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帝国风云录- 第7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韩范伏案疾书,仿若未闻,连头都没抬一下。

“大人,快走吧。”陶义不待韩范回答,回头对着门外的卫士连连挥手,“快,把大人带出去,快……”

“不用了。”韩范抬头看看陶义,摇了摇头,“我不走。”然后继续低头写信。

陶义急得团团乱转,跑到韩范身边大喊大叫,“大人,下官求求你了,快走吧。趁着现在城中混乱不堪的时候,我护着你杀出去,迟了就来不及了。”

“你们走吧。”韩范放下笔,拿起墨迹未干的书简轻轻吹了一口气,“你们目标小,容易逃出去。”接着他慢条斯理地卷好书简,站起来递到了陶义手上,“记住,出城后立即向东,从鸿沟水方出逃。袁大人的军队回援河南,必定会从阳武方向快速赶到敖仓。你只要渡过鸿沟水,就能遇到回援的大军。”

“大人……”陶义接过书信,苦苦哀求道,“大人,你和我们一起走吧。下官和兄弟们誓死保护你杀出去。”

激烈的杀声越来越近,流矢射中屋顶的声音清晰可闻。

韩范脸色一沉,用力推了陶义一把,“快走,快走。北疆军未必会杀我,但这封信送不出去却会误了大事。”

陶义见韩范心意已决,遂不再强求,和一帮卫士们跪地告别,匆匆而去。

韩范站在屋檐下,目送众人的身影消逝在黑暗里,久久不动。

“轰……”一声巨响,府门轰然倒塌。北疆士卒象潮水一般杀了进来。

****清晨,荥阳城外。

王当再度急报,蒋奇的大军已步步逼近,速请支援。

“王当现在只有二千五百人,其余军队都随大人来打荥阳了。”张合坐在草地上,摊开地图,指着敖仓城说道,“敖仓若失,袁绍的大军将会切断我们的东侧退路,锥形阵势随即告破。与此同时,洛阳方向的援军如果攻克了成皋,大军则被围在荥阳陷入全军覆没的绝境。”

张合揉了揉干涩的眼晴,轻轻打了个哈欠,继续说道,“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我们已经渡河攻击河南五天了,而洛阳方向的援军竟然至今没有杀出虎牢关,河内的郭图也迟迟没有出击,这让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夺取荥阳,完成锥形布阵。”

“如今荥阳已下,锥形防守阵势已经形成,我们只要迅速调整兵力部署,巩固锥形阵势,在此地守上两到三个月不成问题。”

张合稍加沉吟,望着颜良说道:“先让丁波、林捷、薛兰率军返回敖仓。成皋目前有一万五千大军,可以先调张绣大人的大军急赴敖仓支援。另外,管城的防守兵力已经够了,短期内中牟方向的袁军没有能力攻克管城,所以我打算亲自和成廉率军支援敖仓。”

颜良微微皱眉,手中马鞭不停地拍着大腿,“我们虽然抢得了先机,拿下了荥阳,但我们的目的没有达到,袁绍的主力至今依旧还在白马、濮阳一线。我们花这么大的代价攻击河南,结果只引来了蒋奇的一万大军。”颜良连连摇头,“我们要想个办法,尽快把袁绍的主力吸引到河南。”

颜良走到张合的面前,马鞭轻指地图上的敖仓城,“俊乂,你集中两万五千人于敖仓,试图重创蒋奇,以便把袁绍的主力拉到河南。这个办法是不错,但你想过没有,朝廷今年的攻击目标是北疆叛胡。北疆战事一旦展开,我们就要撤回河内,我们南下作战的时间非常有限。也许半个月,也许一个月,但最多不会超过四月底,我们肯定要撤出河南。此事我们能估计到,袁绍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如果……”颜良望着张合,无奈地苦笑道,“如果袁绍围而不攻,和我们对峙于此,静待我们撤军,蒋奇还会主动攻击敖仓,和你决战吗?”

张合疲惫地闭上眼睛,伸手拽下了战盔,“不打也得打。蒋奇不打敖仓,我们就主动打他。只要我们击败了蒋奇,徐晃再兵临虎牢关,河东的杨凤如果能趁机攻打关西,洛阳就陷入了四面危机之中。洛阳对于袁绍来说至关重要,他肯定会回援。”

“但我们的时间不多了。”颜良担忧地说道,“朝廷随时会让我们撤军。”

“你有什么办法?”张合问道。

“杀了韩范,把他的人头送给袁绍。”颜良挥动马鞭,象抡起战刀一般狠狠剁下,“一个人头不够,就把三城的府衙大吏全部杀了。我不屠城,专杀这些背叛大汉的士人。”

张合大吃一惊,“子善,韩范是朝廷重犯,杀他要得到朝廷的批准,没有圣旨擅自诛杀是要承担罪责的。另外,韩范是颖川韩阀的人,他堂兄韩融现在就在晋阳,杀了韩范会给你惹来麻烦。”

“杀。”颜良两眼一瞪,杀气腾腾,“大汉叛逆,人人得而诛之,杀。”

****

三月下,洛阳。

由于北疆军攻击河南,袁绍的书信不得不绕道颖川,从轘辕关方向送到洛阳。

沮授接到袁绍的书信后,一边派人把袁绍写给郭图的书信送到河阳,一边督促郭图立即向平皋发起进攻。

此刻成皋已经丢了,荥阳生死未卜,而关西的陕城正在遭受北疆军猛烈地攻击,淳于琼和王修已经数次求援。沮授警告郭图,河内如果再不开战,洛阳就危险了。

郭图接到袁绍的命令后,依旧没有下令出兵攻击平皋。他回书袁绍,再一次解释自己对河内、河南战局的理解,固执地认为坚守河阳和温县,才是确保洛阳安全的正确之策。

郭图在信中大肆抨击沮授,认为成皋丢失,荥阳被围,都是沮授刚愎自用,排除异己,刻意保存自己实力造成的。如果沮授在接到成皋求援的时候即刻出兵支援,北疆军根本无法攻占成皋。另外,他告诉袁绍,李弘在廮陶大战后,和沮授、审配等冀州府大吏交往甚密,很多年来他们之间的私人关系一直都很不错。郭图说,如今河北实力强大,沮授、审配这些冀州人可能会卖主求荣,大人不能不防。当年这些人既然能背叛韩馥,投靠大人,现在他们为什么不能背叛大人,转而投靠李弘?

沮授此时也给袁绍回书,解释自己没有出兵虎牢救援成皋和荥阳,阻击北疆军南下的原因。

沮授在信中说,由于河东杨凤、华雄率军攻击关西,洛阳处在北疆军的三面威胁之下,为了确保洛阳的安全,只能固守京畿八关。至于北疆军攻击河南,沮授对此不以为意,他给袁绍做了一番分析,认为攻击河南的北疆军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很快就会退兵,不足为虑。当务之急是趁着北疆军征伐大漠胡族之际,迅速拿下中原,为将来北上讨伐李弘,平定天下重振社稷做准备。不过,为了减轻北疆军渡河南下给洛阳造成的重大损失,还是尽快逼迫北疆军撤出河南为好。为达到这一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让郭图在河内战场打开局面,威胁北疆军的退路,逼迫北疆军撤回黄河北岸。

沮授以为郭图肯定会出兵,谁知道一觉醒来,郭图还在河阳。沮授勃然大怒,以袁绍的名义下令抓捕郭图。

这个消息随即泄漏了出去。郭图知道后,马上做好了准备,奉命前去河阳抓捕郭图的官吏刚刚渡过黄河就被抓起来了。

沮授这次是气疯了,他亲自带人冲向了河阳。郭图眼见事情闹大了,有点心惊胆战,但想到自己屡屡抗命,一旦被沮授抓去,小命可能不保,索性横下一条心,和沮授对抗到底。他立即下令封锁黄河,不让沮授上岸,同时以八百里快骑急告关中袁谭。现在能救他的,只有袁谭了。

事情越闹越大,留守洛阳的荀谌、陈琳一边劝和,一边急告袁绍。关西的淳于琼听说之后,连夜带了一队人马返回洛阳,唯恐洛阳出事。袁谭得到消息后,派长史刘献日夜兼程赶往洛阳,并急书父亲袁绍,大肆攻击沮授。

****

三月下,兖州陈留郡,白马大营。

袁绍要撤军回援河南。

荥阳丢了,河南尹韩范的人头现在摆在案几上。大帐外还有三十多颗人头,其中还有几个是袁氏子弟。尤其让袁绍愤怒的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洛阳竟然乱了。

田丰极力劝阻。

逢纪冷森森地说道:“大军如果再不急速撤回去,丢掉的恐怕不止是河南,连洛阳都要送给李弘了。”

田丰嗤之以鼻,“洛阳的事极易解决。杀了郭图,洛阳立刻风平浪静。至于河南,不过给北疆军占据了三个城池而已。北疆军拿下三个城池后,已成了强弩之末,进则可能陷入团团包围,退则有损兵折将之危,只能据城坚守。这时我们只要在河内战场取得突破,北疆军除了北撤外别无它途。”

袁绍冷笑,伸手从案几上拿起了几份书简,“元皓,你自己看看,看看韩范、郭图都说了什么?”

田丰匆匆扫视一遍,不禁气得浑身颤抖,“郭图这个卑鄙小人,贪生怕死,不敢主动出击也就罢了,竟然为了一己之私,肆意诬蔑好人。”

“那韩范的话又作何解释?”袁绍两眼逼视田丰,怒声问道。

“韩范纯粹是公报私仇。”田丰把手中的竹简狠狠砸到地上,“韩范为了堂兄韩馥的死,一直对我们耿耿于怀。他说我们私通李弘,背叛大人,有什么凭证?沮授拒绝发兵救援荥阳,也可以作为私通李弘的证据吗?”

“大人要回援河南,你为什么极力阻止?”逢纪手指田丰,冷声责问道,“是不是等到北疆军占据了河南,拿下了洛阳,你才认为我们应该回军救援?我看你就是私通李弘,图谋不轨。”

田丰睚眦欲裂,一把拔出了长剑,“逢元图,你敢血口喷人?”

“拿下……”袁绍拍案而起,怒声骂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你怕什么?先关到囚营去,等洛阳的事弄清楚了再说。”

第七节

沮授和郭图之间的矛盾爆发得非常快,这不但直接导致河南战局恶化,荥阳重镇丢失,而且还严重危及了洛阳的安全,这是袁绍所始料不及的。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想好在确保洛阳安危的情况下如何妥善解决沮授的事。

沮授权势太大,洛阳军政大吏很多都是他的门生故吏,虽然自己可以借助此事解除沮授的权力,但同时也存在很大风险。自己一旦处理失当,让沮授和众多翼州籍大吏感到生命受到威胁,那么洛阳极有可能爆发更大的危机。在现今征伐中原的关键时刻,这个危机也许会对自己的王霸之业产生致命一击。这个结果是袁绍绝对不愿看到的。

袁绍召集许攸、辛评、逢纪三人反复商量。

许攸的情绪很高涨,想了很多解决之策。

许攸和袁绍是几十年的挚交,当年为营救党人,他们和一帮兄弟出生入死。董卓乱政,袁绍出逃冀州后,书邀许攸,许攸马上急赴冀州,竭尽全力帮助袁绍。讨伐董卓、逼走韩馥占据翼州、攻占关洛初建霸业,许攸可谓功勋卓着。但因为袁绍要倚重以沮授为首的冀州势力,他并没有像沮授一样得到袁绍的重用,成为洛阳举足轻重的人物,这让许攸耿耿于怀,郁郁不乐。

袁绍在关、洛站住脚后,许攸本以为凭借身后强大的颖川、汝南势力的支持,可以取代沮授的地位。然而事与愿违,因为许阀和袁阀关系的破裂,颖川、汝南各门阀势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袁绍志在王业和袁阀继承人之争等诸多敏感问题,洛阳权势争斗异常激烈。许攸因此不但未能取代沮授,反而逐渐被袁绍疏远,越来越远离权力中心了。

这次的机会对许攸来说千载难逢,所以他不遗余力,和辛评、逢纪一起出谋划策,打算把压制他们多年的冀州势力彻底赶出洛阳。

许攸认为此刻形势复杂,攻占中原是当务之急。为了迅速稳定洛阳,还是以迅雷不疾掩耳之势把冀州势力连根拔除为好,以免留下无穷后患。

辛评坚决不同意。

连根铲除冀州势力等于在洛阳刮起一场腥风血雨,动作太大、影响太大、牵扯太大。即使成功了,保证了洛阳的稳定,但肯定会伤筋动骨,对洛阳来说损失不可估量。一旦中途出现意外,洛阳可能元气大伤,彻底丧失攻占中原建立王业的机会。因此他建议还是暂时闲置沮授,逐步削弱冀州势力,维持洛阳的稳定,待拿下中原后,再从长计议。

逢纪立即出言反对。

如果按辛评的办法解决洛阳危机,最后从这场危机中得到最大利益的肯定是袁谭。

冀州势力中的很多人都坚持立长不立幼,极力支持袁谭成为袁阀继承人。袁谭得此机会,势必会不遗余力地拉拢他们,以便巩固和增强自己的势力。袁谭得到冀州籍大吏的全力支持,其实力必会暴涨。如此一来,袁尚就没有机会了。此次袁绍之所以下定决心削弱冀州势力,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不过,袁绍倒认为辛评的担心非常有道理。

辛评的劝谏都是从稳固袁绍的大业出发,而许攸却不是,他为了捞取权势,不择手段,甚至连袁绍的霸业都不顾了。

袁绍从张邈背叛自己之后,已不再信任昔日的一帮旧友,虽然他依旧把许攸留在身边,但因为这几年两人政见不一,屡屡发生争执,袁绍已完全不信任他了。这次沮授被赶出洛阳后,袁绍打算再次起用他,利用他的权势来制衡颖川、汝南诸势力。在他看来,只要许攸支持自己建立王业,这个人还是可以信任的。但今天一番话谈下来,袁绍发现,许攸已经不是十几年前那个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忠心耿耿的许攸了。

“沮大人在北疆军南下后,处置严重失当,给洛阳带来了重重危机,考虑到此次危机是由公则(郭图)抗令引起的,主要责任不在沮大人,所以……”袁绍看看三人,以征询的口气问道,“我打算上奏天子,举荐他为大鸿胪,让他到许昌去侍奉天子,你们看如何?沮大人劳苦功高,这点过失毕竟算不了什么,无须罪罚。”

“大人,好办法,好办法啊。”逢纪鼓掌高赞。许攸、辛评相视苦笑。

逢纪在一边手舞足蹈,两人也不好无动于衷,只得站起来恭维了两句。

曹操把天子送到许昌后,除了丞相府外,朝廷其他诸府也都迁到了许昌。天子既然不在他手上了,他当然不愿意花钱养一帮白吃白喝对自己没有任何益处的官吏。这个朝廷纯粹是个摆设,人员不齐备,平时也无事可干,不过好歹能拿一份俸禄混混日子,养老休闲还是不错的。此时袁绍为平息洛阳危机,让沮授去许昌朝廷任职大鸿胪,明里是升了沮授的官,肯定了沮授的功绩,但暗底里却剥夺了沮授手上的权力。

沮授离开洛阳的真正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但袁绍用这种办法解除沮授的权力,冀州籍的官吏能接受,也能继续忠诚于袁绍,毕竟他们的生命没有受到威胁,既得利益也没有受到很大损失。相反,出面袒护郭图的袁谭,却因为冀州籍官吏对郭图的痛恨而遭受池鱼之灾,平空得罪了本来支持他的这股势力,损失很大。

“公则(郭图)如何处置?”许攸慢悠悠地问道。

“他现在仗着有人撑腰,连我的话都不听了。”袁绍冷笑,“不过,大家都是相交多年的朋友,没有必要因为这件事闹得反目成仇。我既然没有惩罚沮大人,也就不为难他了,让他去关中吧。他不听我的话,留在洛阳也没用。”

“谁去河内领军?”

“让高柔去吧。”袁绍说道,“本来想让高干去,但如果我们回援河南,这里就需要留兵屯驻。我觉得让高干留在白马、濮阳阳更合适。”

“沮大人走了,何人坐镇洛阳?”许攸又问道。

袁绍看了他一眼,许攸那期盼的眼神已把他心中所想暴露无疑。

“我打算让孟谦(袁微)坐镇洛阳。”袁绍嘴角掀起一丝嘲讽,“子远,你看如何?”

许攸眼里掠过一丝失望,脸上的笑容有点苦涩,有点沉重,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