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 第2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众人整理思绪,还是由冯应昌开口道:“殿下,若说还有什么难题,那就只有海上的红毛夷了。”

    陈瑾瑜也补充道:“不错,红毛夷在海上名为贸易,实为劫掠,今岁四海商号就有三艘海船落入红毛夷手中,现在我们出海都是诸多商号结队而行,而且彭亨、三佛齐西面通往天竺的水道也被他们把持,商号的船只根本不敢走,否则海贸的利益至少要翻上几倍。”

    上半年,荷兰人袭扰粤海,王彦便欲联合郑成功合击荷兰,收复大员等地,但是却一直腾不出手来,而且就目前而言,荷兰人对于大明不过是疥痒之患,所以一直未曾行动。

    冯应昌见王彦皱眉,便问道:“殿下之前不是准备对红毛夷动手吗?难道改变了注意?”

    王彦摇了摇头,“几位可以放心,红毛夷孤必定会赶出南海,但此时水师仿造的战船虽然已经下水了五艘,但要形成战力,却还要过上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诸位还需忍耐。”

    众人听了有点儿失望,但是也十分理解,毕竟往大点说,这也算国战,是件大事,不可能草率。

    王彦见几人如此,微微沉吟道:“这水师暂时不能与红毛夷交手,但商船的防护力必须加强,孤可以绕过朝廷,以五省总督的名义,给你们一个海防团练的称号,允许商船配备火炮,但每艘船配多少,都要登记在册,且不能超过水师二号福船的配置。”

    几人闻语一楞,大明民间不禁刀剑,所以商船上的水手都配备了兵器,但在海上刀剑也够不到敌人,要是能有火器,对付红毛夷差了一点,但对付寻常的海盗却没有问题,甚至还能够傲视南洋诸邦的水师。

    几人当即大喜,正要道谢,这时一人却闯了进来,却是南镇抚司的余太初。

    他一身锦衣卫的装扮走进来,将几人吓了一跳,直到他走到王彦身边,几人才回过神来。

    “殿下,北边来的情报。”

    王彦疑惑的从他手中接过,看了几眼,神情立刻一变,站起身来,匆忙道:“今日就到这里了,孤改日再与几位详谈。”

    说完他便一挥手,对身后卫士道:“走,去总督衙门。”

第659章建夷两裂

    两广总督衙门,已经早早等候着数名官员和幕府参谋,他们不知道王彦急着召唤有什么事情,正议论纷纷,忽然一人道了声“来了”,此话一初,殿内便安静下来,众人齐齐望去,便见王彦满面春风的走进殿来。

    众人忙躬身行礼,“恭迎殿下!”

    王彦显然心情大好,他高兴的挥了挥手,直接走到中堂坐下,然后示意众人也坐。

    王夫之见此,便笑着问道:“见殿下满面春风,不知是有什么喜事,召我等前来。”

    “兄长且坐。”王彦伸了伸手,扫视众人一眼,买了个关子,“确实有件大喜之事,诸位可能猜出一二?”

    众人听了,互相张望几下,却都猜不到有什么大喜之事,最近也没有战事啊。

    “敢问殿下,何事大喜?”陈邦彦行礼问道。

    王彦展颜一笑,看着众人道:“孤刚收到消息,建夷内讧,豪格西据川陕。以与多尔衮决裂,似有称帝之心。诸位觉得大喜否?”

    众人听了,没有反应过来,怎么?建夷分裂呢?等回过神来,不禁纷纷脸上潮红,露出大喜之色。

    “哈哈,这确实是天大的喜事啊!”

    “建夷内讧,而且还是豪格,这对我朝而言可谓天赐良机!”

    一时间,堂内满是大笑之声,王彦笑着看着众人,目光落到一角,却见王夫之与顾炎武两人,并没多少喜色,他心中顿时也忽然一沉。

    “殿下,如果消息属实,建夷东西分裂,那我朝今后的许多策略,就必须改便了。”下面几人商量了一会儿,陈邦彦开口说道。

    王彦听了,把脑中思绪先甩一边,但明显也没了方才那股高兴劲儿,他微微正了身子,正色道:“孤招诸位前来,正是要商量此事。这建夷分裂,今后我们的重点该是对付豪格,还是多尔衮呢?”

    大明的敌人裂成两个,怎么才能利用建夷这次内讧,这是个大问题。

    王彦语毕,便有侍卫揭开沙盘,又有书吏上前,将川陕诸城的小旗换成了白色。

    一众人围了上来,仔细观察,片刻后便议论争执起来。

    “殿下,多尔衮求和使者就在广京,不管真假,不如先应下来,然后转头对付实力薄弱的豪格,大军先下川蜀,然后进取关中,再回头对付多尔衮。”曲从直看了看,行礼道。

    他话音方落,陈邦彦就摇了摇头,“曲抚台之言,下官不敢认同,如今局势好比三国,相较而言,多尔衮最强,而我朝次之,豪格最弱,没有先打豪格的道理。且不说殿下之前的准备,都是为了光复江南,此时难以改弦更张,就说殿下先攻打豪格,多尔衮岂会做事不理。”

    曲从直是扬州老人,王彦经略粤地后,因为没有能够管理地方的文臣班底,所以他与何纲、王赞爵等人一起,从军中退出,转为文职,最近被王彦运作为广东巡抚。

    曲从直并未被说服,“我之策,先易后难,朝廷若是对付多尔衮,豪格会不作为吗?我觉得陈书记的话说不通。”

    陈邦彦接着说道:“怎么说不通?这次建夷分裂,我朝如果运作得当,必得大利,若是不当,则得小利。在我看来曲抚台之策,便是小利。”

    这是内部的正常辩论,但争起来也会面红耳赤,曲从直听了,拱了拱手,“那陈书记的就是大利?本抚愿闻其详。”

    陈邦彦没有客气,他随着王彦南征北战,在众多幕府幕僚中,算是最知兵的。“在我看来,先打豪格至少会有三种可能,建夷无信,第一便是趁着殿下对付豪格,再次兴兵攻打楚赣,而此种情况,根本没有利用到建夷内讧这一优势。第二,殿下攻打川蜀,多尔衮趁机发兵攻打关中,两家共分川陕。可如今川蜀一地,川东、川南都在我手,殿下能得到的不过城都与川北之地,这便是小利。第三,殿下先攻豪格,还有可能使豪格与多尔衮进行妥协,再次合流,那我们便失去了一次大好的时机。”

    众人听了仔细一想,有理有据,确实可能造成三种情况,连曲从直也点了点头,改变语气问道:“那先打多尔衮,会怎么样?”

    王彦与众人都把目光投向陈邦彦,他微微顿了下,整理思绪道:“建夷内部虽有争斗,但对外一向还算团结。这次豪格居然据川陕与多尔衮抗衡,可谓前所未有之事。我认为朝廷必须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首先便是从中挑唆,尽快促使豪格称帝,彻底与多尔衮决裂,断了两方合流的可能。在两方彻底敌对之后,豪格实力弱于多尔衮,他也并不希望多尔衮过于强大,因而在朝廷攻打多尔衮时,他最有可能的选择,便是静观其变,趁着朝廷与多尔衮相争,暗中积蓄实力。”

    王彦听了许久,心中以有想法,他是不赞成议和的,最多同意停战,议和是承认对方的地位,停战是打累了休息一下,缓过劲来,还要接着干。

    此时明军诸部都为攻打江南做准备,想要改弦更张,不是短时间能改变的事情,他挥挥手结束下面的议论,“诸位怎么看?”

    他这是要结束议论,看众人支持那种意见,几人互相看了一眼,曲从直先出来道:“下官赞同陈书记的说法。”

    几人见曲从直都不在坚持,也纷纷表示,先揍多尔衮。

    王彦点点头,不过这么大的事情,并不是一次会议就能决定,他只是初步统一内部意见,最近一段时间,肯定要反复议论,“那好,今日便先到此处,大家回去后再想一想,明日我们在此继续完善陈先生的策略,等商议周全,孤便写本上奏。”

    几人听了,便行礼告退,王彦却开口道:“兄长与顾先生留下,孤还有事情交代。”

    王夫之与顾炎武闻语,便停下步子,站在一旁,看着众人走出大堂。

    待众人离去,王彦抬手让两人入坐,正要开口,忽然一名官吏来到堂外,见王彦端坐中堂,便在门口行礼道:“启禀殿下,何阁部派人来请,希望殿下能赶往礼部议事。”

    何吾驺相请,王彦微微皱眉,难道是要与他商议议和的事情。

    王彦微微犹豫,沉吟半响,最后站起身来,对王夫之两人道:“既然何阁部寻孤有事,那兄长与顾先生自便吧。”

第660章议和条件

    满清的使者在广京已经有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冯放出要划江而治的消息,王彦当时也还是十分动心的,并且还让手下参赞,每日收集谈判的信息,但冯在之后的谈判中,却常常有意跑题,在交割细节上纠缠不清,并且要求明军水师先退出长江,王彦看了几日也就没了耐心。

    这一个上午折腾下来,王彦身上的酒劲儿,已经全部过去,腿也不飘了,便骑着战马,领着一众亲卫前往礼部。

    王彦在衙门前下马,大队亲卫留在外面,他只带着陆士逵按刀跟在身边,形影不离。

    ??“殿下,请。”一名机巧的礼部小吏躬身请道。

    “有劳。”王彦随口说了一句,便跟着小吏一路往礼部大堂而去。

    王彦来到堂外,小吏躬身退去,自有人大声禀告,堂内的人连忙起身恭迎:“殿下!”

    王彦看了堂内几人,除了冯和那个在广京丢了大脸,被人编成戏剧的什么状元吕宫,以及何吾驺和一众礼部官员外,司礼监的大太监庞天寿也在列。

    “殿下真是日理万机,这两国议和的大事,直到今天才把殿下请到,着实不意啊。”庞天寿阴阳怪气道。

    礼部之前确实请过他几次,但他作为主战派,是不赞成议和的,加上他听了冯铨的条件后,觉得清廷的目标可能就是诓他解除长江的封锁,而且礼部这边也没商议妥当,他作为郡王来与清使扯皮,未免太掉价了,所以便一直没有出席。

    王彦微微皱眉,也没给庞天寿好脸色,“军国大事,男儿当之,内宦之辈,来此做甚?”

    这是骂庞天寿不是男人,一旁钱秉镫见庞天寿脸色一变,怕两人掐起来,忙给王彦说道:“殿下,庞公公是受陛下委派,主持议和之事。”

    皇帝委派,王彦也不好多说,他径直走到中堂坐下,庞天寿也一挥衣袖,冷哼一声在一旁坐定,其余的人互看了一眼,也纷纷入坐。

    王彦虽与庞天寿不和,但也没有到见面就掐的地步,方才之所以如此,其实是他看到庞天寿出现,大概猜到了皇帝在此事上的态度,所以先在气势上蔑视下对方。

    “何阁部,今天请孤来,可是有什么要事!”王彦明知故问道。

    何吾驺听了,便说道:“这两国议和已经谈了大半个月,礼部与清使商议的已经差不多了,现在就差一个关键问题,便能定下来,所以请殿下过来。”

    王彦闻语不禁坐直了身子,心中有些震惊,他才几日没有关注,这边都快要定下来了,他不禁好奇起来,现在谈成了什么样子。

    “哦?”王彦正色问道:“不知现在是什么条件,又有什么问题没有达成一致?”

    庞天寿听了王彦的话语,坐在一旁冷哼一声,“哼,陛下如此器重,对于国事却如此不上心,真是尸位素餐,枉费圣恩。”

    王彦听他小声嘀咕,面漏温色,眯眼看来。这庞天寿以前只是暗中与他作对,现在却是明着和他过不去,显然是有所倚仗。

    坐在庞天寿旁边的何吾驺,想听不到都难,他心中一声暗骂,这阉竖给他挑事,一面看相王彦,见他面有怒色,可不敢让两位大爷,当着清使得面掐起来,他没给王彦发火的机会,立刻就插进来:“殿下,议和之事,现在已经定下三大条,第一条,考虑清国皇帝的年幼,将与大明约为叔侄之国,陛下为叔,清国皇帝为侄。第二条,按照南宋与金国绍兴议和的旧界划定疆界。第三条,开边市贸易。”

    这条件可比前几天的划江而治还要好,几乎就是当初弘光君臣欲求而不得的条件。

    叔侄之国,保全了大明的颜面,宋金旧界,不费一兵一卒白得数千里河山,而且不用像宋朝年年岁币,这样的条件谁不动心?

    只是这谈判,条件都是越谈越差,明朝这边开始只觉得划江而治就不错,这谈着谈着,居然把边境谈到了淮河,而且多尔衮还把豪格的四川和汉中给卖了,这也太过稀奇。

    难道多尔衮是想挑唆大明去收拾豪格,这使者十月初出发,豪格十月底才内讧,时间也对不上啊!而且用江南和两淮挑唆,也太下本了。

    这就让王彦一时糊涂起来,他眉头紧皱,如今明朝局势还比不上南宋,建夷还占着江南,凭什么给这样的条件,想着当初皇太极骗袁崇焕,多尔衮骗潞王,骗郑芝龙,王彦还是相信自己的判断,他眯着眼睛看了冯一眼,沉声问道:“这么好的条件,还有什么问题没谈拢呢?”

    何吾驺说道:“其实只有一条,就是希望殿下能将水师从长江撤出来!”

    王彦听了嘴角一笑,转头看向冯铨道:“不知议和达成后,大明将士何时能开进江南、两淮?”

    冯铨见王彦问他,站起身来说道:“按照规矩,议和达成一致后,本使要先回北京,然后送国书过来,最后再由贵使出使我国,然后协议才能生效。”

    “这么说来,至少也要大半年的时间,中间还不能出什么纰漏,否则时间越久喽。”王彦沉声问道。

    王彦自然知道这些流程,他盯着冯铨,冯铨被他看得一阵不自在,约带尴尬的点了点头,“按着规矩确实要半年左右的时间。”

    “那大明的水师半年后在撤退也不迟。”王彦虽不完全肯定,但他并不相信建夷,这样无疑最为稳妥。

    冯铨听了却不满道:“这可不行,此次议和,我大清已经表现出极大的诚意,而贵国却没有任何表示,水师必须退出长江,双方先停战,然后才能进行和议。”

    冯铨说完,座对面的庞天寿立刻也站起来说道:“衡阳王,这议和的条件好不容易谈下来,我大明能得数千里江山,只要签订和议,朝廷就能还都金陵,而你却有意阻止,是何居心?”

    王听见他站起,指责自己,心中火气立刻爆发出来,老子怎么说也是郡王,有脸面的好不好,你一个阉人,三番两次的找老子麻烦,现在居然还帮着清使说话,还有没有底线。

    王彦顿时拍案而起,怒声喝斥道:“阉竖,汝是明官还是清官!”

第661章固本培元

    礼部的会议不欢而散,给冯看了一场大戏,多尔衮交给他的目标,拖延明朝进攻,分化明朝内部,他只是凭借几口空话,开了几张白条,就搅动了明朝的局势,这让他十分自得。

    眼下除了让明军水师撤离长江,恢复漕运的使命没有完成外,他基本可以算快要功德圆满了。

    事实证明了,当年魏党虽然没品,贪污腐化,但收拢的人,能力确实很强,搞起事来比光放嘴炮的东林,要麻烦许多。

    历史上的大奸大恶之辈,也几乎各个能力出众,没有能力,也当不了大奸臣,但也正是因为能力大,一旦做出危害国家之事,后果便也特别严重,所以在评判上,奸贼就是奸贼,并不能因为有能力,就给予好的评价。

    王彦一脸寒霜的离开礼部,他自然知道庞天寿为何急于议和。

    阉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