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的百姓。
孙冒跟王续前想的不同,他觉得自己很冷静,遂接过话,说道:“已经准备了,牲口一同带走,只是家禽……”
“一并带走。”王续前看看天,又看看地上的积雪,果断下令。
开光县的百姓在旁边听着、看着,没人插嘴,只觉得心中暖暖的,天塌下来也不怕。
有了护苗队的出现和加入,行装整理的速度很快,家中的吃食打包,新的衣服和正在使用的被褥打包,旧的没有太大价值的留下,等着雪停后再回来。
房梁不要了,好的木柴扎成捆,人背着或者放到牲口的背上,家禽放出来,把平日里各家家禽的头头用绳子拴上,牵着在前走,旁边有人偶尔哄一下,家禽自己就排上队了。
羊可以跟着口令走,只有猪最麻烦,总是乱跑,哼哼唧唧,‘噜噜噜’地唤好一会儿才能重新归队。
离开故乡去逃命本是件伤感的事情,可是开光县的百姓皆是满脸兴奋,小孩子脸蛋被冻得红扑扑的,依旧在路上打闹着,雪球四处飞。
队伍的速度被拉得很慢,尤其是家禽,数量太多,偶尔有掉进被雪吹堆积满的坑里,还的人过去帮着揪出来,有趁人不注意跑出队伍到外面的鸡,不用管它,过一会儿它自己见没有组织了自然会回来,相比起来鸭子就好了多,组织性强,一只一只站排走。
还有跟主人一起离家的狗,在队伍的前后左右跑着,东闻闻、西嗅嗅。
让人看上去不是逃难的,是举行大规模的远游活动,很欢快、很热闹、很温馨。
于是到了下午四点多钟队伍才到达黄河边,此时别处的雪已经有一尺半厚了,本来这个时候天黑的就早,加上天气缘故,营寨灯火通明,三十多个柴油发电机的声音轰轰响,正在有人给加盖作消音。
小贝一众人自从到地方第一个帐篷扎起来便开始睡觉,知道迎接的任务才最艰巨,尤其是开光县的孩子,得有人陪他们玩。
开光县的百姓远远见到灯光开始加快速度,路上是否走丢了家禽已经没有人去管,大部分跟来便好。
等离近,百姓发现隔上十几步站立的一个军人身上穿的衣服很好看,有红色的、有绿色的,还有橘黄色的。
风在呼啸雪在飘,站岗的军人则一动不动,跟个柱子似的。
等再近一些,眼看着雪打在军人的脸上,军人只不过是眨眨眼,不曾去擦掉。
百姓一见之下便心疼起来,孙冒凑上前,伸出手,哆嗦着给岗哨擦擦脸,问:“娃,不冷啊?”
“还行。”岗哨回答,双手扶着枪,还是那么挺拔。
“我得跟小贝说说,太折腾人了,大雪天的站什么岗?还能有敌人?”孙冒心里不是滋味地说道。
他刚说完,县中的一个孩子跑到边上比较远的地方,结果一下子绊倒了,绊倒他的东西爬起来给他拍拍雪,又重新回去忙活几下,再一次隐藏在雪里。
孙冒愕然问道:“那是人?”
“是,暗哨。”回答他的人是小贝,小贝刚被叫醒,揉着眼睛就过来了。
有县中的老人连忙上前,仔细看看小贝,不高兴地说道:“小贝你折腾他们作甚?又站岗又暗哨,不冷啊?让人瞧着心疼。”
“就一会儿,半个时辰一轮换,坚持一下就行了,正常来说都要一个时辰,我看人员充足,才半个时辰。心疼?他们站着、趴着你们心疼,他们要是胡乱地找个地方乱糟糟地吵闹喝酒,你们就该心悸了,会想,这难道就是我大唐的王牌军队吗?”
小贝辩解和反问。
小远帮腔:“就是,大唐强兵,铁血铸就,护苗队软弱一点,你们逃难能逃的如此安心?”
百姓一想,还真是,为什么在县里看到护苗队的人出现便不担忧,正是因为知道护苗队是大唐最强的队伍,是一种深到骨子里的骄傲与自豪。
“小贝姐姐,小远哥哥,看到你们真好,先前在县里的时候,给我吓坏啦,看到你们我知道我们安全了。”一个六、七岁的小丫头深一脚、浅一脚地跑过来,对着小贝等人开心地嚷嚷。
小贝笑的灿烂,伸手捂住小丫头两边的脸蛋,说道:“安全,保证安全,我们的队伍两万多人,你看,全是帐篷,甭管外面下多大的雪,往帐篷里一进,又舒服又暖和。”
“嗯嗯!小贝姐姐,为什么他们穿的衣服五颜六色的?”小丫头的眼睛笑成月牙,问。
“因为不是打仗,显眼,给人的感觉温暖,要是打仗就全换成白色,刚才的暗哨,看到没?白衣服、白裤子、白靴子、白帽子、白手套、白口罩、白护目镜,即使白天,往那一趴,不动弹你都不知道那是个人,枪都拿白布缠着。”
小贝不停地说着,拉住小丫头的手往帐篷里去,同时命令:“给银州发报,让他们转京城,说开光县安置妥当,无须操心。”
其他的百姓各自被安排到帐篷里,还有带来的牲口与家禽,相比起整个队伍的两万来人,他们的一千五百人真不算什么。
一切有条不紊,未曾出现意外情况。
县里的孩子比较多,三百六十个整,将近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由小贝他们负责照顾,一个帐篷装不下,有人在灯光下改装。
改装的方式是把二十个帐篷的支架重新分配,之后整体铺设上面的帆布,中间的主支架结高,在外面形成大斜面,依旧是个尖顶圆帐篷,里面呆上几百个孩子吃饭没问题,还有不少剩余空间。
孙冒溜达过来,看着如此拼装帐篷很吃惊,喃喃道:“真厉害,还有离很远也能相互说话的东西。”
“自然厉害。”同样溜达过来站在旁边看的徐依珑听到孙冒的话,接口。
“能说话的是传说中的电话?”孙冒指着一百来个人一个队伍做事情,当中那个人身后背的东西,还有说话时候的样子问。
徐依珑摇头:“那叫步话机,可以远距离听讲,天气正常时能达到两公里,现在估计也就一公里多点。”
“步话机?没听说过。”孙冒更加好奇。
“呵呵,你没听说过的东西多了,当初前户部尚书毕构曾言,想知道我大唐最先进的技术,别去工部,盯住小贝他们便可,三水张王两家把所有最先进的技术都放到小家伙们的身上。
小贝他们队伍使用的工具基本上是模块化,有强光雾气灯,有背负式无线语音通讯步话机,看到两个放到显眼处的大东西没?那叫小型履带式液压架桥车,成品整个大唐就两个,都在这了。”徐依珑介绍。
“为什么不做大型的?”孙冒很有想法。
徐依珑一愣,佩服地看着对方,说道:“因为技术不够,跟盖房子差不多,你盖个三层的容易,盖个三十层的试试,眼下的架桥车拿出去随便扔给一个国家研究都不怕泄密,他们根本琢磨不明白。”
“哦~!”孙冒表示理解,突然问:“架桥车做什么用的?”
“当桥用,遇到不是很宽的河与峡谷,它展开便成为一座桥,五点七米,架桥的时候先把折叠好的桥放下,队伍过去,他最后过去,然后再把桥收起来,但是过去的东西不能太沉重,小贝说是动力系统的问题,也是桥面材料的问题。
不过现在已经很厉害了,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小型的推土机和组装式起重设备过去。你再看现在组装的东西,钢结构的望台,要装四个,十二米高,装的快,拆的也方便。”
徐依珑继续讲解。
孙冒吧嗒下嘴儿:“好东西全给小贝他们用了?”
“对,顺便检验一下工具的忧缺点,还有不少小工具,技术含量都不低,有何感觉?”
“感觉护苗队真的很强,心里更塌实了。”孙冒答。
“没有其他的想法?比如说大唐科技的强盛?”徐依珑又问。
“知道,只是……与寻常百姓生活无关,什么液压的,架完桥不是还要收走么?能在黄河上架吗?”孙冒很实在,有啥说啥。
徐依珑被打败了,点点头,叹口气,说道:“我再去别处转转,雪还没停。”
说完他走了,孙冒搓搓脸,又喃喃道:“跟着护苗队在一起,雪想咋下就咋下,不怕,今天晚上能吃什么?”
晚上因为是准备的仓促,自然没有各种炒菜,队伍赶路、建营地很累,晚上吃的是最简单的火锅,比炖菜稍微费点工夫,但差不太多。
三百六十个孩子先去洗个热水澡,又换身衣服,重新坐好后,感觉清爽多了,甚至比家里还舒服。
大孩子照顾小孩子,需要吃奶的就送到母亲那边,旁边还有丫鬟盯着,别烫了。包括徐依珑在内,小贝等人手上端个蘸料盘子挨个桌子走,说几句话,吃两口东西,换个桌子继续。
“小贝姐姐,我发现吃你家做的东西真香。”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嘴里塞着东西,声音模糊地对小贝说。
小贝夹点东西放盘子里,回道:“我也发现了,好吃你就多……你别吃撑了,少吃点不怕,半夜饿了还可以起来继续吃,管够。”
“小贝姐姐,我知道吃多了不好,可我就是想吃。”小家伙很诚实。
小贝眉头微微一蹙,长长的睫毛眨动两下,说道:“你知道火锅的汤是什么汤吗?”
“水。”附近好几个孩子一起答。
“不~对!水能这么好吃?我们家的火锅是鸡汤,先是熬,接着吊,看上去很清,但有好香好香的鸡腿儿味,然后呢,还有牛的骨头,骨头里的骨髓全在汤中,不信你喝口尝尝。”
小贝拿勺子给小家伙舀一点,小男孩放到嘴边吹吹,吸进去,猛点头:“真的,好喝,从来没喝过这么好的汤哦。”
“而且还有那个叫营养的东西,长身体长的壮壮的。”小贝继续说。
于是每一个孩子都开始用小汤碗喝汤,丫鬟不时给锅里添上。汤确实是鸡汤,但小贝的目的达到了,孩子们喝完汤肚子里占不少地方,即使再吃撑也好消化。
孩子们哪知道小贝在跟他们玩心眼,一个个吃饱了也就困了,重新安排帐篷睡觉。
很多孩子躺在被窝里睡不着,不是不困,是舍不得睡。帐篷外面的风声还在吹,每隔上两分钟会有巡逻的人路过,灯光把他们的影子印在帐篷上,从帐篷里能看到。
不少的孩子是躺一会儿,眼看要睡了,脚步声响起,又使劲睁睁眼睛,瞧着帐篷上的影子,露出笑容,享受这一刻的安全感,似乎什么都不怕了,直到实在太困,想睁眼睛也睁不开,才甜甜睡去。
翌日早,小贝他们刚刚起来,有人过来报告,说是电报从昨天半夜时断了,跟银州询问州府大概情况时就没有接到回电,不知什么原因,可能是州府电报局的所有电报机全坏了,也可能是遇到了天气影响,或者自然磁场干扰。
“啊,没事,雪还没停,继续清除营地的雪,反正之前的电报已经发过去了,相信京城早收到消息了。先不要叫醒孩子们,让他们多睡一会儿,我去外面瞧瞧。”
小贝想想,没什么影响,队伍的补给充足,下一个月雪吃喝也不会缺。
她不着急,京城同样不着急,昨天晚上过来的电报被张小宝和王鹃截留了,并没有马上送给李隆基,不想把他给吵醒。
今天初五有朝会,准备上朝,太阳已高挂,才想起来昨天晚上有电报,命人给送到朝堂上。
推荐一本书:作者过了年就三十八岁了,估计不会写出太不符合社会人情等东西,所以推荐一下。
书名:末世虫围'bookid=3056303;bookname=《末世虫围》'
外五章 强掌心桨荡逆流
比起小贝他们所遇到的境况,京城的天气显然是要好许多,只在昨天下午的时候飘过一个半时辰的轻雪,落到地上直接化掉的那种。
今天的朝会原本是打算安排在宣政殿,含元殿太大,风一吹没什么遮挡。只是宣政殿在铺设地热系统,是的,地热。
准确地说是盘管道,上面加一层地板砖,花消巨大,李隆基自己出钱,工程进度估摸着最少还有一个月,盘管道、拼地砖、做防水。
若效果不错,下一步开始是全京城开春挖沟,铺设煤气管道、电缆、暖气管道,并增加、扩充派水系统。
至于光缆,好吧,这是个美丽的梦。
李隆基不是想再奢侈一把,自从把宫里重新装修过一番后,他已经比较朴素了。曾经没钱的时候,总想着给自己的生活变得更舒适,跟群臣之间争来争去的,只为那点富余的财政收入,包括内帑如何使用。
当发现自己有使用不完的钱,李隆基反而不愿意去把某个殿拆了建,建了再拆。吃饭简单到一顿只有三四个菜,偶尔还包一次纯素馅的饺子。
突击花钱是由于最近的国内经济让他闹心,他不得不提前做好准备,具体的解决办法……还是在朝堂上议吧。
于是今天还在含元殿上开会,这边也有暖气,是几年前弄的暖气片。
时间一到,群臣空着肚子排位置,没有人再偷偷携带吃食,而是等着散朝后吃宫里提供的饭菜。
大家找到属于自己品级的地方站好,李隆基一路看着晨景溜达着过来,辇这东西晃悠的厉害,按他的说法是头晕,众臣先着诧异,接着表示不管别人信不信,他们信了。
他们是乘坐大唐第一批汽油发动机的车而来,减震方面比轿子和马车强多了,速度还快,柴油机的颠簸也不轻。
李隆基先落座,高力士把话筒摆好,并试麦,‘喂喂’两声,音质不错,遂退于一旁。
“卿等就坐。”李隆基抬手示意。
“谢陛下。”众人转身绕到桌子后坐下,掏出本子和笔,准备记录开会内容。
李隆基同样拿个本子,翻开一页瞧瞧,目光放到户部尚书王的脸上,道:“今天先说国内经济问题,王卿。”
王把面前的话筒挪挪,略作沉吟,说道:“上个月汇总过来的数据显示,最近国内大部分地区物价明显下降,织就好的三等绸,六月中旬价格为每匹一百四十文,至上月,降为一百三十二文;六月河南道平均生猪为每斤六文五,上月降到五文八;苏竹,六月均价每方九百一十五文,上月为八百七十六文,等等。”
王停顿一下,群臣无人言声,表情各异,他又继续说道:“除食盐外,其他商品价格皆有下滑,就是说,用更少的钱可以买到更多的东西,百姓的日子好过了,呵呵!”
他笑,别人没笑,因为这不是笑话。
一时间朝堂上沉寂下来。过了能有半分钟,李隆基开口:“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卿等知道,经济的发展,以往一直是控制通货膨胀的速度,也就是货币贬值的比率。如今不需要为此发愁,货币是升值了,是不是很高兴?朕与诸卿实在是太厉害了,百姓买到了便宜的东西。”
下面没人高兴,换成三十年前,或许有人会傻傻地认为这是好事,大功德,往前数,从未有哪个朝代取得如此成绩。
然,眼下的臣子们学了很多政治经济方面的知识,民众消费价格指数增长无论是正的还是负的,必然是体现出国内宏观与微观经济调控的正确和错误,与其目的、结果是否相同尤为重要。
单位货币的购买能力同样重要,不管是多还是少。
群臣们期待的不是眼下的货币通胀的负增涨,这不符合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