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 第3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铎一阵烦躁,来回踱步,这时一队白甲兵,狂奔而至,不少人身上满是鲜血,显然是经过了血战。

    骑兵边奔边喊,“王爷,关东街被明军堵住,巴山统领被明将杀了,明军正往北城冲来。”

    巴山死了,众将领听了顿时齐齐变色,喀喀木立时大喊道:“快扶王爷上马,必须立刻突围!”

    (感谢吃点好吃的打赏,求订阅,求月票,求推荐)

第896章尘埃落定

    明军围困扬州之初,便放弃北门不围,一是因为明军兵力不足,无法围困四城,二是因为围三缺一,给城中清兵一条退路,可以消弱清军的抵抗意志,否则多铎无路可走,便会死战到底,同扬州玉石俱焚。

    王彦和明廷的目标,就是要将扬州的清军围歼,不让他们逃到淮北,明军虽然放开北门,但自然不会让多铎轻易逃脱。

    扬州北门打开,数千清兵冲出,直奔明军挖掘的深壕,守卫壕沟的明军只有两千多人,能阻挡清军派出小股清军和骑兵出城骚扰,能给明军争取一点反应的时间,但是想要阻拦清军出逃,便显然不行。

    这时面对数千绿营的冲击,守壕的明军放了一排铳,适当抵抗,两千明军便龟缩在一角,主动让开正面,退到壕沟一侧防守,冲出来的清兵也不理会龟缩在一角的明军,冒着铳丸,迅速将土墙推倒,扑上木板,多铎领着四千骑兵急速冲出,近万顶着红顶斗笠的绿营败军,仓皇而逃。

    多铎引着万余败军,从北门拥出,骑兵在前,后面步卒发足狂奔,一口气奔出三十多里。他回头一看,后面的步军,已经被他甩的没了踪影,于是拉住马缰,让战马停了下来。

    一阵人声马嘶,四千多骑在官道上急停下来,苏克萨哈打马靠近多铎,“王爷怎么呢?”

    多铎回望了扬州方向一眼,他心中不禁涌起一种难以抑制的挫败感,从顺治二年他一路势如破竹南下江南,到今日被明军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击败,仓皇逃出扬州,一切就跟做梦一般。

    “等等后面的步军!”多铎收住情绪,他需要整理下思路,于是向四周张望了一下,然后马鞭一指下令道:“派人进林子看看,大军就在树林外休息半个时辰,不要进入树林!”

    身后一队白甲兵听命,立刻一夹马腹,奔到树林边,然后翻身下马,摸进林中。

    清军一口气奔了三十里,骑兵们都有些疲了,纷纷下马找块干燥之地坐下,有干粮的吃点干粮,有水的喝点水,没有的便抓紧时间小睡片刻。

    多铎在路边一块石头上坐下,苏克萨哈等满将便围了过来,建议道:“王爷,合肥还有四五万人马,粮食和物资也都充足,我们可以西走合肥,重整旗鼓。”

    现在摆在清军面前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是向西走**过滁州去合肥投江北提督马光辉,那里还有四五万清军,一是向北走泗州,寻机渡过淮河,撤往淮北。

    守扬州让多铎心有余悸,他摇了摇头,“明军在安庆、芜湖驻有重兵,下一步就是攻拔合肥城,这次扬州被围困,合肥都没有支援本王,我们过去太过危险,况且李过在滁州,本王未必能冲开他的阻拦。”

    西面滁州有五忠军忠至镇阻拦,多铎与李过交过手,是个硬茬子,不是很好对付,能否冲过忠至镇的阻拦,他尚未可知,而且扬州一丢,合肥就成为明军下一个进攻的要点,清军是弃是守,还不一定,所以多铎否定了向西逃窜的建议。

    “王爷怀疑马光辉吗?”苏克萨哈却听出了另一层意思。

    这确实是多铎不想去合肥的原因之一,扬州一败,让多铎思绪很乱,现在这一问一答,他的头脑清醒了不少。

    多铎冷哼了一声,“扬州、合肥本来互为犄角,本王两次向合肥求救,可是马光辉却没有大的动作。本王不是不信他,而是如今局势大不相同,本王不能不小心。要是马光辉生了反心,将本王扣下,向南明换取利益,那就万事休矣。眼下的局势,那些汉将同富贵可以,想要他们与大清共患难怕是不行,关键时刻还得靠我们满人。”

    多铎说的是实情,现在汉人见他们色厉内荏,都有些不听号令了,苏克萨哈沉吟一下,“不去合肥,那就只能向北走了。”

    北面淮泗一线,同样有明军阻拦,可相对而言,负责阻拦的张名振在实力上要弱上一些,唯一有些困难的是淮河横在身前,不过多尔衮派遣何洛会南下支援,三万人马已经到了淮泗一线,有他们接应,想要撤回淮北,问题应该不大。

    “就走北面,摄政王派来的援兵,正同张名振对持,我们走天长,过泗州,沿着当初南下的道路,寻机返回淮北。”

    多铎点了点头,站了起来,他目光看向树林边几匹吃草的战马,不禁微微皱眉,怎么进林打探的士卒还没出来,这让他眼神立时一厉。

    就在这时,树林内忽然传出一声铳响,吃草的马儿顿时一惊,立刻从树林边上跑开,沿着官道休息的清军吓得纷纷起身,这时树林边缘出现一排排身影,无数火铳从树林两旁伸出,“砰砰砰”一排铳响,清军顿时人马俱惊。

    八万明军围攻扬州,四万攻西城,东南两城外各有一万人牵制,剩下的两万人中,一万人负责留守大营,另外一万人,有浙系将领王翊率领,埋伏在北城外,伏击出逃的清兵。

    王翊是鲁王一派中毕竟能战之人,鲁王最艰苦之时,只剩两块地盘,一是孤悬海外的舟山,一是四明山抗清基地,而王翊便是四明山的领导人,是鲁王在陆上的主要战力。

    他奉命伏击溃兵,选择在这片树林内埋伏,不想多铎警惕性很高,逢林不入,让他在树林中伏杀清军的计划落空,只能率部直接突袭。

    排铳放完,树林边缘弥漫起一片硝烟,受惊中铳的战马吃疼,失去控制后在官道上狂奔乱撞,一连撞飞几名清兵,官道上一片混乱,不断有士卒和战马中铳倒地,马嘶人嚎。

    “各军上马,立刻撤离!”多铎等人慌乱中纷纷上马,战马躁动,他一手拉着马缰,一边厉声大喊。

    要是平原上,多铎便直接让骑兵冲杀了,可是明军躲在树林内,他却没有办法。

    值得庆幸的是,他并没有让士卒到树林中休息,否责便真着了明军的道,进去容易,出来难。

    这时,他也顾不上还没敢过来的万余绿营兵,直接果断的拔马便走,他身后清兵也在慌乱中纷纷上马,跟着他疾驰前突。

    骑兵在两侧铳丸的夹击下,不断被射落下马,就像下饺子一样坠下,连紧随在多铎身后的梅勒额真葛褚哈都被打落下马。

    多铎心中一阵悲鸣,但他没有回头,现在只有前突,才有一线生机。

    对于骑兵要跑,明军其实也没有办法,江北地形整体而言,还是平地居多,他要是列阵阻击,多铎肯定就会不走官道,踩着田地而走,现在从两侧树林中射杀,却无法阻乱多铎逃脱。

    王翊让士卒放了一阵铳后,等清骑大部出了埋伏圈,才让士卒从两侧树林中杀出,围剿官道上丢失战马的残军。

    整个战斗,持续不到一刻中便结束,王翊并没有让士卒去追击多铎,一是追不上,二是万一追到开阔地带,让他骑兵反过来一冲,反而不美,至于多铎,便只能交给泗州布防的张名振了。

    一万明军,就地清理战场,然后便列阵等后,不多时,万余绿营跑过来,看见硝烟未烬的战场和等候的明军,为首的绿营将领一阵愕然,半响后几名绿营将领,相互看了看,然后齐齐下马,向明军走来。

    (求订阅,月票,推荐)

第897章降兵安置

    黄昏时分,天气有些微凉,蔓延于城中的喊杀声,逐渐停歇下来,整个扬州战役也进入了尾声。

    街道上,一条绳子绑着一串串的清军俘虏,从城门经过,被明军士卒押到城外大营看管,城内各个坊间,依然有明军士卒,挨家挨户的搜查,防止漏网之鱼藏匿在居民家中。

    天将黑时,明军基本掌控了城中局势,刘顺随即让人请陈邦彦移驻扬州。

    陈邦彦在数百明军将校的簇拥下,从西城进入扬州,他先在城门处排上香案,祭奠了史可法,以及当初守卫扬州而死了几十万扬州军民,然后才进入城中。

    祭奠时,不少扬州军官便控制不住情绪嚎啕大哭,等进城后,看见景物全变,一个个心中又满是物是人非的伤怀,不过不管怎么说,扬州打下来,压在他们心中多年的一颗石头,便卸了下来。

    扬州攻防战,最激烈的是西城上的战斗,明军一攻上西城,清军的抵抗意志立刻消散,多铎虽在城中垒了不少工事,但是绿营兵缺少一个为多铎,为大清朝死拼的理由,所以巷战并不激烈。

    唯一打了一会儿的就是关东街附近,可在负责阻击的明军击毙了清军江防统领巴山后,战斗也立时结束了。

    虽说巷战并不激励,但是城中还是有大量居民被屠杀,清军乱兵乘火打劫,甚至有不少明军也加入其中,城中多处店铺遭受洗劫,十多家大户被灭门,四处都燃烧起大火,滚滚浓烟直冲云霄。

    光打下城池,城中没了人,那打下来也没什么用。

    刘顺虽然下令,要维持扬州秩序,保护扬州元气,但一是清军乱兵太多,二是围攻扬州的明军成分复杂,派系林立,其中不少都是刚从绿营收编过来,一时间还真不好控制,最后还有人想冲击被五忠军控制的府库,使得刘顺下狠手,但凡抓住有抢劫、放火、***等最行的乱兵,甚至是明军,一概就地正法,在杀了近千人后,扬州城才重新趋于稳定。

    此时,陈邦彦与众人进得城来,街道上民夫正将一具具尸体,抬上大车,用水清扫街道上的血迹。

    陈邦彦驻足观看,旁边的刘顺说道:“阁部,城**计四万多清军,多铎率领万余残兵从北门突出,城中剩下的三万绿营,死了六七千人,身下的都被俘虏,押送到了城外看管。”

    “王翊送回消息,他在城北三十里伏击了多铎,杀伤数百清骑,但多铎却逃脱了。”陈邦彦点了点头。

    多铎有四千骑兵,江北明军几乎没有什么战马,想要围堵多铎确实不容易,可听说多铎跑了,刘顺等将心中还是有些惋惜,有些泄气。

    陈邦彦见此,笑着看了众人一眼,“多铎虽然逃走,但是逃出去的万余绿营兵,却没有逃脱,扬州四万绿营被全部歼灭或被俘,楚王殿下和朝廷发动扬州战役的目标已经达到,至于多铎一夷王而已,逃了也就逃了,众位不必气馁,来日战场相遇再将他擒下不就成了么。”

    扬州的旗丁并没有多少,主力是四万多绿营兵,明军发动扬州战役的目标就是将这四万多绿营留在扬州,免得这些清兵退到淮北后,与清军骑兵配合,打造一道防线,那将是明军北伐的巨大障碍。

    按着明军最初的目标,多铎确实不是重点,重点是四万多绿营兵,如此来说的话,明军确实完成了王彦交代的任务。

    刘顺等人听陈邦彦这么说,收拾心情,然后问道:“阁部,若是王翊将逃出城的万余绿营也俘获了,那扬州一战俘虏便有三万余众,这么多俘虏要怎么处置?”

    以明朝现在的岁入而言,目前明军的数量已经足够,在多就有点养不起了,而且这些绿营兵从军日久,染上了许多恶习,大多是兵油子,陈邦彦并不建议朝廷继续收编。

    之前南京大战后,明朝三方内斗,各方抢夺胜利果实,三方都大肆招降清军和满清官员加入己方阵营,使得明朝的官僚队伍,质量下降明显,而收编的绿营军也陋习极多,军纪败坏,成了明朝的一个隐患。

    明朝官僚系统在崇祯年间时,基本已经烂透,可是崇祯朝覆灭,南京弘光朝覆灭,明朝原来的官僚集团,其实已经随着两朝的覆灭而打破、消散,而逃到西南的隆武朝廷,于福建又遭受了福京之变,等逃到广京时,那些意志不坚的基本都已经降清,或者回乡归隐。

    在这些变故之后,还跟着朝廷到广京,坚持抗清的大臣,不管能力如何,大多是有理想有抱负之人,而这批人组建起来的朝廷,其实已经完成了一个蜕变,官僚集团要相对于崇祯朝时官僚对于天下更有责任感。

    这点可以从他们的流亡诗看出来,如南逃文人徐孚远得知隆武登基后,便写有“江南大势以漫漫,忽闻制诏来新安。安得两腋生羽翰,从风飞去侍龙鸾。”

    随着明朝疆域扩大,官僚队伍扩大,特别是大批未经考核的降官加入,使得攻下南京后,本来就面临腐化危险的官僚系统,问题更大。

    楚党内部已经发生了几起严重的贪腐事件,其中还有王彦族人的身影,而拉他下水的正是一名降官,这便引起了王彦和楚党高层的警惕,而陈邦彦作为兵部堂官,不只是担心官员的问题,同时也担心军队盲目扩大,吸收绿营带来的各种问题。

    这三万多绿营兵,陈邦彦不建议楚党一派收编,但是他们不收编,唐、鲁未必不想,陈邦彦沉思了半响,开口说道:“这些绿营兵,先全部关押起来。前段时间宗藩迁台,可台湾荒芜,加上岛上有少民所立之国不服王化,台督传回消息,希望朝廷派兵过去镇压,本阁会建议将这批俘虏全部发往台岛,一用来开荒屯田,充实台岛人口,二来他们毕竟是军队出身,可以用来震慑少民,帮助台督稳定台湾。”

    刘顺听他这么说,并没有什么意见,绿营军确实陋习太多,而且多是兵油子,这些人用的好,战力还是很强很能打,用的不好,便容易让他们带坏明军的风气。

    五忠军要从下面镇军中补充士卒,其中便包括从绿营改编的武毅军中选人,可五忠军诸将,无疑都不太喜欢武毅军中的滑头,而更愿意从神策等军中挑选士卒补充。

    说完俘虏的问题,陈邦彦走了几步,忽然笑着问道:“扬州是晋商在江南重点经营之所,本阁让你查封的那些店铺和仓库收获几何?”

    提起这件事刘顺脸上立时露出恼色,“阁部,我正要向你汇报此事,那些奸商真是狡猾,货物和银钱早被转移了,十多个仓库,基本全是空的。”

第898章空空如野

    陈邦彦听了刘顺的话,步子停了下来,心中有些惊讶,晋商在江南搜刮的许多财务,都运到了扬州,如果这些东西已经被搬空转移,那明军的收获将大打折扣。

    晋商在扬州产业极多,陈邦彦和王彦都以为打下扬州后能有不少的收获,但现在看来,他们是失算了。

    商人信息很多,对于局势嗅觉很敏锐,或许晋商察觉到满清无法灭掉大明,明军很可能推进到淮河一线与清廷划江而治之时,便开始将淮河南岸的资产向北方转移。

    “他们反应道是很敏锐!”陈邦彦眉头皱了下,这么一大盘菜飞了,让他心中很不爽,但是现在也没半法挽回,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刘顺等将领也很是恼火,按着潜规则,明军打下一城所得斩获,除了上缴给朝廷之外,参与攻城的部队,是能够截留一部分用来激烈士卒的。

    扬州是江北重镇,漕运枢纽,明军都已为能分到不少利益,可晋商居然提前跑了,这让他有种期待落空的感觉。

    “好了,这天下都是大明的,这次虽然让这**商溜走,但等你们打到山西,他们还能将银子带到关外去么?”陈邦彦安抚几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