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的老者说着从阴影中走出,在拐杖上按了一下,正向这边走过来的五个瘦高怪人立刻转身,向着储存它们的仓库走了回去。
“年轻人,下次有机会让我的人偶试试吧?”沈文冲那沟壑纵横的面孔上,浮现出一个丑陋的笑容:“这批新人的力量绝对够强,你应该好好看看……”
“下次吧。”
林迟向前走出几步,之前把黑椒牛排吓了个半死的“白衣鬼魂”也突然出现在他面前:
“这样就好了吗?”
邪教圣女茉丽雅直直地盯着林迟,对于身为吸血鬼的她来说,要漂浮在半空中,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嗯,他被吓死了。”林迟笑了起来。
“你的恶趣味还真是一如既往啊。”刚从大楼里出来的梅迪亚评论道:“刚才的爆炸是那个疯子弄的吧?把我也吓了一跳。”
“正是本人!”疯狂伊文兴高采烈地挥着手,被爆炸烟雾熏黑的面孔上,仅存的一只眼睛不停的眨动:“可惜不能直接炸人,真是没意思!”
“今天就到这儿了,回去睡觉吧。”
林迟抬手示意随从们解散:“敌人已经被击退,现在我也该走了。”
体验了一下战争天堂的阵地战模式,林迟的感觉还算不错。当然,被他击败的那名玩家,游戏体验恐怕就不会这么好了。
退出游戏回到现实中,林迟在论坛里搜索了一下,果然在讨论阵地战的一大堆帖子里,找到了和刚才的那场战斗有关的内容:
“我刚才排进了一个闹鬼地图,玩阵地战的一定要小心!”
看到这个标题,林迟不禁笑出声来。
他打开帖子看了一下,发帖人果然是刚才被自己玩弄的那名“受害者”。
看着对方描述的恐怖情节,林迟把页面翻到最下方,直接进入评论区,只见里面和自己预想的一样,果然都是一片质疑之声:
“编鬼故事?你文笔太差了。”
“扯淡吧,我们怎么没遇到过?”
“大家体谅一下,楼主今天还没吃药。”
“这游戏又不是恐怖类,哪来的这么多幺蛾子啊。”
“你是不是脉冲娱乐的托儿,骗我们继续排阵地战浪费时间?”
“你这怕不是被防守方耍了,蠢货……”
——最后这条评论,倒是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眼见这名玩家被质疑,却还在不断反驳的样子,林迟关掉论坛放下手机,心满意足的靠在沙发上。
趁着阵地战这个新模式现在还看不到敌人名字的机会,只要继续按照刚才的方式进行“战斗”,自己说不定真的可以在游戏中制造出恐怖的都市传说。
到了那时候,《战争天堂》的阵地战,或许会成为一些猎奇玩家们的焦点……
“哈。”
林迟笑了一声,来到紧闭的卧室门前,抬手敲了敲门,问道:“好了吗?”
“还没好。”科学怪人冷声说:“还需要一些时间,请不要打搅我。”
“嗯,那你慢点,不用着急。”林迟说着转身再次走向游戏仓。
“你在做什么。”科学怪人的语调完全听不出是在提问。
“我觉得应该让其他玩家感受一下真正的恐惧了。”林迟说。
1176 游戏标识()
在阵地战模式开启的两天后,诡异的故事开始流传。
一开始还没人相信,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玩家表示自己在阵地中遭遇了“幽灵”,本来还把这当成谣言的玩家们,也终于开始考虑这个传说的真实性了。
据说有一座阴森的,如同鬼城一般的基地,就算进攻方再怎么强,也完全不可能攻破。更奇怪的是,不管是进攻方的随从还是玩家本人,都会以恐怖电影中的死法被杀害。
身边的随从没有反应,回头一看发现已经被分尸。原本还跟在身后的随从,突然莫名奇妙的失踪……
而当随从们全部被杀光之后,接下来倒霉的,便是进攻方的玩家本人了。
由于场景过于血腥,大部分误入这座基地的玩家,都是直接触发了猝死系统被踢出游戏了。而阵地战的机制决定了进攻方和防守方都无法看到对方的名字,那么问题来了……
《所谓的鬼屋是不是官方的阴谋?》
这个阴谋论题材的帖子,迅速被顶到了游戏论坛最热位置。作者的观点是:阵地战中的“鬼屋”实际上是脉冲娱乐公司为了提高新游戏模式的热度,自己一手炮制出来的。
“这座鬼屋不属于任何玩家,而是游戏管理员自己建造的,排到这个防守方的玩家建议立刻退出游戏,你已经落入脉冲娱乐的陷阱中了!”
帖子作者声情并茂,文章内容看起来倒也算是有理有据,令不少人开始相信这种阴谋论。
而这时,鬼屋事件的始作俑者,正呆在家里百无聊赖地等待科学怪人的结果。
本以为科学怪人会很快完成任务,现在看来电脑病毒的速度和大公司的云计算引擎比起来,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从开始检索之后已经过了三天,科学怪人依旧把自己关在林迟的卧室里,弄得林迟只能在沙发上睡觉。
靠在沙发上看了会儿电视,林迟再次来到卧室门前,抬手敲了敲门:
“现在好了吗?”
沉默了片刻,屋子里终于响起了回应:
“我找到了。”
“怎么会耗费这么长时间。”听着屋子里起身的声音,林迟吐槽道:“你是不是在演我?”
“网络上的图片太多。”卧室的门向外打开,迎宾机器人纤长的身体出现在门前:“为了维持意识,我还需要一部分运算能力。”
林迟点点头:“我懂了。”
与“天赐神力”的人类不同,科学怪人光是要维持“自我意识”这种每个正常人都有的东西,就需要不停的进行大量运算。越是接近人类,需要的运算量就越大。
也就是说,在科学怪人努力模仿人类的同时,它的“能力”实际上是在不断退化的。不过,这或许就是想要成为人类,需要付出的必然代价。
“所以识别结果是什么?”林迟直入正题。
说话间,他的手机已经震动起来,林迟打开邮件菜单,只见一个有些眼熟的logo,出现在手机屏幕上方的空气中:
“根据检测,那台电脑上出现的模糊图案与这个logo相符。”科学怪人说。
“你确定是这个?”林迟惊讶的睁大了眼睛。
出现在投影中的标记,属于一家著名的游戏公司。当然,这家公司现在早已更换了logo,但是在六年前,这家公司的logo的确是那个样子:
自己看到模糊“v”字,实际上是“m”的一部分,至于那个标识的文字……
“ea…games……”林迟读出下面的英文,然后忍不住吐槽道:“他们在办公室玩游戏?还有这种操作?”
作为曾经的美国游戏巨头,时至今日,ea早已衰败了不少,已经没有当年的统治力了。
这家公司没能抓住脑内成像式游戏早期的商机,依然坚持开发老式vr游戏。直到许多小厂商开始大放异彩,ea才意识到这个市场的重要性,可惜为时已晚,之前在技术上的落后,已经无法挽回了。
——如果说冷山实验室里的这个员工,是在玩ea的游戏的话,情况就变得有意思起来了。
从几十年前开始,ea的游戏便是开箱内购的先行者,他们制作的许多游戏中,都包含了令玩家深恶痛绝的氪金开箱元素,时至今日也不例外。
为了在游戏中收割玩家的金钱,ea出品的大批游戏,都根本没有离线单机模式,必须强制在线。若是冷山实验室里的工作人员,是在玩ea游戏的话,也就是说在这个年代,冷山实验室还并没有切断与外界联系的渠道。
林迟再次打开之前的采访视频,把目光聚焦在那台显示着logo的电脑屏幕上,由于镜头很快便切换成了其他方向,除了ea的标识以及突然出现的黑色背景以外,他什么都没看到。
——所以说,那个游戏的主界面应该是黑色的。但光是有“ea游戏”、“在2029年之前开发”以及“主界面是黑色”这三个关键词,还是会出现大量的备选游戏,完全无法推测出什么实质性内容。
“说不定会有别的角度。”林迟在说话的同时开始快进,寻找和那台电脑有关的其他画面。
“我不懂。”科学怪人问道:“弄清他在玩什么游戏,对你有什么帮助吗。”
“既然都调查了这么久了,现在放弃岂不是太可惜了。”林迟一本正经的说出歪理。
实际上,他也知道继续调查下去很可能是白费功夫。
正如科学怪人所说的那样,就算查出冷山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玩什么游戏,也完全没有任何鸟用。但是……
不知为何,林迟总觉得这条线索或许还有作用。
经过一番细致的观察后,他终于再次找到了线索:
虽说镜头没有继续拍摄那台电脑,但在其中几秒的投影中,后面的玻璃上隐约映出了一些模糊的文字和画面。
光看那模糊不清的倒影,自然是看不出什么东西来,但在知道那是一款ea出品的游戏之后,要辨认画面就简单了许多。
把画面截取出来放到手机上,林迟开始调查2029年ea出品的几款电脑游戏,寻找和投影相似的界面。
经过一番“艰苦”的搜索,林迟终于找到了与玻璃上投影完全相符的游戏界面:
“是《战地2135》。”完成了调查的林迟,放下手机抬起头:“那个研究员是在玩这个。”
“你要试试吗。”科学怪人看着手机屏幕上方的投影。
“当然了。”
林迟毫不犹豫的点头:“我不认为冷山实验室的研究员只是单纯在‘玩游戏’而已。他既然选择了这款游戏,应该是有其他的理由。”
1177 无用的线索()
对于脑内成像式游戏的老玩家来说,重新体验老式的电脑游戏,会有种微妙的怀旧感。
就像是几十年前那些玩惯了cs的玩家,突然回去玩魂斗罗的时候一样,重新使用键盘鼠标操纵屏幕上的角色进入战斗之后,林迟一时间也有些不习惯。
不过,以前曾经长时间进行这类游戏的林迟,没过多久便完成了“身体复健”,开始操作自己的角色,进入看起来很高科技的战场。
作为著名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战地》系列的第n部续作,《战地2135》的剧情讲述了在2135年,人类与机器人的战争爆发五年后,安装了金属肢体的人类士兵,与残暴的机械士兵进行战斗的故事。
这种题材并非是什么新鲜东西,确切的说,早在几十年前就被玩烂了。但是制作《战地》的dice工作室,技术力在那个年代依旧是业界顶尖。
按照网上的一些评论,《战地2135》应该是支持老式vr设备的,只可惜林迟手头并没有旧版本的vr头盔和控制器,也只能玩更加老旧的pc版了。
啪啪啪……
连续点击鼠标左键,角色手中的枪口喷射着出细长的火舌,冲来的几台机器人身体被轰了个稀巴烂。科学怪人凑过来看着屏幕上火花四溅的画面,问道:“好玩吗?”
“还行。”林迟头也不回,继续操作平时只能看到双手和半支枪的角色,开枪屠杀涌来的机器人浪潮。
由于是六年前的老游戏,外加上游戏设备的更新换代,《战地2135》的多人服务器已然鬼服,可以说是成为了时代的眼泪。
所以,就算是购买了降价到五美元的正版,林迟也没办法在多人游戏中排到人,只能先体验一下单人战役。
砰!
用霰弹枪轰飞了扑过来的一头机械猎豹,林迟打了个哈欠。
不得不说,和脑内成像式游戏里的战争场景比起来,老式电脑游戏的表现力实在是弱了点。
当然,若是在2029年第一时间购入,这款游戏还是很赞的。只可惜时光无法倒流,林迟也没办法在这游戏里找到“旧日的感动”之类的玩意儿,只能收获困意罢了。
“啊,这就完了?”
只打了一个多小时,屏幕上便出现了制作人员名单。正在犯困的林迟意识到,自己已经完成了这款游戏的全部单人战役。
看起来《战地2135》的主打是多人模式,单人战役并没有太多内容,剧情也平淡如水,基本上就是作为多人模式的教学关卡存在的。
不过,在打通了短小的单人战役之后,林迟并没有像普通玩家那样直接跳过制作人员表,而是饶有兴致的看了下去。
“这有意义吗。”科学怪人不太理解他的行为。
“个人爱好。”林迟含糊其辞的说,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屏幕上滚动的文字。
如果冷山实验室是在世界各地寻找人才的话,他们会从ea的游戏工作室里挖角,似乎也是有可能的。或许正在实验室里玩游戏的那家伙,正是曾经制作了《战地2135》的程序员?
林迟当然知道,自己的这种设想可能性不大。毕竟开发游戏的程序员一个个都累得要死,完全不会对自己参与制作的游戏有什么“热爱感”之类的东西。
但是……如果是冷山实验室从ea挖走的程序员,需要通过这款游戏完成某些目的呢?
脑海中飘过在常人看来或许很荒唐的理由,林迟继续看着制作人员表,在接近最后的感谢名单中,找到了些许端倪:
“斯德哥尔摩生物计算机研究中心?”
读出这个听起来颇具深意的名字,林迟拿起手机开始搜索关于这个科研组织的资料。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时至今日,生物计算机这种技术,应该已经没什么科研机构还在研究了,原本曾经把大量金钱和精力投入到其中的科研人员们,也纷纷转战另外一个更有前途的未来计算机项目——量子计算机上。
在二十一世纪初期,人类对于未来计算机的研究,主要有两个分类:量子计算机与生物计算机。
其中的量子计算机不必多说,时至今日依旧是科学界的明星,已经有实验版本的原型机开始运作了。但在生物计算机这方面,研究却并没有那么顺利。
作为仿生学的终极产物,生物计算机的构想,是通过制造出特殊的蛋白质分子,形成生物芯片,替代人类一直在使用的硅芯片,从而制造出运算速度超快,不会受到电磁脉冲干扰,消耗能量极小,甚至还可以像生物细胞一样进行自我修复的“终极计算机”。
在生物计算机技术开始发展的时候,人们也曾对这项技术寄予厚望,但科学家们随后发现,生物计算机技术存在致命性的缺陷:
生物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完爆现有的超级计算机,但要从中提取信息,却是十分困难的。而且,由于人类还没完全摸清“生物芯片”的运作方法,使用生物计算机进行编程也成了很困难的事,就连创建简单的文档,都是困难重重。
生物计算机的研究陷入困境,另一边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倒是风生水起。有了更加靠谱的选择,科研人员很快便把生物计算机抛到脑后,开始把工作重心放到了量子计算机技术上。
——但是,生物计算机真的就此消失了吗?
打开这个科研机构的介绍页面,林迟发现斯德哥尔摩生物计算机研究中心早已消失了,而这个组织解散的时间,也正是游戏发售的2029年。
是巧合吗?抑或是这个组织的科研人员被冷山实验室接收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