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香主乃是嘉定人士,名唤黄澍,曾助进士黄淳耀守嘉定,城破后躲入井中,侥幸得活。

    这时黄澍看着众清兵护卫下的多铎,突然张弓搭箭,断喝一声,“杀虏!”,便一脚踹飞门窗,从酒楼二楼跃下,他手指一松,羽箭便极速向多铎射去。

    清兵没想到楼上居然还埋伏着人手,顿时大惊,连忙举枪便刺,黄澍在射完一箭的同时,将长弓一,在空中抽出腰刀,而后在落地的瞬间,就与清兵战作一团。

    多铎乃是久经战阵之人,小时候打猎,长大了杀人,对危险有着天然的警觉。

    黄澍所射的一箭,速度奇快,但毕竟多铎被清兵用盾牌护住,黄澍能射中他的角度不多,只能从楼上跃起,射他头颅,但这样也降低了他躲避的难度。

    “噌”的一声,多铎往马上一伏躲过一箭,但他镶白的头盔,却也被射落下去,漏出他光秃秃的头皮和那鼠尾小辫。

    “嘭~嘭~”几乎在这一瞬间,街道旁的酒楼上,七八扇窗户,同时飞起,十多名劲装汉子,紧跟着黄澍之后,从楼上跃下,口中纷纷大呼:“天地会,反清复明,诛杀鞑虏~”

    多铎躲过一箭,眯眼看着杀出的天地会之人,,嘴中不禁冷哼一声:“天地会~哼~”

    多铎历经战阵,比着危险的情况,他遇见不下百回,岂会在意一场刺杀,不过他回想起来刚才的一幕,心里却也有些庆幸,这些天地会没有在一开始就动手,而是在他有所警觉之后,才冒然杀出。

    这时他看了已经被压到一旁的陈方言三人一眼,心里似乎有些明白,今天两股反清之人,前来刺杀,但只前三人的举动,却将天地会行动的突然性,给彻底破坏。

    在多铎看来,这些天地会之人,既然已经没有了一击命中的可能,却依然暴露出来,实在太过愚蠢,但他也同时明白,必定是他出兵浙东,使天地会感到恐惧,所以即便损失再大也要破坏。

    这时十多名天地会会众,紧跟在香主之后,直奔多铎而来,瞬间就与护住多铎的清军战在一起。

    这次在城内刺杀多铎,无论成败,他们都没有活路,黄澍怀着决死之心,因为他知道,如果他们不能成功,清军的铁蹄就会跨过钱塘江,扫荡浙东,那时又将有无数汉家儿郎倒下,无数汉家姐妹受到欺凌,所以即便付出在大的代价,他也必须杀了多铎。

    这时黄澍挥刀砍死一名清兵,便直奔多铎而乃:“清狗,尔三屠嘉定,造孽无算,某今日就要替惨死在清兵刀下的二十万义民,报仇雪恨。”

    多铎看了杀来的黄澍,脸上一阵冷笑,天地会神出鬼没,这次为了刺杀他,尽然出动十多名精锐,却给了清廷抓捕的机会。

    这些人,只要抓住一人,他就有办法从其嘴中撬出许多秘密,捣毁天地会在江宁的势力。

    此时多铎看见清兵根本挡不住黄澍,不禁微微皱眉,不过他却并不担心,他对自身能力信心十足,即便是满洲最勇猛的巴图鲁也不能轻易伤他,他又岂会惧怕一名刺客。

    这时待黄澍杀到他身前十步,他便断喝一声,“逆贼,受死!”而后忽然一抽腰刀,夹动战马,向那汉子斩来。

    多铎勇力过人,在战场上杀人无数,是满人的英雄,他这一刀,力量极大,又暗含战场厮杀的技巧,顿时便劈得黄澍后退几步。

    这时越来越多的清兵已经涌了过来,将天地会彻底包围在狭窄的街道之内,而十多名会众,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片刻间就死去一多半。

    多铎一刀劈退黄澍后,便不再上前,而是让清兵将这些叛党,团团围了起来。

    这时连黄澍在内,已经只剩五名会众,他们在清兵围成的大圈中,背靠着背与清兵对持,地上是一地的清兵尸体。

    多铎见此,一边调来弓箭手,弯弓搭箭,对准几人,一边打马上前,“尔等以陷死地,不过只要能说出天地会总舵所在,以及江宁城内的天地会密探,本王可保尔等不死,并赏赐百金,提拔为官。”

    黄澍与四名会众,看着将他们团团围住的清兵,那一根根指着他们的长枪,对准他们的弓箭,心中一阵悲凉,都知道事不成矣。

    面对多铎的话语,几人没有回应,这时黄澍目视四名手下一眼,四人心中已经意会。

    多铎在他们不答话,面漏杀气,但这几人对清廷来说,极为重要,可以使清廷迅速摸清天地会的情况,因而多铎还是以招抚为主,即便不成,也要生俘,然后大刑拷问。

    此时,他正欲提高条件,但被围的五人中,除了黄澍,其他四人却忽然倒地,嘴角俱有黑血留出。

    多铎见此,立马大惊:“不好,他们嘴中藏有毒馕,快阻止他。”

    黄澍见四名手下俱已自杀,又听多铎之语,不禁哈哈大笑:“大丈夫岂可效命夷狄,清狗,今日叫尔知道大汉义士之烈。”随即咬破,毒发而亡。

    一大群清兵拥上来,却只能看着黄澍的身体,徐徐倒下。

    侯方域被射中腰间,但幸得李香君的扇子相护,挡住了一箭,只是从马上跌下,受了一点轻伤,他看着眼前的一幕,心中不禁有些自责,双眼情不自禁的便朦胧起来。

    洪承畴身中两箭,不过袖箭的威力不大,伤势并不太重,只是箭上的毒素有些麻烦,已经寻找郎中医治。

    多铎看着十多名义士的尸体,心中无限恼怒,同时对天地会也更加重视,他下命将义士的头颅全部砍下,挂在城门处示众,又命人将陈方言三人押入大牢,便再次写下奏报发往北京。

    不久之后,清廷为了对抗天地会,在北京成立了粘杆处,招收大批特务,前往各地搜捕天地会之人,江南各地顿时风起云涌。

    这次行刺,并没有阻止多铎南征之心,反而更加坚定了他扫荡浙东的想法,洪承畴受伤,他便招闽浙总督张存仁入江宁暂代政务,而他则按计划,领着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向浙东。

第231章太湖上群英聚首

    乙酉年之后,整个江南抗清陷入低潮,原本占据数座大城,活跃于南直隶各府的十多路义军,已经所剩无几。

    清廷的剃发令,在经历了最初激烈的抵抗,士民被屠杀数百万之后,剩下的已经全部剃发,清廷统治的根基逐渐稳固。

    彼时在江南抗清进入低谷后,各路残存的义军为了生存,多头靠拢活跃在太湖上的陈子龙、吴易军,使得太湖义军超过两万人,成为江南抗清的主力。

    陈子龙与王彦有旧,所以天地会与太湖义军全力合作,就连天地会的总舵都设在太湖上。

    太湖义军的水寨设在西山岛上,这是太湖上最大的一个岛屿,方圆足有八十余里,岛上还有个西山镇,有近百户渔民。

    太湖义军以西山岛为根基,四周大小岛屿为前哨,势力包涵了整个太湖水域,甚至影响到了苏州府、吴淞江一带。

    义军靠着水上之利,几次挫败清军的围剿,使得南直隶各府,不愿降清,不愿剃发的士民,纷纷前往投效,原本不过百户人家的西山岛,如今已经汇集民众近十万五万。

    江南各地,不愿剃发之人纷纷逃到太湖,但如此一来,十多万军民,人吃马嚼,每日消耗的钱粮,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数目。

    西山岛上,数千条舟船,停靠在湖岛周围,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还有数百条渔船穿梭,场面蔚为壮观。

    西山岛上耕地稀少,捕鱼便成了军民食物的主要来源,只是每日所捕捞的鱼虾,对于十多万军民每日之消耗而言,却只能算杯水车薪而矣。

    这时在西山镇的一座宅院里,陈子龙,吴易,胡为宗,江天一,吴毅山,于世忠,余太初,夏完淳等义军首领和天地会之人齐聚在院落之内。

    夏完淳起身走到中央,微微施礼,谓众人道:“恩师,总舵主,诸位将军,方今天下,局势一目了然,清廷集大兵于江南,其兵东强西弱,而我大明正好反之,优势在于湖广,今楚国公收顺军十万众,与清兵战于荆楚,一旦胜之,则我朝局势立转也。天地会所言,多铎向湖广运送粮草之事,学生以为,我太湖义军,本就缺粮,劫此粮草,可解燃眉之急也。再者我等劫下此批粮草,必使湖广清兵缺粮,使楚国公的胜算再加上几成,有此二点,此粮必劫也。”

    陈子龙听完与吴易对视一眼,二人都点了点头,赞许道:“小隐之言,甚合吾意,这批粮草,吾等必须劫下,即便运不回太湖,也要以火焚之。”

    余太初见义军答应劫粮,随起身说道:“陈公,天地会探知,这批粮草,现藏于苏州城内,足有五十万石,三月初便要装船,自运河入长江,送往湖广。清廷十分重视这批粮草,所以有总兵杨承祖领五千兵马护卫,看守甚为严密,如何劫粮,陈公还当具体策划。”

    “五千绿营,怕他作甚,依某看,直接发兵打下苏州,不就行了么?”将领于世忠听完,起身说道。

    “石不得无礼~”吴易闻语,微微责备,而后看向余太初道:“子章,天地会所探情报颇多,不知可否有什么建议。”

    余太初闻语,随拱手道:“吴公,其实于将军所言,也未必不可行,近日清兵平繁调动,苏州附近的几支兵马,如吴淞总兵李成栋,提督曹性存,常州总兵张应梦,无锡总兵范绍祖等部,都匆匆赶往金陵,到是让苏州附近的清兵单薄起来,或许可以突然攻之。”

    陈子龙、吴易等人闻语,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若真如此,到时可以打上一场,试上一试。”

    义军将领于世忠、吴毅山听了脸上顿时一阵欣喜,但江天一却突然起身问道:“余堂主,这清兵为何要调往金陵,可是多铎有什么动作?”

    余太初闻言,摇了摇头,“在下离开金陵之后,清兵才开始调动,因而目前还不知清兵的意图,不过青木堂在清廷内部有接近机要之密碟,稍后肯定会有消息传到总舵来。”

    江天一闻语,不再言,夏完淳皱眉道:“恩师,学生以为,多铎集结大兵,无非增援湖广,或南下浙东也。勒克德浑携十万兵入楚不过一个多月,多铎应该不会增兵湖广,所以学生以为,清兵或许要攻打浙东矣!”

    陈子龙、吴易等人闻语,脸色纷纷一变,而就在这时,一名汉子却走进院来,他在胡为宗耳边轻生低诉几句,然后便将一封信件交到他手中。

    院内众人见此,知道必是有重要消息传来,而胡为宗打开信件,观看片刻,立马脸色一变。

    “总舵主,可是金陵有什么消息?”陈子龙见此,不禁开口问道。

    胡为宗将信件收好,然后点了点头:“陈公,小隐猜测完全正确,多铎发兵二十万,三日之内,就要攻打浙东了。”

    陈子龙闻语,不禁眉头紧锁,“去岁鲁王殿下,大起三军,数十万兵马攻打杭城,结果被清兵打的大败亏输,被俘副将有十一员,游击、都司、守备达四十八员,若再加上战死之人,鲁王殿下麾下兵马损失可谓惨重至极也”

    “是啊~”吴易点了点头,脸上忧郁道:“自去岁一败,浙东兵马就没有再跨过钱塘一步,至今没有恢复实力,而且士气低迷。多铎这个时候,攻打浙东,鲁王殿下未必能坚持住啊~”

    陈子龙站起身来,有些焦虑的在院内走了几步,谓众人道:“朝廷之策,乃东守西攻也。浙东与福建本来互为犄角,但鲁王殿下不愿意臣服于天子,清军攻打浙东,朝廷未必会全力支援,如此一来浙东危矣,而浙东一失,则福建亦危,东南大局俱坏矣。”

    胡为宗闻语,随起身道:“当务之急,乃是将清兵攻打浙东的消息告知鲁王殿下,使浙兵早做防备,除此之外,还要告知朝廷,让陛下知道事态之严峻。天地会与于锦衣卫多有联系,可快速将消息传往福京,但鲁王处还需陈公派人前往。”

    “恩师,学生愿意走一趟浙东。”夏完淳行礼道。

    陈子龙见此,点了点头,“事态紧急,那小隐便立即前往。”

    夏完淳随行礼告退,陈子龙又道:“除此之外,吾等还需想法拖延多铎出兵,为鲁王和朝廷争取应对的时间。”

    江天一闻言,随起身道:“那便打苏州,五十万石米粮不是少数,吾不信多铎不救。”

第232章多铎大起七路军

    胡为宗与余太初从院落出来后,却将方才那封书信递给余太初道:“子章,候公子信中言天地会内部有清廷密探,此事太过严重,关系天地会万余会众之安全,不可不查也!子章乃锦衣卫出身,精通谍报之事,可有什么见解?”

    余太初边听,边看,片刻后,收起信件道:“此事其实十分难以处理,只能想法完善天地会的组织,各分舵,各香主之间,皆不可相互联络,会众只向上一级负责,如此即便暴露出来,或清廷奸细混入其中,亦不会造成多大损失。除此之外,总舵主可设护法数名,专门负责铲除内奸之事也。”

    “嗯~”胡为宗点了点头,“那就先按着子章之言去办。对了,吾观侯公子之信,见其中言语有些含糊,好像欲言又止,却不知为何?”

    余太初也点了点头,皱眉道:“属下方才也发现了这一点,觉得不像侯公子日常之语,不过现在想来,或许是侯公子发现清廷密探混入天地会,所以有些要事,他想说却不敢说吧。”

    胡为宗闻语道:“候公子对国公爷有救命之恩,香君姑娘与许娘子情同姐妹,而且候公子如今打入清廷内部,潜伏于大奸贼洪承畴身边,为大明获取了许多情报,身份重要至极,万万不能有失,子章可千万要护他周全。”

    “属下知晓~”余太初听了,微微抱拳,“那属下这就返回金陵,看看候公子欲行何事!”

    “善~”胡为宗随抱拳回了一礼,便目视余太初离去。

    三月初一,多铎果然如天地会情报之言,领多罗贝勒博洛,提督曹存性,总兵李成栋、李应宗、于永绶、张应梦、贺胤昌、王之纲等人,汇集马步兵马二十万,战将百员,浩浩荡荡,沿太湖西岸,经湖州,杀向浙东。

    多铎在江南,可谓兵多粮足,他驻军余杭,谓众军曰:“昔明太祖不过一讨饭乞丐,而有天下,今历经二百七十余年,气数以尽,至使流贼奸雄并起。我大清起自关外,然乃金朝后裔,百姓所归。明属火,清属水,此上承天意,我大清合该当国也!今本王提天兵二十万,应天顺人,扫荡不臣,尔众以为如何?”

    众清将闻语,顿时附和,“应天顺人,大清当兴也!”

    近二十万清兵,亦齐声大呼:“应天顺人,大清当兴,扫荡不臣。”

    清军兵势颇为雄壮,令人胆寒,多铎随分兵七路征讨浙东。

    第一路由多铎亲领居中,第二路贝勒博洛居左,第三路贝勒尼堪居右,第四路总兵李成栋攻金华,第五路提督曹存性攻浦江,第六路总兵李应宗攻衢州,第七路总兵于永绶居后押送辎重。

    七路大军,各领部下健将,克日起行。

    多铎又命总兵苏见乐守湖州,总兵冯勇守余杭,谨防太湖义军袭扰后方,再命闽浙总督张存仁,调拨监运七路粮草。

    清军在余杭的动作,自有天地会密探将清军的举动描绘出来,报道太湖,陈子龙等人知清兵士气,兵力皆胜于浙东,随按原定计划,起兵万五,留吴易领五千兵马守西山老寨,他则领于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