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 第4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房间内的将领听了都连连点头,深以为然,而且信心十足,他们好久没有遇上这么软的菜,不到十天时间,就从鸭绿江冲到了朝鲜的京畿道,接近汉城,整个过程就跟狩猎郊游一样。

    这时屋里正商量着,外面士卒禀告斥候回来,代善忙让他们进来,然后根据他们的禀报,在地图上标注了联军的位置。

    旁边的郡王尼堪看见明军的位置在他们南方五十里,东面大山,西面正是大海和江华岛,挡住了他们进军汉城的要道,于是指着地图问斥候道:“有多少军队驻扎在这里,装备如何?”

    满清将领现在青黄不接,急需要培养后辈为老一辈分忧,所以这次抵御蒙古,东征朝鲜,代善都将年轻一辈带在身边,让他们能够得到历练,赶快成才。

    斥候忙行礼道:“回禀王爷,敌军营帐蔓延,有五六万人左右,分为两座大营,其中三万明军装备精良,营中整肃,绝对是精锐之兵,住在平原上扼守要道,另外三万人是朝鲜军队,就和我们这些天遇见的朝鲜军对差不多,不过他们扎营在山坡上,有地形之利,却也并不容易对付。“

    代善听了微微皱眉,明军这么布置,就是想以三万明军为主力挡住清军,他想要杀向汉城,就得击破三万明军的大阵,还真不好对付,一时间,代善沉吟不语。

    清军刚击退了蒙古,十天不到,又杀入朝鲜内部,年轻一代的尼堪等人,却跃跃欲试。

    这时,尼堪便开口说道:“礼王爷,我到觉得要击破敌军阻拦,十分简单,就打朝鲜军,从他们身上突破。这群朝鲜军,就是一群农夫而已,根本不经打,只要牵制住明军,礼王给我五千人,本王就能冲垮三万朝鲜人。”

    一旁的襄郡王瓦克达也说道:“阿玛,那谢迁流寇出身,偷鸡摸狗可以,正面对决哪能和阿玛匹敌。正如阿玛所说,拖延下去,一旦海水解冻,朝鲜王必然又跑到岛上去,那我们就前功尽弃了。阿玛必须要下定决心!”

    年轻一辈有这样的士气,代善很欣慰,而且尼堪、瓦克达说得对,他没必要怕一个流寇出身的明将和不堪一击的朝鲜人。

    “传本王军令,大军出击,击破阻拦,直取汉城!”代善一掌拍在地图上,下达出击的命令。

第951章冲击明营

    代善军令一下,五万清军便向南开拔,杀气腾腾的扑向联军。

    清军气势高涨,他们打其他人或许还有些问题,但是打朝鲜,却完全没有心理压力。这是历史的原因,从大清立国开始,朝鲜就是他们的受气包,想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从未失手,你说有没有底气。

    “呜”

    寒风呼啸,便随这低沉的号角声,战场上满是肃杀。

    清军从白川出发,走了一天之后,休息一个晚上,便直接与明军对阵。

    空旷的原野上,战马打着响鼻,士卒吐出白气,绵延的号角在清军阵中回荡,杀气弥漫。

    “咚咚咚”沉闷而有节奏的战鼓声在明军营中响起,明军的准备并不是很充分,但他们只能全力以赴。

    朝鲜与明朝的距离相隔太远,虽然有海路联系,但是想要从明朝获取支援,还是比较困难,其难度不小于明朝将军队送进四川。

    谢迁和清楚,朝廷短时间内不会有军队过来,所以联军只能挡住清军,否则就会被清军赶下海。

    战鼓声中,明军士卒在军官指挥下,纷纷来到营寨边,明军没有出营列阵,而是准备依靠寨墙御敌,一队队名军铳手走到寨墙边,长枪手则暂时站到他们的后面,士卒们紧握武器,严阵以待。

    谢迁穿着甲胄和阮美走到营前,观看清军阵列,只见乌压压的一片人头攒动,长枪交错,宛如一片片竹林,左边平原上布满了手握长枪的骑兵,右面丘林上则布满穿着战袄的步军,俱是杀气腾腾。

    从军队数量上来说,联军人数要多一些,可从整体战斗力而言,清军却明显要强上一筹。两方实力差距并不巨大,所以战场的胜负,很难预测。

    谢迁看着清军,他凭着寨而守,清军想要要破他,没有绝对优势的兵力无法做到,这也是他没有顾忌,敢在此地阻敌的原因。

    “传令各部都给本督打起精神!”谢迁在寨墙边走过,大声呼道:“鞑子都被我们撵到淮北了,用不了多久,朝廷就能光复神京,而我们则可以直取辽地,鞑子根本没有什么可怕的,众将士今日必给鞑子迎头痛击!”

    他说着,明营中的士卒,立时呼号着回应,呐喊声伴随战鼓声响,气势壮盛。

    “都督,本营末将并不担心,可是侧翼的安危,末将却放心不下!”

    软美疾步跟在谢迁身后,有些担心东面的朝鲜军,毕竟他们的表现实在太差。

    谢迁听他话语,不禁站住向东面看了一眼,“三万人马,驻在山坡上,居高临下,占据地利,要是还稳不住阵脚,那本督无话可说了。”

    考虑到朝鲜军队的战力,谢迁一开始就很照顾他们,将他们安排在了不太重要的侧翼。

    那里时山丘起伏,而清军战马众多,所以谢迁判断清军不会重点进攻朝鲜军。

    他看着山坡上的朝鲜军营,心里也有些没底,他出了口气,沉声说道:“两营互为犄角,万一出了问题,我们也能派人支援。现在不要考虑这些,准备迎击鞑子。”

    清军中军中,代善听着明军营寨的呐喊,微微皱了下眉头。

    现在的情况与以前不一样,谢迁的人马在明军中只能算二流部队,可是现在不说二流,就是三流明军面对清军时,也没有什么恐惧之感了。

    “阿玛,各阵准备好了!”瓦克达打马来到代善身边,勒住战马说道。

    代善闻声,神情肃然,清军对上明军,已经很久没有取得一场大胜。当下他慢慢拔出战刀,顿时一声大喝,“传令左翼蒙古正白旗出击。”

    “呜呜”尖锐的号角冲天而起。

    清军三千骑兵,马蹄躁动的拨动地面,战马不停的打着响鼻,随着号角声一起,一员蒙古战将一夹马腹,骑兵便缓缓开始向前运动,他们速度由慢到快,最后提到全速,前面的马头不停的上下起伏。

    清军骑兵骤然发动,骑兵铺天盖地的向明军杀去,呐喊声,吼叫声,马蹄奔腾的声响,冲天而起。

    此时明军营地反而安静下来,士卒握着手中兵器,目光紧盯着如潮而来的清骑,没有发出一点声响,唯有插在营垒上的旗帜迎风猎猎。

    “敌近五百步!”终于,营中一声大喊,打破了平静。

    尘土飞扬,清军骑兵越来越近,四百步,三百步,两百步,但是明军栅栏上伸出的佛郎机炮却始终没有开火。

    这是因为几年的大战下来,明军发现在野战中,实心弹的伤害有限度,不如换成散弹,快速泼出去四轮,造成的伤害远远比实心弹大得多,所以这次明军用的是散弹。

    这时清骑接近了一百五十步,已经进入明军佛郎机和火铳攻击的范围。

    随着军中战鼓一变,令旗挥下,在军官的嘶吼声中,栅栏上连续腾起一团团的白烟,于此同时,指挥铳手的锁拿和小鼓也随之响起,明军第一排铳手,立时点燃火绳,抬铳射击。

    在绵延的炮响和铳声中,整个明军阵线立刻被白烟覆盖,而在白烟中,火光不时闪现,如同夏日雷云一般。

    一瞬间,佛郎机的铁砂成片泼出,一排排的铳丸,织成密集的大网,呼啸着向清军骑兵射去。

    奔在最前面的数百名骑兵顿时人仰马翻,战马不停的向前栽倒,将骑士甩了出去,铳丸呼啸,不断击落清军,而最恐怖的还是成片泼出的铁砂,简直如同一面沙墙一样,使得清骑无处闪躲。

    清骑急速冲到一百五十后,往后每前进一步,都付出极大伤亡,而他们的速度也忽然慢了下来,清骑仿佛是在与明军射来的铳丸对冲,速度一下就被阻击下来,又像是遇到了无形的阻拦,清军不断坠马,可就是接近不了一百不步的距离。

    整个清军骑兵,仿佛被巨力给拖住,但这个巨力并没持续多久,当佛郎机炮四轮打完,清军面对的铳丸稀疏的瞬间,清骑立刻像挣脱缰绳的野马,猛然冲到了百步,然后是五十步。

    这时一部分清军骑兵开始向明军抛射箭矢,另一些却甩动飞钩,抓住明军的栅栏,然后催马回拉,十几匹战马同时用力,瞬间就将栅栏拉倒大段。

    (感谢衰草枯杨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月票,订阅,推荐)

第952章重骑踏营

    明军士卒在栅栏内列成三排,向外放铳,无数铳丸喷射而出,“砰砰砰”的铳响伴随着腾起的硝烟,弥漫阵线。

    “放!”士卒在军官的呼喊声中,忍受着刺鼻的硝烟味道,咳嗽着紧张着在白烟中轮流射击。

    不过他们射击的速度,确无法阻挡冲击的骑兵,当佛郎机的四个子铳迅速打完之后,佛郎机炮击的速度立刻慢了下来,而少了佛郎机打出成片的铁砂将迎面而来的清骑击倒,明军的火力立刻就减弱一半,清骑立刻冲到营前。

    这一切只是在片刻之间,可却让明军将士们幻想,如果鸟铳的射速在快一些,如果佛郎机炮能多一些,有用不完的子铳,那是不是就能阻止骑兵冲上来。

    此时,三千蒙古骑兵,死伤超过六七百,他们靠近营寨,纷纷抛出飞钩,将明营的栅栏钩住,然后催动战马回拉,战马前蹄扬起,一阵嘶鸣,十多匹马同时发力,将绳索蹦直,插入泥土中的栅栏,顿时就被拉得晃动起来。

    清军骑兵挥动马鞭,死命的抽打着,战马吃疼,奋力拨动着马蹄,终于在一阵长嘶中,猛然将一段长三丈的栅栏拉倒,带出成片的泥土,而在整个过程中,清骑依然不断的被射落下马。

    远处代善目光如水,他眯着眼睛注视着蒙古骑兵将明军营垒的栅栏拉开,并没有心疼蒙古兵的伤亡,而是一挥手,“重骑出击!”

    代善作为爱新觉罗家的长者,历经风雨,年轻时还曾获得“巴图鲁”的称号,他一生指挥战斗无数,经验丰富。

    虽说年岁越大,他整个人在性情上就越加保守,越加温和,但是一旦决定了作战,他在指挥上却毫不犹豫,雷厉风行。

    “呜呜”清军号角再次奏响,清军阵中又是三千骑兵冲出。

    前面蒙古人虽然死伤惨重,但他们已经破开明军营垒的栅栏,为重骑兵冲入明军营地,创造了条件。

    此时明军阵线上已经遭受了清骑箭矢覆盖,铳兵不断被射倒,阵型稍微松动,而蒙古骑兵拉开明军营垒的栅栏,无疑是明军进一步暴露出啦。

    有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遭打头浪,谢迁正预让士卒稳住阵型,清军阵中号角冲天而起,他向清军望去,只见一只骑兵队伍缓缓开出,人马俱甲,阳光照射下,整个队伍寒光闪闪。

    “重骑!”阮美一声惊呼。

    同清军骑兵交手最多的还是楚党的军队,明军步军最怕的就是清军的重骑。

    谢迁脸色一寒,神情凝重起来,他没有与清军重骑交过手,但是朝廷武学给将领教学时,多次提到了清军的重骑,并编写了书籍,送到前线将领手中,以便经验交流。

    谢迁见这些骑兵都向小山一样高大,冲锋起来地动山摇,声势滔天,立刻挥手下令道:“佛郎机换实弹,暂停攻击!”

    他身后的棋牌官立刻发令,重骑兵弓箭难伤,而铳丸在五十步内才有可能破甲,但这么近的距离,最多发一轮铳,阵线就被撞上了。

    命令传达,佛郎机立时停歇下来,炮手们连忙给子铳装上弹药,将四个子铳全部准备好,以便能够速射四轮。

    清军重骑缓慢的提起速度,当到了五百步外时,为首的将领知道马上就要进入佛郎机打击的范围,只漏出一双眼睛的清将,举起长枪,最前排的重骑兵,都将目光投向他,并将手中的骑枪伸出,压低,枪头对准了明阵。

    “杀!”重骑裹在铁甲中,人和马再加上甲胄,至少数百多斤,奔跑起来的冲击力,足以撼动山河。

    重骑兵因为自身太重,所以启动很慢,可是一旦跑动起来,速度便轻易降不下来。

    眼看着重骑已经提起速度,四蹄入飞,骑兵身体前倾,排山倒海般的将要冲击明军阵线,那地动山摇的声势,给了明军极大的威压。

    谢迁紧紧盯着来袭的骑兵,心中默算这距离,当骑兵进入五百步,他果断地挥下了手!

    旗排官挥动红旗,指挥佛郎机的统领官大声喝道:“放!”

    炮响一片,声如闷雷,呼啸而出的炮弹,急速飞向了敌骑,最前面一排中,一名骑士突然被炮弹砸中头盔,一声脆响,骑兵被砸的脖子一仰,颈椎断裂,手里的骑枪随之垂下,身体慢慢伏在了马背上。

    为了加强冲击力,清军将骑兵绑在了战马上,即使被砸死,也很少落马,战马带着他的尸体,继续奔驰,明军见没有骑兵坠落,纷纷露出了惊恐。

    这时终于有炮弹砸中马头,整个战马带着骑兵腾空而起,然后重重摔在地上,溅起一片尘土,让前排的明军立时松了口气。

    “枪兵!”谢迁一声大吼,长枪手立刻迅速从铳兵的间隙间跑到前沿,然后蹲下竖起枪林抵挡重骑的冲击。

    ?一百五十步!五十步!

    随着距离接近,指挥铳手手的军官,或许是因为紧张,他的声音都有些走调了,“放!”

    股股硝烟腾起,数千支火铳,同时开火,前面蹲坐的枪兵看到了壮观的一幕。

    冲在最前的骑兵,纷纷栽倒,铳手们没有打人,而是统统瞄准战马,就在眨眼之间,整个平原似乎发生了地震,土石飞溅,一匹接一匹的战马砸在地上。

    明军士卒没有来得及欣喜,重骑就如滔天洪水般撞上了明军的枪林,整个大阵迅速凹了进去,重骑转眼之间,就冲垮了明军步兵的数道防线,明军阵线瞬间以溃堤之势被清骑撞开。

    “礼王爷,骑兵已经冲破明军阵线了!”尼堪大声说道,指着骑兵,脸上满是喜色。

    代善早已看到,可是重骑虽然冲开了明阵,但是明军整条阵线却并没有混乱,被冲开处的明军,又从新聚拢起来,显然不是一两次撞击就能击溃。

    代善一挥手,“瓦克达,率一万骑兵,看准机会,冲入大营。”

    他说完,又转头看向尼堪,“本王给你一万步军,你必须尽快击破明军侧翼的朝鲜军,然后包抄明军后路,本王要将三万明军,全部留在这里。”

第953章联军溃退

    重骑冲开阵线,从疾驰中慢慢降低速度,重新组阵,然后继续冲锋,再次贯阵而出。

    被骑兵碾过的地方,一片狼藉,到处都是明军的尸体,让人触目惊心。

    谢迁看着清骑出营,立时急呼道:“将盾车、刀车推出来,士卒重组队形。”

    很快重骑在远处停下,缓慢调头,又一次向明军冲锋,而他们身后一支近万的骑兵,也同时发动。

    “都督,东面也开始了!”阮美听见朝鲜军营方向传来一阵喊杀声,扭头见无数清军蚁附着向山坡攀爬,大声提醒谢迁。

    山坡上,朝鲜军正向下攒射清军,无数箭矢如同飞蝗般落下。

    谢迁闻声看了一眼,他现在已经没有精力关注朝鲜军,他扭过头来,“清军主攻的是我们,侧翼暂时不用担心。”

    这时明军阵中,趁着清军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