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 第3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子来了。

    清军营盘占地十多亩,虽是瞎打,但是依然砸在了营中,清营中当即一阵喧哗,而山上的明军见此,浑然不觉饥饿,歌声唱的更激昂起来。

    博洛见此,注视佟图赖,说道:“两天打不下来,你拿人头作保?”

    佟图赖脖子一缩,我就是打个比方,汉语博大精深,两天是个修辞手法,拿能拿人头担保,万一没打下,那不是给自己挖坑。

    博洛见他说说话,从鼻子里出了口气,不屑的道:“若是分兵,反而容易被万彦各个击破。就算骑兵侥幸绕过王彦,他要是在关前挖几条沟,然后主力反扑回来,这边山又没攻下,那怎么半!我六万大军,骑兵万五,又在旷野上浪战,我倒要看看王彦怎么拦我。”

    说到这里,博洛扫视帐内一眼,一字字的说道:“传令,骑兵监视山头、江边,大军拔营,发兵大胜关。”

第725章西线决战(一)

    数日前大胜关下一场大战,明军伏尸数万,被清兵一路追杀至马鞍山下,沿途抛弃物资无数,旌旗兵甲,散落数十里。

    满清入关之初,获取了明朝积蓄的无数资产,但随着战事绵延四五载,满清物资储备也不富裕起来,

    以前可以不断的到前线去抢,但现在却没了这样的机会,清廷对占领地区的政策,在去岁已经大变,意图恢复地方生产,获取赋税和物资储备,在开支上也开始节省起来。

    若是以前,这大战之后,清兵多是懒得清理,直接交给地方官府了事,或者由乡民自发掩埋,但现在江南是清廷重要的赋税来源,又正是酷暑季节,洪承畴害怕发生瘟疫,所以令清兵对尸体进行掩埋。

    清兵除了掩埋尸体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清理战场上的物资,然后拉回江宁,毕竟大清朝现在也不富裕。

    大胜关外,四十里外。

    由于人手不足,清理已进行了数日时间。

    这是一只满载着衣甲、兵器、粮食等物的车队,前后蔓延几里,在往大胜关的方向,缓慢前行。

    两百多名绿营兵,驱赶着民壮押着大车小车,牵着骡马毛驴,不紧不慢的,显得分外轻松,逍遥。

    “你们这群撮鸟,是没吃饭么?都给老子麻利点,天黑之前,要进关的!”一名骑在骡子上的清将,见押运队伍,晃晃悠悠,吊儿郎当,发声催促道。

    负责押运的是个千总,原来是刘泽清的部下,在四镇中本来实力就垫底,再加上去岁刘泽清因为参与复明运动,被清廷查出,结果全家被杀,这老上司一死,他们这些原来的部下,没了关照,逐渐被清廷肢解,分散到其他绿营中,混的自然不咋地,只能给满洲大爷跑跑腿。

    “千总不用急,弟兄们难得没了管束,又不用上阵厮杀,在路上耽搁片刻,也不打紧,误不了千总进关快活。”旁边把总邪邪的笑道。

    那千总前些天在大胜关内,正好找了个相好,被属下说中心思,笑骂一句,“他娘的,知道还不给老子加把劲!”

    把总嘿嘿一笑,这才招呼一声,让士卒催促一下拖得老长的队伍,加快些步伐。

    这时那千总看着满载着各种物资的大小车辆,真的快了一些,心中却又发出了一声感概:“去年老子跟着八旗兵打入江西,差点没把命丢在那儿。当时金声桓那个骁勇善战啊!是一路追杀,老子差点就被追上,可是现在那么能打的金声桓,居然被八旗围在了马鞍山。”

    千总说的是一阵唏嘘,他内心也是复杂,毕竟是故国,况且汉文化崇尚忠义,他自己虽然做不到,但却不妨碍他内心对于这些英雄人物的崇拜。

    “谁说不是了,据说连皇帝也给围在山上了。”那把总也感叹一声。

    千总点了点头,目视东面江宁方向,脸上有些复杂,他不是愚民,多少知道一些华夷之辨,“听人说,这天下有龙气的地方,就四个地,关中,河北,中原,江南,现在都在大清手中,这次明军攻打江南失败,连皇帝也要被俘虏,我看这天下估计真是要满人坐了。”

    把总的觉悟,明显就低了一些,摇摇头笑着道:“管他谁做江山哩,弟兄们跟着千总,有一口吃的,饿不着,有一件穿的,冻不到,平时还有几个闲钱能找找婆姨,多好啊!这世道乱,人命贱如狗,咱能活着就行,看看江西的明军,前两天那尸体可是一车车的往坑里运啊!多惨!”

    千总听了他的话,居然被他说动了,他这也是给自己找个借口,免得心里上负罪,人老是活在自责中,多累啊,不如傻一点,憨一点,做个不想事的愚民。

    “你说的对,活着最好!”千总冲着那把总笑了笑。

    就在这时,那把总却脸色一变,忽然惊呼道:“不好,有马军!”

    千总被他下了一跳,“你咋呼啥,马军有什么稀奇的”

    马军对于清兵来说,确实不稀奇,不仅八旗大爷人人有马,而且得力于大清控制了东蒙古,战马获得容易,绿营因此也能多少站些好处。

    当然这也是因为,满清现在越来越依靠汉人,必须对汉军进行加强,才能打的过越打越强的明军。

    千总吼了一嗓子,但没吼完,就发现了把总为何一惊,因为蹄声来自后背,他不禁撅着屁股,回头张望,果然看见一百多骑从西面风驰电掣而来。

    千总微微一愣,难道是马鞍山上打完了么?莫非是去大胜关报捷?

    运送物资的民夫发现骑兵,不禁都停了下来,回头张望,但很快掉在后面的民夫和绿营兵便发现情况不对头,因为骑兵直奔他们而来,他们眯眼一看,那些骑兵碟盔、罩甲,已经挺枪持刀,分明是明朝的人马。

    “不好!是明军!”

    队伍后面一阵骚乱,那千总听了呼喊,脸上大变,身边的把总看情况不对头,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开溜,千总心里不禁暗骂,“直娘贼,真是为了自己的性命,什么事都做的出来,居然丢下老子,看老子回去便撤了他。”

    千总看这个情况,也不敢停留,大叫一声:“快跑,把物资丢给他们。”说罢,他一拉缰绳,使劲的抽大骡子,带着人马逃跑,民夫哄得一下逃散,聪明一点的直接便跪地投降。

    他算盘打的好,期望骑兵得了物资就不要追他,但是车辆就在那里,又不会飞,骑兵冲过车辆,便向他们追杀而来。

    “嘭”的一声铳响,千总身旁一个骑着骡子的清兵应声掉下,重重砸在地上,但骡子还在继续奔跑,吓得千总冷汗直流。

    这些骡子哪能比得上战马,骑兵疾驰而来,清兵恨不得生出一双翅膀。

    一时间,骑兵远的射,近的砍,杀得两百多号绿营兵哭爹喊娘,片刻就死了大半。他们若是把车辆围起来,说不定还能抵挡,但现在却只能被杀的一边狂奔,一边哭嚎,心中后悔生在这个世上。

    千总眼看身边的人一个个被放倒,却不敢回头,不知道下一个是否就是他,这种随时可能被杀射的恐惧,真是贼他娘的刺激,折磨得他几乎快要崩溃。

    这群骑兵也是真他娘的不仗义,物资都给你了,还他娘的追。

    千总壮着胆子回看一眼,骑兵离他已经不到二十步的距离,一名骑将正挺起骑枪对准了他的后背,千总心中一悲,险些哭了出来。

    忽然他一下扯住了骡子,居然停了下来,而他这一停,几名骑兵眨眼就到,数十骑一下把他围在了中间。

    同写明末的作者托我帮忙推荐,作者也希望为汉文化的复兴尽一份微薄之力,多一本作品,就多一份力量,因而在章尾推荐,希望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观。

    《铁血铸新明》封狼居胥,直捣黄龙,谁言汉家儿郎无血性!崖山之后,帝死臣随,谁言华夏之士无忠义!

第726章西线决战二

    通往大胜关的关道上,王彦勒马停在一座土包上,正在眺望四周的地形。

    他一双眼睛格外的明亮,闪烁这精光,似乎要将方圆数十里的山川河流,尽收眼底。

    在他的身后,一条火红的巨龙,正缓缓的向东移动,只见碟盔攒动,红翎起伏。

    说实话,从马鞍山到大胜关这方圆近百里的地方,并不适合成为明军的战场,因为地实在太平了,这也是金声桓惨败的原因。

    川东一战,他缴获了吴三桂三万多匹战马,兼有汉江之北,数百里的无人区,进行放养,当做马场,但是骑兵却不那么容易训练出来,除非是战场上不停的淘汰、磨练,否则短时间内训练不出来。

    王彦当初突出青州,山东几万义军被准塔追着杀,天天打仗,从山东撵到北直,几万人最后就剩下一千多号,这样出来的士卒,精锐是精锐,但平时哪有条件这么练。

    五忠军现在能称的上骑兵的还是只有横冲马军五千骑,剩下的都是骑马的步兵。

    因为王彦要避开马鞍山方向的探马,所以大军向南饶了五十多里,等过了马鞍山,大军才修正路线,往东北方向的大胜关赶,多走了一大段路程,所以博洛要是起兵追赶,五忠军到不了大胜关下,就会被清军骑兵追上。

    王彦与几名将领站在土坡上,他估计博洛的人马应该快到了,可他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战场。

    一旁的刘顺吐了口唾沫,骂道:“他娘的,什么鸟地方,一座山、一片林子都没有,想打个伏击都不成!”

    王彦摇摇头道:“江南之地,之所以富庶,就是平原广阔,河流众多,便于开发,所以大多数地方,都被开啃出来,百姓怎么会容忍长片林子出来。”

    高一功看了看天色,又望向不见首尾的行军队伍,脸上却有些急色,“殿下,大军拉的这么长,若是清军骑兵追来,只要一冲,大军就会大乱啊!”

    王彦也在担心这个问题,他占了先机,决战的场地由他选定,可他现在却没有找到适合决战的地方。

    王彦微微皱了下眉头,思索半响,扭头对众将说道:“前面也未必有合适之地,传本藩军令,大军就在此地列阵,以待博洛之兵!”

    旗鼓闻令,当即取出号角吹响,号声蔓延,前行的大军立刻停止了前行。

    就在这时,远处却有一支车队出现,数十名骑兵先于车队之前,往土坡奔来,正是王彦放出去的哨骑。

    骑兵奔驰着来到土坡下,为首一员战将,马未停稳,便将马背上夹着的一人,丢在地上,然后迅速跳下,然后一把将丢下来的人提起,便往土坡上走来。

    “殿下,末将往大胜关方向探查,遇上清军运输队,将其主将擒了过来。”将领是王士,他将那将往王彦身前一丢,抱拳躬身道。

    王彦听了挥手让他退到一旁,低头打量着已经自觉跪好的清将,问道:“官职,军籍。”

    “罪人,是江北兵马,刘东平帐下千户。”那千总忙答道。

    刘东平就是刘泽清,弘光朝时被封为东平伯,这千总说的都是明朝官职,算是抖了个机灵。

    “本藩问你,你们押运物资做什么?”王彦又问道。

    “回禀殿下,博洛领着三个汉军旗,还有李本深、杨承祖等部绿营六万人,正在马鞍山围攻明军残部。小人奉命清理战场,将物资运到江宁。”千总回答完王彦的问题,不待他问,便又主动继续交代道:“现在南京城里只有一万多兵,大胜关人更少,本来有五千军,可要清理战场,还要运物资入南京,现在守关的估计只有三千多人。”

    王彦听了眉头一挑,微微一笑,“你倒是积极,不但有问必答,本藩没问你也答了。”

    那千总听王彦的话,心中松了口气,他这么配合,就是希望能保下一条性命。

    “殿下当年扬州城外大破准塔,罪人就在俘军之中,幸得殿下宽厚仁慈,放了罪人一马,罪人才保住性命,今见殿下,自然知无不言。”

    王彦听他一说,想起来,他当初听江天一的建议,确实放了一批绿营俘虏,目的是等他打回江北时,降低清兵的抵抗,使得清兵在绝境时会选择投降,而不是鱼死网破。

    这都快四年过去了,王彦早忘了此事,他也至今没踏上江北的土地。

    王彦心中一阵感概,点了点头,吩咐一声,让人把这千总带下去,也没说杀与不杀。

    一旁的陈邦彦上前一步,说道:“殿下,下官觉得此人可以利用。”

    王彦看了他一眼,嘴角一笑。

    正在这时,一队探马从后面奔驰而来,不少人身上还带着伤,他们来到坡下,马上就吸引了王彦等人的注意,王彦神情不禁肃然起来。

    那骑兵疾步往高坡上爬,才上来未及行礼,一旁的高一功便抢先问道:“博洛来呢?”

    “来了!”骑兵回了一句,顾不上喘口气,便向王彦行礼道:“大王,卑职在二十里外,已经与清军哨骑交手,博洛马军再前,步军在后,铺天盖地的追上来了。”

    闻语,土坡上的明军将领情绪开始激动起来,王彦知道这一战,关系到大明国运和五忠军的命运,关系到明军在丧失南都四年后,能否一雪两都沦丧之耻,夺回故都。

    王彦不禁握紧了双拳,振臂一挥,朗声喝道:“众将士,此战必胜!”

    土坡上的将领脸上都肃然起来,挥臂回应道:“必胜!”

    一时间,山坡上军令飞传,官道上的步军们沸腾起来,各营开始按阵图摆阵,骑兵飞身上马,游弋在外,庇护步军列阵。

    就在王彦主力将与博洛决战时,南线的敬亭山上,已经激战数日。

    北线的牛屯河岸,震天的喊杀声和隆隆的炮声,响彻河流两岸。

    在濡须山被多铎击败,折了大将党守素和龙胜营五千人马后,败退到牛屯河的李过,只来得及修建些简单的防御工事,多铎五万多马步人马便杀到岸边。

    牛屯河只是条小河,加上夏季少水,清兵几乎可以涉水而过。

    清军一到,多铎便命大军急攻,清军或乘小船,或座筏子,或涉水过河,冲上滩头,掀翻了守军临时立起的栅栏,疯狂的冲击着李过的防线。

    接着推一下《铁血铸新明》已经快二十万字了,可以收藏一下。

第727章西线决战三

    忠至镇历经濡须山的挫折后,兵力下降至不到两万五千人,正好是多铎的一半。

    在探知多铎南下后,为了阻止多铎包抄王彦,忠至镇只能轻装急进,再加上濡须山阻击失败,所以重型器械,物资损失都比较惨重。

    李过指挥将士,以强弓和鸟铳连续不断的射杀压制强渡的清兵,但是很可惜,因为大军没有充足的准备,没有时间将工事修建好,便迎接清军的攻击,所以战斗十分艰难。

    开战不久,清兵便凭借火炮的优势,不断冲上滩头,甚至突破第一段栅栏,杀到第二段矮墙下。在危机时刻,李来亨领近千精兵,投掷仅存不多的震天雷,然后与清兵对冲,才江清兵赶回河中。

    清军初战受挫后,并没有停歇,多铎十分清楚,清军现在是内弱外强,若是内线博洛失败,他外线的进攻也就没了意义,必须要在博洛不败的情况下赶赴战场,对王彦形成夹击,才能一战定乾坤,灭掉明军楚赣主力,则南朝在四五年无法在与大清争锋。

    多铎并没有给李过,加强防御的时间,在清军退下来之后,稍作集合,便再次投入猛攻。

    很快,在河滩上,两军再次陷入短兵相接,喊杀声,兵器交击,铳响炮响在两岸蔓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