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残阳帝国- 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蠖硬⒚挥械玫礁髀肺只崮谟Φ那楸ǎ耘卸现辽俨换嵊泄碜映龆?赡苤皇歉浇本艘恍┧匠鹄吹摹�

    眼下,二大队干部和附近的区小队头头脑脑们,正在进行紧急会议,林秀轩作为底细不明的外人,没有被邀请列席会议。他只能在2名民兵的陪同下,在漆黑一片的村子里游荡,这使得他无法架起鞭状天线,进行远距离联络,只能焦躁地等待着通讯恢复。

    吕青山拖在后面,低着头,手插在兜里,防止别人看到他的耳麦。

    通讯突然恢复,让他狂喜不已,但是紧接着他就听到了最坏的消息:褚艾云和欧阳寿已经被俘了,并且可以确认,褚艾云的电台被一伙儿不知道底细的敌人给缴获了。

    马强被捕时,没带着任何技术设备,唯一被敌人掌握的只不过是他自己的指纹,但是这次褚艾云连人带电台丢了,这可是要了命的事情。他冷静地分析了局面,必须在事态可能扩大前,将其解决。无人机随即报告了第二个坏消息,让事情雪上加霜。

    马强和徐冲在40分钟前就在东面不远处,发现了一支规模很大的扫荡部队正在部署,总人数大约有1000人,其中至少有一个中队的日本兵协同作战。这意味着两件事,其一敌人掌握了二大队总部位置,其二,敌人相当重视这次行动。吕青山提醒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保持头脑的冷静,于是在分析了整个局面后,他判断副艇长和欧阳寿被俘,仍然可以判断为孤立事件。他立即赶上几步,将恢复联络后的各种新情况以及自己的判断告诉了林秀轩。黑灯瞎火也看不清林的面部表情,只见他背着手快步向村口走去,似乎想亲自去侦察一下。

    林走到村头,林爬上草垛向四周眺望,大约两百名民兵已经集中到祠堂前面,随时准备战斗,林无法使用夜视仪,只能站到空旷处,让无人机先看到他。

    它耳力不错,渐渐听到南面有嗡嗡的响声,第一时间,他疑心是己方无人机飞的太低,但是随即意识到这是一架多发动机的大型飞机。村里的民兵们也都停止了走动,侧耳倾听起来。那架飞机飞的非常慢,似乎围绕着村子飞行。林知道情况不妙,跳下草垛,向大队指挥部跑,他知道进攻就要展开了。走到院落门口,腰里插着毛瑟手枪的几名队长,正走出了大院,抬头观察起来,显然在屋子里也能听到头上有飞机了。

    “林先生,没想到敌人还会出动飞机。”

    诸亚民看到林秀轩,走过来说道。从吃惊语气看,他对敌人会出动飞机感到十分的意外。

    “别急,听动静一直在四周飞,像是找不到我们。”

    “林先生,你有对付飞机的经验吗?”

    指导员请教道。

    “有一些,飞机在夜里就是睁眼瞎,你得赶紧派人去四周盯着,防止潜伏特务在四周点起篝火给飞机发信号。”

    “好我这就去办。”

    吕青山正蹲在树后,躲在一片漆黑中,继续记下电台新发来的无人机看到的敌人队形。目前敌人大队已经完成了一个松散的包围,队形最整齐,带着钢盔的,大约一个中队鬼子在北面已经建立了阵地,其余部队分三面包抄,如果通讯早个半个小时恢复,应该就来得及跳出去(当然这也取决于林用何种方式才能说服这里的抗日部队)。

    不过无人机提醒,在南方,敌人部署较为稀松,仍然有一个缺口,没有合拢,他赶紧站起来,跑到林耳边耳语几句。

    林正思忖如何将关键情报,透露给诸亚民同志,南北两个角上,几乎同时点起了篝火。

    一架四发的川西h8k水上飞机,隆隆转向村落,开始投下耀眼的照明弹。

    现在日本飞行员找到了村庄,并看清了下面的情况。这架飞机,并不准备扔下炸弹,实际上它也没有带炸弹。他的任务就是投掷照明弹,利用高空优势,为地面部队指示目标。

    这是四方大佐自创的新战术,在他发现夜间讨伐更容易接近游击队驻地之后,也发现了新问题,就是游击队也很善于借助夜幕逃走。为的是防止这种情况出现,他需要一架长航时的飞机不断侦察,在发现敌人突围时,通过电台联络地面部队敌人堵住敌人的逃跑方向。他在太湖扫荡时,第一次使用这种战术,至少对忠救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当然,正是由于对俘虏审讯的结果表明,忠救军与上海的爆炸事件似乎没有关系,他的注意力才转向浦东的共产党游击队。四方大佐的直线型思维,倒是有一个优点,他很容从一次挫折后,立即得到与之前相反的新判断,虽然看上去如同一只无头苍蝇,但是今天,他围住了林秀轩。

    很快四周响起枪声,民兵迅速将在村头点燃篝火的特务打散,并熄灭了火堆,但是对于头上那架飞机已经不起作用了。房顶上有一挺轻机枪偶尔打几个点射,但是根本够不到那架飞机。

    此时,四周枪声渐渐密集起来,敌人从三个方向的进攻已经展开。林秀轩意识到,即使自己掌握情报也未必有用,因为自己没有指挥权,当务之急是说服诸亚民同志,他已经看出来,虽然是指导员,但是他才是最后拍板的那个人。

    从枪声上听,三个方向敌人的进攻并不积极,而且枪声中只有少数的三八枪和歪把子,显然只是伪军部队,最近的一股也只挺进到200米开外,就不动弹了,佯攻的意味很浓厚。

    此刻,几名干部已经重新回到指挥部的大院里,没有地图,诸亚民直接用树枝在泥地上画起了道道,借着天上落下的照明弹,倒是看的清清楚楚。没有人请林秀轩参加,他也不谦让直接挤进了人群。

    “东南西,三个方向都发现了敌人。”大队长手那木棍在地上划了几条线,然后抬起头来,严肃扫视周围人。照明弹落下时,照耀的他脸色通红。

    “显然敌人有备而来,从枪声判断,人数很多,至少有三百不,四百人,已经占据了三个方向的有利地势,敌人这次是有备而来,我们不能硬拼,只能利用黑夜从北面突出去。”

    “指导员,我看成。出去了再杀一个回马枪,夺他几条机枪。”

    “对,就从北面,怎么打?”

    “大不了和小鬼子拼了。我们有200号人2挺歪把子,未必怕他们。”

    区小队的干部们七嘴八舌起来。

    “不,决不能从北面突围。那样会落入敌人圈套。”

    林林秀轩突然高声断喝,嗓门压过所有人。

    “林先生?你有什么看法?”

    蹲在地上的诸亚民好奇地抬起头看林秀轩,他并不是那种主观武断的军事主官,此刻倒是也很想听一听这位神奇的林先生有什么看法。

    “以我以往的经验,北面应该有埋伏,而且那里的敌人应该比现在投入进攻的还多。”

    “你是怎么知道的?”

    大队长好奇起来。旁边其他的人也是一脸的迷惑。听林的口气,就如同他清楚知道敌人部署似的,这个送药的林先生就真敢这么铁口直断?

    “你们想想,敌人为什么会留一个缺口?”林知道自己必须循循善诱,总不能说,自己也有一架飞机在更高的高空看到了全盘的敌情。

217江河水() 
“林先生,这是为什么?”

    果然诸亚民有些不解。

    “这叫围三阙一。故意让我们脱离村落工事,在野外落进他们口袋,你们想,他们连飞机都出动了,怎么会漏掉一个角?正是因为北面地形开阔,不利于我们突围。尤其你想,我们还带着伤员和药品。如果陷在空旷处,被敌人咬住,怎么办?”

    “对啊,林先生说的也有几分道理。”

    “嗯,好像是这个理。”

    几名队长开始有些动摇,但是诸亚民仍然有些迟疑,他本人经历了无数次的军事斗争,虽然规模都不大,但是经验告诉他,林先生的这个判断,来的有些蹊跷。

    “你们听这枪声,都是些汉阳造、辽十三、捷克式。这会是日军主力吗?我只听到一门迫击炮打了两发,偏的没谱就不提了,为什么没有掷弹筒?”林继续进行分析。他说的倒也没错,对方有确实有一门迫击炮,打了两发就坏了,这会儿正在修,这是无人机看到的。

    “是啊,飞机都来了,不可能不出动正经鬼子。为什么没有歪把子和九二重机的动静?”

    “也许真的是三面佯攻?”

    这些战士毕竟单纯,很快被林秀轩靠着三寸不烂之舌,从错误的判断上扭转回来了。当然这也怪四方大佐的战术太过僵化,如果他好歹在北面放几枪,也不会那么像一个不折不扣,等着别人钻的陷阱。这得归功于大佐本人对兵法的理解,一直停留在直接照搬字面的教条阶段,根本没有领悟虚虚实实的高深境界。

    “那么林先生,我们是否应该防守?五支队,就在大团附近集结,知道这里情况一定对敌人后方进行大量的破袭战,这样敌人就不得不退。”

    诸亚民终于开口表态。

    “不行,敌人这次来偷袭准备很充分,一定不会让你把情报送出去,大团又这么远,你且问你,你有电台吗?”

    诸亚民无奈摇了摇头。林一语点中了他心中的痛,这些年的斗争,全靠交通员在偌大的浦东传递情报,协调几个支队的战斗,经常耽误事儿。部队枪都配不起,电台更是想都不敢想。

    “指导员,到了白天,突围就会更加困难,目前只有一个办法,从南面突围。”

    “南面?”

    “南面事不是有一条河床?”

    林开始讲问题引向实质,他肚子里确实有了方案。

    。

    “是的,今天夏天天旱,那条河前几天刚干涸了。”

    “但是敌人未必知道,按照日本人的脾性,这么大规模的讨伐,作战计划至少是10天前制定的。所以在他们的地图上,河流是无需守备的区域,我们就从河床那里转移,一定能跳出去。”

    他说的头头是道,跟真的一样,就差手里没有一把羽毛扇子。其实并没那么复杂,就是无人机看到的。南面有两股敌人以河流为界,分别部署,结果协调的不好,留下了200米宽的口子。在夜间,这样的缺口足够大了。

    “但是敌人飞机会不会一路跟上我们?”

    “我们可以分批突出去,让它无法跟踪。让药品和伤员先走。精干力量断后;放心,你别看那玩意儿在天上,能把地上照的如同白昼,其实也只能见走动的人。我们只要看地上自己的影子突然变长,就找地方隐蔽,或者站住不动。等影子黯淡了,再走就是了。”

    林含混地解释了一下如何应付这架水上飞机。他知道这些战士,没有与飞机对抗的经验,并不知道飞机在夜里的作用及其有限。他还知道,仅仅靠空投照明弹是无法指引地面进攻的,势必会引起混乱,所以敌人是通过电台。

    如林秀轩预料的那样,四方选择水上飞机的一个另用意正是机舱比较大,这会儿正有一名日本海军军曹坐在机舱门口,迎着凌冽气流,手动投掷照明弹,也算土办法,他们的任务就是随时监视村中游击队的动向,并及时报告。为了协调行动,飞机与地面约定了电台联络频率,随时准备提醒日军主力,向着敌人可能突围的区域追过去,不过林秀轩很有把握,待会儿敌人的电台会失效。

    大院里安静了一会儿,除了林站着,其他人都蹲在地上等着诸亚民同志拿主意。这里终归不是林这样一个外人说了算。时间慢慢流逝着,天空一会儿变得如同白昼,一会儿又恢复成一片漆黑。

    “我认为,林先生说的有道理,不过先让伤员和物资过去,太过冒险。来顺同志,你带1分队先过去。”

    “指导员,过去以后要打信号弹吗?”

    “你傻呀,打信号弹敌人不久知道了吗?过去以后,偷偷占领敌人后方土地庙附近制高点,准备掩护后续撤退。只要20分钟不响枪,我们自然知道你们过去了。”

    诸亚民并没有林的上帝视角,虽然林说的一套一套,几乎把他说服了,但是他绝不能太过冒险,投石问路是必须的。林在一旁并不作声,他觉得作为一线指挥员,这位同志的部署还是很成熟的,某种程度上比自己想的周全。

    “同志们,我们分批突出去后,如果遭遇敌人袭击打散了,就各自去大团、彭镇、万祥找赵书记。好了,我要说的就这么多了。林先生还有什么其他想法?”

    林摇了摇头,他确实想让诸亚民在突围后,帮自己到海边救人,但是时机还不对。

    “好,各小队分头行动。伤员在第二组,随时准备跟上。”

    吕青山已经躲在墙根后面,开始与无人机联络,行动既然已经开始,对敌人通讯的干扰也必须同步展开。

    头顶上的日军水上飞机,正在不断地盘旋巡视,飞机越飞越低,给下面火力贫弱的游击队施加有型的压力,它就是要传达这样的信息:我能看见你们,你们一个也跑不掉。要是地面有一挺口径稍大的机枪,这架飞机也不敢这么放肆。

    日本领航员趴在机长脚下的透明玻璃罩后面,他可以在照明弹落下的时刻,清楚看到地面跑动人员变长的影子。他甚至看到了从屋子里抬出的担架,就放在路边,各种迹象表明,敌人不会固守,会从某个方向撤退。这个情报有必要立即告知地面。副驾驶开始用海军甲种短波,与地面进行无线通话。

    一想起下面这帮胆敢对抗皇军的土包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在与何种技术代差的对手作战,飞行员就感觉到好笑,他甚至开始可怜起下面这些游击队,毫无疑问,他们会在旷野中被13师团最残暴的搜索联队(骑兵队)撵上,然后必然是一边倒的屠杀。

    他打开电台后,呼叫了几次,发现情况不对,充斥耳畔的不是对面的回应,而是咿咿呀呀的京剧折子戏。难道是进入了民用波段?明治电气仿制美式的电台质量确实很差,有时会被租界中一些功率相当强劲的发射台干扰。

    他立即调整至备用波段,果然清净多了。于是开始再次呼叫地面。在地面通讯员回答了一声后,奇怪的噪音再次出现,这次耳机里传来的,是曲折而又凄凉的二胡独奏:江河水;并且发射源之强,完全盖过了区区几公里外功率10瓦的地面电台。这是他在中国执行任务以来,从未遭遇过的。要知道,放眼整个浦东乡下一片漆黑,根本就没电,不可能有大功率电台存在(只可能有使用电池的小功率电台)。但是事情就是如此蹊跷地发生了,于是他专向另一个备用频段。情况与之前几乎一样,只要他进行呼叫,不消几秒钟,必然有一种吵闹的戏曲节目出现占领这个频道,就好像故意与自己作对。唯一的区别在于,这次换成了黄梅戏,较之刚才的二胡独奏显得不那么哀怨。

    正在日军飞机一脑门子迷惑的时候,诸亚民派出的第一小队,已经出发20分钟了,并且那边真的没有枪声响起,似乎印证了林石先生的预判是对的。诸亚民提着手枪到了村口,做最后部署,即将转装运的大车与伤员正在那里集结着,准备出发,这将使这次突围最惊心动魄的时刻。

    林秀轩知道无论如何的不合时宜,现在必须开口提那件事了,要不然待会儿部队一出去化整为零就糟了,他已经想好了营救副艇长和欧阳寿的计划,但是无人机观察到南门港附近守备的兵力很多,至少有正牌鬼子一个中队还有一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