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褚亭长这样高度可疑的人可以投奔重庆,所以对方已经和重庆挂上钩的可能决不能排除。另外,他也急于将所有的信息向大本营公布,这样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穿越者的知识,动员整个战争机器,但是牧野太过谨慎,总是觉得时机未到,他还需要决定性的证据。牧野重新对春日丸的整体沉没状况进行了评估,做出了新的打捞计划。就等天气良好,让阿贺野号实施打捞。
经过8个月的蛰伏。在大西泷治郎的亲自过问下,海军已经训练多达30名的潜水员,准备进行打捞。这些人大部分在增压泵制造的模拟环境中,进行了循序渐进的训练,大部分已经可以适应模拟的80米水深环境行动,并且可以坚持数个小时,但是没有时间进行进一步增压训练。可以预料在现有的减压条件下,派这些这些人下去,必然会造成相当高比例的伤残,有的人也许会死在海底,但是海军的思路是,无非是多准备一些人以适应消耗。
419向东海急速前进的时候,接连监听到樱岛的通讯,其中一部分要求资财支援的,比如交通艇和水上飞机,另一部分是人力需求的,要求集中数学系优秀学生待命。这当然引起了林秀轩的担忧。如果敌人有什么工程上的理论计算,应该去找教授,而不是学生。事实上,他一直搞不明白牧野如何策划制导武器进程,因为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编成,据他所知,牧野并未掌握单片机编成的方法。春日丸上应该有配套的总成,但是人才应该是没有的。是不是他的计划已经到了这个进步上?牧野的计划变得越来越清晰。
东海上,终于风平浪静,阿贺野号已经到达指定位置,因为有漂浮的信号球标定位置,他们不难找到春日丸的头上。这艘轻巡洋舰原本的排水量为6500吨,经过改装后,增加到了8000吨,虽然拆除了主炮和副炮,但是最后在前后主炮位置增加了两部起重机和辅助设备,增加了水上飞机数量和发射装置后,重量仍然大增。
现在这艘半专业打捞船,可以以交替方式进行打捞,避免因为减压而造成大量时间的白白浪费。牧野估算,如果海况和天气良好,平均每天可以有8名潜水员分成4组下去,打捞上大约500公斤物品。这样一个月按一半算,可以捞上大概8吨物品。他对潜水员的重点培训在于对重要物资的识别,希望这次别像上次那样如同无头苍蝇一样下去,捞起很多没用的东西上来。
同时日本海军配合他的计划,做了完全的准备,准备在这艘打捞船附近部署多达四艘老式驱逐舰,正在陆续到达中。按照牧野的设想,一旦敌人发起攻击,不能指望这些老式舰艇能威胁到敌人潜艇,但是至少可以见证敌人攻击,并在第一时间救人。而第二艘打捞船的改装也已经有条不紊地进行,他预计敌人一定会有所行动,除非自己猜错了,这艘潜艇真的不存在。
在等待了几天后,天气转好。1942年度对春日丸的第一次打捞正式开始。
一座潜水钟经由起重机释放,缓缓落入水下,潜水钟今非昔比,非但更大,而且已经配备了与上方联络的电话,潜水员也配备了可以在水下保温的潜水服,以及一种小型海底推进器。这是从意大利引进的微型潜艇,理论上可以让潜水员利用机械力量多次往来春日丸,而不必消耗太多体力。
第一批下水的潜水员为去年8名潜水员中唯一幸存的两名,其余人要么死亡了,要么留下伤残。他们下到海底,花了一会儿适应海底水压。然后走出潜水钟,向着春日丸方向走过去。按照记忆,这艘船在舯部有一个大豁口可以进去。他们没有使用那个时髦的推进器,而是依旧靠步行进入,因为是第一批下来打前站的。不过,其中一人携带了一只水上照相机和特殊的照明设备,用来拍摄里面的情况。
那艘船果然还在那里,看上去如同一座灰蒙蒙的坟墓。潜水员忍住20个大气压下的巨大肌肉疼痛,喷着气泡走过去。他们很有经验地避开豁口边上的锋利边角,进入舱室。这次他们的目的性强得多,直接去往去年没有去过的另一段舱室。春日丸对不同重要性的物资做了区分,包装上用不同颜色标识,黄色的最为重要,红色次一级。作为本年底第一次下来的侦察行动他,他们没想搬回一件过大的物件,而是寻找一些包装好的较小的东西。
一路行走,一路拍下照片,希望穿越者能借由这些照片恢复一些记忆,从而进一步制导打捞。
419在白天伸出电子桅杆,监听到阿贺野号不断询问气象情报,以及起重机拖动锁链的响声,似乎已经提前开始了本年度的打捞工作。另外,也监听到周围的日军潜艇通讯,确定附近至少有一艘老旧驱逐舰在其周围不停地游弋,显然敌人有完备的防御计划。如何将这艘心腹大患摧毁,同时不要暴露行踪?
按照林的判断,日本穿越者和军部少数人应该已经猜测到419的存在,但是他们仍然无法说服其他人,所以隐藏踪迹仍然是重中之重。他觉得,袭击不能仅仅通过一两条鱼雷来解决,除非可以确认穿越者就在船上。
从观通部门的调查看,台湾海峡以东海域,似乎有七八艘美国潜艇在活动,其中4艘小鲨级和1艘鼠海豚级潜艇,其余无法识别。这些远洋潜艇可能是从珍珠港或者澳洲来的,所以很难在中国沿岸逗留太久,而且看意思,他们多半是想在巴士海峡附近伏击日军运输船。在这个时空的1942年的8月份,中途岛海战没有爆发,美国海军的潜艇还不敢太过深入到日军本土附近。
浑水摸鱼的计策使用过不止一次,当然免不了需要盟军帮忙。程大洋在电子海图上仔细研究这些友军的航线。有几艘已经去往马尼拉,可见是要在港外伏击,只有一艘无线电呼号ss172的鼠海豚级潜艇正在穿越南海,可能是去往台湾海峡伏击。如果去台南,仍然距离目标太远。
怎么把它吸引过去?相信这艘潜艇一旦到达目视能够看到阿贺野的时候,一定会下决心攻击,因为阿贺野完全停在原地不能动弹,这一点通过声呐监听到的隆隆铁链起降声,已经可以确定,如果它没有下锚定位,就不可能实施打捞行动。
此时419好仍然在斯里巴加港附近,还远远落在美国潜艇后面。但是计划还得赶紧制定。
“我看美国人可能只是在高雄附近晃一圈就回去交差了,无论他们是从珍珠港还是澳大利亚出发的,已经开了很远距离了,相信消耗比较大了。”程大洋说道。
“是啊,我们不能指望他们,他们可能窝在高雄港外三四天就回去了。”政委站在艇长一边。
“按你们的意思,我们就直接冲过去,给那艘打捞船一颗鱼雷?”
“我在追击飞龙号时,遭遇到了一颗明显带有主动声呐的鱼雷追击,”程大洋说道,“我想我们已经接近于被敌人发现了。还有褚亭长在缅甸完全不收敛的装神弄鬼,别人看不明白,穿越者会看不懂?”
“正因为这样,才应该更加隐蔽些才对,至少不能让穿越者找到说服其他人的证据。”
“现实是,我们很难调动美国潜艇替你顶岗,如果他们愿意去日本本土,不用咱们调动,他们沿着海峡一路向北,很容易发现目标。如果他们不愿去去,我总不可能伪造上级命令让他们去。”
林秀轩沉思不语,他觉得迫不得已,伪造上级命令也没什么不可以,但是现在从些美国潜艇的通讯看,只收不发,显然出发时已经设定了伏击区,除非艇长临时起意,不大可能被电报欺骗。
他的目光落在各条主航线上闪闪发光的标记,这是419声呐记录下的,敌人往各个战区运送物资的商船的标记。
“你们觉得,利用一下敌人这些商船怎么样?”
“你想劫持这些船去撞击那艘六七千吨的巡洋舰?不可能的,航速太慢,没到跟前就被打沉了,再者我们人手都留在了印度,现在的人手,可能占领的商船,顶多一两千吨,就算撞上,也不会有什么作用的。”
605接管货船()
林秀轩凝眉沉思全盘计划的可行性。他知道舒平已经完成了他的自动驾驶仪,当然并不是非常复杂的东西,但是可以在左右两个方向上,操纵舵轮不成问题,加上无人机高空监视修正,完全可以撞击目标,也就是说,如果占领一艘运输船,可以遥控器航行。但是用这样一艘遥控的船撞击一艘轻巡改装的打捞船是否可行。即使对方停在原地不能动弹,但是对方的火炮也不是吃素的,当然他不知道敌人改装打捞船的过程中,有没有把主炮拆除,如果只保留一些对空高射炮,那样的火力倒是不足为惧,但是制定计划不能以假设为依据。所以还得设法把美国潜艇吸引过去,借助他们的鱼雷,或者至少要露一下面。
观通部门报告,拖曳声呐很难确定目标取向,但是发现172号潜艇似乎是停车了,可见蹲在了哪里守候。只有等419转向南海,才能依靠艇艏声呐确定其位置。
林秀轩建议释放无人机精确定位靠近419的敌人运输船。看看那艘比较适合下手,他的特别小组好手剩下不多,只能对比较小的船下手。政委建议对返航的敌人货船下手,这样航向一致,也比较容易应对敌人识别和呼叫。
阿贺野号下方,第一批打捞队员,还在春日丸内缓慢搜索。较之上一次下来沉稳、平静了许多。他们缓缓走过一个舱室,没有对那些巨大的分解零件动手,那是牧野言明放弃的。牧野想要找到一些小的经过防水封装的箱子,在他的记忆力就在这个区域。
潜水员慢慢走过,照明在散落杂物的船舱里横扫过,只见地面淤泥里,漏出什么东西的一角,看上去是黄色的。潜水眼走上去,小心搬动一下,发现是一只黄色塑胶箱。他们用力提了一下,发现重量不大。上面的文字已经模糊看不清,但是好像是牧野想要的东西之一。牧野说过重要的东西未必很大,但是用黄色包装。
他们提起这个箱子,然后向回赶,按照计划,他们必须在氧气消耗三分之一前返回。这件是本年度打捞起的第一批物件。是不是牧野提倒的能炸毁一座城市的超级炸弹,暂时还不知道。
419上,作战会议还在持续。观通站给出了附近航线上的几艘船只的位置信息,秦小苏的侦听部门,则提供了一些截获的敌人通讯。编号1143的货船从马来亚返航,按照情报分析,这种散货轮的标准船员人数为29至35人之间;另有编号4412的货船从仰光返航,船员人数判断为19至25人之间。航速看,4412是开战后征用的法国货船,使用柴油机速度达到11节,即使满载货物,速度也不输给另一艘空船。
林秀轩认为第一艘返航的船可能比较大,但是有两个弊端,一是船员人数多,二是船体老旧,航速慢。他建议劫持去往泰国的那艘,显然这艘船是补给第15军的,可能携带有武器。程大洋原则上表示同意,他也觉得航速快些可能会比较有利。
计议已定,林秀轩开始部署。第一组由他和吕青山两人组成,负责上船控制驾驶室和舱室。第二组由高志成、秦小苏和水手长组成,随后上传负责甲板和舱室。第三组由舒平和他的人组成,负责安装自动/遥控驾驶仪,以及自动灯光系统。
选择时机为夜晚,大部分船员都睡着的时候。这样只需要先干掉驾驶台上值班的几名人员,或许还有甲板上一两名瞭望人员,就能控制全船。
419迅速向这艘原来叫做吕比玛特纳号,属于来往于岘港和广州间法国货轮,现在改名叫京川丸号,根据收集到的情报,吨位为1200吨,日军接手后可能改装了小型防空武器。研判这艘船上装载着从缅甸抢来的钨矿或者其他物资。
深夜时分。419悄悄追上这艘敌船。登船人员乘坐两艘小艇向目标进发。无人机早已起飞俯瞰目标,发现左右舷上都留有了观察哨,虽然各只有一个人,但是敌人的戒备还是充分的,另外穿顶部探照灯附近还有一人,看姿势在打瞌睡,探照灯也关着。显然这几个月来盟军的潜艇越来越活跃开始让日本船只开始夜间值班,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很上心。
敌人为了防止潜艇攻击,完全没有使用照明。这使得他们的瞭望哨形同虚设。不过为了万全对应,林决定从后方接近敌船。从敌人的瞭望排班看,他们更关注两侧,当然还有驾驶台盯着正面,但是后面是一个观察死角。显然是防范潜艇,大概是觉得潜艇不大可能从后面发射鱼雷,所以后面没有留人,当然这只是无人机从高空通过热像仪拍摄到的,也可能会有漏网的。
机动橡皮艇悄然跟上去,敌船柴油机的声音完全遮盖住了动静。距离200米的时候,无人机提醒,右舷出现第二名敌人正在向后面赶来。由于月色不错,林秀轩决定向左移动,绕开敌人的可能看到的范围。这个敌人走了几步,向后观察了一番,就回去了。汽艇重新回到船只6点钟方向,快速抵近。
林用一把十字弓向船尾发射了金属钩,由于外部包裹了橡胶,没有发出太大动静,无人机观察未惊动敌人。他将小艇系在船尾,然后迅速攀着绳子网上爬。翻过栏杆时,感觉有些喘,最近没有离开潜艇执行任务,他发现自己体重增加了不少。
紧接着,吕青山轻松上了船,两人分别从左友舷前进,因为敌人很弱,所以他们决定分头行动,也没有优先破坏船顶部通讯天线,实在没什么必要。
林的夜视仪状态下,看到瞭望的日军正披着衣服趴在船舷边发呆。一枪将其撂倒,那边吕青山报告也得手了。他继续向前移动,根据无人机指示,找到舷梯,很快到了驾驶舱外面,可以听到里面日本人正抱怨这个那个,他提到了海军把民间征用船补贴砍了一半。暂时还不能动手,得等那边吕青山悄悄上船顶,把探照灯边上打瞌睡的家伙干掉。等了20秒,吕报告得手了。他走到舱门边,发现从里面锁死了,他探头从舷窗向里看,值班船员只有两个,一个絮絮叨叨说话,一个不吭声坐着。
他用力敲了敲门。
“谁啊?”里面一个不耐烦的声音问道,然后舱门打开,一个人探出头来,他的大意导致被一枪击中头部,尸体滚落下来。林冲进船舱,扫射驾驶台上呆呆看着自己的最后一个目标。这个家伙中了七八弹,没吭气就倒下了。
第二组人员此时已经上来,林秀轩在驾驶室找到各层甲板平面图,根据大致情况分配任务,然后各自行动。任务很简单,:把船上日本人全部干掉。吕青山找到配电设备,先给全船停电,保证舱内没有照明,这样整个行动,都会在特别小组有利的黑暗环境中进行。小组此时还无法关掉主机,使船只停下,得先控制轮机舱,那里必然还有人值班。所以船只仍然在以前进三前进。
他与吕青山去往较高客舱,其余人去下面。船长睡的死死的,根本没有任何反抗,就在梦乡中被打死。下方舱室内行动稍微有了一些周折,但是仍然在十分钟内解决了敌情,哟几名警觉的敌人发现不对经逃到了一间舱室内,被照明弹晃了眼,然后一起杀死。高志成控制了轮机舱,这才将这艘船停下。
有人找来绳梯,从后方扔下,等待潜艇靠到边上,舒平的小组无法盼着绳子上来,他们得爬梯子。与此同时,另有人到货舱查看,发现大量的火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