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 第2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感谢gdrthg的打赏,求月票、订阅、推荐。)

第549章攻破城门

    长达几里的万县城上,喊杀声震天!

    明军动员了大量的兵力,无数士卒向着同一个目的而奋力冲锋,那就是攻陷万县!

    吕公车被拉倒了,并不可怕,城墙那么长,倒了一辆,还有其他的能够搭上城墙,而随着井阑的推进,马面上的清军受到明军射手的压制,再想拉倒吕公车,就不容易了。

    眼见几处又被吕公车搭上,大队明军拥上城墙,远处一个马面上,清军刚用飞钩挂住车顶,十余人合力,齐声喊着号子,“一二三,一二三”,把吕公车拉的倾斜,对面井阑上,两名明军扛起一窝蜂,对准马面,三十多支火箭顿时窜出,在城头飞舞,瞬间就将马面上的清兵射死大半。

    倾斜的吕公车重重回落下来,上面的明军惊魂未定的随着车身摇晃了几下,来不及稳定身形,便操刀杀出。

    吴三桂见此,立刻扯住一名亲兵,厮声吼道:“去北城,让吴国贵带人过来支援。”

    辽东将门,也喜欢收义子,吴三桂不到四十,手下将领之中,吴国贵,吴国正都是他的干儿子。

    亲兵听了指令,刚应下转身,忽然一人从城头跃下一刀砍来,亲兵猝不及防,立毙当场。

    吴三桂脸色一变,手中战刀往上一撩,那跳上城的明军,避闪不及立刻就被撂翻。他见上城的明军士卒甚多,自己的士兵只顾着厮杀,急得大喝道:“火箭、火罐,把车烧了。”

    亲兵统领王屏藩,则带着十多名清兵,先将他护了起来。

    城下,王彦密切地关注着战局,哪处攻势不顺,或者损失太大,他立刻下令补充。

    惨烈的厮杀声,在城池内外蔓延,兵器交击,火炮轰鸣,城头上明清双方的士卒不停的坠落下城。被烧的鼎沸的金汁从城上到下,淋在攀爬的士卒身上,士卒惨叫连连。

    一枚火罐,正好从挡板的缝隙砸入吕公车中,火焰从车内燃烧起来,大火将塔全部吞没,里面的士卒顿时撤出,不少士卒身上沾上了火油,烈火在他们身上燃烧,他们惨叫着,哀嚎着在城下乱窜、翻滚,好一阵才没了动静,只剩下火苗忽闪忽闪着冒出黑烟。

    战争就得死人,王彦没顾得上心疼,他正看着整段战场,寻找可能存在的突破点。

    此时他的目光落在了南城城门前,便没有离开。因为坡度的关系,越大的器械,行动就越是缓慢。

    在云梯、吕公车、井阑先后抵达城下之后,近百名明军合力推动的攻城捶,也慢慢抵近城门。

    这个庞然大物,是明军用从附近砍下的一棵巨树打造,撞木长达三丈,比水桶还粗,撞头上包了一层铁,可以想象出冲撞一次,必是千斤之力。

    这个巨大的撞城锥,被放在车上,支有木架,用粗大的铁索吊着,专用来撞破城门。

    车上有顶,上面同样扑了牛皮,可防御滚石擂木,弓箭、火罐的攻击。

    万县是个小城,没有翁城,攻破了城门,明军就能一拥而入,一锤子砸死吴三桂。

    这时城门上方的城楼已经被抛石机摧毁大半,加上攻城锥有顶,城墙上的清兵放箭放铳,都没有什么效果,只有佛郎机和凸出城墙的马面上的弓手,能不断朝向城门推进的明军射击。

    “娘的,到了没有?”王光泰与士卒一起推着攻城锤,两侧护着他们前进的大盾兵,盾牌上已经钉满了羽箭,车顶上也插满了箭矢,仿佛刺猬一般。

    清兵也感受到了攻城锥的巨大威胁,城墙上的清兵,在将领的指挥下,砸来火罐,火箭射中车顶,顿时燃起一片大火,佛郎机炮弹砸来,在车顶留下一个个大洞,士卒被砸死,立刻便又有士兵补上,推着攻城锥继续前进。

    “到了,到了。”明军的盾牌把攻城锥包的严严实实,上面又有车顶,所以后面推动的人根本看不见与城门的距离。

    攻城锥抵住城门,众人推不动,前面的士卒才反应过来,立刻大喊提醒。 “好,儿郎们,撞开城门,我们就是首功。”站在车中间的王光泰大喝一声,与车边的汉子们一起,拉住铁链,身体同时后倾,巨木顿时荡了起来。

    当他们一松手,攻城锤晃荡着撞向城门,一撞之下,整个城墙都随着一阵颤动,大片的灰尘从城墙上落下来。

    城外明军喊着号子撞击,城门后面的清军却一阵沉默,没有发出一点声响,全都一脸沉重的顶住城门,身体随着外面攻城锥的撞击,有节奏的晃动,仿佛稻田里被风吹动的何苗,连连摇摆。

    城墙上,胡国柱见城墙上的砖石,随着撞击哗啦啦的往下掉,心中大急,眼看着城门估计不保了,急忙招呼一队人马下城。

    明军拉动攻城锥,固执地一下接一下撞在城门上,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城门在轰的一声巨响中,被撞城车撞开。

    明军顿时大哗一声,心急火燎的狂呼着往里冲锋,门洞里不时有灰尘掉下来,冲在前面的明军,忽然惨叫连连,密集的铅弹成片泼来。

    王光泰稍微停下脚步,他已经可以从门洞看到万县的街道,胜利就在眼前,但在门洞之外,却还有清兵推动的虎门刀车,以及如林的枪尖,沿阵以待。

    城外的明军看见城门被撞开,顿时欢呼的向城门涌来,后来的士卒,不了解门洞内的情况,不断往里面推挤,门洞内的明军,就这么被直接推挤着撞在虎门刀车,被挑在枪尖上,直至气绝。

    两军在门洞内,形成人墙,明军往里挤,清兵往外推,士卒人挤人脸贴着脸,中间的不用刀砍,不用箭射,便被活活挤死。

    不过明军人多,清兵人少,在整个形势上还是清军被明军一步步的挤出门洞,可就在这时,街道上突然响起密集而急促的脚步声,北城的吴国贵得了吴三桂的命令,抽调三千人马过来,将门洞彻底堵了起来。

    (感谢led943761,悦冻窝芯,爱看暗暗暗暗,来给爷笑一下的打赏,感谢压力士多啤梨,真爱倾城,云的留痕迹的月票。星期一有点忙,明天三更) ?

第550章舍弃万县

    七月二十日这天的进攻,明军一度攻入万县南门,吴三桂情急之下,从其它三面城墙抽调了大批援兵,并亲自不下火线,冒着箭雨石督战,使得清军受他和众多关宁将领的激励,将士们才齐力将明军挡回。

    可虽然守住了城池,吴三桂等人也惊出了一身冷汗,这次真的太悬了。

    明军是他的三倍以上,要是器械充足,万县真的难守。

    因为火器的发展,所以许多器械都退出了历史舞台,像吕公车最近一次出现,就是在奢崇明的叛乱围攻成都之时,结果还没靠近城墙,就被城中火炮砸烂。

    这样的表现也足以说明,笨重缓慢的器械,已经不在适合,火炮纵横的战场。

    关宁军在辽地与清兵作战,大炮架设在城墙上,什么大型器械,没靠近城墙,基本就被砸趴下了,就算近了,扔两个震天雷也可以决绝,清兵多是扛着梯子、飞桥就上直接攻城。

    正是这些以往的经验,让关宁军对明军的器械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忘记了他们现在一没红衣炮、二没震天雷、三城池也并非边关坚城。

    这次明各种器械,依次登场,着实把清兵吓的不轻,幸亏关宁军久经战阵,再加上城池建在高处,明军器械推进缓慢,给了清兵反应的时间,不然万县还真有可能被明军一鼓而下。

    此时战事结束,吴三桂穿着带血的战甲回到府衙大堂,他摘下头盔,丢在案台上,便一屁股跌座下,心有余悸,眼光闪烁。

    今天这个情况,一旦城池被攻破,他绝对难逃一死。

    满堂将佐,此时也鸦雀无声,以往常先例来看,一旦有城门被攻破,就算挡回去,最终也避免不了破城的命运。

    这样看来,万县是守不了多久了。

    早知如此,何不~

    在今日之前,虽然山寨被拔,但吴三桂自认为,万县城中物资还算充沛,兵力充足,他至少还能坚守个把月的时间,留给他选择的余地还是很大,关宁并没有到穷途末路之时,可今天出现的险情,却让他不得不重新考虑一下他的处境了。

    这时吴三桂看了一眼大堂上的将领,沉声道:“今天各部伤了多少人?”

    夏国相闻语,出来道:“回禀王爷,估计在三千人以上。”

    众人听了不禁吸了一口凉气,这么打下去,十天之内,关宁的血就流干了。

    这时一旁的胡国柱道:“王爷,伤亡主要出在城池坍塌处,还有城门的争夺之中。末将已经让人抓紧修复城墙,四个城门是不是也用石块堵住?”

    “堵门?”吴三桂眉头一皱,堵了城门那就是要把数万关宁困起来与城池共存亡,这明显不符合吴三桂的利益,他不为明朝死,也不可能为清廷死。

    夏国相明白吴三桂的心思,试探道:“王爷,要不要再与王彦谈谈?”

    吴三桂沉默一阵,摆了摆手,如果是今天开战之前,那还有的谈,但现在关宁军丢了人,现了眼,险些丢了万县,再谈条件,腰板怎么硬的起来,“王彦,想要的是关宁军,并非我等,仗打成这样,还怎么谈?如果本王是王彦,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肯定也不会再让本王掌兵,如此本王还不如翻山突围。”

    自明军兵临万县,吴三桂就用拖延之计同王彦谈判,在王彦极有诚意的情况下,吴军依然选择摆了王彦一道,这样的行经,再加上吴三桂判明投顺,然后又叛顺投清的前科,他这个人的身份已经极脏,很难再使人信任。

    胡国柱等人听了,心中回想,刚开始王彦提出的条件确实不错,但让他们卖掉在清军手中的家眷,那价码就明显不够,可此时再谈,两边都杀红了眼,条件肯定不如之前,他们就更会投降了。

    眼下关宁上下,又保不住万县,但又不想以低姿态投降,那就有点尴尬了。

    “这肃亲王,从成都出发多久了怎么还每个消息?”胡国柱不禁抱怨一句,他只能把希望放在豪格身上,希望他赶紧过来解围。

    吴三桂一阵沉思,他不是一个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人,如果豪格不能再明军攻破城池之前赶来,那他岂不要坐化呢?这可不行,他可不能下这样的赌注。

    “国相,本王想突围,你觉得怎么样?”吴三桂看向他的智囊,突然问道。

    突围,那不是开玩笑吗?能走早不走?要是四周都是平原,骑着马儿早跑了。

    夏国相眉头皱的紧紧的,几乎拧成一条线,但吴三桂既然说了,他还是想了想,半响后答道:“回禀王爷,路到是有,大军向北翻过雾山去宣汉,但这路谁也没走过,恐怕极其难行,但如果能走出去,我们便可以退到保宁府或者顺庆府,还能就近进入荔枝道退往汉中。只是关键不是有没有路的问题,而是明军不会让我们走!”

    夏国相说的是实情,这夔州之地遍地是山,关宁军有马用不上,未必跑得过明军,特别是王彦手中还有善于山中作战的土司人马,这追杀之下,说不定立刻溃败千里。

    吴三桂皱眉想了想,道路在难行,也比待在万县强,这一天就死三千多人,他家底薄,实在拼不起,突然他站起身来,“国相,你再去一趟明营,告诉王彦,让他给本王两天时间,本王一定反正。”

    众将听了,纷纷一愣,只有夏国相明白,吴三桂估计还是想拖延时间,可人家王彦又不是傻子,被你骗了一次又骗第二次,因而他有些为难道:“王爷,这个王彦恐怕不会相信!”

    吴三桂听了,沉呤一阵,最后忽然拍了下桌案,沉声说道:“你带着吴三枚,还有应麟一起去。”

    这话说出来,夏国相嘴巴张得能放下一个鸡蛋,他沉默片刻后说道:“公子也要去吗?王爷可是想换两天休战,借机从北门撤走,可是,明军就在城下,恕卑职直言,王爷恐怕很难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万县。”

    (感谢fwx88的打赏)

第551章送子为质

    攻城暂时停下来,明军收兵回营后,清军还在城上不停的忙碌,匆忙修补城墙,补充滚石擂木,箭矢、火罐。

    吴三桂与众将在衙内商议之时,明军这边却是一片骂娘声,贼杀才的,多好的机会,都攻破城门了却他娘的被堵在门洞里,众将心中都觉得太过可惜,有点后悔战前没多做一点准备,或许只要多花一点力气,城就打下来了。

    “娘的,今天要是四面围攻,让其他三面的清兵不敢支援,兴许今天就破城了。”高一功将头盔摘下来放在座椅旁,爆了句粗口。

    这眼看士卒都上了城,城门也被撞开,就差了么一点儿就能攻进去,结果被推了下来,众将心中自然惋惜,但他们虽然面上愤怒,可实际上却信心大振,士气如虹。

    因为今天明军攻破了一次城门,那明天就能再破一次,他们已经发现器械确实有用,既然摸清楚了,也明白为什么今天没攻进去,稍微总结一下,破城是指日可待。

    “高督镇说的没错,今天要不是吴三桂在城上督战,估计我们就攻进城了。”戴之藩附和一声,“来日我们四面围攻,我不信吴三桂还能守的住!”

    “今天末将已经登上北城,结果被吴三桂领着亲兵砍了下来。那狗厮鸟着实有些功夫,一刀劈来,老子虎口都给震裂了。”王光恩脖子上挂着绷带,吊着一支受伤的胳膊,满脸的不甘心。

    王彦在帅案后座好,一边听着众将议论,一边将头盔和配刀解下,扫视众将一眼,说道:“你们别给本阁扯这些,没攻进去就没攻进去,明天继续,都给本阁好好打。”说完,他停顿了一下,问道:“今天伤亡如何?器械损失多少?”

    王绩遂即起身说道:“回相公,后勇营伤亡两千人。”

    刘体纯起立抱拳道:“回相公,忠贞镇虎威营也损失了将近两千人。”

    陈邦彦行礼道:“相公,车还甚下二十四架,其他攻城器械大多损坏,不过营中还有一些储备。”

    王彦听了,眉头微微一皱,“崇祯十七年,毅宗皇帝招兵勤王,关宁军磨磨蹭蹭,打着自己的算盘,观望时局,但今天这吴三桂为满清效命,他娘的比在大明还要卖命,真是天生反骨。”

    到此时,明军在万县之战中已经折损一万多人,破城之后,王彦绝饶不了吴三桂。

    “当年松山之战,王朴先跑,吴三桂紧随其后,之后又开关放鞑子进关,这厮勤王不力,现在替鞑子打仗,到这般起劲!去他娘的,破城之日,卑职请相公拿这厮的脑袋来祭奠阵亡弟兄!”高一功怒气不消,大顺朝就亡在吴三桂之手,顺系将领对吴三桂那是恨之入骨,在加上今天攻城的主力是忠贞和后勇,两军将士伤亡很大,主将自然上火。

    大帐内诸多将领,也纷纷痛骂,王彦刚开始给的条件多好,蓟国公,保留关宁军的独立性,等于只要吴三桂树面抗清的旗帜而已,可吴三桂偏偏不同意。

    满清的王爷就那么吃香,天下哪有这种猪狗?大明每年耗费多少银子打造关宁,关宁却不思报效,投清后反倒成精了。

    帐内众人正骂着,陆士逵挑帐步入,向王彦报道:“相公,方才城上掉下三人,为首的是夏国相。”

    “这厮还敢来?”袁宗第听了,猛然站起来刀身抽出一半。

    “相公,他来的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