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哉大唐少年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壮哉大唐少年郎- 第3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世民对曾经的属下都公事公办,对付起包藏祸心的倭奴更没有理由客气了。他屠尽了所有参与之徒,还在秦风的建议之下,下了一道圣旨:曝光倭奴的行径,同时将倭奴纳入了黑名单,禁止倭奴与大唐有任何往来。同时公告天下,将倭奴视为我大唐敌人。任何倭奴人只要踏入大唐境内,便视为入侵。任何与他们有邦交往来的国家,都不受大唐欢迎,都将受到大唐的制裁。

    秦风其实最想的并非是怎么制裁倭奴,而是直接领着大军浩浩荡荡的奔赴东洋四岛,直接将那岛国给收拾了出一口恶气。

    心头之患?

    千年以后的倭奴或许可以用这个词,现在的倭奴就算跳起来也挨不到大唐的脚板底,一天一地,双方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的。

    只是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尤其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更是关乎着天下万民的重大关键。

    所以战事不能乱开,也不能乱打。不然就如秦末汉初的项羽一样了西楚霸王项羽崛起吴中,率八千江东子弟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举灭秦,垓下战之前,可谓未逢一败。论及军事水平作战能力,即便是兵仙韩信也要避之锋芒。但项羽之败,便是败于他的百战百胜。太过好战,打了太多没意义没必要的战役,导致西楚越胜越弱。反之他的对手刘邦,虽是百战百败,可是在谋圣张良的辅佐下,便是败战也败得有价值有意义,从而越败越强,逼得项羽不得不鸿沟和议,最后兵败乌江。

    倭奴悬壶海外,大唐若要征伐,必先逐渐强大的水军,还要逐渐运送粮草的战舰后勤,要付出巨大的投入,才能打这一仗。就算他们跨海一举灭了倭奴,也得不到多大的利益。只会因为没有战略价值,自伤身体,得不偿失。

    大唐到目前为止,立国也不过十年。一统天下也不过几年,正是百废待兴的局面。对外战争本就受到国力的限制。不可能贸然莫名的去打没有足够回报的战役。

    就算秦风有这个想法,也只能藏在心底。等时机成熟了。大唐有余力的时候,在行请命,分个三五万的兵力足够踏平日本岛了,现在确实不是这个时机。

    现在能做的唯有制裁

    秦风因个人关系对于倭奴是一天二地仇,三江四海恨,也就特别关注,从一些辽东人里得到了倭奴的情况,他们日子并不好过。他们现在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这种跨时代的改革需要大批的人与各种先进制度的支持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每一个跨时代发展的国家都会涌现出令人瞠目结舌的精英。便是这群精英推动了时代的发展。倭奴文化低下,没有正统的制度根基,想要完成这个跨时代的过渡,只能不断的向先进的国家取经,从而改变。

    历史上多次派遣遣隋使、遣唐使学习便是这个原因。

    这个时候。唐朝断绝了与倭奴的一切往来,连同他的盟友百济一起制裁,直接会断了他们发展的基础,让他们进进不得退不得,陷入前后两难的悲催局面。

    灭不了你。也要将你钉死,为以后灭你做准备!

    秦风的这翻谋算得到了“愤青”魏征的大力支持,两人在朝堂上也不顾什么身份不身份的,跟魏征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的,以各种惨无人道的手段。说着如何制裁倭奴。

    大唐立国不足十年,又存着尚武之风气。满朝文武绝大多数都经历过战争的考验,大多杀伐很重。极少有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

    魏征、秦风在朝堂上的地位不低,对于倭奴的做法。满朝文武也是同仇敌忾,对于他们的制裁轻些重些,并不是特别在意。见他们两人如此义愤填膺,慷慨激昂,心中戚戚。

    他们两个一个以顽固出名,能将死的说成活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另一个擅于损人诡辩,能将稻草说成黄金

    面对他们两个人,满朝文武就算个别有着不同的想法,面对这两中二组合,也不敢自讨没趣的提出反对意见。

    李世民见这二人出面,大感头疼,生怕两人头疼脑热之下来一句出征讨伐倭奴,然后就是种族屠杀什么什么的,赶忙应了下来。

    正巧新罗使节团前来朝拜,受某不良人士的教唆之下,在太极殿诉说着百济、倭奴如何如何的狠毒,如何如何的野蛮。于是乎,有史以来,第一份制裁公告隆重的面世了,而百济、倭奴则悲剧了。

第560章:暴风雨前() 
倭奴这个民族自尊心极强,这一点与中国还有有着相似之处的。但是又与中国不同的是,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源自于浩瀚的千年文化累积,凌驾于这个世界的先进科技以及种种优势。而倭奴就算盲目的自尊心,毫无道理毫无依据。

    他们受到了大唐的严厉制裁消息也传遍了亚洲,已经成为了天下人的笑柄。

    自尊心强如他们者,是绝难接受的。但是让他们感到憋屈的是他们对面大唐的制裁,竟然无计可施,全无办法。

    虽然他们在本国中树立了倭奴中心论,将大海对岸的中国视为夷狄,以此来欺瞒蛊惑国内军民。但是真正掌权者却是明白,与大唐比起来他们倭奴就是撼树的蜉蝣,想要与大唐为敌只是自不量力而已。

    现在整个倭奴上层官员对于苏我虾夷弄出的这种事情抱有极大的成见,认为他破坏了昔年圣德太子多年的努力。

    苏我虾夷是倭奴最大的权臣不假,但还没有强势到只手遮天的地步,国内依旧还有牵制他的势力。尤其是圣德太子的后人山背大兄王,推古天皇年事已高,山背大兄王很有可能继承天皇之位。这个山背大兄王一直与他暗中较劲。只是实力不济,苏我虾夷处处能够压他一筹。但如倭奴本受到了大唐的制裁。国内的各个方面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走了一步很屎的臭棋。山背大兄王借此机会。给苏我虾夷添堵,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苏我虾夷忌惮着半死不死的推古天皇,也不敢对山背大兄王做出过激的行动,一时间很是被动。

    这心病还需心药医,苏我虾夷心底也是后悔,当初没有想到会造成这种后果。到了这个田地,后悔也是无用,苏我虾夷只能硬着头皮强吞苦果,想着法子打破僵局。

    也因此有了苏我仓麻吕来高句丽一行。

    倭奴在古代是依附中原而发展起来的,它就像是中原的两颗卵蛋,中原不高兴的时候捏一捏,倭奴就痛上许久,中原顺心的时候,就让他快活快活一下,现在,他们得罪了大唐,让大唐捏住了要害,痛得不要不要的。

    偏重,这又是一个不知道反省、野心勃勃的国度

    自古以来,倭奴的野心极大,足以吞噬全球。而他们又只占据着咫尺之地,满足不了他们的野望。早在多年前,他们的目光便放在了海东三国,意图夺取三国领地,从而向西发展。这结交百济,不惜出兵帮着他们攻打新罗,也不是好心出于对百济这个盟友的帮助,背地里存着强吞海东三国的意思。

    只是倭奴一直顾忌这大唐与它们的中心论不同。海东三国他们都很坦然的承认中原宗主国的身份,哪怕是高句丽与隋朝关系在如何的不好。除非是撕破脸相互起战争的时候。其他时间高句丽都承认自己是中原的附属国。作为附属国,宗主国有权力干涉他们的事务,调停彼此的战事。

    倭奴若是出兵打海东三国,中原是有权力干涉的。甚至出兵增援。但若唐朝自身难保,有灭亡危机,他们完全可以趁此机会出兵新罗。将新罗攻取拿下。

    渊盖苏文也知自己不拿出一点真才实学。得不到倭奴的支持,百济又以倭奴为先,说服不了面前的这位苏我仓麻吕,他们的计划便无半点执行的可能。

    “近年我一直留意着唐朝的情况,我本人前后六次潜入唐朝调查情况,三次入幽州进长安。至于心腹密探,更是无时无刻不再探查唐朝的消息。对于唐朝有着实质性的了解,平心而说,现在的大唐很强,完全不是我们能够对抗的。他们的国力,他们的军力,他们的战力,他们的科技,无不凌驾我们,在我们之上。跟他们正面为敌,那无疑是以卵击石。”

    渊盖苏文毫不吝啬对唐朝的赞美,这了解的越深透,越是明白唐朝的了不起。这看的越清楚,越是明白彼此的差距。

    他耗不起,越耗下去,唐朝越强。一方是稳健的发展,而另一方呈几何形式发展,彼此之间的实力差距将会越来越可怖。若不现在行动,报仇的机会将越来越渺茫。

    扶余璋一言不发,苏我仓麻吕也沉着脸,他们不得不承认渊盖苏文说的句句属实。

    唐朝立国不久,比他们存在的时间都短,可偏偏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能够短时间的超越他们,将他们踩在脚下。这得天独厚的环境,正是他们所向往的东西。

    苏我仓麻吕沙哑着声音道:“这些我们都清楚。”

    “不!”渊盖苏文摇头道:“你们不清楚,你们看到了大唐的繁华,却没看到大唐的致命伤害。大唐发展的太快,发展的太迅速,他们皇帝的野心太大,动作太大。这一切与隋朝的杨广,有什么区别?”

    苏我仓麻吕、扶余璋互望一眼,均是不解。

    渊盖苏文解释道:“他们一样的有野望,一样的致力发展。唯一的区别在于现在的李世民比杨广聪明,懂得体恤百姓,没有盲目的驱使百姓,将一切发展稳定在一个临界点。保持着内部安稳的情况下,不断的对外发展。不得不说,唐朝的这个皇帝李世民真的很厉害。他没有秦始皇嬴政祖上为他打下的百年基业,也没有汉武帝先人给他留下的文景经济,凭着大乱以后的局面,却干着他们一样的事情。只要我们能够打破这个临界点,让百姓受到杨广时期一样的待遇,唐朝将如隋朝一样,不攻自破。现在的唐朝不是我们能够战胜的,真正能推翻唐朝的只有唐朝,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唐朝自己陷入内乱。除此之外,大唐的强大只是表象罢了,去年,大唐歼灭了强大的东突厥,大唐皇帝也尊为‘天可汗’,可事实上,大唐真的毫无损失吗?要知道,突厥将士都是能征善战之士,又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说是全民皆兵亦不为过,自古以来,中原有一个说法,那就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东突厥让大唐一举歼灭了三十万人,大唐少说也得损失二十来万将士吧。或许,他们损失的将士比起东突厥更多,毕竟,大唐是以步卒为主,以步对骑,向来是处于绝对的劣势,与骑兵作战,往往是一比四,甚至一比十的战损,这一点,骗不了人。”

    说到了这儿,渊盖苏文自信一笑,继续道:“如果这些不足以证明大唐损失惨重,那么,有一事实实在在的证明大唐已经无力发动战争了。我们先后歼灭了中原数百万将士,说高句丽中原仇深似海亦不为过,中原也向来将高句丽视为肉中钉、眼中刺,可我们内战时,明明是他们千载难逢的机会,为何大唐却按兵不动呢?李世民不知兵事吗?不懂把握时机吗?不,他用兵如神,非常的厉害,他不是看不透,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眼睁睁的坐失良机。只可惜,天下各国都让大唐歼灭东突厥这一战给打怕了,也让大唐给骗了。事实上大唐虽是一头猛虎,却是一头病虎,一匹狼就能吞下的病虎。”

    苏我仓麻吕眼睛一亮,呼吸变得急促起来,好一会儿才平复心情,可依旧用着颤抖的语气道:“公子,请快说下去。”

    渊盖苏文坦然笑道:“不知苏我大人知道孙武这个人?这个人很了不起,是中原用兵始祖,他写的孙子兵法我到现在也每日必看。他效力的是很早以前的吴国,当时楚国很强大,远胜吴国。而孙武看破了楚国经济上的危机,提出了分师扰楚的疲楚之策。当时的吴王采纳了这个意见,反复袭扰楚国达六年之久,使楚军疲于奔命,最终吴国以弱克强,五战五胜占领了楚国的都城。两位再想想,隋朝是怎么灭亡的?杨广自己胡闹,天下造反四起,他不弄平内乱,反而三番两次的来打我高句丽,以至于国破家亡。现在的唐朝发展的太迅速了,他们的根基肯定不稳。只要我们效仿当年的吴国疲敌战术,消耗唐军的国力,要不了多久,他们的经济必定崩溃。”

    扶余璋却没有让渊盖苏文忽悠住了,他迟疑了一会儿,问出了自己的问题:“这可能吗?我听出使唐朝的使者说,唐朝的经济极为繁华,哪有那么容易消耗的干净?我怕没把他们消耗了,我们自己先吃不消了。”

    “一定可以!”渊盖苏文斩钉截铁的道:“几年后的唐朝,我们耗不过。但是现在的唐朝,一定可以。依照道理,这大乱之后应当休养生息,以因对百废待兴的天下。可是李世民不甘心安分,他想要更多的回报,这投入的也不再少数。他们的经济好,并不意味着国家富裕,国库充实,能够支撑长时间的战事。据我所知,现在唐朝在弄什么丝绸之路正在与吐谷浑交恶。我们可以与吐谷浑联合,彼此一个在西,一个再东。吐谷浑、百济、大和与我高句丽,四个国家,分做西、北、东三个方向对唐朝形成东西夹击的局面。我们可以从水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时候一起袭扰唐朝。我们不与唐朝正面交锋,只是将他们的兵马吸引过来,让他们疲于奔波,让他们空耗经济。时间一长,唐朝的经济必将受到严重的影响,以至奔溃,从而影响唐朝百姓生计。百姓一但没有饭吃,只要有人起头,造反的人足够他们应付了。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联合大唐西南之象雄、南之南诏,这些国家即便不出兵,可只要他们在边境陈兵,就足以吸引了大唐一部分精力与兵力。”

    苏我仓麻吕猛拍大腿,笑道:“好计,别看唐朝现在风光,什么天可汗,草原之主,号令北方所有草原部落。哼哼,只要他们陷入危机,咬他们的必定会是他们。”他平复了心情,带着几分炙热的看着渊盖苏文道:“渊公子,不愧是渊老丞相亲自指点徒弟。果然名师出高徒,我苏我仓麻吕此刻代表我兄长,接受渊公子提议,愿意协助渊氏全面取得高句丽的政权,然后,一起瓜分新罗,一起对付大唐。”

    扶余璋阴沉着道:“我百济一样,愿意与全新的高句丽谱写盟约友谊。”

    渊盖苏文站了起来,对着两人深深拜下,“那在下就代我渊氏,谢过两位大人的支持。”

第560章:博杂而不精() 
清晨时分,秦风如同往常一般,慢悠悠的打着太极拳。太极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太极拳基于太极阴阳之理念,用意念统领全身,通过入静放松、以意导气、以气催形的反复习练,以进入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的境界,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太极拳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的拳术风格使习练者的意、气、形、神逐渐趋于圆融一体的至高境界,而其对于武德修养的要求也使得习练者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同时,太极拳也不排斥对身体素质的训练,讲究刚柔并济,而非只柔无刚的表演、健身操。

    片刻之后可能、或许需要进行一场恶斗,太极很适合将身体的状态调节到最佳,至于战斗前的状态,那还需要其他的方式来调节。

    “大将军,早!”

    侯亮异常洪亮的嗓门,打断了秦风气血的调整。侯亮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