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 第4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定国知道何腾蛟已经有些急了,对他有些抱怨,他沉默一阵,想了想,“督师,这五千西军是怎么到我们身后的?”

    何腾蛟疑惑的看着他,不明白他的意思,“自然是趁着我们不注意,溜过去的。”

    驻守永宁的西军将领狄三品向明军投降,明军对于西军在长江南岸的兵力部署一清二楚,这五千人只能是从北悄悄潜回南岸,不可能平空生出来。

    泸州三面环水,如果这支人是先进入沱江,然后乘船顺流进入长江,明军肯定可以看见,那么他们就只能是在明军渡江之前,从上游绕过明军渡的江。

    筏子渡江,一是要费时间,二是要选择合适的场地,否则容易被水流冲走,因为在水流中,筏子很难掌控方向,船只确可以通过帆桨,来抗击水流。

    泸州上游,适合筏子渡江的地方并不多,近的容易被明军发现,远的有百余里,绕太远和花费大量时间扎筏子,都是浪费粮草,这支人马很可能是用船只过的江。

    李定国忽然抱拳,“督师,末将可能有破城之法了。”

    天气炎热何腾蛟正准备喝口水,听了他这个话,本能的一喜,但是很快又冷静下来,哪有那么容易。

    “什么办法?”何腾蛟不太相信,可还是放下杯子问道。

    “请督师将清剿贼兵护卫粮道的事情交给末将!”李定国没有回答,反而先向何腾蛟请命,然后有些兴奋的说道:“或许这次不仅能拿下泸州,而且能够重创豪格,报川东之仇!”

    李定国说话何腾蛟一向觉得还是很有道理,并且比较务实,可他今天怎么就觉得那么不靠谱呢?拿下泸州,还重创豪格?

    何腾蛟叹了口气,摆手道,“别提其它的事,你先将袭扰粮道的西贼剿灭了再说。”

    (感谢大家的订阅,月票,推荐,求大家支持,另外新出的电影荡寇风云,作者已经试过毒,网巾道服,道具服装还是比较讲究,有点像大明劫,为这个我给了五颗星,但是剧情比较拖沓,像看电视剧,战争场面也不够紧张,虽然戚继光的故事大部分都有提到,但是看完觉得导演还是没有体现出戚公的牛笔。辫子戏横行,最近李定国都剃发了,作者比较郁闷,反应明朝的电影比较少,这部虽然有不足之处,但希望有兴趣的书友可以一观,资本见有利可图,或许今后会出现更多类似的作品。)

第977章引蛇出洞

    泸州城下十多万大军,人吃马嚼消耗的粮食,如果全部由重庆方面提供,重庆迟早要被吃空,而且从路程上来讲,重庆虽然离泸州较近,但他离贵州却比较远,吃重庆的粮从长远来讲是件不划算的事情,所以明军还是很有必要保持贵州到泸州的粮道通畅。

    永宁刚刚落入明军手中,明军实际上只掌握了府城,对于周围的村镇,以及山林的中的土司,其实并没有多少控制力,这便给了王复臣在永宁活动的机会。

    李定国领着五千人马,昼伏夜行赶到永宁东南的古阑县,已经十天时间,可是却没有一点王复臣的消息。

    不过他也不用担心他到永宁的消息泄露,因为明军一支粮队被劫,而古阑县不过两百军,知县有足够的理由封城,严禁闲人出入,防止贼兵取城。

    何腾蛟给李定国的时间并不多,毕竟泸州不能久拖下去,明军困顿城下时间一久,士卒也会懈怠,给豪格和孙可望可乘之机。

    古阑县,李定国的住所内,于佑明匆匆进来,看见李定国后,有些沉不住气道:“将军,车队到了永宁城,但是并没有遇见贼军伏击,也没有发现有贼军跟踪。”

    于佑明是于世忠之子,将二代,也是忠烈之后,他在合州重伤被俘虏,被何腾蛟用鳌拜尸体换回来,伤好之后,便继续回忠义镇效命。

    李定国听后,微微皱了下眉头,他感觉遇上了对手,劫粮车的西军将领,应该是谨慎的老将,他沉吟一下,随即说道:“让车队在城中休息一晚,天亮后继续北行,过了石虎关进入泸州后,将车队交给江天一,士卒晚上悄悄赶回来!再派人去遵义告诉张大人,请他再派一队粮车过来。”

    “将军,都走了三个车队,贼军却没有一点动静,是不是他们已经离开永宁呢?”

    于佑明没有领命,反而提出疑问。

    “不会!西军既然在永宁劫到了粮车,便说明我军确实走永宁运粮,对方肯定不会离开永宁,必定是在等待时机。”李定国沉声说道,心中十分确信。

    “可是事不过三,既然还在永宁,他们为什么不动手呢?放这么多粮车过去,他们袭扰粮道,迫使我们退兵的目的也无法达到吧!”于佑明担心道:“难道他们听到了什么消息?”

    李定国微微摇头,笑道:“我们来时很隐蔽,西军不可能知道,或许对方也想着事不过三。本将断定,这一次他们必定出手,就像你说的,他们再不出手,便无法完成孙可望交给他们的任务了。”

    于佑明见李定国坚决,虽然心中还有些疑虑,但是他也没有找到贼军的办法。永宁是宣抚司,而不是州不是府,就是因为人烟稀少,山林众多,他就算派兵搜山,也不一定能找到贼军营寨。

    “那末将这就按着将军的意思去办!”于佑明一抱拳,转身离开。

    王复臣确实还在永宁宣抚司境内,他全是步军,并不敢四处乱窜,他抢了粮车粮食足够,便窝在山里没敢出来。

    在他劫了明军粮车,明军必然会派大军前来围剿,所以他决定在山里暂避风头,等明军大军误以为他已经不在永宁,再出来动手。

    西军营地在一个山谷中,白天被禁止生火,以防烟雾暴露他们的藏身之地,但晚上却没有关系,因为烟雾看不见,而火光又被四周的高山挡住,不进山谷就不会被发现。

    此时王复臣与他的族弟王复林座在一起,手中木棍拨动着火石,周围还座着几员部将,这时其中一名部将有些不满道:“统领,大王让我们袭扰明军粮道,我们窝在山中算怎么一回事?”

    “就是啊!”又一员将领也点头道:“探子报告,明军已经运走三批粮食,我们坐视不理,泸州的兄弟就要流血,我们这是辜负了大王的信任。”

    这些将领多是孙可望经营云南之后,提拔起来,大多是穷苦出身,孙可望对他们有知遇之恩。

    这些人经历还不够丰富,心思比较单纯,本来对孙可望就很忠心,临行前又被孙可望灌了一碗**汤,出来之后,便一个个以为自己成了西军的救星,心中有很强的使命感,想要截断明军粮道,迫使明军退兵。

    “统领有统领的考虑,你们才当几年丁,不懂打仗不要多嘴!”一旁王复林听了将木棍往火堆中一丢,溅起点点火星,脸上写满了不快。

    正在这时,一名士卒却急匆匆的找到火堆前,单膝行礼道:“统领,又一队粮车进了古阑县。”

    几名部将刚被王复林说了一句,低头生着闷气,以为王复臣会像之前一样,不做理会,放粮车过去,谁知王复臣却站了起来,点头说道:“好,让弟兄吃完东西早些休息,明天四更做饭,五更出发,前往古阑县北埋伏。”

    “统领?”闻声,几名部将一愣,纷纷抬头望着王复臣。

    王复臣笑了下,“之前我们劫了明军粮队,明军必然有所准备,所以本将暂避山林,避免撞在明军枪口上。现在时间已经过去半月,明军三队粮车都顺利通过,他们必定松懈,便又到了本将出击的时机。”

    “卑职明白,这就和事不过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个道理!”一名部将站起来,摸着脑袋说道。

    王复臣点点头,摆摆手,“好了,都早些休息吧!”

    说完,他便转身回帐,几名部将欣喜相送,王复林看着王复臣的背影却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次日早晨,古阑县城门打开,数百辆大车被缓缓赶出城门,李定国换上一身千户的装扮,骑上一匹骡马,于佑明拉着马绳,说道:“将军,还是末将去吧!”

    李定国摇了摇头,“本将要看看是谁领的兵,你责任也很重大,本将走了之后,你引大军于后,但要注意距离,多派斥候,不要被人发现。”

    说完他便一挥手,整个队伍便顺着官道,缓缓北去。

    古阑县门外的一片树林里,十名西军斥候,注视着运粮队离开县城。

    为首斥候头目正是那周大虎,他立刻吩咐五名士卒去禀报王复臣,而他则领着另外五人,尾随着车队前行。

    等他们走了不久,离他们四五百步的一块草丛里,忽然也跳出几人,有的也尾随上去,有的则急忙跑回城里。

    片刻之后,于佑明领着两千多精锐,鱼贯出城,望北而去。

    (求支持订阅,月票,推荐,收藏)

第978章踢上铁板

    永宁宣抚司境内,山林众多丘陵起伏人烟稀少,大多没有开发,彼时也没多少适合山地种植的作物,所以存在大片的无人区域,可供王复臣进行伏击。

    这次他选择了永宁南,古阑北二十里进行埋伏,他多跑了十多里地,目的就是将埋伏点的距离,拉得与山谷远一点,以免事后被明军发现踪迹。

    此时五千人依然埋伏在官道两侧,等候着明军粮队过来,他们埋伏了一个时辰,一名斥候窜进树林,来到王复臣的面前,“启禀统领,明军运粮队从古阑出发,大概还有半个时辰到这里。”

    “有多少车辆,多少人马护卫?”王复臣点点头,周围的部将们一阵兴奋。

    “有四五百辆大车,民夫千余人,护卫两千左右。”

    “两千人,这么多?”王复林听了不惊插了下嘴。

    王复臣对这个数字到不惊讶,要是人少反而会让他怀疑,“他们这是吃一堑长一智,上次一千人护卫,被我们劫了,这次自然要多派些人马护卫,不过明军的精锐不是在泸州,就是去了云南,剩下的还要防守重庆,能来护卫的多半是些府兵。”

    说着王复臣看着众人,笑道:“这些府兵你们听说过么?那王彦也是有意思,看卫所糜烂,就搞出个府兵出来,其实和卫所一样,都是些锄地的农民而已,哪里会打什么仗,我们一冲,便能像上次一样,轻松将他们击败。”

    众将听了,都笑了起来,王复臣见此点了点头,便让众人分头埋伏,等他号令。

    王复臣这么说其实是给属下打气,其实他心里对于王彦还是佩服的,这个府兵的战力确实不行,可是明朝也不用府兵来打仗,只是进行三年的初步训练,然后选拔合格者进入镇军,这个时候府兵的作用才体现出来,他大大减少了镇军训练的时间。

    像明朝这样的大帝国,恐怖的不是一两支战力强劲的军队,恐怖的是中央帝国强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王彦府兵制初见成效后,平时便可以少养军队,节省军资培养将官,一到作战,军官派下去,极短的时间内就可拉起近百万的大军。

    当然现在天下几分,明朝还有强劲的对手,还并没有到大国不尚权谋,直接实力碾压的地步。

    王复臣吩咐之后,众多将领便各自散去,伏在部署身边。

    半个时辰后,官道上出现了一队人马,一员明将骑着骡马走在前面,后面一辆辆大车缓慢而行,在车辆两边,拿着藤牌腰挂战刀,手握长枪的士卒,低头而行。

    王复臣见此,伸手一招,亲卫立刻送上一把强弓,他两根手指捏住一根破甲箭,搭上弓弦,用力拉成满圆,三菱箭头指着李定国,寒光闪闪的随着李定国移动而移动,树林里的士卒也都搭好弓箭,目光注视着骑着骡马的明军将官。

    王复臣造反多年,是崇祯年间汹涌澎湃的流寇战争大浪淘沙的人物,武力自然不凡,周围的将士对他也颇有信心,那明将应声落马之时,就是他们突然攻击的信号。

    忽然,王复臣两指一松,弓弦发出清脆的一声弦响,箭矢破空而出,急速的向李定国射去。

    明军早知道会遇上伏击,心中也早有防备,李定国知道自己肯定是最先被攻击的对相,他虽然自持武力,但是也不会拿自己的姓命开玩笑。

    他表面上只穿了一套千户的铁甲,其实里面还有一件不错的棉甲,一层上好的丝绸。

    这虽然有些热,使他里面都已经湿透,但是这样却防御力大增,弓箭是射不死他。

    穿着么多行头在八月的四川行走,肯定受不了,可好在日在半空未到正午,他有骡马代步。

    李定国骑在骡马上,表面目视前方而行,实则余光扫视两侧,十分警惕。忽然,他听到一声弦响,一道劲风便向他袭来,只见他本能的身子一侧,双腿夹住马腹,倒向一边,骡马承受不住发出一声嘶鸣,因为失去平衡重心不稳,立刻向侧倾斜。

    “射!”树林中的西军看见这一幕,以为明将被一箭射落下马,顿时激动的一声呐喊,然后弯弓开射。

    明将落马就是动手的信号,可就在这时,李定国腰腹用力,再骡马将要被他的身体拉得侧倒的瞬间,却忽然坐正回来,手中握着一支羽箭,稳住了侧倒的骡马。

    这突然的变化,让不少士卒一惊,手中的箭便没有射出去。

    “防御!”李定国坐稳的瞬间,立时一声大喝。

    精神紧绷了一路的明军士卒,见伏兵出现,反而松了口气,比起现身的敌人,不知道什么时候遭受攻击,才是最令人恐惧的。

    一时间,明军藤牌手立刻结阵,伪装成民夫的火铳手,则从车上拿起事先装好弹药的自生火铳。

    两侧射来的箭雨,大步分被藤牌挡住,剩下的射在车辆上,发出“哆哆”的声响,不少明军士卒被箭雨射中,立刻发出一声惨叫。

    现在明军也富裕起来,士卒们大多穿了一件绸子,箭矢射过来,普通的破开罩甲,就没有了力道,重箭射穿衣甲,箭头被明军士卒内穿的丝衣包住,插入身体,也不能造成巨大的伤害,不少明军虽然惨叫着,却依然能够带伤作战。

    埋伏打的就是一个突然袭击和猝不及防,西军射完一箭,立刻呼啸着从树林里冲出,那些因为李定国居然没死而愣神的士卒,也慌忙松开弓弦,紧随着杀了出来。

    西军以为明军会像上次一样,被吓得混乱不堪,可是他们冲了出来,才发现情况不对。

    看着举刀杀来的西军,李定国下了骡马,站在藤牌之后,立时一声大喝。“放!”

    “砰砰砰”的一排铳声响起,冲在前面的西军顿时被打得倒飞出去。

    这让前冲的西军微微一愣,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一名军官看见被打得倒飞的尸体,有些意外,他呆滞了一下,然后却一声大喊,挥刀继续冲锋。

    “轰”的一下,两侧冲出的西军在铳丸的射杀下,撞上了明军,却被明军盾牌手挡住,明军长枪手则不断从盾牌的缝隙间,刺出长枪,然后收回来,每一枪都鲜血飞溅。

    王复臣见此立时大恐,他立刻意识到遇见了精锐的明军,西军几乎没有配合,而明军确结阵而战,任凭西军冲杀,却如磐石般巍然不动。

    “砰砰砰”明军突然受袭,无法三列轮击,形成连续火力,可是一旦他们装上弹药,打上一排铳,立刻就给了西军致命打击。

    西军就在明军跟前,挥刀砍着明军的盾牌,铳声一响,立时鲜血飞溅,不少西军士卒头颅都被打烂。

    明军铳手躲在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