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 第1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彦新年之后,一直奔波于外,对家中琐事基本不太关心,所以对王何联姻的进展也不是很了解。

    许嫣嫣是许直之女,许直临死之前,将它托付给了王彦,古人重诺,王彦既然应下,加上他本身与许嫣嫣的感情,本该好好爱惜,但最后还是妥协,只能纳她为妾,在这一点上,王彦比之六旬老翁钱谦益,差了不止一星半点。

    妾的身份,在古时后是十分低下的,之前因为没有正室,妾不妾的也没有什么区别,现在何家娘子即将过门,虽说许嫣嫣之前说过不在意,但王彦还是有点在意她的想法。

    “回禀国公,十五之后,何府派人拜见过老太君,何家小姐的事情,侧夫人知道的。”小婢边说边给他擦干,为他披上外袍。

    王彦点点头,快步走回内屋坐下,许嫣嫣过来给他轻轻的揉着肩膀,王彦舒服的闭上眼睛,“今天我去了一趟鄂国公府。”

    “嗯~”许嫣嫣轻轻点头,低着头,柔声说道:“夫君见到何家姐姐了么?”

    “按礼节,要到大婚之日才会看见,不过她应该是瞧见我了。”

    王彦抓住许嫣嫣的小手,把她拉到怀里坐下,许嫣嫣抿嘴笑道:“看样子,夫君是觉得可惜喽,要不要嫣嫣去给夫君看看,何家的姐姐俊不俊俏?”

    王彦一脸无奈道:“我去锷国公府,主要是寻何督师商议大事,联姻之事,一直是大伯和父亲在操作,我也是今天才知道这么快就已经定下来了。”

    许嫣嫣见王彦板着脸解释,心里十分高兴,她撒娇地楼着王彦的脖子,伸出细白的手指在王彦的鼻子上画了画,娇道:“嫣嫣只是妾,夫君能想着嫣嫣,嫣嫣已经很开心了。夫君位高权重,天下之事,已经十分操劳,家事就不用担心了,嫣嫣会与何家姐姐好好相处,夫君主外,到时姐姐主内,定让夫君没有后顾之忧。”

    王彦大为欢喜,站起身来将她抱起,“嫣嫣这么知书达理,我该怎么报答你呢?”

    (感谢梦毁,悦冻窝芯的打赏,感谢前o明o余o孽的月票)

    ?

第441章试炮

    清晨天还未亮,王彦在许嫣嫣的服侍下,匆匆喝了碗稀粥,就急忙出门。

    早朝制度,古已有之,只是每个朝代有所不同,明太祖是个看不得人闲的人,所以官员休息的时间很少,除了重要节日,或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早朝可以取消之外,其他时候都要早朝,官员擅自不朝,或者撒谎不朝,一经发现都要按大不敬论处。

    虽说早朝是制度,但皇帝上不上朝,那又是另一回事了,而在京的官员,也不是都要上朝。

    朝廷一般每日一小朝,十天一大朝,小朝也就是大学士和六部尚书、侍郎,都御史,十几个人而已,大朝时人才多些,六部给事中,御史也能上朝。

    隆武是位勤政的皇帝,王彦鸡鸣起床,打理仪容,吃早点,然后出门,大臣们有的走路,有的坐轿。

    天色麻麻亮时,开始排队,行礼,上朝。

    王彦将昨日写好的奏章呈上,他在上朝之前,已经与几位阁部通了通气,所以无人对攻打漳州提出异议,隆武皇帝也觉得朝廷迁入广南之后,应该与清廷打上一场,遂即准奏。

    下朝之后,一部分大臣就直接去各部办公,另一些还可以回家睡个“回笼觉”,王彦则直接前往广京城内的铸炮坊。

    漳州被李成栋、佟养甲,经营了数月之久,城墙肯定十分坚固,要打下这样的坚城,就必须要有重炮。

    王彦昨天听说铸炮坊新铸之炮,已经脱模去沙,他今日便决定前往观察试炮。

    自从在广京安顿下来以后,王彦主要是埋心经营内政,补充新卒,至于研发铸造器械之事,他则全权交给了宋氏兄弟。

    几个月来,王彦虽然没有过问铸炮坊的事务,但投入的银子,可一分也没有减少,现在火炮终于造了出来,他心里还是十分兴奋的。

    在之前的作战之中,王彦出粤时一万七千余人,火器配置高达六七成,但等从楚赣转上一圈,基本就变成冷兵器部队。

    王彦击败耿仲明,击败勒克德浑,大都是依靠火器,所以他深知火器的作用,但火器的损坏高,射程近,甚至炸膛的问题,也让他大为不满。

    王彦之前给宋应星提过几个要求,就是要解决官铸火器与西夷火器相比,寿命短,射程近,标准不统一,甚至是火铳炸膛的问题。

    火炮容易炸膛,第一是因为铁质量不高,第二是工匠制作的炮管太薄,再者就是操炮手装填火药没有标准,多少没有定数,一旦火药装得过多,不炸膛才怪。

    这几点中,铁的冶炼技术,不是一两天能提高的,但装药量要定出个标准,铸的炮的规格要一样,下点狠功夫,应该能够解决。

    铸炮坊里,王彦边走边看,身后跟着一大批工部的官员,宋应星边走边为王彦介绍道:“阁部,按着您之前的要求,下官与匠人们,重新画了图纸,规定了每种火炮的大小尺寸,使得每门火炮,规制基本统一,解决了许多问题,性能基本可以与西夷火炮持平。”

    “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溜溜。”王彦笑道:“今天本阁要试试你们造的大炮,如果真的有那么好,本阁必定有赏。”

    “下官这就将火炮运出城去,安排试炮。”

    片刻后,一队士卒开始搬运大炮,王彦见一门红夷大炮,长一丈,炮口三寸有余,炮身黑的发亮,上面一行小字,“镇虏大将军,明隆武三年元月铸”,旁边还有一行更小的字,则是“匠人吴易镐,督监宋应星”。

    王彦微微惊讶,说道:“每门炮都将匠人姓名刻上吗?”

    “每门火炮,耗费银两数百计,为了使匠人用心,所以著名,凡炸膛,或者规制不一,都要接受惩罚。”

    王彦点点头道:“此法甚好,但不能只罚不赏,长庚可写个奖罚的折子上来,将各种规矩,规范起来,形成定制。”

    “奖罚之事,职下心中早以思索多日,等试炮完成,职下就将折子送过来,只是恐怕又要阁部多拨些银两了。”

    “银子不是问题,只要能把炮造好,该奖励的银钱,本阁不会吝啬。”王彦摆摆手道:“这次一共造了多少门火炮?”

    “回禀阁部,这次红夷大炮造了四门,小佛朗机有二十门,此外就是三百支鸟铳,鲁密铳五十支,掣电铳、讯雷铳各一支。”

    王彦停下脚步,眉头一皱,“这么少?”

    宋应星连忙解释道:“主要是匠人不够,而且器械制作负杂,向掣电铳射速最快,但工序繁杂无比,一名匠人一个月也很难造出一支,而火炮则是因为干模太耗费时间。”

    王彦摇摇头,“本阁不想听这些,可有的解决的办法?”

    “秦汉以来就有用铁模铸造农具,职下准备尝试一下用来铸炮,或许会节省许多时间。”

    王彦一行边走边说,最后来到广州城的西南郊外,红夷大炮的声响,惊天动地,若弄在城里试炮,只怕会惊了满城军民。

    来到试炮的场地,王彦只见远方,早有一队士卒在列队等候,新铸的火炮就在队列之前,只是距离有些远,看不清楚。 等王彦走过去,士卒们昂首挺胸,目不斜视,一个个站得比直,炮队指挥陈余阶出来执礼道:“职下奉命试炮,请阁部训示。”

    今天要是试的主要就是四门红夷大炮,按着西夷的说法,就是十八磅炮,王彦点点头,炮身有铁环加固,从炮口到药室,前细后粗,尤其是火药燃烧的药室那一部分,尤其粗壮。

    “模样还行,是好是坏,放一炮才知道,来吧。”王彦挥手道。 军令一下,陈余阶立刻指挥,几名手蜂拥而上,装填火药,放上引线,加以密封,再装上铁弹,一切准备就绪。

    这时小旗一挥,炮手们把手中火炬往引线上一放,一团团硝烟立时窜了起来,所有人都捂住耳朵,眼看着那火星嗖嗖往火门里钻。

    “轰隆”接连四声巨响,王彦只觉得地皮一颤,就看到那炮身突然猛烈抖动,铁弹从炮口呼啸而出,眨眼之间,远处扬起一团尘土。 “好!”王彦见四枚炮弹,落地的距离几乎一样,顿时带头一声喝彩。

    (求推荐,求订阅,求月票。)

第442章要钱

    几门火炮,同时开火,能让炮弹落在相同的范围之内,对明军炮队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初北京保卫,大将满贵与建奴激战,城上京营的炮队弟兄,开炮助威,结果炮弹全落在满贵军中,吓得满贵浑身冷汗,赶紧撤了回来。

    五忠军的炮队,有陈余阶训练,自然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但明军火炮规制不一,同一门炮还好说,几门炮放在一起,装填同样的火药,还真不一定相差多远。

    王彦看了这一轮炮击,大体就知道,四门炮规制基本统一,说明宋应星还是真解决了不少问题。

    这时陈余阶小旗一挥,一名骑兵夹着几杆旌旗立刻从火炮的安置处,催马奔出,他马速十分平稳,心中默数着时间,估计到了一里,就插下一面旌旗,然后接着走,接着插,当他奔驰到炮弹砸出来的小坑之处时,已经插下了七面旌旗。

    一众工匠、士卒见此,顿时满脸兴奋,忍不住发出一阵欢呼,因为大家都在跟着数,一共是七面旗。

    当然这是仰射,并非有效射程,以英夷在同时期进行的火炮改革,将火炮的种类进行规范,十八磅的长炮,仰射能达到十二里,有效射程在四里以上。

    王彦笑了:“射七里开外,那三里之内,应该能砸碎砖石。好,这回诸位干得不错,都要记上一功。”

    红夷大炮只能发射实心弹,作用主要在直瞄轰城,三里内能击碎砖石,这就是有效射程。

    相传宁远之战时,明军红夷炮的有效射程能达到四里以上,但其实大多数明铸红夷炮,有效射程普遍二、三里以内,王彦没想过能一下达到西夷的水平,能够保持规制统一,增加火炮寿命,就已经进步不小了。

    “谢阁部。”宋应星当即领着一众铸炮坊的官员,工匠齐声说道。

    王彦走到几名匠人面前,遂即吩咐道:“从现在开始,你们要用心铸炮,看看还存在些什么问题,试炮还要继续进行,通过增减药量观察射程的变化,找出最好的额度来。本阁不催你们,干得细致些,一旦定出标准来,就是大功一件,对于首功之人,本阁提其为从九品工部从事,明白么?”

    士农工商,工匠排在第三,但实际地位其实比商人还要差一些,因为商人最起码有钱,日子过的滋润,而且明代商品经济发达,人们生活奢靡,加上商人与官绅勾结,所以工才是实至名归的吊车尾。

    明代工匠做官很难,做吏却没有什么问题,不过也有例外,明人徐杲,就是木工出身,但得明世宗赏识,官至工部尚书,做到了明代工匠的极致。

    几名匠人,闻语顿时齐声应道:“诺。”

    王彦看了一阵,陈余阶又调整角度,放了几轮,火炮的性能还算稳定,遂即又开始试统。

    鸟嘴铳、鲁密铳、掣电铳、讯雷铳全部试了一遍,其中讯雷铳虽然看似凶猛,号称连发五统,但填装耗时,射程有限,基本不适用于实战;配六个子铳的掣电铳,性能最优,但工序复杂,朝廷没有能力生产;鸟铳表现一般,最后王彦将目光定在了鲁密铳身上,《武备志》中也说:“鸟铳,唯鲁密铳最远最毒。”不过,鲁密铳也有问题,就是造价远高于鸟铳,关键部位由铜来造,工序也比较复杂,但比掣电铳却简单得多,只是也需要大把的银子。

    那么最关键的问题,朝廷就是没有银子,所以王彦只得吩咐宋应星接着造鸟铳,他看的心痒,但也是无奈,五万新卒是招齐了,可还没家伙使了。

    其实现在火器有进展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士卒的衣甲也该加强,五忠军遇见披双甲的清兵,基本很难下手,特别是被重甲骑兵贯穿大阵,基本每一次都死伤惨重。

    此时虽然明清双方,都使用大量火器,但火器毕竟没有到独当一面的地步,虽然要重视,但不能迷信,毕竟当清骑冲到跟前之时,还是要让士卒,用身体去抗,用长矛、战刀这样的冷兵器去战斗,火火枪还远远不到完全取代弓弩刀斧的地步。

    对抗骑兵的冲击,最好是能有一只重甲步兵,这样无论是面对清骑,还是近身肉搏,都会是王彦手中的杀手锏,但关键问题,还是没钱。

    王彦回到城中,没有回府,而是到了文渊阁,他交了马匹,大步入内,就直接去二楼寻苏观生,但苏观生却不在办公。

    询问一番之后,得知苏观生被皇帝召见,他也没回自己办公的屋子,而是就坐在小议事堂里等候。

    等了许久时间,苏观生才面圣回来,他刚上楼来,就见王彦正吃着糕点,独自品茶,苏观生没走过去就笑道:“士衡好生悠闲,是把这议事堂当作茶肆了么?”

    王彦早朝之前只喝了点稀粥,正好乘着机会吃点糕点,填填肚子,他没什么心情开玩笑,起身道:“苏阁部回来了?彦等候多时了。” 苏观生只是说笑一句,就准备回去办公,却不想王彦尽然是在等他,于是只得向小议事堂走来,在王彦对面落坐,笑问道:“方才在宫中议事,忽然听到阵阵炮响,陛下还问为何放炮,我估计着可能是士衡在城外试炮,没想到你这么快就回来了。怎么样?炮如何?”

    “炮不错,可以说很好。”

    苏观生点点头,“前前后后,五忠军账上怕是花了数万两,户部也拨了三万两,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炮是造出来了。对了,士衡等我,是为了何事?”

    王彦笑道:“现在铸炮坊将样炮、样铳都已经造了出来,而且效果也十分不错,苏阁老是不是再拨几万两银子,好尽快造一批出来。”

    苏观生本来认真听着,听了这话,脸色一板,站起身来就往自己屋子里钻,王彦眼疾手快,连忙绕过桌子,拉住他的袖子,说道:“阁老莫要动怒,多少拨一点啊~”

    苏观生挣扎了一下,但却挣不开,只得瞪了王彦一眼,扭过头去道:“不成体统,士衡拉我也没用,要银子,一两也没有。”

    作为监管隆武朝廷财政的大学士,兼户部尚书,苏观生可谓惨淡经营,朝廷入广京几个月,处处都要开销,他是天天被各路人马逼着要钱,好不容易存了点家底,王彦又要打漳州,一下又消耗一空了。

    王彦见了苏观生的模样,却没有放弃,他在户部有眼线,知道府库里还有三十多万两白银。

    (感谢寿州梁四郎,殊战之殇,悦冻窝芯,书友5288的打赏,感谢左飞右飞,汉家荣光,abcde4869的月票,欢迎大家加群,求包养。)

第443章宗藩

    隆武朝廷的岁入,江西刚刚光复,百废待兴,又处于抗清第一线,不像朝廷伸手,就不错了;湖北面临的压力更大,不仅要赈济难民,还要经营锷北、锷东两条防线,尚且需要湖南接济,朝廷也弄不到一个铜板,湖南得益于与广南贸易,大批的湘绣、茶叶,运过来,换了不少银钱,但堵胤锡除了要支持湖北,疏通灵渠之外,还要在洞庭湖造船,能运过来的税赋也实在有限。

    算来算去,隆武朝廷的财政,就只有广东一省,而王彦作为两广总督,自然对朝廷有多少钱,那是一清二楚。

    其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