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宗的理论与方法,而且更不是明、清以后伍冲虚、柳华阳的丹道学派,专以性
神经系统的精虫卵子等,认为便是精神的精。同时,更没有如明、清以后的丹
道,动辄便以任、督等奇经八脉作为修道的主题。它的本来原文,非常清晰,
只因后世道家与道教的道士们,各从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角度,自己为它作注
解,于是讲究修性修命的,主张独身主义的单修静清派,主张不离家室之好,
男女合藉的双修派,主张烧铅炼汞而用外丹的丹法,就众说纷经,统以《参同
契》作为原理的根据了,所以房中采炼等等左道旁门的谬论,也都—一牵强附
会,援引《参同契》的文言,而言之成理,著之成文。至于《参同契》原本所
说的精与神,便是魂与魄的外用,只是精与神的化合物而已。它与《周易。系
辞传》的“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确是同一路线的思想。

 其实,《参同契》一书,并非真正难读,也不是作者故弄玄虚,保存有无上
秘密的口诀,只是受历史时代背景的影响,文章风格,各有不同。魏伯阳生当
东汉时代,正当文运走向变今而仿古的变革时期,他没有像近代人的条分缕析,
归纳分类得清清楚楚,但是你只要把握书的主题,是在说明修炼丹道的原理与
方法,百读不厌,久久就会自然贯通,找出它的体系条理了。他引用老子的理
论,是为了借重先圣古人的言辞,以证明他的道理,并非向壁虚构。他引用《
易经》象数的原则,极力说明天地日月气象变化的宇宙规律,借以证明人身生
命活动的原理,是与天地宇宙变化的程序,有共通活用的轨则,并非是要你把
天地日月的规范,呆呆板板地用到身心上来。清代道士朱云阳认为,他是以月
的盈亏,来比精神的衰旺,日的出没,来比气血的盈虚,这是非常合理的名言。
现在我们举出一二段有关修炼清静的理论与方法,是他说明老子的“致虚极,
守静笃”、“万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的引申注解。可以
在其中看到稍迟魏伯阳一二百年间的佛学与禅学等。

 从它如何取用中国文化中对于心性现状解释的科学观,以及首先提出以“无
念”为入手的《参同契》的修法,也由此可看出宋儒理学家们的修养“静”
“敬”的方法,它与佛、道两家,是如何地结有不解之缘了。

 例如:推演五行数,较约而不烦。拿水以激火,奄然灭光明。

 日月相薄蚀,常在晦朔间。水盛坎侵阳,火衰离昼昏。阴阳相饮食,爻感道
自然。吾不敢虚说,仿效古人文。古记显龙虎,黄帝美金华。淮南炼秋石,玉
阳加黄芽。贤者能持行,不肖毋与俱。古今道由一,对谈吐出谋。学者加勉力,
留意深思维。至要言甚露,昭昭不我欺。

 名者以定情,字者缘性言。全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

 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旋曲以视听,开阖皆
合同。为己之枢辖,动静不竭穷。离气纳荣卫,坎乃不用听。兑合不以谈,希
言顺鸿蒙。三者既关键,缓体处空房。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证难以推移,
心专不纵横。寝寐神相抱,觉悟候存亡。颜色浸以润。骨节益坚强。辟却众阴
邪,然后立正阳。修之不辍体,庶气云施行。淫淫若春泽,液液象解冰。从头
流达足,究竟复上升。往来洞无极,佛怫被谷中。反者道之验,弱者德之柄。
耘锄宿污秽,细微得调畅。浊者清之路,昏久则昭明。

 当然,这些文简言朴的文辞,其中包含的意义与道理太多,我们来不及多加
解说。总之,《参同契》的方法与宗旨,是专为锻炼精神魂魄,在到达老、庄
所谓的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真人境界,是道家正统的神仙丹道的学术。因
此,魏伯阳把当时假借先圣而流传的许多旁门左道,欺世盗名,以及贻误人世
社会的小木,严加驳斥。

 如说:是非历脏法,观内不所思(这是指内视五脏,如存想反观肚脐、丹田
等的旁门修法)。履行步斗宿,六甲次日辰(这是指步罡拜斗,迷于符篆道术
等的旁门修法。)

 食气鸣肠胃,吐正吸外邪(这是指吐故纳新,专炼呼吸服气等的旁门修法)。
昼夜不卧寐,晦朔未尝休(这是指搬精运气,紧撮谷道,以及长坐不卧的旁门
修法)。

 身体日疲倦,恍惚状若痴,百脉鼎沸弛,不得症清居(这是指以上五类,专
在身体以内,搬弄精气的旁门道术)。累土立坛宇,朝暮敬祭把,鬼物见形象,
梦寐感慨之(这是指专以祭祀祷告,乃至修炼驱神役鬼等的旁门修法)。心欢
意喜悦,自谓必延期,遽以夭命死,腐露其形骸(这是指以上所说修炼神秘法
术等旁门的结语)。

 举措辄有违,悻道失枢机,诸述甚众多,千条有万余,前却违黄老,曲折戾
九都,明者省厥旨,旷然知所由。

 魏伯阳在《参同契》中,综合列举这些旁门左道的情形,我们拿他与晋代道
家葛洪所著的《抱朴子》共同研究,便知迷信道术的人,随便妖言惑众,欺班
成习者,真是古今一辙,既可笑,又可叹!有什么办法,可以警醒愚顽呢?因
此,他又说到上古流传下来的道术,本来实是“内圣外王”的真学问,只因后
世的人没有智慧,把它弄得支离破碎,反而以伪乱真,影响社会,造成颓风,
如说:维昔圣贤,怀玄抱真。伏链九鼎,化迹隐沦。

 含精养神,通德三光。精溢腠理,筋节缴坚。众邪辟除,正气常存。积累长
久,变形而仙。忧悯后生,好道五伦。随旁风采,指画古文。著为图籍,开示
后昆。露见枝条,隐藏本根。托号诸名,覆谬众文。学者得之,损柜终身。子
继父业,孙踵祖先。传世迷感,竟无见闻。遂使宦者不仕,农夫失耘,贾人弃
货,志士家贫,吾甚伤之,定录兹文。

 但是他自己又说,在他的著述中,并不照次序的说明此事,都靠读者自己的
审思明辨,才能领悟到其中的程序和究竟,如说:字约易思,事省不烦,被列
其条,核实可观。

 分量有数,因而相循,故为乱辞,孔窍其门,智者审思,用意参焉。

 于是,他又指出炼修的初基方法,如说:内以养己,安静无虚。原本隐明,
内照形躯。

 闭塞其兑,筑固灵株。三光陆沉,温养子珠。视之不见,近而易求。黄中渐
通理,润泽达肌肤。初正则终修,斡立未可持。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又
云:勤而行之,夙夜不休。伙食三载,轻举远游。跨火不焦,入水不慌。能存
能忘,长乐无忧。道成德就,潜伏俟时。太乙乃召,移居中洲。功满上升,膺
录受符。

 总之,魏伯阳所著的《参同契》,从身心修养的实验科学精义,而说出心性
的形而上道,与形而下质变的精神魂魄等问题,是综合道家科学的学术,与儒
家哲学的思想,溶化会聚在丹道的炉鼎之中,誉为千古丹经道书的鼻祖,实非
为过。朱云阳说他是以“天地为炉鼎,身心为药物”,那是一点不错的,不过,
他是注重于人元丹的修炼,是发挥人生性命功能的最高至理。

 (二)方士医学与易象数合流的炼气养生术的丹道两汉在文化史上,除了有
名的儒家经学家的训估注疏以外,在科学方面,西汉最大的成就,便是天文与
历象的发展,例如才情洋溢、多艺多能的司马迁,也曾参加过修改历象的工作,
自己引以为完成先人的遗志为荣。后来的扬雄,想以《易经》象数的理论范围
天文历象的法则,自己别创新说,作了一部非常抽象的天文理论的《太玄经》,
想用它来概纳形上形下等问题,不管他的学问有无根据,有无科学发现上的价
值,一个以文辞名家的儒家学者,对于科学而哲学的理论有兴趣,如果生在现
代重视科学与哲学的国家,应该备加奖励了。到了东汉,由于两汉易学象数派
理论科学的演变,便使易学的象数,更加走入抽象化的理论。例如:孟喜的卦
气,京房的变通,苟爽的升降,邓玄的爻辰,虞翻的纳甲,费直以象、象、系、
辞、文言解说上下经,因此影响而成苟氏的易学。至于乾坤消息卦的由来,开
始于文王及周公的周代文化学术思想的传统,以《礼记。月令篇》为证明资料
的主干,经过郑玄采用道家思想注释《月令篇》,而加以充实其内容,便构成
东汉象数学术思想的大系,因此而影响形成图谶等谶纬之学,不过,谶纬之学
的兴盛,又有另外学术思想的原因,不必在本题内多加讨论。现在我们不厌其
繁,而又简略地说明了两汉易学象数理论内容,实际上,都是为了说明乾坤消
息卦象的学说,它所包含丹道家的卦气升降论,爻辰变通论与纳甲的原理,它
如何地影响东汉以后医学上气脉的学理,与养生家们服气炼精的修炼术。当然,
这一套学问所包括牵涉的内容太多太广,我们无法—一加以专论,现在只是有
限度地介绍一些有关丹道服气修炼等少数几个理论的原则,使大家可以知其大
要而已。

 汉代的易学象数家们,从中国上古天文学的观念中,承接传统思想,认为这
个天地宇宙间日月的运行,以及天地日月与地球万物和人类本身的关系,实在
只是一个大生命的活动,而且是有一常规可循的活动。尤其探用太阴月亮的盈
亏消息,以及地球物理气象的变化,作为天地生命大气机的标准,以建立它基
本理论的说明。

 天地宇宙是万物大生命的根源,日月与地球,便是这个大生命中分化的小生
命,人与万物,更是天地间分化的小小生命而已。但是无论大小生命,它的根
源是同体,生命活动的法则,也是同一规律的,所以大小生命的原动力,都是
气机变化的作用。

 但是这个无形无状的气,虽然是看不见摸不到。它在天地日月运行的法则上
和人身生命的延续上是有迹象可得而知,而且可以求出它的规则的。他们以地
球物理的气象一年分四季,十二个月,三百六十天的规律,配合太阳的行度一
年365 天做准则,中间取用月亮的盈亏做标准,认为天地日月的运行,与地理、
物理、人生生命的活动都是受到一个共同原力而有法则的支配。这个原力,便
叫它为气(当然不能把它当空气的气来讲)。于是便创立一种学说,认为太阴
的月亮,自身本来没有光明,因为受到太阳的气机所感而发光,所以就发生一
月当中,阴阳气机的爻感,而在时间与空间的方位上,月有阴暗圆缺现象等的
盈亏消息。所以又在天文法则以外,创立计算阴阳二气的爻感,而形成地球气
象与物理人事变化的作用的规律化,构成天干、地支配合成甲子的学说。五天
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六候为一节,所以一年十二个月,便分成二十四个节气。
再用归纳的方法,把这种气机节候的作用,统摄在十二个月的当中,便构成乾
坤消息的十二辟卦的现象。于是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八宿、十二律吕、五
行、八卦等等,重重归纳,层层圈入,而形成道家一套易学的象数,与天文、
地理、物理、人事关系的学问。后来发展成理论医学上提出九九八十一个问题,
有关于人身气脉的《难经》学说,配合黄帝《内经》荣(血)卫(气)的理论,
认为人身十二经脉,与十五络,三焦,八脉的气血流行,与天地日月气机的运
行,是属于同一的规则与原理的。

 时代再向后来,修炼丹道神仙家们,根据以上所说的学理,与乾坤消息卦气
升降的理论,认为人生生命的气机,自父母受胎的时间开始算起。男的以八位
数为准,女的以七位数为准,还是先天的秉赋,属于乾卦为代表的范围。比较
明显可徵的,例如女子,在十四岁以前月经(《内经》称为天癸)尚未发现,
便是六爻完备乾霎卦的生命,算是一个完噗未破的童身。到了十四岁前后,有
了月经开始,变成天风娇霎卦了,一直到三七二十一岁,便是乾卦的初爻已破。
由于到七七四十九岁前后,也就是月经断绝的时期(现在医学所谓女人的更年
期),便是先天生命的卦气将尽。

 也等于说,由先天秉赋带来的生命能,到此快要用完了,所剩下来的余年,
自七八五十六前后的阶段,都是后天生命的余气而已。再下去,便由阳的乾卦,
变为纯阳的坤卦,转入另一生命的阴境界了。如果在男人来说,以八位数计算,
便是十六岁前后,算是童身,保有原来先天乾卦的卦气,逐渐演变到八七五十
六岁前后(等于现代医学所谓男人的更年期),就是先天卦气的生命将尽的阶
段,到了八八六十四岁后,剩余的生命,便是后天余气的作用,也就是说,由
纯阳的乾卦变为纯阴的坤卦,转入另一生命的阴境界了。因此产生丹道修炼
“长生不死”修命的理论,认为第一等的根基,无论男女,凡是童身入道,是
为上品。其次,应在卦气未尽的阶段,回头修道,还有希望。如果等到卦气已
尽,再来修命,不是绝对没有希望,便有事倍而功半的困难了。这种理论,是
否有百分之百的可靠,姑且不加评语,但是推而比于现代医学的理论与经验,
除了不够精详而有新颖的证明以外,并没有什么完全不对的地方。可是大家要
知道,这是公元以前,我们中国文化中的道家对于生理医学所发表的理论,现
在纵使有超过他们的观念与证明,而在科学的医学史上来说,他们是早在两千
年以前的发明啊!后世一般修道的人,都在年龄老大,万事灰心之余,才想追
求长生不死之术,如果这样真能成仙。那么,天下最便宜的事,都被聪明人占
完了,恐怕没有可能!

 再由这种天地的气机,与人生气脉关系的理论,缩小其范围,说明它的规则,
他们便认为人的气机,在一呼一吸之间,脉自运行六寸(一呼,脉行三寸;一
吸,脉行三寸)。一个人,在一天一夜之间,共计有一万三千五百次呼吸,叫
做一息,气脉运行经过五十度而周遍一身,用汉代的时计标准来说,也正是铜
壶滴漏,经过一百刻的时间。但是这种所谓的脉,是包括荣、卫来讲,所谓
“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二十五度”,如果勉强借用现代医学观念来讲,可以
说,这个生命的气机,流行阳性的中枢神经系统二十五度又流行阴性自律神经
系统也二十五度(当然,我并不是学医的人,只是随便借用一下名辞来做说明
而已,千万不可以此为准)。再加详细的分析,便把心、肝、肺、脾、胃、肾、
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脉络等十二经脉,配合气机往来呼吸的次数,
各作数目分类的说明,然后加上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和二十四气节来归纳,
便使这个养生、医药、生理的学说,走入神秘玄妙的圈子里去了。其实,也不
是道家或古人故作神秘,只是那个时代的学识,习惯性喜欢用这些代号,作为
分析以后,而并入归纳记忆的符号而已。总之,东汉以后,直到唐、宋之间,
在正统丹道派魏伯阳的修养心性以锻炼精神的方法以外,最为普遍而有力量的,
还有炼气、服气术等养气的理论与方法,作为神仙丹决的主流。

 这种类似实验派理论的渊源,应该是远绍庄子的“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野马也,尘埃也,万物之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