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 第3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明军面对清军骑兵的无力,也让八旗将士们,似乎摆脱了连续失败的阴影。

    一路上,各地劫掠而归的清兵,不断的汇集,包衣赶着大小车辆,牛马骡子,形成了一道长达数里的旁大车队。

    十二月二十二日,阿济格领着人马到了宜城。

    这里是清军的物资集结之地,因为襄阳有郝摇旗在,所以清兵将抢来的东西放在宜城县,等到凑足一部分后,便让千把骑兵护卫着包衣将粮食和银钱,经过危险的襄樊,运到新野,再转往河南。

    阿济格到了宜城外,却发现情况有些不对了。

    这个时候的宜城,城门居然紧闭起来,城上似乎还有兵马晃动,阿济格忙一举手,身后的大队,顿时静止下来。

    阿济格看了一会儿,皱了皱眉头,伸手向前一挥,一队骑兵立刻奔出,片刻后便到了城下,过了许久,宜城的城门才缓缓打开,一员清将,领着一队步军跑了出来。

    阿济格视之,乃是尚可喜麾下的许尔显,脸色不禁一变,有些阴沉起来。

    等许尔显到了他跟前,阿济格不等他下马,便喝问道:“你不是在白河口扎营,监视襄樊吗?谁让你跑到宜城来的?”

    许尔显脸上有些尴尬,又有些恐惧,他翻身下马,然后跪在雪地上,回道:“王爷,奴才是领一万人马,在白河口驻扎,监视郝摇旗,可是谁想,前日从枣阳方向西突然杀出三万多明军,其中还有五六千马军。”说道着,许尔显声音有些颤抖起来,带着哭腔接着说道:“末将淬不及防,还没反应过来,营盘就被明军马军给冲破了。”

    (感谢66嘿嘿的五百打赏,感谢大家的订阅、月票、推荐。强推结束,感谢大家这一个星期的支持。晚上应该还有一章)

第812章惊慌失措

    许尔显的话犹如晴天霹雳,让阿济格毫无准备,他方才一路上,还蔑视明军,为清军在汉江之南,如入无人之境,纵横近一个月,而洋洋自得,可转眼之间,他就跌进了深渊。

    真是吃着火锅唱着歌,忽然就被告知后路被人断了,他简直不敢相信。

    一时间,阿济格坐在马上的身子一晃,险些被惊的摔下马来。

    阿济格的脾气,在清朝内部是出了名的暴躁,在汉阳城下,他的暴脾气并未发作,可这时却忍不了。

    他刚稳住身子,却又忽然跳下站马,一双大手猛然将许尔显提起,怒吼道:“你说什么,三万多明军,怎么可能,他们是飞过来的吗?”

    许尔显也是一员八旗战将,但却被阿济格一提就起,可见阿济格的力量。

    他被阿济格的唾沫糊了一脸,偏偏在山林里生养的满人,并不像汉人那么讲究,喜欢吃肉,但是却从不用青盐漱漱口,口臭至极,不过许尔显也没功夫在意这些细节,他被阿济格提起,已经吓得有些腿软。

    “王爷,奴才怎敢在这样的大事上欺骗您呢?”许尔显有些惶恐。

    阿济格听后,也冷静了一些,这种事确实不能开玩笑,他进城后稍加了解,就可以全都知晓。

    “哼!”阿济格猛然一推,将许尔显丢在雪地上,怒声道:“没用的奴才,你坏了本王的大事,也坏了大清的江山!”

    阿济格这不是开玩笑,说的一点也不严重,反而还轻了一些,多尔衮正等着他劫掠回去的粮食,来解决眼下的危机,要是粮食运不出去,那清廷明年就难过了。

    而且这次作战,是清军用来振奋士气的一战,目的是出来揍一顿南明,让人看看,大清的拳头依然厉害,别看明军夺了江南,可大清依然揍的明军满地找牙。

    这不仅可以稳定清廷内部的人心,提高清军的士气,说不定还能让南明知难而退,达成南北分治。

    南北分治本来是豪格的主张,多尔衮如果同意,就表示他之前的策略完成错误,可局势变换,形势比人强,好在豪格已经分裂出去,大清内部都是他的人,他就算改变策略,也不会有人以此来攻击他。

    多尔衮虽然不情愿,但如果能够暂时停战,他还是会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可是这一切,都得这次南下劫掠打的漂亮,可现在说好的出来揍人,现在却要被人关在家门里打死,那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清军本来已经完成南下的任务,正一路开开心心的回家,可走到宜城,后路却断了。

    回不去,反而可能被弄死,这对清军和阿济格无疑是当头棒喝。

    “阿玛,明军从枣阳方相出现,应该是走的汉江之北的荒芜地带,所以我们没有察觉,否则不可能突然出现三万多明军!”阿济格的次子傅勒赫开口说道。

    “本王不知道么!”次子的分析,却引来了阿济格一声怒喝。

    三万人不可能真得飞到他们后面,阿济格冷静一想,早就反应过来了。

    顺三年的时,阿济格的长子和度病死,次子傅勒赫便被封为镇国公。

    傅勒赫刚好二十岁,基本没有参与父辈的创业,本来是要养成个纨绔,但是这些年清廷内部动荡,加上老一辈慢慢凋敝,多尔衮深感缺少人才,所以才培养了勒克德浑、博洛、满达海等人,但这三都争气,一个接一个都死掉,为大清尽忠,满人政权就显得有些青黄不接了,多尔衮便只能矮个里面拔高个,重新挑选人才培养,傅勒赫就是其中之一。

    这次阿济格把他带在身边,也是为了进行培养,而且对他十分严厉、苛刻,就像之前多尔衮对他一样。

    傅勒赫被吼一句,忙底下头去,阿济格则踱步起来。

    由不得他不急,前面忽然出现三万多明军拦路,后面的明军也在慢慢撵过来,他面临的情况,已经十分危急。

    忽然阿济格停住脚步,回头瞪着许尔显,“营盘被破,你怎么不逃向新野,反而跑到宜城?”

    阿济格性格有时候很粗暴,在满清几个王爷中,也是以有勇无谋而著称,但他能打那么多胜仗,显然光靠勇是不行的。

    “因为明军突然袭击时,已经派兵在北面阻挡,防止奴才和溃兵往北面逃窜,所以奴才只能南逃到宜城。”许尔显磕头道。

    “完了!明军显然还要谋取新野!”阿济格心头一颤,“明军打的谁的旗号?”

    “忠勇戴之藩,横冲秦尚行、赵慎宽。”许尔显顿了一下,又补充说道:“奴才好像还看见了谭泰。”

    “谭泰?”阿济格瞬时眼睛一瞪,再次将许尔显提起,“你说什么?你看见了谭泰?”

    许尔显是跟着尚可喜一起投降清朝的人,跟着清朝一起发家,大清江山怎么说,他也是有那么一丝功劳的,而作为最早投降清朝的一批汉人,他与满清上层人物一起窝在沈阳那么个巴掌大的地方,自然基本都认识。

    许尔显惊慌道:“王爷,奴才怎么可能看错人呢?奴才差点死在谭泰手上!”

    “岂有此理,谭泰那厮还带着兵,帮明军作战怎地?”阿济格听大怒,“等本王抓住他,绝对饶不了他。大清将浙闽交给他,他辜负信任不说,现在还给明军卖命,居然还冲杀在前,真是天生反骨,要是逮着了,本王一定把他挫骨扬灰。”

    满人崇敬强者,现在居然出现了这么个败类,阿济格感到深深的耻辱,且谭泰投降的影响,就算比不上洪承畴投清,但对清廷来说,估计也差不了多少了。

    “王爷,明军拦着奴才不让奴才北逃,用意就是不想让新野方向知道他们突然出现。”许尔显吞了口唾沫,“现在谭泰又在为明军打仗,奴才看他们还留着辫子,不会是想诈城吧!”

    阿济格松开了许尔显胸前的衣襟,这次没把他推倒在地上,而是反问道:“你说前天明军突袭你的大营,具体是什么时候?”

    “前天下午,大概申时一刻左右。”许尔显回道。

    阿济格脸色一沉,“那你派人绕道去向平南王禀报没有?”

    “奴才昨天到宜城后,便派遣两路人马绕道前往新野,但目前都没消息传来。”

    阿济格沉吟一下,“现在只能期望平南王能有所警惕,希望新野还没有丢。”

    (感谢两眼发呆的五百打赏,感谢大家的月票推荐订阅。)

第813章硬闯

    “王爷!王爷!”

    这时,一队骑兵疾驰着从后面赶来,飞速的跃过道路上的车辆,停下的清军纷纷扭头向他张望,只见为首一员清将,边挥动马鞭,边大声呼喊,声音有些急切。

    阿济格闻声,回头望了一眼,却是他安排在后面监视明军之人。

    那群撮鸟,上又不敢上,退又不退,就像一张粘人的狗皮膏药,十分烦人。

    他们越聚越多,恐怕已经有好几万人,而这么多人跟在屁股后面,阿济格自然要派人盯着,不然阴沟里翻船,岂不让人笑话。

    清将奔驰到队伍前面,立时翻身下马,跪地急声道:“王爷,后面跟着的明军,提速追上来了。”

    这他娘的前面刚得到被阻截的消息,后面的撮鸟们胆子也一下肥了。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本王怕是一早就着了他们的道了。

    “王爷,现在怎么办?咱们继续走新野,还是学豫王爷走汉北,翻山入两淮。”众多清将都围了过来。

    阿济格脸上阴沉,没有回答,反而沉声问那报信之人,“后面的明军,离我们还有多远?”

    “前锋离我们只有二十多里。”

    众多清将听了,一阵惊呼,都露出慌乱之色。

    对于后面的明军,阿济格原本并不在意,他就当是遛遛狗,让明军跟着也没什么所谓,但现在后面的狗却变成了狼,要来要他的姓命。

    “传令,所有人,除了粮食,一两银子都不许携带,全都给本王上马,立刻奔向新野!”阿济格毕竟是征战多年之人,经营丰富,这样危机的时刻,他必须尽快做出决断,他只能希望尚可喜能多撑一段时间了。

    他一声令下,便翻身上马,正要拔马而行,马头的缰绳却被次子傅勒赫拉住,急声说道:“阿玛,新野情况不明,不如丢弃全部物资,走江北逃出去。”

    阿济格瞪了他一眼,一鞭子抽来,喝道:“松开!”

    历史上,北兵南下,之所以走南阳过新野,便是因为这个地方好走,因为两边都是山,只有这里是河谷平原,大军走起来方便,所以才是兵家必争之地。

    可是现在,新野方向的情况,已经不明确,那走汉北的荒芜之地,也算是一条出路,毕竟多铎曾经走过一回,而这次明军也是从此避开清军的视线,潜行到他们后面。

    “阿玛,粮食虽然重要,但比不上大清的数万健儿啊!”傅勒赫挨了一鞭子,脸上留下一道血痕,但却任然不放手,“阿玛,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阿济格闻语大怒,他这个儿子,水平还是次了一些,“自以为是!老十五是怎么撤出湖广的?”

    傅勒赫确实有些水,毕竟二十岁,又刚被培养,许多事情只知道结果,不知内情细节,便想当然了,他觉得十五叔能走汉北进入两淮,他们自然也能,但对于具体情况却并不知晓。

    阿济格见傅勒赫答不上来,有些懵,冷哼一声,“老十五能够撤出来,是傅上瑞在武昌拖住明军二三天时间,而且那时汉江之北荒芜不过一年,道路可辨,骑兵还能驰骋,况且他是从南向北,走的是石潼河谷。可是现在追兵离我们不过二十里,江北荒芜三年,荆棘遍布,道路不通,骑兵的速度发挥不出来。走江北,我们是从西向东,你在前面披荆斩棘,为后明军开路,翻过大洪山,还要翻大别山,你想让明军一路掩杀到大别山下,让大清勇士都葬送在江北吗?”

    湖广的气候,不像北方草原,除了长草,风一吹,小树,特别荆棘飞涨,淹没道路,不清理一下,战马跑一阵,必定被划的血渍呼啦。

    戴之藩这次便是一路从武昌附近,砍到枣阳一带,不然也不会让阿济格在汉南纵横近一个月的时间。

    众多清将听了阿济格的话语,也明白了,汉北估计走不通,小股人马或许还行,大队过去,恐怕还没砍到大洪山下,就被明军杀的差不多了。

    傅勒赫面色通红,不自觉的松开了阿济格垮下战马的缰绳。阿济格本欲直接拔马便走,但见他与诸多清将,神情中都带着一丝惶恐和绝望,显然对走新野也没多少信心。

    “都愣着干什么?本王纵横多年,可有败绩?你们是大清的八旗,难道还怕一群跳梁小丑阻拦!”阿济格拉动缰绳,大声呵斥道:“都给本王上马,我八旗要走,谁能拦的住!看本王带你们杀出去!”

    众清军俱是一愣,是啊,我们可是八旗,现在怎么一听说明军拦路,就直接认怂呢?

    阿济格作为亲王,战功赫赫,除了有王爷的威严外,以勇猛著称的他,身上还有一股野蛮劲儿。

    “干!”众多清将被他的气势感染,八旗要走,谁他娘的敢拦。

    当初他们入寇北直时,哪一次不是跟自助游,逛自家花园一样,怎么现在反而担心被捆在湖广。

    一众清将立刻上马,让士卒们将抢来的银子、丝绸、女人,全部丢掉,然后从车上将一袋袋的粮食,挂在辅马上,一边挂一袋,然后纷纷上马。

    满地的银子,丝绸,货物,让清军士卒有些肉疼,但是眼下保命作战,才是重中之重,清军就算舍不得,也只能狠心丢弃。

    阿济格见骑兵们都已经上马,包衣们每人都看着几匹战马,马匹大都驮着粮食,但也有例外,那是供主子们换乘的战马。

    道路上,带不走的粮食、丝绸等物,连着车辆一起被清军点燃。

    阿济格希望尚可喜还在新野,他见道路上升起滚滚浓烟,心中一阵决然,一阵肃杀,顿时一夹马腹,率先奔出,“走,跟着本王创闯关,谁敢阻拦,就冲垮他们!”

    道路上的骑兵听了,纷纷崔马前行,滚滚铁蹄,似乎带着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气势,清军丢弃车辆后,清骑的速度立刻成倍提高,如同滚滚乌云,望北而去。

    宜城县的城内,也燃起冲天大火,一队清兵夺门而出,跟在主子后面狂奔。

第814章河口阻击

    襄阳之北,新野之南,白河河谷的入口处。

    这里东边是桐柏山脉,西面是马窟山、析隈山,清军想要北返,必走白河河谷。

    时间到十二月下旬,已经快要立春,持续了大半个月的暴雪,停息下来,气候渐渐转暖,地上的积雪,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将要开始融化。

    此时,将近一万五千人的明军队伍,正在河谷入口处摆阵。

    五忠军破了清军在白河口的大营后,继续向北去摸新野县,为了防止被两面夹击,所以通知襄樊,由郝摇旗出兵万五,在河谷入口进行阻击,势必将入寇湖广的清兵,歼灭在鄂北。

    虽说太阳高挂,但是有句俗语“化雪总比下雪冷”,襄樊的守军出城,在此处列阵,又正好是谷口,风吹得脸颊生疼,耳朵就像不是自己的一样,士卒一个个都冻得难以忍受。

    清军在湖广劫掠了一个月,杀人、作孽无数,而明军只能躲在城中,早以憋了一肚子火气。

    寒风虽冷,但压不住郝摇旗心中熊熊的火焰,在鄂北,灭掉入寇湖广的两万五千多清骑,将预示着什么,他内心十分清楚。

    此战关系重大,郝摇旗不敢怠慢,令士卒都打起精神,敢疏忽,敢懈怠,一律处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