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边得到敌人出现在侧后的情报后,想往回缩已经来不及了,眼看着敌人机械化部队绕道自己后面,将一段必经的山谷抢占了。
他的主力113联队在行军队形中强行转换,又与急着返回的骑兵联队在狭窄通道挤在一起,顿时大乱起来。
201师2个营从侧面过来,偷偷抢占其侧翼制高点。
山地作战的一个难点在于,通道与制高点,都是关乎生死的要地,但是却不可以同时控制。防守时应该控制制高点,而行进时必须控制要道(通常位于山谷),使部队快速通过,而无暇关注制高点,但是在这样突然面临攻防转换的当口,自然很难面面俱到。
4个小时内,201师与202师为了指挥部更改命令,而进行的临时协调,互相发出了大量的电报以及语音通讯,较之同一时间,56师团内部发出的电讯多出一百多倍。实际上日军在行军时,电台大部分在马背上,很难发送电报。这种悬殊的通讯能力,已经注定了双方的应变能力以及战斗的结果。
陶名章部队趁着日军大乱,从反斜面迅速控制周围制高点,然后架设起60迫击炮,对敌人队形展开攻击。
第14航空队的美军b25轰炸机也及时赶来,贴着山谷飞行,对山谷内敌人纵队展开狂轰滥炸。一时间日军被炸得人仰马翻,又挤在一起,完全无法展开兵力。
渡边毕竟反应灵敏,他立即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他立即给正面防御松山,与自己最近的相原联队发报,要求立即离开原阵地,支援自己,为师团不打通退路。这样的命令一出,等同于放58师一码。
这封电报立即被美军截获,随即相原大佐复电也被截获,复电提议是否留下一个大队,因为相原大佐认为,放弃那些苦心修建的防御工事确实可惜,而且一旦放走松山孤军,也意味着木村司令官的整个怒江防御破产。
渡边复电表示:我观察到敌人的战术,就是利用松山给我军留下幻想,使得我军丧失机动兵力,而让他们在内外线行动自如,实则以敌人之能力,打通怒江早已不成问题,千万再为褚亭长奸计困扰。将主力撤出阵地,就是为了集中兵力于主要交通线附近。
褚亭长拿到美军情报部门破译的这封电报,突然发现渡边算是一个明白人,他终于知道58师这根骨头是啃不下来的。当然他仍然不能确定美国人破译的电报是否确切,毕竟秦小苏不在。不过在这一带,他有十几支华人游击队可以调遣,很快潞西游击队就观察到敌人开始撤退。
58师先头部队也得到情报,开始战战兢兢下了山,顺利接收了敌人放弃的阵地,却始终没有看到第5军的人马,张灵甫拒绝与游击队会师,等待潜伏怒江西岸预备二师的一个副师长骑马赶来,才宣布突围成功。
当然在给重庆的电报里,没有忘记指责外线友军救援不力。实际上褚亭长部是外线作战,靠围魏救赵把他弄了出来,虽然第5军没有直接攻击敌人阵地,而且为了救他,褚亭长放弃了全歼敌人一个师团的机会。
张灵甫部队刚刚下山,就接到蒋介石电报,要求部队再接再厉,趁腊戌空虚,一举拿下。同时委任他同时兼任预备二师师长。
张灵甫知道自己大展才能的时候到了,他被憋在山上,听着褚亭长孙立人的缅北反攻,天天都等着属于自己的机会。他当然知道腊戌只有一些兵站部队,战斗力不强,外围工事又刚被201师扫平,正是最合适的目标。他立即表示将对腊戌发起进攻,同时向重庆请求美国飞机对腊戌展开轰炸。
陶名章没有对腊戌展开进攻,就是怕炮火无眼,伤及无辜,毕竟城内还有很多居民,张灵甫哪管这个,攻占腊戌是他与校长此刻共同的最高目标。
695腊戌惨胜()
腊戌守备队直接接受曼德勒的木村15军司令部指挥。木村严令该部绝不许后撤拼至最后一兵一卒。木村算是坚定地咬住了鱼钩,还在幻想他的怒江防线,或者说他不敢面对远征军从云南方向第二次入缅的后果。
日本军人或者整个军部的弱点在此刻此刻暴露无遗,他们很难放弃已经得到的既得利益,日军正是靠着这一点执着和贪婪,一步步将战争扩大化,将自己逼如死地。不管是华北还是上海的事变,最终都是以日本人的得寸进寸收场,中国的软弱渐渐惯出了日本人的这种毛病,倒是为军部的长远失败埋下了伏笔。应该说日本人外交上的僵化,导致它无法与美国达成妥协最终开战收场,也是习惯成自然了。具体到军事上,战役指挥也失去了灵活性,放弃一些要地本身也是军事谋略的一种。但是在日本军人的政治正确中,有进无退才是对的。
张灵甫的58师没有什么战斗力,但是蒋介石将战斗力颇强的预2师临时拨给了他,这是一支能够坚持在怒江西岸与日军周旋的队伍,与58师被围在怒江西南不同,该部队一直在松山外围与日军打游击,来去自由,颇有对付日军窍门。
当然预2师在张灵甫眼中仍然只是一群破衣烂衫的乌合之众,与他的正规军不能相提并论。对岸14集团军一时半而过不来(宋希濂把桥炸了)张师长急着拿下腊戌向领袖表功,向世界证明,这半年,他窝在山上,天天从电台里听褚亭长装神弄鬼屡屡获胜,也是憋屈坏了。总等着什么时候自己也能突围出去,好好露一手。
58师虽然是嫡系,但是从来都不算国军中最核心,为了在校长面前挣面子,他早就将自己的死活置之度外,当然不会太在意手下的生命,至于后娘养的预备2师,就更不在话下了。
他催动疲惫士兵向腊戌前进,当初他就是从腊戌败退松山的,原本是要回云南,但是在一个姓林的工兵连长蒙骗下,才上了山,他很清楚腊戌的地形特点,因为当初也准备守过,他不相信半年内日本人能把这个地方建设成堡垒。
张师长还在后方督促前进,远远看到前方火光冲天,美国飞机已经开始轰炸腊戌。
日军在腊戌城内集中的中国百姓,大部分已经逃走,但是在城内还集中着一万多战俘,其中八千多中国战俘,另有一千印缅军战俘,正是靠着这些战俘每天16小时的劳作,日军才在这短短半年,将腊戌一线防御修建起来,现在这些人成为日本人的挡箭牌,日本人将战俘分成几部分分散的到处都是,就是要让盟军炮火投鼠忌器。这也是制约陶名章没有攻城的原因,要不然城里两千多兵站部队不是他的对手。
张灵甫正想看看美国空中支援的威力,才不管老百姓和战俘的命运,他向美军指挥部请求重型轰炸机攻击,美国人就更没有顾忌了。此时史迪威也受到国内的巨大压力,渴望早日夺取一座重镇。早有情报显示,城中并没有英国战俘(如果有必须考虑英国抗议),印度战俘英国人是不管的。
从东印度两座机场起飞的40架b17轰炸机,接踵而来,顺利沿着河流找到这座边境小城展开轰炸,两百吨炸弹,几乎将城市半年摧毁。
张灵甫在远处山上观察轰炸,看得目瞪口呆,他是领教过美国人空投,愣是维持了他七千多人半年,而且这期间吃的还不错。今天看到美军地毯式轰炸,心里说话:都说褚亭长孙立人能打,果然没什么了不起的,无非是依仗美国人火力罢了。
他当然知道国军一个集团军的火炮,要投送几百吨炮弹出去,也得打一会儿,但是美国飞机顷刻间就做到了。他下令预备2师不要等待,立即发起进攻。
预备二师由云南本地草莽组成,战斗力来自于山地战经验,而绝非攻坚,这个杂牌师连迫击炮都没有一门,但是张师长决定让他们先试探一下敌人战力,一旦情况好了,再投入自己的人马。
驻守腊戌的日军42兵站部队,只是一支管后勤和战俘的弱旅,没有实战经验,但是这半年他们修建的工事却相当坚固。预备2师打到城内,立即遭遇到顽强抵抗。战斗持续到夜里,双方进入街巷战,损失都很大。张灵甫只得撤出该部队,等待美军第二次轰炸。
早上时,58师攻占了城内指挥部,找到了自杀的守备队指挥官尸体,但是城西仍然在抵抗。即使如此,史迪威已经用联络飞机,将战斗记者送到了腊戌上空,记者们在上空拍摄浓烟滚滚的城镇,这是战争纪录片的重要素材,用来证明盟军的这次胜利。
中午时,靠着2。5比1的伤亡,张将军终于夺取了腊戌。另外还有大约1500名战俘,死于美军轰炸,城里的民房一半被炸毁,这次张将军进城不会再有乡绅簇拥送万民伞了。
大约同时间,日军第5师团攻克昆士兰北方重镇科恩,打了一个大胜仗。
这次战役澳美联军投入120辆坦克,而日军只有10辆坦克,步兵对比为5万对5。5万,基本上旗鼓相当。
科恩镇是麦克阿瑟预设的战场,准备很充分,他不愿意在海岸边与日军交战,担心敌人战列舰与重巡的炮火,所以寄希望与内陆这一战,他集中的坦克并指挥官中,不乏胡德堡基地,接受过蒋纬国指导的尖子。但是在日军投入了一种低矮且有伪装的遥控自爆小车,趁着晨雾发起进攻,这些小车隐藏在地面如同一般石块,但是美军坦克隆隆靠近时,潜伏的小车突然启动,就近发起攻击,防不胜防,对美军的谢尔曼坦克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此战,日本陆军航空兵还第一次投入了自杀飞机,对盟军的坚固要塞进行攻击。这些炮台有厚重的混凝土顶部,即用以防范俯冲轰炸机,但是日军的自杀飞机可以以低空平飞的方式,从炮口前方2米高8米长的射击口撞进去,从内部炸毁要塞。
这是陆军观摩了鹿儿岛靶场的樱花弹射击后,琢磨出来的办法,他们来不及等待遥控导弹成熟,就先让有人驾驶机来干这个活儿。果然获得奇效。
盟军在长达半年的准备时间内,沿着昆士兰铁路,在各个险要隘口修建了大量依托险要地形的堡垒,准备一步步消耗日军兵力,但是这些堡垒再坚固,在火炮水平射界上必然有一个宽阔的开口,在高低射界上也必须留有适当的高度,正好适合一架带着100公斤炸弹的中岛97式战斗机钻进去。
日军对澳大利亚纵深地带的战前侦察几乎没有,并不知道有什么东西等着自己,但是陆军发现,自杀飞机是一种万能武器,显然可以应对盟军出的所有难题。他们将渐渐淘汰的中岛97战斗机作为自杀飞机,飞行员培训时间,大约150小时。
现在罗斯福将大部分希望寄托在中国人身上,除了在缅甸打出声势的褚亭长,他也得拉下面子,同意马歇尔将军的建议,将一直在胡德堡担任顾问的蒋纬国,派到澳洲担任麦克阿瑟的高级参谋军官给予了美国陆军上校军衔,这意味着蒋纬国很可能会实际指挥美国军队。同时调往澳洲的,还有刚到北非回转的布莱德利将军。
马歇尔担心麦克阿瑟气急败坏,会在下一战,将最后的坦克部队输的干干净净。他希望搞几个明白人去帮他的忙。
419号继续在澳洲东海岸附近跟踪美日舰队,等待美日间的海空大战,如果可能,当然要帮助尼米兹获得胜利。山本的重巡洋舰分舰队一直在沿海岸袭击,目地就是引诱美国舰队出动,大鹰号的沉没没有给山本带来太多的沮丧,对他来说保住了牧野才是重要的。
当然他比任何时候都更清醒地知道,有一艘幽灵一样潜艇就在自己的舰队周围,但是他相信牧野的分析,这艘潜艇的弹药快打光了,除了一些阴谋诡计,起不来什么作用。
美军三艘约克城级航母与一艘突击者号航母,在新喀里多尼亚岛附近集结完毕向西而来。
澳洲的要害在于东海岸,如果日军沿着海岸将主要城市占领,那么澳大利亚基本可以宣告沦陷,这是山下为军部制定的战略,他并不准备深入贫瘠的内陆。日本陆军每占领一座海港城市,就意味着得到新的海上补给点和新的攻势出发点,也意味着战争天平向他们倾斜了不少。
美国海军面临着空前的压力,他们无法在置身于战争之外,即使航母的数量是9对4,舰载机数量为2比1,这一仗也非打不可了。
419发现,双方的舰队正迎头撞来,虽然他们各自并不知道对手的位置,但是看起来这一次决战在所难免,美国人不得不选择了一个非常错误的时机。他们在41年底生产的军舰,马上就要下水,很快就会形成数量上的优势,但是此刻要是打一个大败仗,损失大量的人员,将来的战争则必然会打成添油,始终以新兵打日军老兵,战争的进程就会很难预料。
下周预料工作繁忙,有短期出差,可能会有一两天停更。
696大海战()
尽管无人机发现了大鹰号中鱼雷前,有舰载机起飞,这让程大洋和林秀轩都预感到了事情不妙。之前的经验告诉他们,即使有一个人逃走,也可能是穿越者,但是他们还是决定留下来参加即将发生的决战。这毕竟是决定1943年战争走向的关键性战役。
山本的舰队队形虽然较为松散,但是其最强的五艘航母却仍然作为一个整体,拧成了一股绳。只有飞龙号略微靠后。
浅野活着时屡次向山本提到这个时空并不存在的中途岛海战,绘声绘色讲起这次战役的失败经过。虽然浅野强调的,也只是他从各种书籍中看到的泛泛的结论,诸如会将失败简单归咎于甲板作业的混乱,或者情报提前泄露,但是山本从中听出了门道——中途岛海战其实输在兵力不足上。
摒弃浅野头头是道的主观分析,单单从描述上看,山本认为失败的原因两个——战役上兵力不足,航母数量4比3,而战略上的错误在于目地不明,到底是诱歼地航母,还是攻克中途岛?
这是山本从涂抹横飞,痛陈南云调度失误的浅野那里听到的真正有用价值的东西。
本时空并未发生的中途岛战役,因为美国人的情报优势,使得苦心经营诈敌佯攻,基本都是无用功。如果计算从中途岛起飞的陆军飞机,这次战役美军战机要明显多于日本。后世日本人耿耿于怀于这次失败,才会把失败归咎于偶然性,但是中途岛战役本身珍珠港前,山本肚子里就有腹稿,所以他比任何都能更快,更深刻地领悟真正失败所在。
这次战役,仍然是黑岛参谋的筹划,第一原则就是在一个远离任何陆地机场的海面上进行一次纯粹的海战,绝没有牵制海军行动的其他意图。为了这次海战,他丢下了正在昆士兰苦战的陆军,就是为了远离陆地。另外是情报方面的,他不奢望自己能获得情报优势,但是舰队抱团,就能破解美军的情报上的优势。
沧龙号被毁灭,使得飞龙只能单独作为一个战队使用。这让山本觉得可以尝试一种新的战术。他准备让飞龙作为游击部队游走在其余两个战队附近。适当的时候,接收因为混乱而无法降落的其他战队飞机,这是他从浅野故事里,得到的第二个启发。飞龙的甲板可以解决其他航母调度的问题,这种问题在激烈战斗时,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接下来,在战斗白热化,双方精疲力尽的时候,飞龙也可以作为偷袭者使用。
程大洋从声纳探测到的美军阵势看,美军来的也很齐全,三艘约克城级以及一艘吨位较小突击者号正在迎头撞。美军的优势是水兵休息较好,而日军已经在海上搜寻美军一个月了。但是美军战斗机的性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