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帝国风云录- 第6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刀杀向敌人的时候,吕布就已经知道了这个结局。不管自己如何勇猛善战,也无法挽回皇甫鸿的生命。皇甫鸿送走了前来帮助自己的十四个兄弟,给吕布留下了一条生路,然后心中再无牵挂,义无反顾地杀向了战场。

他死了,和他的数千士卒死在了同一个战场上。

一支鸣镝带着刺耳的啸叫,直冲天宇。

“大人,有船,我看到船了。”秦谊疯狂地叫喊起来。

威武的大纛突然出现在众人的视野里,接着一支支的鸣镝飞上了天空,救兵终于来了。

吕布低头看看杯里的皇甫鸿,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痛,泪水霎时冲出了眼眶。

徐荣凝视着皇甫鸿苍白的面孔,久久无语。

皇甫一家为了护卫天子,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皇甫嵩战死了,皇甫鸿也战死了,都死在了护卫天子的战场上。大汉之所以能在倾覆的边缘苦苦支撑,都是因为有这些忠义无畏的悍勇之士在各个战场上誓死奋战。

徐荣缓缓站起来,走到了吕布身边,“你还好吗?”

吕布心情沉重地点点头,“大军正在撤出关西吗?”

“明天就能全部撤完。”徐荣抬头望着沐浴在夜色里的关西,轻声叹道,“此一去,我们要好几年才能踏足这片土地。”

“几年?”吕布微微眯起眼睛,从牙齿里蹦出两个字。

徐荣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短则三年,长则五年,我们就能杀回来。”

吕布脸上的肌肉不由自主地抽搐了几下,“太长了,时间太长了。”

秦谊、陈卫上前拜见徐荣,吕布急忙介绍了几句。听说两人都是当年在未央宫诛杀董卓的悍将,徐荣不禁刮目相看,“我在西疆的时候,曾见过樊志大师一次,但我却一直无缘见到张策大师,非常遗憾。”陈卫拱手说道:“师父一向隐于山林之间,行踪不定。我也数年没有见到他老人家了。”

几个人寒暄数句后,秦谊躬身说道:“大人,天子已经救出,文约先生交待的事,我们也已完成了,如果大人没什么事,我们想就此返回西疆。”

徐荣略微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天下还要很多年才能稳定下来,天下安宁了,西凉人才能过上好日子。所以我觉得你们应该留下来,为大汉的中兴做点事。”徐荣回头看看皇甫鸿的遗骸,喟然长叹道,“如果坚寿还活着,他不会让你们离开的。”

秦谊和陈卫脸显悲色,低头不语。

“留下来吧。”吕布伸手搂住两人的肩膀,“我们一起杀了董卓,又一起杀了李傕、郭汜,现在又一起救出了天子,也算是生死兄弟了。虽然坚寿兄为国捐躯了,但坚寿兄的心愿并没完成,他死不瞑目啊。我们都是他的兄弟,坚寿兄未能完成的心愿,我们应该替他完成,以告慰他在天之灵。”

秦谊、陈卫和自己的十二个师兄弟商量了一下,随即决定留在北疆。徐荣、吕布非常高兴。吕布说,等到了安邑城,我带你们去拜见大将军。你们不是说一直想看看名震天下的豹子大将军嘛。这次一定能得偿心愿。

这时司马陈卫走了过来,他诧异地看着陈卫问道:“你也叫陈卫?这么凑巧?”

十月底,袁绍带着大军进驻弘农城。

袁绍很兴奋,一路上和田丰、郭图、逢纪等人兴致勃勃地商谈着如何尽快让关中和关西恢复生机。

关中由于连绵不断的战火和灾祸,早已十室九空,百姓们不是死了,就是逃亡他乡避祸去了。而关西的百姓早在数年前就被李弘下令迁到河东,此处更是人迹尽绝。两地荒芜人烟,袁绍要想迅速恢复两地过去的繁华,几乎是痴人说梦。

袁绍兴高采烈,田丰、审配、郭图三人却忧心忡忡。北疆军主动放弃关西,以匪夷所思的速度撤退,可见大将军李弘早有撤出关西之意,他已经准备好了一切,就等着救出天子,全身而退了。天子此刻一定在李弘手上,不久,李弘就可以象董卓、李傕一样,挟天子以令不臣了。这对袁绍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但袁绍毫不在意,对天子的下落更是不闻不问。

田丰把自己的担忧对审配说过多次,他想提醒一下袁绍,尽早做出对策,以免将来受制于河北,但审配制止了他。袁绍如愿以偿拿下关中和关西后,霸业已初见规模,此刻心情愉悦欢欣,很难听得进劝谏。而且,袁绍如果要制定对策,无非就是重建皇统,这对袁绍霸业的巩固没有任何好处。

第二天,沮授、许攸、淳于琼率军前来会合。

袁绍率军离开洛阳到现在大约九个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大军先后占据关中和关西,莫定了王霸之业的基础,战果辉煌。沮授和许攸等人先恭贺了袁绍,然后沮授马上问道:“天子在哪?大人可救出了天子?”

袁绍摇手说道:“我们一直未能发现天子的踪迹,估计是被徐荣救走了。”

“能肯定吗?”沮授吃惊地问道。

“可以肯定。”站在袁绍身后的田丰说道,“如果没有救出天子,徐荣不可能急速撤军。”

沮授神情顿时凝重,非常遗憾地连连摇头,“如此说来,李弘在最后一刻,还是勤王成功了。”

袁绍笑容一僵,脸上马上露出了些许的不满。沮授说这话的口气让人听起来很不是滋味,好象北疆军打了胜仗,自己打了败仗一样。北疆军虽然救出了天子,但他们先是败出关中,后来又丢失关西,在连遭重创之下实力已经大损。这一仗,自己打赢了。

沮授随即提出了应对之策。

他仔细分析了局势,认为李弘救回天子后,在天子威仪尽丧,朝廷被毁的情况下,河北只会出现两种局面。一是李弘挟持天子号令天下,重演董卓、李傕之事,坐实簒逆之名。二是河北士人不会眼看着社稷败亡,天子为奸侫所制,关中大乱之局必将在河北继续出现。

“但有一点,请诸位大人务必注意,也是我急于恳求大人迅速做出应对之策的重要原因。”沮授说道,“北疆军之所以强悍,李弘的武力之所以让人望而生畏,主要是因为胡人铁骑和黄巾军对他的忠诚。所以,李弘的实力要远远强于当年的董卓,李傕和郭汜更无法和他相提并论。河北士人要想诛杀李弘,势必比登天还难,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反而会给李弘铲除异己的机会。”

“当河北的反对势力被李弘杀得一干二净,当河北从今年的灾患中喘过气来,当李弘强大得足够横扫天下的时候,天子和朝廷就会成为李弘最犀利的武器。他可以高举平叛中兴的大旗,肆意用兵征伐天下。到了那个时候,李弘轻而易举地就能夺取大汉的江山社稷。”

因此,沮授建议,趁着河北势力受损,李弘和河北士人陷入权力争夺的时候,竭尽全力恢复关中和关西的元气,迅速增强实力。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对抗和消灭敌人。

同时,以最快速度把天子遭到李弘挟持的消息送到各地州郡,再次高举勤王大旗。只有高举勤王大旗,我们才能得到各地州郡钱财的支援,才能联合其它州郡共同对抗河北,才能赢得自身发展的时间。

沮授望着袁绍,毫不客气地说道:“大人也许想重建皇统,但现在万万不能行此下策。过去张邈、曹操就是因为皇统一事和大人产生矛盾,结果大人失去了对兖州的绝对控制。现在刘表也是如此。蒯越拒绝帮助大人攻打潼关,公然违抗大人军令,擅自撤兵回荆州,就已经表明了他们尊奉当今天子的态度。大人要想发展自己的实力,务必要得到各地州郡的帮助和支持,而尊奉当今天子和勤王,就是最好的也是最稳妥的办法。”

沮授提议袁绍立即派使者去拜见荆州刘表、益州刘璋、兖州曹操、徐州刘备、青州田楷和扬州袁术,争取联手抗衡李弘,再次勤王。接着,他又说了一个让袁绍怦然心动的计策。

第十九节

沮授给袁绍详述天下大势。

大将军勤王成功后,短期内只会考虑稳定河北,出兵征伐的可能很小。即使要出兵,也受限于河北财赋的紧张,只能在局部用兵。

曹操在年初的时候,赶走了吕布,稳定了兖州全境,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发展实力。

徐州被曹操连续两次屠杀,实力几乎折损一尽,因此刘备更需要时间恢复元气。

田楷虽然在名义上占据了青州全境,但事实上青州南部控制在北海相孔融手里,他只有北青州的三个半郡,实力不是很强,他也需要时间壮大自己。

袁术占据着扬州九江和庐江两个郡,都在长江北岸。长江南岸的丹阳、豫章、吴郡、会稽四郡被扬州刺史刘繇控制。目前袁术手下大将孙策正在率军攻打,如果孙策能击败刘繇占据长江南岸的四个郡,那么袁术的实力将得到很大增长,所以袁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无力北顾。

今年,我们和刘表联手进入关中勤王,耗费非常大,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需要投入所有力量巩固和发展霸业,而刘表也需要时间休养生息。

综上所述,明年,黄河南北两岸都很安宁,战火将会暂时平息。我们如何利用这段宝贵时间,最大程度地削弱和掣肘河北的发屎,为将来我们联盟各地州郡共讨李弘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是致力连横,打击合纵,孤立河北。

李弘挟持了天子,控制了朝廷,又有强悍武力,更兼有河北三州,这对某些邻近河北的州郡大吏来说,是个巨大的生存威胁。他们迫于各种各样的压力,尤其是在尊奉天子中兴社稷这个前提下,极有可能投靠李弘。比如西凉的韩遂,青州的田楷。至于荆州刘表、徐州刘备、益州刘璋因为是宗室后裔,他们虽然明知李弘有篡逆之意,但依旧会向天子献表,向朝廷效忠。其实刘表这两年的所作所为已经说明了一切。

曹操连续犯下滔天大罪,没有出路。袁术是袁阀的人,他的命运和我们紧紧捆在一起。虽然大人和他矛盾重重,但一旦事关袁阀生死存亡的时候,他还是要和大人携手抗敌。

因此,李弘的合纵对象,除了西凉的韩遂、益州的刘璋外,只有黄河以南的田楷、刘备、刘表。曹操和袁术即使也是他的合纵对象,但李弘不会信任他们。李弘和他们联手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激化我们之间的矛盾,削弱我们的实力和掣肘我们的发展而已。

打击李弘的合纵之术,也就是致力我们的连横之道。我们除了河北的李弘,其它各方势力都可以联手,包括西凉的韩遂。

我们之所以能够如此大范围的连横,是因为我们有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我们手中没有天子。我们和其它势力一样,都是李弘的敌人,实力都不如李弘,都受到李弘的巨大威胁,因此我们就可以把没有天子的不利因素迅速转化为有利因素,让李弘象过去的董卓、李傕一样,陷入各方势力的对抗和包围之中,彻底孤立河北。

如果我们连横成功,天下则以黄河为界,分成两大势力。一大势力是河北李弘,一大势力是以大人为首的黄河南部州郡联军。如此一来,李弘优势尽丧,败亡之期指日可待。

致力连横,打击合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各方势力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利益,在我们实力不够强大的情况下,他们很难相信我们,更难彻底背弃天子和李弘为敌。说句实话,很多势力,比如刘表、刘备、田楷、袁术等人可能脚踩两只船,既不得罪李弘,也不得罪大人,以便静观时局变化,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所以,要想连横成功,关键是实力,要最大程度地保证各方势力都能受益。

如何在削弱李弘的实力的同时,又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各方势力受益?

“改变爵制,分封公侯。”沮授此言一出,满坐皆惊。

本朝承秦制,实行二十等爵制度。第十九等关内侯和第二十等彻侯最为显赫。(孝武皇帝时为了避讳,改“彻侯”为“列侯”。)

在秦之前的两周时期,实行的是五等爵制度,即公、侯、伯、子、男,统称诸侯。诸侯有食邑,在食邑的土地上(即诸侯国)行使军政大权。到了战国时,各国纷纷变法。秦自商鞅变法后,定二十等军功爵制度。这个制度一直延用至今。

高祖皇帝建国时,吸取了秦亡的教训,实行封建与郡县并行的政策,大量分封自己的亲属为封国的国君。这些国君有土地的使用权,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行使军政大权。他们相当于两周时期的五等爵诸侯,但这些封国的国君只能称“王”。二十等爵中的列侯,在名义上也相当于两周时期五等爵中的诸侯,但他们只食封邑,没有军政大权。

高祖曾令众臣设誓:“非刘姓不得封王,非军功不得封侯。”可见“王”、“侯”两爵的尊贵。(这里的“侯”,就是指二十等爵制中的关内侯和列侯。)

由“七国之乱”到孝武皇帝集权后,封国的“王”逐渐失去了诸侯地位。同时间,由于战争多,因军功而封侯的人也非常多,关内侯与列侯站满了朝堂,这是武人最辉煌的一段时期。

与此同时,还发生了一件和侯爵有关的大事。孝武皇帝将列侯与三公重臣联系了起来。若被拜为三公的朝中大臣,还没有列侯爵位的,则立即被赐封为第二十等列侯。孝武皇帝的这一封赏行为,却被后世当作一种惯例制度沿袭了下来。

孝武皇帝一朝,关内侯与列侯的分封,还是较多的按军功来赏赐。但在“武”功之外,凭“文”功而封侯的大臣也在逐渐增多。到了昭宣中兴,即本朝文治时期,尤其是孝宣皇帝一朝,地方官吏凭借“文”功政绩得以封侯的情况,一时达到了极致。

昭宣中兴之后,国势日下,外戚宦官相继擅权。这些人大量私封自己的亲信子弟为侯,外戚更是一门数侯,而中官一日数侯者也是屡见不鲜。关内侯与侯爵随即不再尊贵。到了后来,天子开始卖官鬻爵,敛钱之风愈演愈烈,关内侯与列侯多如牛毛,越封越贱,彻底不值钱了。

朝廷的官职毕竟有限,现行的二十等爵位又不尊贵。在这个关系社稷存亡的时候,朝廷应该修改封爵制度,恢复两周时期的五等爵位制。在现行二十等爵制度上,另外再加上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二十等爵位制和五等爵位制同时实施,互为补充。

凡州郡大吏建有文武功勋,在无官可升的情况下,除了增加俸禄外,更应该赐高等爵位,从而激励各地州郡大吏为稳定社稷,中兴大汉而浴血奋战。

当然了,此时我们要求朝廷改变封爵制度,目的不是为了激励大家多建功勋,而是为了削弱河北实力,打击李弘的合纵之策。

五等爵位制的关键不是爵位的尊贵,也不是封邑的多寡,而是世袭行使封邑之地的军政大权。仅此一点,就能让各地州郡大吏趋之若骛。

各地州郡大吏联名上表后,河北随即就会陷入混乱。

五等爵位制的实施虽然可以暂时安抚各地州郡,暂时稳定天下,但随着各地州郡实力的增强,天下必定大乱。诸侯逐鹿,先得者为王,大汉从此分崩离析。所以,天子不会答应,朝廷不会答应,李弘更不会答应。

五等爵位制被否决的后果非常严重。

首先,天子和李弘得罪了各地州郡大吏,李弘的合纵之策随即失败,河北被孤立。

其次,李弘已经是大司马、大将军,晋阳侯,食邑一万户的朝廷重臣了。他的地位极其尊崇,他已经不能再升迁了,他也可以不要赏赐,但他的下属呢?他否决五等爵位制,也就等于断绝了他下属们的升迁之路,抢去了他下属们的荣华富贵。试问,有多少文武掾属会因此而怨恨李弘,会因此而丧失对李弘的信任和忠诚?河北大吏们必定要和李弘离心离德,河北的情况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