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残阳帝国- 第4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想不通怎么回事,但是他知道大事不好了。他伸出头来,对着下面大喊,让附近的人赶紧去重新引爆炸药。战壕里待命的日军立即通过交通壕,向掩体跑去。

    马强得到无人机指示,有几名敌军向起爆器方向靠近,他透过夜视仪,可以看到日军钢盔在月光下微微的光芒,有人在战壕里跑动。他立即心算了提前量,然后对着敌人的前方发射了可编程的智能弹药。其实方向上差一点半点也没关系,因为弹药在上方爆炸,远比在地面等当量爆炸,造成的杀伤范围要大。这些杀伤弹药的破片,远比这个时代的弹药要细密得多。

    小仓指挥官,眼看着自己的几名士兵靠近了掩体,但是壕沟上方又是几次连续爆炸,几乎不偏不倚,覆盖住刚到下面的士兵,几个人倒地不动弹了。再看河边,几名日军跳进水里,想要游到船上,重新控制船只。将其固定到桥下。

    早已等候的秦小苏,对着马强刚才留下的那个圆形记号,射出一发曳光弹。击中这样的目标,当然不需要任何精湛的射术。子弹击穿铁壳,击中了成箱的炸药。巨大的爆炸,将整条河映的通红,即使在河对岸,马强和秦小苏也感觉到了剧烈的摇晃。

    这次爆炸,使得岸边大部分敌人工事被破坏,交通壕被摧毁,。

    剧烈的摇晃中,小仓指挥官眼看着自己的指挥部四壁上裂痕蔓延,就要倒塌。突然想起,自己的二楼还有一部备用引爆器,他大概是被刚才的一幕震糊涂了,几乎忘记了自己面面俱到的充分准备里,还有后手。

    他三步并作两步向外跑,说时迟那时快,巡航导弹已经到了,第一枚导弹通过末端的景物匹配制导,直接命中了指挥部,弹头在穿透墙壁后爆炸,将整个指挥部,七八十号人全部炸上了天。

    防守桥梁的日军有一个不满员的步兵大队,外加防空机关炮和宪兵部队,一千多号人,这会儿都被惊得目瞪口呆。桥对岸,徐冲的部队突然发起了攻击,十几挺轻重机枪一起开火,一个排冲上了桥头,紧跟在后方的,是另一个排。按照计划,他们将要一举夺取大桥,然后迅速拆掉桥下面的炸药。

    巡航导弹接二连三飞来,穿透预定的敌人重要建筑,并爆炸,这一系列攻击,将附近敌人完全震慑住了。他们从未遭遇过如此突然、猛烈和精确的打击。根本没有给他们接到警报,按部就班进入阵地,观察、反击的时间。

    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击过后,防守日军的主要指挥官,八成被干掉,三分之一士兵被消灭。武器库被摧毁,应该说这次攻击可以用稳、准、狠三个字形容。敌人可以用来向对岸射击的,威力最强大的4门双联20毫米机关炮,连同阵地和炮手一起被炸毁。419发射的最后一枚导弹,就是冲着这个阵地去的,一旦这些机关炮开火,可能对进攻部队,构成毁灭性的打击,同时这些火力也有可能引爆桥上炸药。

    战斗进入到最后关头,马强的可编程弹药,成为了最佳的支援火力,在没有重炮支援的情况下,这种可以在掩体上方爆炸的武器,成为了敌人机枪的噩梦。

    他只需要对敌人机枪掩体进行简单测距,然后对准略上方射击。可编程弹药就会根据目标距离,设定精确爆炸时间,爆炸的位置精确到米。足够从无掩护的上方,将敌人机枪组,连人带机枪一起炸个稀巴烂。

    这些凌空爆炸,连续摧毁了日军及抢组。就在突击队冲到桥中间时,马强已经连续干掉了三座机枪掩体,使得进攻部队没有遭受太大的阻击。当然,除了可编程弹药,他的夜视仪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同一时间,林秀轩躲在山顶,对下方乱跑的日军进行射击,尽管敌人掩体对马强的精确火力几乎无效,但是这些掩护,仍然遮挡马强视线,使得他无法看到总要目标调动,只能根据无人机指示寻找。但是他的位置就相当理想,可以看到下方一举一动。现在他最担心的的,是日军用火器射击桥上炸药,虽然敌人已经不可能一次引爆所有炸药,摧毁整座大桥,但是如果击中一处炸药,仍然可能炸毁一座桥墩。日军使用的猛炸药,与盟军的tnt不同,仍然很容易被枪火引爆,刚才秦小苏的曳光弹引爆船只,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燃料未用尽的导弹爆炸,导致爆炸地点附近陷入火海。这给了没有夜视瞄准镜的林秀轩极好的观察机会,他的火力泰国弱小,根本没有人注意到有人在背后开火,但是他的每一次射击,都是奔着要害去的。

    林秀轩的优先目标,是那些还在组织抵抗的人,他的2。5倍瞄准镜看不清敌人军衔,但是可以看到那些连踢带打,将士兵赶向阵地的人。日军中颇有一些,在危机时刻,主动跳出来组织战斗的基层指挥官,主观能动性很强。

    他连续射击,打死了几名军官,然后发现有机枪在封锁桥头。

    突击排冲到桥头,已经损失殆尽,随后第二个排又冲上桥头。但是敌人舍生忘死的阻击,仍然使得火力上暂时形成对峙的均势。当然代价是高昂的,徐冲、秦小苏、马强和林秀轩,从各个角度,对探头探脑的敌人进行射击。

801温压弹() 
眼看就要打垮敌人防御,但是敌人东岸桥头炮楼重新喷出火舌,形成了对大桥的封锁火力。几乎冲到桥头的突击队被火力拦截住,一时间死伤惨重。

    如同日本人建造的所有战略桥梁一样,桂河大桥大桥两侧,各有一座大型炮楼,这是一个马强的榴弹无法对付的目标。之所以没有使用巡航导弹摧毁它,是因为预料敌人炸桥前,会撤出这里兵力,所以省了一颗导弹,用来攻击敌人集群目标。不料敌人竟然能重占这里,显然碉堡下面有地道,这是连爱德华上校也不知道的情况。他画的结构图中,碉堡下没有地道。

    进攻的两个排很快就报销在桥头,徐冲的连续狙击,打死了射击孔后面数名机枪手,摧毁了两挺机枪,但是后续敌人一直冒出来,拼死用火力封锁桥头,显然他们正通过地道,不断向炮楼里运送兵力。

    原本徐冲的兵力就少于对手,要夺取桥梁,就是要靠敌人晕头转向的功夫,迅速下手,但是这几挺机枪可能导致攻占桥梁的窗口期被白白消耗掉。他虽然可以用狙击枪,压制敌人射击,但是仍然无法一举摧毁碉堡,敌人的补充兵力正源源不断到来,而他的进攻部队,被压制在距离碉堡仅仅40米的区域,利用敌人撤退时留下的几辆损坏车辆作掩护,进行有限反击。部队连续发射勒美制火箭筒,但是没什么威力,发射的四枚中,三枚没有击穿厚重外壁,有一枚侥幸打进了射击孔,但是只杀伤了三层碉堡中一层的人员,随后,敌人又占领了第一层。

    徐冲要求马强,立即带着使用温压弹药的120毫米火箭筒过来,现在他能想到的,只有靠这个东西摧毁碉堡了,自从419用完了激光制导炸弹后,缺乏攻击这种目标的能力,所以这次,只能大费周章使用巡航导弹。

    马强穿上第5军军装,扛上十公斤重120毫米火箭筒,以及两发六公斤重的弹药,大步流星向桥头赶。

    他的射击阵地,距离桥头有400米远,与徐冲的队伍分离,当然是为了不让本时代士兵看到包括反器材枪和编程弹药在内的现代武器,这具火箭炮当然也是未来兵器,但是现在管不着了。他必须用最快的速度赶到桥头。无人机看到,第4师团撤离的后卫部队在打响后,停在了3公里外,似乎正在策划返回救援。

    徐冲的部队一直知道右翼有友军火力支援,因为徐冲提醒过部队,不要管那个方向,以避免可能的误伤。

    马强奋力向目标跑去,如果不负重,他可以在一分钟内跑完这段距离,但是背上这么多东西,显然会慢很多,但是他希望能将时间控制在90秒内。此刻桥头上正在死人,他必须用最快的速度赶到那里,将碉堡里的敌人送上天。

    徐冲的支援阵地上,一个机枪组看到一条大汉从前面跑过去,肩上扛着一个他们没见过的东西,似乎是一个大管子。这个东西不像武器,显然也不重,因为大个子如同风一样跑过来。机枪手猜,也许是木头的?但是拿根木头过来干什么?

    徐冲用电台提醒过,不要干扰友军从阵地前通过。

    徐上尉奇奇怪怪的命令这群老兵也见多了,有时候一个人带这个大包,夜间离开,白天回来,就能知道敌人部署;有时候他一个人带着电台出去,然后敌人工事就会被神秘友军摧毁。凡此种种,他们已经不以为意了。今天也是如此,原本没人相信能攻取大桥,但是对岸守军突然连续爆炸,把自己炸了一个七零八落,据徐冲说,是有己方间谍,潜入了敌人弹药库。总之,跟着他打仗,不需要太计较这些奇怪事情,只需要知道,他能带着自己走向胜利即可。

    眼看着这条大喊从阵地前冲过去,冲上了大桥,有人认出好像是军部通讯营的人,也是件经常单独带兵出发的主,而且经常和徐上尉在一起,整个第5军,这样的大汉不多,所以很容易记住。

    马强没有给自己留下观察敌人的时间,他直接冲上大桥。炮楼顶上,又增加了几名日军,他们躲在垛口后面,用掷弹筒反击,敌人正在渐渐稳住防御,如此下去,很难说他们会不会扳回一城。

    马强站在桥头,躲到一处钢梁后面,他必须冲的太靠近,这个距离已经足够了,他也无需瞄准射击口,只需要击中碉堡正面即可。这种120弹药就是为摧毁坚固工事设计的。

    旁边不断冲上前去的突击队士兵,大部分低头前进,没工夫看他,但是仍然有少数好奇心强的,忍不住看马强。看着他将一个大管子抗到肩上,这个东西比美国人巴祖卡粗多了,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马通过光学瞄准对准目标,实际上车上还有三角支架和辅助瞄准装置,不过太笨重无法带来了。他瞄准不断喷出火舌的射击孔,稍稍抬高些,无需测距,桥梁几何尺寸在他脑子里,他知道自己站立的这个位置,距离碉堡的大致距离。

    轰的一下,火箭弹如流星般飞向目标,它从被压制的抬不起头的敢死队员门头上飞过,而射击孔内日军,看着一个火球直奔自己而来。

    火球击中了碉堡正面,一个巨大的火球笼罩住了三层的炮楼,随即,橘红色火焰从碉堡的每一个射击孔内喷射出,躲在顶部的几名日军,也被气浪掀起,抛到河里。

    所有人都在想,这他妈是什么先进武器?有这玩意儿,为什么不早拿出来使?

    马强移动到桥边,迅速将发射筒扔到下面河里,然后将另一发弹药也扔了下去,趁着别人不注意,他躲进黑暗退出桥头。

    徐冲在后面看到了敌人炮楼被端掉,自己的士兵好像被镇住了,忘记了进攻,去哪都呆呆躲在桥梁中间的掩护物后面。

    “你们发什么呆?还不冲过去?”他通过电台命令前面的代理排长。

    “是。”

    突击队如梦初醒,迅速冲过桥头仍然在燃烧的碉堡。他们中一些人,在30秒前,看到了一枚速度不快的火球从头上飞过去,然后这座碉堡整个就被摧毁了?这确实非常不可思议。对付这样的碉堡,如果没有战防炮,通常就只能靠步兵冲锋,然后用集束手榴弹或者爆破筒解决。

    部队迅速冲过大桥,一些来自蓝翔部队的工兵,同时爬下大桥,开始拆除炸药。日军在桥上安装了能炸毁大桥几次的炸药,是一时半会儿无法全部拆掉。前方阻击阵地上的战斗已经开始。

    徐冲带着他的指挥部通过大桥,他就在还在冒着浓烟的碉堡顶层,建立临时指挥部,指挥整个作战。无人机告知,敌人第4师团有一支兵力,正在乘车返回,可能会与被驱逐出阵地的敌人守备部队合股,重新返回争夺大桥。此时褚亭长的部队还在30公里外,也就是说,任何还没有完成,在援军到来前,还必须死守住大桥。他希望林组长,能题自己拖延几分钟,完成防御部署。

    林秀轩已经迅速转移到东面一公里的区域,他得到了无人机指点,敌人正沿着这条路返回,他必须想一些办法,拖延住敌人。

    远远看去,敌人卡车打着车灯向这里行驶过来,看起来,他们临时调动了装伤员的卡车用来调兵,这当然有利于林秀轩躲在暗处,发扬他的狙击技术。

    他趴在一片山坡上,利用驾驶室内光亮,观察敌人第一辆卡车靠近到150米内,一枪打穿玻璃,击毙了驾驶室内驾驶员,99式步枪的准头还不错。

    第一辆卡车失去驾驶,一头冲到边上水沟里,没有达成他阻挡前进队伍的目的,他需要一辆卡车横在路中间,不过他在暗处,还有机会。

    第二辆卡车正在减速,驾驶员睁大眼睛向四处张望。第二枪击中正面挡风玻璃,将其击毙。

    这时整个车队停止下来,后面日军开始跳下车来。排在后面的卡车,立即关闭了车灯,可见敌人并不是乌合之众,知道如何应付夜间黑枪,但是第一第二辆车的车灯仍然开着。

    林秀轩转移了50米,听到敌人轻机枪漫无目的地乱扫射,可见他们没有发现自己,他再次探出头来,借助车灯光芒,观察到一名敌人军官在前面指手画脚,发号施令,大概在部署搜索。他当然不能客气,一枪将敌人指挥官击毙。他不知道击毙的军官军衔,不过,即使只是一个中尉,也足够敌人混乱一阵子的了,现在他的目标达成了,至少为徐冲争取到了10分钟。

    与此同时,徐冲的部队在敌人阵地内,迅速驱逐仍然顽抗的敌军。敌人并不知道对手兵力,在见识了那么强大的火力表演后,判断敌人至少是一个师在进攻。于是损失过大半,且没有上级的守军,终于开始溃退。

    此时,这支由1300名,各种直属部队拼凑的杂牌军,已经伤亡了九百多人。林秀轩策划的这次夺桥大战,已经大致按照他的剧本走下来了。

    现在,就看褚亭长的军队能不能及时赶到了。徐冲迅速在原来的敌人阵地上进行防御部署。他很清楚敌人的反击方向,所以不需要按照一般桥头堡的防御模式,进行180度弧形防御。

802锦囊计() 
徐冲将所有重火力集中到了,敌人反扑兵力即将到来的东南方向。他的手下当然也觉得非常蹊跷,因为这样部署,几乎放弃了其余方向的防御。不过这就是无人机看到的情况,虽然他也想找一个能解释得通的理由,但是事急从权,只能强行做出部署了。

    为了褚亭长的这座桥,419的小组已经牺牲了很多原则,比如马强暴露的120毫米火箭筒,当然,这可以解释为大个子领到了美国人的新式兵器。至于突如其来的精确火力支援,这些望远镜视力的云贵老兵,刚才应该也看的一清二楚,只能解释为这边有褚亭长的间谍引爆了弹药库。但是还有很多指挥上疑问,将来如何解答?不过,所谓虱子多了不痒。徐冲想,或许可以骗他们说,出发前,从军座那里请了三个锦囊,他是拆开看了才知道敌人的来路,或许他们会信这一套?他突然觉得自己开窍了,这个办法似乎很好。可以囫囵把很多事情都解释了,有一个料敌先机先机的褚亭长,确实解决了很多麻烦。

    日军纠集了大约一千人投入反击,但是被林秀轩耽搁了几分钟,确实十分关键。徐冲已经将自己的大部分兵力堵在了敌人来路上,同时向正在路上的褚亭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