者。

第1016章万夫莫开

    听说马进忠与李定国的人马也到了广元,胡国柱立刻领着将领出账,来到山顶观看。

    金军选择的阻击之处,两侧是绵延的大山,中间一条弯曲的小道,他们在当道驻寨,沿山设营,将阵线做成了一个“u”行的口袋,明军一进入,两侧山头万箭齐发,滚木雷石抛下,明军别说突破防线,进来就跟送死没啥区别。

    山顶上,金军旗帜翻飞,精壮的士卒,持枪而立,腰腹比值,窥一斑而见全豹,这支人马显然不是陈科手中的乌合之众能够比拟。

    胡国柱与将领们登上山顶,不多时便见远处扬起巨大的烟尘,伴随着轰鸣的蹄声,近千明军骑兵突然而至,直接进入王得仁的营寨。

    胡国柱在山头远眺来敌,不禁暗自心惊。在他的印象里,西南的明军应该以步军和火铳手为主,没想到现在骑兵居然也颇具规模了。

    其实西南明军能有战马,还是得感谢金军,要不是川东伏击了鳌拜,泸州伏击了豪格,明军也不可能获得那么多战马。

    胡国柱有些惊讶,不过仔细一看,这些骑兵训练方面还明显有些不足,进入大营便乱糟糟的,明显还缺少火候。

    “明军的火候还是不行,要是在平原上,本帅三百骑兵,就能击溃他们一千马军。”

    虽然王得仁几次冲击都以失败告终,但是金国丢失全川,明军滚滚而来,不断汇集造出的大势,还是让不少金军感到恐惧,胡国柱作为主将,自然要保持足够的气度和自信,来鼓励全军。

    他正说笑,在千余骑兵之后,明军的步军如同一条巨蟒一样,蜿蜒而来。

    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明军队伍,部将大多心慌,胡国柱也知道来人并不简单,那李定国在佛图关甚至险些要了他的性命,让他心中一紧。

    李定国现在是打出了名声,盛名远远盖过了马进忠等人,金军谈之色变,称之为“李虎”,胡国柱知道此人厉害,又善用奇兵,心中有些紧张,但是他表面上却依然不乱,喝令道:“明军虽众,但无需恐惧,传令各部坚守本阵,敌兵要敢攻击,必定让他撞个头破血流。”

    远处,马进忠与李定国进入大营,不多时,又奔驰出来,在金军阻击的谷口外勒住缰绳,强行迫止疾驰的战马。

    王德仁在打着转的马背上,对马、李两人道:“这里叫双驼峰,像骆驼背上的双峰一样,胡国柱的人马占据两侧山头,又在谷底驻下营寨,我攻了几天,大军一进入,就遭受两侧山头的金军夹击,死伤千余人,也没有丝毫进展。”

    马进忠、李定国安抚躁动的战马,在打转的战马上张望的周围地形,不禁纷纷皱起了眉头。

    这个地形,简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历史上蜀地之所以数次割据,同中原王朝相抗,便是因为有这些险要的地形存在。

    马进忠稳住战马,从袋子里取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