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 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士衡~”王彦正在帐内忙着,他的帐帘却被突然掀起,何腾蛟满脸怒气的走进帐来,然后愤然的在一旁的座椅上坐下。

    两名卫士紧跟着入帐,脸上满是自责之色,王彦见此遂即挥手让他们退下,何腾蛟与他的地位不相上下,他要硬闯,两名卫士也挡不住。

    “什么事情让督师这么大火气,既然要硬闯本督的帅帐?”对于何腾蛟的举动,王彦心里自然不快,他放下手中的毛笔,含怒道。

    “什么事情?”何腾蛟显得比王彦还要愤怒,“那就要问你自己了!”

    “哦?”王彦心里自然明白,何腾蛟恼怒之事,就是战功和战利品分配之事,但他却不会主动说出来。

    “带兵之事,在于赏罚分明,这可是你说的。”何腾蛟站起身来愤怒的说道:“这次得了一万六千匹战马,你拿去一万也罢,为什么还分给那些泥腿子两千?他们有什么功劳?”

    从来都只有他何腾蛟分别人功劳,几时能有人敢占他的便宜,当初他未出一兵一卒,便敢去岳州抢王彦的战功,现在他好不容易打了场胜仗,岂会容他人染指!

    王彦见何腾蛟的模样,心里十分生气,不过看着他这次与清兵作战,还算尽力,加之为了眼下的大局,他还是要尽力稳住何腾蛟,“蕲黄义军,受本督之邀,前来助战,他们围住武昌,让勒克德浑无法回城,便是大功一件,理当有所奖赏。”

    何腾蛟却一点也不买账,“即是你邀来的,你怎么不拿你的份额去赏,为何却要动我的马匹?”

    东西已经分下去,王彦不可能收回,而且蕲黄义军也确实应该奖赏,应该拉拢,但何腾蛟见利望义的性格,王彦也看得十分明白,一旦今天不能让他满意,指不定又会玩出什么花样来。

    王彦不禁眯眼沉思半响,想着眼下攻打武昌要紧,却不能坏了大局,遂即微微抬头道:“本督早欲让督标一人双马,练成一支能与清兵野战的骑兵,所以督标分去的一万匹战马,何督师还是不要想了。蕲黄义军的两千匹战马,本督也不打算要回来,不过本督可以将两万绿营俘虏,全部让给你,让你补充刘承胤部冒进的损失,如何?如果这样何督师还是觉得本督不够公正,大可以上本参我!”

    何腾蛟听完王彦的话语,脸色不禁一沉,他明白王彦的话语里的意思,这是提醒他,此次作战,就属他麾下的刘承胤吃了败仗,损失最为惨重,使得之后明军每步行动都陷入被动,差点中了勒克德浑之计。

    何腾蛟见王彦态度如此,知道战马肯定要不回来,而两万绿营俘虏,就是王彦的底线,如果他不答应,王彦便什么也不会给他。

    这时何腾蛟心里一阵权衡,想着他还要依靠王彦打下武昌,分取更大的功劳,不能把关系搞的太僵,于是说道:“好~两万俘虏归我~”

    王彦见此点点头道:“既然如此,那等打下武昌之后,便把他们划到何督师的麾下!”

    “什么?”何腾蛟闻语,却再次怒道:“你想让他们当炮灰,那攻下城池之后还能剩下多少?”

    攻城战极为残酷,这点何腾蛟也知道,若是两万俘虏死伤殆尽,那王彦说的就是一句空话,他自然不会同意。

    “武昌城高河深,不用绿营开道,难道用本督麾下将士去填平护城河吗?”王彦瞪了何腾蛟一眼,而后又调整语气道:“何督师放心,武昌城内没有多少八旗兵,其他人并非都与清廷一条心,本督有十足的把握破城。绿营兵损失不了多少,而且他们所立的战功,也记在何督师的名下,如何?”

    “战功记在我名下,那道是可以接受!”何腾蛟微微思索,便点头同意了王彦的说法,他并不在乎士卒的死活,他要的只是能与王彦平分秋色的战功。

    何腾蛟十分明白,他在用兵上比不上王彦,想要获得功勋,最好就是让王彦指挥,他则让手人马卖点力气,这样才能分取足够的利益。

    王彦见何腾蛟答应下,心里也就松了口气,毕竟何腾蛟麾下六万兵马,对于今后的战局还有大用,而且能在战后成为王彦的屏障,使得王彦的兵马能够得到修养。

    这时王彦目送着何腾蛟离开,便准备让人去将两万绿营的辫子给剪了,然后加以整顿,筹备攻城之事,但刘芳亮却突然来到帐外。

    “启禀国公,定国候派扬子湛过来了。”

    王彦闻语,心里一惊,他与高一功约定,让高一攻守襄阳两个月,他必然带来兵马去支援襄阳,现在阿济格与吴三桂攻打襄阳已有一个月的时间,难道是高一功已经守不住呢?

    “快点进来~”王彦当即起身,迎了上来。

    两人进帐之后,立马向王彦行礼,但王彦却连连摆手,目光越过刘芳亮,直接落到扬彦昌身上。

    王彦观他风尘仆仆的样子,便知道一定是一路未曾歇息,快马奔驰过来,心里不禁一紧,连忙开口问道:“子湛,可是襄阳危急,必正让你过来请援?”

    (感谢殊战之伤的打赏,接着推《妖珠》)

第298章樊城失陷

    扬彦昌确实是奉了高一功的命令,一路疾驰过来向王彦禀告襄阳的情况,虽然高一功没说是要请发援兵,但扬彦昌心里清楚,高一功心里也没底了。

    襄阳确实危急,但高一功与王彦约定守卫两个月的时间,如今过去不到一个月,他便失了樊城,也不知道能否在襄阳再守一个月的时间。

    在丢失樊城之后,高一功已经不再信心满满,但他又不知武昌战局如何,想请援兵又怕王彦抽不出兵力,破坏王彦的大局,所以便将襄阳情况告知,由王彦自己来判断。

    这时扬彦昌闻王彦相问之语,遂即抱拳黯然回道:“启禀国公,襄阳的情况确实不好,吴三桂用火船之计,从汉水上游顺流放下百艘火船,烧毁了两座浮桥,使得襄樊两城之间的联系断绝,而后清兵又驱赶十余万百姓填平护城河,背土攻城,刘副将与末将等人,血战一月,集尸与城齐,最后还是没有守住樊城,一万五千名忠至军儿郎,只有刘副将与末将等数百十人,乘小船逃回南岸~”

    “背土攻城?”王彦眼睛一眯,闪烁出一股恨意,他听见清军一个月就打下樊城,而且还将樊城守军几乎全部歼灭,还以吴三桂很能打,清军战力惊人,原来是驱百姓攻城,乱了明军的军心。

    满清几十年前,还在山野之间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如同野人一般,性情也如野兽,毫无人性可言,他们去到哪里,就会给哪里带来深重的灾难。

    他们占据辽东,便是辽东汉人的灾难,他们每次入关都会留下深重的罪孽。

    汉人在他们眼中,就是被掠夺被屠杀的对象,他们用汉人的命来填护城河,来攻城,不会有一丝的罪恶感,他们就是这么野蛮,他们就是这么禽兽。

    虽说汉人内部的战斗也很血腥,但士卒们面对城下的百姓之时,看着他们大哭着将一筐筐的泥土堆在城下,他们心中却无法完全狠下心来,这就是文明与野蛮之间的区别。

    “是的~”扬彦昌眼中闪烁着怒火道:“清兵简直禽兽不如,阿济格的人马,肆虐鄂西北,不仅抢劫粮食,还将百姓抓捕过来,无论男女老幼,统统逼着参与攻城,让他们填平护城河之后,又背着筐子往城墙下堆土,百姓后退不前,立马就被清兵斩杀,而往城下堆土又被我们射杀,实在凄惨无比。我们的心没有清兵那么狠那么没有人性,最终还是被他们堆出了一条可以直接登城的土坡,清兵接机攻入樊城,刘副将见城池已破,遂即下令焚城,败回南岸。”

    扬彦昌短短的一段话语,就描绘了樊城之战的经过,他虽然没有说得十分仔细,或者是他有意的避开些什么,但王彦知道,樊城之战肯定特别惨烈,而鄂西北的百姓,恐怕也比王彦想象的还要凄惨。

    此战过后,鄂西北的广阔土地上,将十室九空,成为千里无鸡鸣的荒芜之地。

    “那襄阳的情况现在怎么样?”王彦脸色沉重的问道。

    “吴三桂与阿济格已经在上游搭建浮桥,准备过江攻打襄阳,以清兵的残暴,恐怕又是之前的打法,他们祸害了汉水北岸的百姓,南岸的百姓,恐怕也不能逃过这一劫。”

    王彦听出了扬彦昌的意思,清兵根本不会怜惜百姓的性命,他会再次强迫百姓填城,用百姓的尸体,为他们堆出一条通往襄阳城头的大道。

    襄阳城虽然高三丈,但不需要泥土,几万百姓的尸体,也能堆得比城墙还要高。

    这是蒙元灭宋的打法,当年的常州之战就是如此做法,简直无耻至极。

    王彦不禁恼怒的一掌排在卓案上,他站起身来,嘴中喃喃的骂道:“人面兽心~人面兽心~”

    扬彦昌与一旁的刘芳亮见此,心情也同样沉重。

    这时王彦心里不仅是担心鄂西北诸府的百姓,士大夫悲天悯人的情怀,确实让他痛恨清兵拿百姓攻城的龌龊做法,但是他经历过那么的战事,不再是一个普通的文人,而是杀伐果断的大帅,所以他对百姓怀着悲悯之心时,也认可了刘体纯射杀填城百姓的做法。

    这就是战争,这就是那么残酷。

    王彦现在最担心的还是襄阳城,能否按着约定再守一个月的时间。

    这时王彦心里不禁一阵权衡,攻打襄阳的清兵有十万人,而且其中吴三桂、阿济格都是极难对付的存在,没有与之相当的兵马,王彦实在没有把握去与北路清兵作战。

    现在武昌周围集结了将近十六万大军,但其中五万多蕲黄义军,基本只能摇旗呐喊,壮壮声势,何腾蛟部六万人的战力也只是一般,真正能与清兵精锐相抗衡的,也就是王彦手上的五万人马。

    如果这时分兵去救襄阳,去少了,就是给阿济格送菜,想要与北路清兵抗衡,那他也至少要分兵十万,但这样一来,武昌就没法打了。

    江南和江西都在清军手里,武昌一地十分重要,若占据武昌,王彦只需放上两万人马,就可以阻挡清兵进入湖广内地。

    如果没拿下武昌,万一清兵又派兵马入楚,便可以武昌为根基,抄掉王彦的后路。

    王彦在帅帐内,来回走动,心里不停的思考着,最后他还是决定只有同清兵赌时间,看谁先一步打下城池。

    “子湛,你立马赶回襄阳,告诉必正,让他无论如何再坚守二十天,本督攻破武昌,便立马挥师北援。”

    扬彦昌闻语,虽然王彦只是将期限提起了十天,但他知道,或许就因为这十天,武昌城下可能要多死近万明军。

    “末将领命!”扬彦昌一路风尘,为曾歇息,但他这时却不敢丝毫怠慢,连忙行礼应下。“我这就返回襄阳。”

    扬彦昌说完,便告辞离开,王彦遂即又让卫士唤来棋牌官道:“尔等速度快马传讯勋阳、承天等地,立马将城外百姓收入城中,严防清军劫掠。”

第299章坑杀八旗

    樊城的丢失,使得王彦不得不加快武昌战役的进度,以便尽快拔掉清廷在湖广的这个重要据点,然后纠集全部兵力去北上迎战阿济格和吴三桂。

    在扬彦昌乘船渡过长江,往襄阳而去之后,王彦也立马安排大军,准备攻打武昌。

    兵书有“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胜为上,兵胜为下。是故圣人之伐国、攻敌也,务在先服其心。何谓攻其心?绝其所恃,是谓攻其心也。”

    武昌城内,佟养和所恃者,便是城中的一万七千多人的绿营兵,光靠图赖的三千八旗兵,他是无论如何,也守不住武昌,所以王彦便要想法,动摇武昌城内的军心,然后才能有机可乘,打下武昌城。

    次日清城,武昌城上的守军,便看见大队民夫,从晒湖边的明军营寨里走出,带着铁锹、锄头,挑着箩筐来到离武昌城一里远的地方,然后在明军的指挥下,开始挖掘十个大坑。

    城上的清军见此,不明白明军要做什么,不禁议论纷纷,“明军干嘛在那么远的地方挖坑啊?”

    “不清楚,可能是取土,准备填河吧~”

    “会不会准备挖地道,来攻城啊~”

    “蠢货~”巡城的把总听着士卒的议论,不禁骂道:“人家挖地道会让你看见吗?你们都老实在这里呆着,老子去禀报将军。”

    把总叫来的将军叫王光恩,他还有两个兄弟,分别叫王光泰、王昌,三兄弟原来都是流寇,王光恩在闯军中很有名气,绰号关索,又号称小秦王。

    潼关之战后,李自成大败,三兄弟接受了崇祯皇帝的招安,手下人马被改编为官军,镇守郧阳。之后李自成在葵未年、甲申年,多次攻打,都未能攻克。

    乙酉年,李自成败入湖广,清兵尾随而入,三兄弟与大明朝委任的郧阳抚院徐起元一起投降清廷,王光恩被清廷委任为襄阳总兵。

    王彦在湖广大败勒克德浑之后,派高一功扫荡鄂西北,佟养和为了保存势力,加之没有粮草运往襄阳,便让他们撤到了武昌。

    王光恩来到城墙上时,城下的民夫已经忙碌一段时间,泥土并不是无规则的胡乱堆积,而是有人专门处理,他看了片刻只得猜测道:“因该是要堆砌高台,然后架炮轰城!你等继续巡视,不用大惊小怪。”

    时间来到午时,武昌城外已经被挖掘出了十个大坑,而挖出来的泥土,已经堆砌出二十一个比城墙还要高的高台。

    城上清军见明军果然在往上面运炮,便以为明军挖掘大坑,真的只是为了取土而已,但就在这时,晒湖边的明军大寨里,却一阵战鼓声擂起。

    不久之后,王彦的大纛旗便从营内徐徐出来,在他的身后,忠勇、忠贞、督标骑兵,也各自按着营号,列队出营,然后在大坑和高台边停下。

    这是明军围困武昌以来,第一次在城下列阵,五万多明军,摆成整齐的方阵,长枪如林,旌旗如云,在午时的太阳下,没有发出一声响动,其观感与前些日子围城的蕲黄义军决然不同。

    “当当当~”感受这城下明军的肃杀之气,城楼上的清军,心里便紧张起来,连忙敲响警钟,大队大队的清兵遂即登上城楼。

    佟养和也一路来到南城,他站在墙朵边向下观看,见明军虽然列阵,但阵中既没有云梯,也没有冲车,并没有推出任何的攻城器械,不禁疑惑的问一旁的图赖道:“王彦弄这么大的阵仗,又不似要攻城,却是要做些什么呢?”

    图赖也一头雾水,“总督且看看便知,料想他也玩出什么花样~”

    这时在明军阵中,王彦悠悠放下千里镜,他已经看见城头上的佟养和,遂即一挥手,对后面卫士说道:“可以开始了!”

    卫士见此,立马退下,片刻后便压着一人出来,站在王彦身后,王彦遂即翻身下马,走向中间一座高台,卫士压着那人与戴之藩等人一起走在王彦身后。

    高台上已经摆好了香案,大纛起也被插了上来,城头上的佟养和见此,眼睛不禁一眯,心里已经明白,王彦这是要杀人祭旗,可要杀的人是谁呢?

    佟养和等一众清将看这阵势,便知王彦欲做何事,不禁纷纷将目光投向高台,要看看被杀人的身份,但毕竟距离太远,而被杀之人又受了折磨,他们根本看不出身份。

    高台上,王彦没有让人久等,他见亲卫将那人按跪于地,遂即拿出一张奏折,展开大声念道:“何鸣銮者,原为大明进士,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