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哉大唐少年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壮哉大唐少年郎- 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时他身旁并没有房杜在,唯有一个正在商量国事的魏征,也便将信交给了他,随口问道:“你觉得如何?”

    魏征一目扫过,颔首道:“臣不通军事,不甚了解。不过小秦将军此行能够确保如上次一样大胜么?”

    李世民道:“玄成,你这就多虑了,他信上已经把好的坏的全部计算完整,针对不同种结局都设立了不同的应对方式,这翻布置简直是滴水不漏,纵然是沙场宿将也未必比得上他。说句不好听的话,就算他败了,也不会是惨败。朕对这个女婿十分了解,绝对不是意义用事之人,小小年纪冷静得令人惊讶,而且他对于部下极为关怀照顾,没有一定的把握,不会出此计策,他既出此法,相信他就有一定的把握。在军事上,他的眼光还是可以信任的。这小子用兵,虚则实之,实者虚之,若非有他这封书信,朕一时半会之间也弄不清楚他的本意呢。况且,你不要忘记了,在朔方郡还有一位厉害的人物坐镇哩。以他对那小子的欣赏态度,如果有所意外,你认为他会袖手旁观吗?”

    魏征愕然道:“陛下说的是李靖李尚书。”

    李世民颔首道:“没错,明天刚刚收到李药师的私函,内容与秦风如出一辙,对秦风是不吝褒奖之词,若非秦风真的具备如此本事,以李药师谨慎、老好人的风格,是断然不会如此夸耀的。”说到这儿,李世民语气畅快的说道:“而且,这一次行动可不仅仅是秦风的主意,这其中也有李药师的一份功劳呢。这一次行动以及应付之法,几乎是两人联合起来组建起来的,伏兵、伪装、接应,都有李药师的全程参与配合,甚至还抽出了两万兵力伪装成了庆州军,用来配合秦风的行动,助那小子进行战术性的欺骗。”

    魏征呆了半天,感慨道:“此事足以证明小秦将军的厉害了,若非如此,李药师也不会甘心充当一个小辈的绿叶,并在陛下面前不遗余力的推荐了。”

    李世民眯着眼道:“朕就很看好那小子,他绝对是一个意外。”

    正当此际,谦谦君子的房玄龄、杜如晦一脸怒容的走了进来,一个个黑着脸,仿佛有人欠了几百万一样。

    与李靖一样是老好人的房玄龄大声怒道:“陛下,突利这头贪婪的白眼狼。”

    “二位卿家,何事如此盛怒。”李世民诧异的看着连袂而来的左膀右臂,两人同时这般盛怒,还是第一次见过。

    房谋杜断,用于对外,魏征擅治,用于对内。

    突厥之事,是对外谋略,故而他交给了房杜二人,并没有将魏征算在内。今天单独召集魏征,是商议国内民生之类的事情,以魏征的作用,是不适合对外这一块的,以魏征那仁道主义的思想,非但帮不上忙,反而给他们添麻烦。

    杜如晦冷哼道:“小秦将军上次大胜,倒是帮了突利一个大忙,由于颉利的不作为,使得许多左右摇摆的部落全部投入了突利的怀抱,到了现在,突利已经稍微占据上风,只是这小子因此而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起来。找这个借口,那个借口,提高物资兑换的比例,还减少给我们交易战马的数额。分明是担心我大唐,骑兵强大之后,与他将来不利。”

    李世民轻笑道:“这人之常情,又何必动怒?套用秦风的话来说,那就是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换成我们也会如此。为着这种目光短浅的人,两位没必要为他气伤身子,不划算。”李世民看得很开,反倒劝解了房谋杜断。

    现在的突利在突厥里可谓是如日中天,得到许多墙头草的投效,声势大有压倒颉利的感觉。

    突利也因此有些不可一世了,觉得自己翅膀硬了,可以力压颉利,不需要大唐帮助了。慢慢的也改变了对大唐的态度,不在是那么的恭敬,不在是那么的讨好,连彼此的交易也百般推脱。

    对于突利如此行为,李世民得知后只是不屑的撇了撇嘴,玩心机玩腹黑,在他李二眼里,突利不过就是一个屁大点的娃娃,一点也不足为据。

    “房相,给朕拟一道圣旨,用八百里加急,送到李靖手中,吩咐他们演习过后,让朔方军、庆州军各归其位,不必再给突利壮胆子。”李世民冷冷的说着,尽管他没有生气,可是让突利当枪使的事情,他是绝对不干的,这道圣旨一下,也算是对突利的一个回敬,同时,又能掩护深入大草原的秦风部,可谓是两全其美的大好事儿。

    (新的一个月,又是全新的开始

    工作、生活、学习都是如此。祝愿大家在16年最后一个月的第一天有个美好的开端。)(。)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287章:困局()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岂有此理!”大唐第一谏官魏征第一个坐不住的跳了出来,他才干无双,但是刚正得有些过了头了,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说话都是直来直往,根本不会顾忌受众者的感受,故而,李世民对他是又爱又恨。不过不管魏征存在何等毛病、缺陷,但对于大唐的拳拳爱国之心,却不输于任何一人。

    房玄龄道:“区区突利小儿,还没有打败颉利,就狂妄自大的驱逐我朝使节,实在欺人太甚,是可忍,孰不可忍。陛下,臣提议,立刻断绝与突利、夷男的一切往来,让他们自生自灭好了,此之二人就像两条狼一样,以前,实力相当之际,还能和平共处,现在突利占据了上风,对夷男肯定也是不管不问、爱理不理、呼来唤去,夷男对于突利本就心存不满,又如何投入十二分心血也颉利争斗?所以臣敢断言,最终获胜的绝对是的同心同德的颉利。咱们现在,就坐看他们打得两败俱伤吧,臣建议到时候直接兴兵出塞,将三人一锅窝,让他们到长安城同一牢房里相伴一生。以此,永绝边患。”

    别以为老好人就没脾气,他们没有发脾气,是因为没有触犯到他们的底限,这文人一旦发起火来,后果也是十分恐怖的,特别像房玄龄这种拥有着一身逆天智谋的天才。

    房玄龄与杜如晦是十年如一日的老基友,房玄龄这一表态,杜如晦也是出声应和。他正想说话,却让一人抢先了。

    魏征怒道:“我大唐海纳百川,以无上胸怀,对待周边异族。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突利就是最好的例证。我大唐经济文化军事技艺远在他之上,而他一个叛逆者却胆敢辱我大唐,若不严惩,杀鸡儆猴。日后必然有他国效仿臣以为突利与夷男都必须严惩,而且不能有任何留情,回旋之余地。”

    魏征长得并不帅,可以说的上是难看。史书上也记载他状貌不逾中人,连一般人都比不上。但他此刻挥激扬,厉声大喝,别有气势,很有中二青年,无畏无惧的感觉。

    李世民道:“那依照魏爱卿之见,应该怎么处置?”

    “杀!”魏征毫不犹豫的道:“突厥自古至今,未有如斯之破败者也。此是上天剿绝,宗庙神武,且其世寇中国,百姓冤雠。”

    这魏征不是善男信女,他也是一个狠角色,他这话的意思很简单,翻译起来就是:突厥人面兽心,留之必有祸患,应该将他们尽数杀绝,种族屠杀。

    魏征突然展现出来的杀伐果敢,连李世民都让魏征给吓到了,更不要说房谋杜断了,三个均是用一种古怪的目光看着一向把仁义道德挂在嘴上的魏征。

    魏征在种族这方面就如一个中二的皇汉少年一样的偏激。

    房玄龄恨恨的说道:“臣同意魏大人的观点,但还不够。不但要杀,还有杜绝后患,公告天下主周边异族瞧一瞧我大唐的脊梁与血性。”正所谓君辱臣死,这出使的使节到了国外就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也是皇帝的代表,突利污辱使节,也污辱李世民毫无二致,故而,房玄龄才如此火大。

    “好,召集大家议事!”难得遇到主战主和派同心协力,李世民索性临时补了一个朝会。

    精简后的官员都是干实事的人才,不一会儿,满朝文武全部到位。

    李世民也不罗嗦,就直奔了主题,亲自将使节送来的书信念了出来,最后道:“突利野心勃勃,甚至超过了颉利,我们不能养虎为患。”李世民犀利的眼神,在大殿中一扫而过,最后落在了孔颖达、褚遂良等主和派的身上,高声道:“朕现在的改变主意了,朕不要突厥的半壁江山,朕现在要的是整个突厥,让突厥全部领土永远成为我大唐的草原都护府。”

    孔颖达、褚遂良等一干主和的人,神色各自一变,都让李世民这突如其来的一招打的措手不及。

    朝中的大臣也轰炸了开了。

    户部尚书急切道:“陛下此话当真?那突利真敢如此猖狂!”

    “君无戏言!”李世民让人出示了近来收集到的关于突利所有情报,告诉君臣道:“也就是说,突利这个人与颉利一样,最终的目的是征服我大唐,让我大唐成为他们的聚宝盆,这样的一个敌人,我们不能遗留下来,让他发展成始毕一样的人才,必须在他萌牙的阶段扼杀于无形之中。”

    大唐群臣多为血性男儿,叫战声立刻络绎不绝。

    这个时期的唐朝尚武成风,唐兵固然在骑术上稍逊于草原上的民族,但军备、士气、血性、荣誉感等等总体都在草原上的民族之上,阵仗交锋,硬拼起来,唐朝赢面是很大的。

    本来掌管国库的户部尚书由于心疼银子,对于战争他向来是抱着能够外交解决的绝对不支持用兵的态度,而这一次也改支持李世民了,咬牙切齿的一副恨不得亲自上阵杀敌的模样。只因他与朝中重臣都知道,打败突厥一是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后顾之忧,二来也是为了重启丝绸之路,他管天下生计,对于古丝绸之路给中原王朝带来的济经效益十分惊人,丝绸之路对于大唐的重要没有人比他更为清楚。对于丝绸之路一事他是抱着支持态度的,对丝绸之路他上记挂在心,夜不能寐,

    为着当好一名出色的“大总管”,为了尽快的给大唐增加国库,近些日子也难得的关注起了军事,现在乍一听说突利有可能是第二个颉利,第二个挡着财路的绊脚石,自然恨的牙根咬地死死的。

    孔颖达出列道:“陛下,天下思定,好不容易才安定了下来,咱们大唐底子太过薄弱,经不过旷日持久的战争,臣就问您一句:这场战争,咱们打得赢吗?贸然与突利夷男开战,咱们的战马、粮草是否充足?军队能否在极短时间内赢的战争的胜利?”

    李世民望向了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重新出列,神情十分严肃,一串串巨大的数字从他口中说出:“陛下,这对外战争比我们想象中的更要严峻,就拿李道宗郡王这路大军来说,粮草的消耗数量更是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计!数余大军日耗粮约三千石,一月则九万石左右。战争期间运粮队两万多人,一月所耗之粮三万,一个月总计消耗十二万,抚恤阵亡将士、奖励将士还没有算在其中。而且李郡王是以步兵为主,要是换成了全军皆骑的虎贲军,以及庆州边军,日消耗的数量恐怕还要翻上两翻左右。还好,虎贲将军文武双全,想出了那么多的点子,不但解决了庆州大军的供给、俸禄等支出,而且还将经验传到了其他边塞。如果远征作战,如果战争持续不断,以及运粮队不断的派遣,所耗粮食更多。依照估计,若出兵二十万,且远征军半年不胜,我大唐将元气大伤。”

    这数字之巨大,令人震撼,满朝一片嗡嗡之声。

    李世民也渐渐露出了惊愕的神色。

    户部尚书此刻提出这个问题,也并非是打算追究谁的过错。而是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初唐最大的弊端就是人口少,经济农业上不来。

    这是限制大唐发展的最大问题。

    也是导致李世民羡慕汉武帝这个富二代的终极原因。

    时下的大唐不缺雄才伟略的君王、不缺大将,随便数数都有千百名独当一面的能征善战之士,当然要说那种统帅大军,指挥若定的三军之帅,放眼初唐却只有数人。河间郡王李孝恭、卫国公李靖、陈国公侯君集以及英国公李绩,若加算上已经是皇帝的李世民,也只有五人而已。自古以来,皆是如此。华夏大地,人才辈出,从不缺乏统兵之将,缺的只是三军之帅。初唐时期的六人,在历史上已经是非常了得的数字了。汉武帝朝,武功盖世,但能够称上帅才的也不过是卫青、李广、霍去病三人而已。与此同时,唐朝是尚武的王朝,将士们是闻战则喜,所以说也不缺少骁勇善战的士兵,大唐唯一缺陷就是国力不足,后继乏力,而这一点又恰恰无法回避的关键的一个环节。

    没有钱,还打什么仗啊!

    禇遂良出列道:“陛下,我大唐国库存粮并不充足,如果又要劳师远征,这粮草能否供应的过来?此外,此战我军不占天时,不占地利,万一讨伐时出现了意外,我大唐战败,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所以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户部尚书、禇遂良缓缓说出来的话不犀利,但却异常的沉重,因为这是事实!

    “若不解决这些问题,贸然出兵,我大唐真的能够取得理想中的效果吗?”禇遂良的话里别有诱惑力,只听他说道:“陛下。数千年来,大乱之后,必要大治,唯有如此,才能让一个国家国运昌隆。恒古以来,莫不如此。秦末大乱,汉文帝、汉景帝免除战火,重视生产,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民和俗静,家给人足,牛马遍野,余粮委田,出现了四海平一、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这一片强盛的文景之治,造就了强盛的大汉王朝;王莽乱政,海内分崩,天下大乱。汉光武帝推行‘偃武修文’的国策,发展生产,才奠定了后汉王朝近两百年的基业。隋朝初年,也不外如是。陛下,臣也痛恨突利的无礼,可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啊。恳请陛下三思而行!”

    禇遂良这番话可谓锵锵有力,掷地有声,一字一句,说得是有礼有据,让人无法反驳。(。)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288章:李世民的真意()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说得好!”李世民不但不怒,反而哈哈大笑了起来,道:“突利是留不得的,可现在确实不宜用兵,与其便宜了颉利还不如坐山观虎斗,等双方两败俱伤,咱们再做坐渔翁之利。”李世民见大家众志成城,十分开心,他需要的就是敢反驳他意见的官员,而不是唯唯喏喏,没立场、没主见的应声虫。

    “这”禇遂良觉得自己的智商不够用了,他们的这个皇帝陛下此刻看起来十分理智,哪有真要出兵的样子?这是玩人还是自玩来着?

    对此,熟悉李世民为人的大臣却没有多大的意外,他们都颇为了解李世民那小受一样的心态,你越反抗他越能在道理上站住脚来跟他争跟他吵,他越是会重用越是器重。

    就如魏征,魏征好几次逼得李世民下不了台,气得李世民吹胡子瞪眼睛,甚至要叫囔着杀他这个乡巴佬,可他依旧混的有滋有味。

    魏征在李世民面前不退让,并不是鲁莽找死,而是知道李世民能够容纳与之争辩争吵的属下。

    “此事作罢,哼!突利小儿还不一定能够活得下来呢!散朝!”李世民受了一回数落,心也平了,气也顺了。并顺势而下的下达了退朝的命令。

    转身下令招见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侯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