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而大唐在他们情绪不稳时派出使节进行安抚,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与此同时,若是派出军事参谋,给他们带去全新的战术那将才是最好的了,即便教会了他们各种战术,也不怕他们像南越猴子一样忘恩负义,只因他们与大唐同根同源,同样是炎黄子孙。
若问谁是适合干这份工作,秦风本人无疑是最佳人选。当然,虎贲军随行的话,想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舅哥之策无疑妙至巅峰,在大舅哥的计策之下,我有一个小小的补充。”秦风在李世民、李承乾的注视下,将20世纪“汉唐”帝国帮助南越猴子打败美帝、苏王的案例娓娓道来。
“我们支持前朝幸存者,甚至可以派出我们大唐的军队,以前朝幸存者的名义作战,在实力大于一切的问题面前,高句丽即便知道是我们大唐搞的鬼,在没有充足证据之下,他们也只能捏鼻子认了,一旦前朝幸存者出现比较大的伤亡,我们再以护卫同胞的名义,名正言顺的出兵,到时,臣服于大唐的小国家也不用成天提心吊胆的担心我大唐将下一个目标指向他们,也不会有人牵头成立什么反唐联盟,因为我们出兵的理由充分。大义在手,其他人也无话可说。岳父您是‘天可汗’,不一定每次作战都要我们大唐担任主力部队,您只要给予臣服大唐各国一定的利益,各国受利益驱使,自然会甘心情愿的出兵、出粮为我大唐作战,。当然,也有一些国家不会出兵,到时候,随便找个理由将其覆灭,再立一个傀儡国君即可,如此一来既能灭掉不听话的国家,又能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也让天下各国知道与我大唐合作与不合作的区别。到时候,您只需一个眼色、一个暗示,大唐的敌人就会让咱们的盟国整得灰飞烟灭,岂不快哉?”
二十一世纪,美帝得以长期称霸全球,除了自己称居霸王之地位,还得益于他拥有着一群走狗。美帝稍微透露一个口风,他的走狗就像是闻到了臭肉的苍蝇一样死叮不放,他们为何如此?因为他们在每次军事行动中都获得无数倍的回报。当美帝把矛头指向东方古国时,这些走狗也跟着起哄,为何?因为他们害怕美帝的影响力下降,害怕世界上出现一个与美帝平起平坐的泱泱大国,美帝一旦衰弱,他们通过战争获得的利益将无法得到保障,他们也将无所适从,故而,一道联手起来打压崛起的东方古国与北极熊。
以目标的形势,大唐完成可以这么做。当大唐的方方面面影响到各国普通民众,当各国无大唐而无法生存的时候,这些所谓的盟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竭尽全力去打压那些试图挑战大唐权威的国家。
超出时代两千年的经验也不是毫无用处的,秦风这一番话下来,几乎颠覆了李承乾固有的认知,这种将利益挂钩的统治天下之道,比霸道无疑高明无数倍。
李世民闭上了眼睛,细细的想着秦风从头到尾的计划,脸上渐渐的露出了惊喜之色,他发现这种用影响力控制盟国的计策完成是可行。平心而论,即便是他也隐隐约约的有着这方面的想法,可从来没有形成一个有始有终之体系,即便是由自己来策划,也未必就能比得上秦风的这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如此周密严谨的思绪,实难想象是出至一个十多岁的少年。
李世民也忍不住为之震撼同时又为之狂喜。
在感到秦风潜力巨大的同时,更加为这种经世奇才能为自己所用,能够成为自己的助臂而喜,目瞪口呆之余,不由拍案叫绝。最后更是感慨道:“贤婿啊,你真是个天才,朕服你了!难怪苏秦、张仪二人,能够以三寸不烂之舌,将天下搅得乱作一团了。鬼谷门果然无一是凡品。你这样的大才,实乃大唐之幸事。朕不得不承认,朕现在真是心动了。以你之见,何人适合去高句丽经营军队?”
“不是我吹牛,我认为我是目前的最佳人选。”秦风以一副舍我其谁的口吻说着。
李世民长长吸了一口气,直视秦风道:“说出让朕信服的理由!”
“理由一、我是帝婿,是半个皇室中人,我去高句丽的话,更能彰显岳父的诚意,前朝幸存之义士见到帝婿不畏危险潜入险恶之地,他们对我大唐还有什么担忧与怀疑的呢?理由二、我是军人,是有着辉煌战绩的大唐冠军大将军,有压倒一切疑惑的优势;理由三、只有我才能把虎贲军各种战斗力充分的发挥出来;理由四、也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理由:这套理论是由我率先提出,目前还没有成功的例子可供他人学习与参考,在没有成功例子支撑之前,没有人比我更清楚应该怎么去做,应该怎么做得更好,应该怎么去应对突发之情况。”
李世民思索了一会儿,才说道:“你要知道,这高句丽可不比突厥那么容易对付,你一旦进入高句丽,与孤身入虎穴没有差别。在异国他乡统帅一群不是自己人的自己人去做这种大事,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稍微不慎,若你行事不秘,甚至还有生命之险。你知道我大唐不短期内不适作战,即便你出事了,朕为了大唐的利益,有可能故作不知,短期内更不会兴兵为你们复仇。”
秦风毫不在意道:“要是轻松,也用不着小婿亲自出马了!”
李世民闻言大笑,他嗓音本就洪亮,此时更是声震屋瓦:“有气魄,朕就是欣赏你这种天塌下来也有信心一肩抗住的自信!嗯,事关重大,容朕思考一晚。你自己也好生思考一二。”
秦风很光棍道:“我这没什么好思考的。不过,我希望岳父给我准备五千骁勇善战之士,这些人员构成么?以苗疆青壮猎户为佳。”
“为何要苗疆的兵员,而不是北方、或者其他地方的士兵?”李承乾好奇的问。
“术业有专攻,论骑术北方人确实比南方人、苗疆人厉害,可一旦上了船,再强大的北方军队也不是南方人的对手,这就是所谓的南舟北方这个词的由来了,地域不同,习俗亦是不同。高句丽地势险要、大山连绵,实不宜骑兵作战。中原士兵没有在险峻地区生活的经历,又如何能够做到如履平地呢?苗疆人世世代代生活在深山老林里,一个个都能在陡峭的的山势里健步如飞,他们无疑更适合在高句丽这种地形作战。”
“朕记住了你的话,等朕作出决定了再说。”
“也罢。那小婿先行告退,免得怠慢了远方的客人。”
“好,你去吧!”
看着秦风走出去的身影。李世民的眼中也露出了丝丝的感动!他是一个合格的君王,从来不感情用事,但今日他却真的让秦风的举动给打动了。
要知道秦风年纪不到二十岁啊!
小小年纪,为了大唐的利益,能够放下安逸的生活,不畏艰险、深入虎穴。实在难得,也实在让人惊叹。
世民也忍不住为之感动,为之感慨,心念若所有大唐臣子都如秦风这般,大唐又岂有不成为天下霸主之理。
第488章:皇帝教子()
“乾儿,此事关系重大,绝不能让任何人知晓。若是泄漏只言片语,我大唐就会声誉扫地,到时,谁愿意与大唐结盟?”李世民神色一片肃然,他十分郑重的叮嘱着李承乾。
李承乾点了点头,过了半晌道:“大舅也不能说?”
“不能!”李世民毫不犹豫道:“知道的多一人,就多一分泄漏的风险。”
“喏!”李承乾微微一凛,通过李世民这话,他发现自己的父皇似乎对长孙无忌已不像以前那么言听计从了。同时,李承乾也发现长孙无忌好像也变了,他不像以前那般全力支持自己了。这似乎从自己与秦风走近的时候开始的。
“你别多想。”李世拍拍李承乾的肩膀,笑了一笑:“你也下去吧,明天,你代朕宴请各国使节!这天下终归交给你,多锻炼锻炼一下自己的能耐。”
“喏!”李世民这番话,李承乾本应当是狂喜的,可是他此刻却只觉得沉甸甸的使命感、责任感油然而生,讷讷道:“父皇,儿臣,儿臣”
“怎么了?”李世民问。
李承乾深吸了一口气,道:“儿臣怕做得不好,有负父皇厚望。”
李世民道:“你这太子做得比朕所期望的强了很多很多,父皇相信乾儿做得比父皇还要好,你不要有压力,也不用担心。皇帝也是人,是人都会犯错,犯错不要紧,最怕的是一错再错,为了防止一错再错,所以你要听大臣们的谏言,从中分析谁对谁错。作为一个君王,必须公私分明,绝对不能因私废公,实话与你说,从私人感情来说朕非常不喜欢魏征,可是从国家大事上而言,朕却非常需要魏征这样的人,这种人说话很难听,可他的出发点是对的,所以一个人可以无才无德,却不能没有容人之量,也不能没有识人之明,这一点你要切记在心。”
“乾儿,以后,你千万不能恨那些扫你面子的人,即使他说的有多难听,他都是为了你好,为了让你纠正错误,所以你不应该恨他,反而因该感激才是!只有这般刚直不畏强权的人物,才是真正值得依赖的臂膀,才是真正为大唐着想的人才。所以,所以,父皇对魏征只有赞赏而没有任何的怨恨。一个敢指出你错误的人,比一个奉承你的人,更加难得百倍。你若做不到这一点,你便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
语重心长的话,让李承乾激动如泉涌、双目噙泪,他半晌也说不话来,只是重重的点头。过了一会儿,才道:“儿臣记住了父皇的话!儿臣告退。”
“乾儿,于志宁这老家伙如何?”望着李承乾的背影,李世民突然问了一句。
老家伙?
“这老”茫然不知所措的李承乾本想也跟着叫“老家伙”,但是一回首,见李世民眉毛都竖了起来,赶忙改口:“于先生与孔老先生一样是宇内知名的大儒,经学方面鲜有匹敌。”
“妇人之见!”
李世民对李承乾的话不屑一顾,反而对他说道:“乾儿,那老家伙学问是有,若论经论道确实鲜有人比得上他。但他过于迂腐死板,不知变通,将圣人之言,视为无上真理。这个老家伙把圣人之言当成了圣旨一般,一旦别人有所疑义,他就跳出来争辩高下。还是你妹夫说得好,圣人之言是对的,可时代在进步,后人面临的人与事与圣人活着的那个时代大不相同,问题不同,答案自然也不一样,墨守陈规毫无益处。具体的问题当视具体的情况去分析,绝对不能一概而论,要不然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的下场,最终将惨败而亡。乾儿你可学他的文化知识,但决不能学他的为人处事,于国无利,于己有害。”
李世民这话可说到李承乾心坎里去了。
昨天于志宁、孔颖达教他君子的处事之道,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当以义为先,只有小人才处处重利。说了一大通的典故,听得李承乾耳朵都生茧了。
李承乾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深知若用于志宁、孔颖达这番道理治国,人人都去当君子,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可以想象,大唐王朝不要十年,必然衰败。只不过,对方是知名的大儒,又是李世民给他安排的老师,故而虽说不耐,却也不得不学。使得他痛苦至极。李世民现在这一番话,让他豁然开朗,觉得乌压压的天空一下子就变成了朗朗乾坤。
“父皇这话说的好,儿臣也觉得儒家学说不是不好,但任何东西不能盲目,一但盲目就会适得其反。儿臣一向认为,学问学问就是边学问,选择性去学,带着疑问去学才是上上之道。要是全盘接受了他们的理论,儿臣恐怕要变成伯乐的儿子,误把癞蛤蟆当成千里马了。”
“乾儿竟有如此见地?”李承乾兴奋的连胡子都抖了起来。
李承乾这番话说的,便是李世民也点头赞许道:“你以后不用顾虑朕的想法,以后但凡有所疑义,你便用实实在在的例子与他们分辨,不要闷在心头,他们是真心做学问的人,你别看他们为人刻板,可一旦你说得有道理,一旦让他们哑口无言,他们不但不会责怪于你,反而觉得你有才华。秦风屡屡顶撞孔颖达,可孔颖达为何一直对秦风赞不绝口?原因就是秦风用各种实在的东西让他无话可说。你也可以这么做,只有如此你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当然,前提是你要有真才实学,要说得有道理。要不然,朕也不会护着你的。”
“喏!”李承乾兴奋若狂,很多次,他想要争辩的话都到了嘴边,可生怕李世民不高兴,只有强忍着,现在有李世民给他撑腰,他不再害怕,一刹那,闷闷的李承乾变得神采飞扬了起来。
李承乾走后不大一会儿功夫,长孙皇后悠然而至。
“来得正好,朕有一个好事与你分享分享。”哼着小曲的李世民双眼一亮,他一下子跳将起来,拉着长孙皇后的手,得意洋洋的向她说了刚刚教导李承乾一事。
长孙皇后哭笑不得道:“陛下,臣妾知道你为乾儿着想,可先生们知道了会怎么想?外人会怎么想?他们会怎么认为呢?他们会说是陛下的纵容,乾儿才会如此无理,这对皇上,对于乾儿都不好!”
李世民也知长孙皇后说的在理,但心底却觉得自己君王的威风受到了藐视,怒道:“乾儿是朕的儿子,怎么教朕说了算,谁敢叽叽歪歪的乱嚼口舌,朕砍了他的脑袋。”
与秦风处久了,一些后现代、非主流的词汇,李世民是信手拈来。
长孙皇后见李世民有些不悦,嘟嘟哝哝的,多年的夫妻,哪里不知道自己丈夫心底再想什么,在私下里,尤其是在她的面前,这位一统天下的帝王经常做一些孩子气的事情。就比如说吧,在朝堂上受到了魏征的委屈,这火憋在心底,无法发泄,就会跑到她这里来,报怨道:“朕要杀了魏征这个乡巴佬”。其实李世民若是真的对魏征动了杀心,以他的手段,以魏征的性格,以魏征那多达上百次的触犯龙颜,就算有十个脑袋也不够掉的。
李世民没有杀他,而是跑到长孙皇后这里来生闷气,叫囔着要杀了魏征这个乡巴佬。这跟小孩子受到了委屈,跑到最亲近的人哪里倾诉有什么两样,李世民还真的会杀魏征不成?
长孙皇后也知李世民仅仅只是说说,也不在意,只是正色道:“陛下,咱们说真的,你这么教乾儿,会不会对他有影响?”
李世民摇头,如数家珍的一口气连说道:“一点都不会,即便是有影响也是好的一面。大唐需要一个实实在在、踏踏实实的储君,而不是学问宗师,陈叔宝的学问不好吗?好,很好。书法、绘画更是了得,如果他不是皇帝,定然是一个不错的诗人,可他是皇帝,皇帝就是一国之大管理,就应该处理天下发生的一些鸡毛蒜皮、乱七八糟的杂事,可他却以当诗人的情怀来对待他的国家,他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隋军南下时,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然。祯明三年,隋军攻入建康,陈叔宝被俘,陈朝自此而灭。再有三国时期的曹植,水彩斐然、满腹经纶,一肚子的锦绣文章,可雄才伟略的曹操在选择继承人一事上,为何选择了曹丕,而不是曹植呢?”
“天下需要的是关注民间疾苦、爱民如子的皇帝,而不是一个诗人。”长孙皇后不假思索的说着。
李世民点头道:“前车之鉴,尤在眼前,朕不得不妨。”说到这里,李世民禁不住笑了起来:“朕非常看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