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残阳帝国- 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随后,大约在月底的重臣会议上,就会讨论新的总理人选,一旦东条英机上台,大致可以判定牧野等人的努力失败,而419下一阶段的重点,将是如何返回。如果情况相反,下一阶段的重点,或许就是如何恢复锁死在发射管内的导弹。

    潜艇开到了长江口,大约就是吕青山等人上一次撤离的区域,那里人迹罕至,比较有利于登陆,林秀轩准备再次登陆并建立一个支援点,留下若干人手,以备策应。

    不过,登陆前还得准备一番。首先是潜艇伸出电子桅杆,收集信息,同时特别小组还得重新制作一遍证件。

    林秀轩找到“巧手”贺明,列出了需要的证件清单。由于他自己被不少人见过,并留下了画像,所以需要格外小心。木下的那张绘画,他也见过,其实只是传神,而并不形似。为此他在贺明的建议下,特意在上唇留了小胡子,并戴上一副眼镜进行伪装。

    他接过贺明伪造并做旧的汪伪报纸新中国报记者的记者证,翻来覆去,看不出任何破绽。

    至于说,为什么总是冒充记者,因为这个身份可以很容易的混到人多的地方去,而且问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别人也不容易戒备。

    “做的不错,几乎看不出问题。”

    “组长,你这是骂我吧?什么叫几乎看不出问题?我就不信你不用显微镜能看出任何的名堂。”

    “好吧,确实看不出任何问题。”

    “这次用什么化名想好了吗?”

    “嗯,就叫林石。”

    “好家伙,我真服了你。你自己签个名吧,记住用和上次不同的笔迹。”

    林秀轩麻利地用微微倾斜的潦草字体,写下新的名字。他可以用各种不同的笔体写字,伪装各种惟妙惟肖的口音,但是最大的威胁仍然是他这张脸,时隔一个月,就重新回到上海仍然存在很大的风险,但是他自觉除了自己没有人能胜任这样的任务,只能冒险了。

    拿到新证件,林一边在心中设定新的身份,一边逛到电讯室,秦小苏正在那里监听各种通话,他一天工作16个小时,监视所有能截获的信号。9到12兆赫短波通讯在夜间传播距离很大,在本时代更是如此。

    他在进行别的工作的同时,总是收听4家电台。其一是发射台位于远东的苏联电台的,用中英两种语言进行的战时新闻广播;其二是远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以伦敦时间为准,24小时连轴的bbc英文广播节目——帝国服务。第三是位于河内的,法国殖民地调幅电台。第四是重庆中央社消息。

    他通过这些电台,及时了解比较新的时局变化,并向林做出报告。除了以上4家,他还监视租界内电台以及美国广播,但是美国本土消息有一定的时差,而租界内电台道听途说居多,并且夹在很多讨厌的广告。

    “老大,你来的正好,英国人说苏联在基辅遭遇了灾难性的失败。不过苏联那边还嘴硬,说他们挡住了中央集团军进攻,敌军被远远驱离了莫斯科方向。铁木辛哥元帅即将发起反攻。”

    “看来一切还都没有出现偏差,除了我们这里让出云早沉没了几年。”

    “听,这是国军深远机场的信号,地面指挥是四川口音,应该是太平寺。96米波长10w轰炸机电台。传的真远,还挺清楚的。”

    “你确定?”

    “确定,最近每次的轰炸机起飞,就会有这种提前通讯测试,国军的通讯纪律太糟,即使谈话不透露任何细节,但是日本人不是傻子,他们知道只有轰炸机有电台,迟早会找出出动时间方面规律的。”

    “是cБ……2还是cБ……3?”

    “不清楚,第2大队同时装备这两种轰炸机,使用的电台类似。”

    “这是又要轰炸哪儿?”

    “现在是凌晨2点,从起飞时间看,不会是武汉或者长沙,一定更深远,多半是长江下游的某个目标。”

    成都太平寺机场,这里一拍热火朝天。中国空军轰炸机部队最后的精锐,聚集于此,准备出击。

    雄赳赳的飞行员们,走出会议室互相勉励握手,然后走向那些挂满炸弹轰炸机。中国空军自信找到了新的打击日本人后方兵站基地的办法,那就是无战斗机掩护的长途夜袭。这或许是419扰动时空后,歪打正着出现的第一个比较正面的效果。

    重庆的战时宣传部门利用了419发射的巡航导弹的战果,故意将将上个月苏联飞行员因为导航失误,而长途奔袭黄浦江的战斗,与原因不明的陆军陆军指挥部被袭两件事混为一谈,将战果一同揽入名下。

    这使得全民的抗战士气再次高涨起来。航空委员会应势利导,最近一个月以来,连续实施了几次的轰炸,实践证明,没有战斗机掩护的轰炸是可行的。只要在长江沿岸进行必要的导航,飞机可以在夜间,摸到沿江的各个要塞地区,并在凌晨的晨曦中确认目标进行攻击。

    而攻击的目标越深远,日军就越是摸不到中国轰炸机出动的规律,对于两种航程较大的苏军轰炸机而言,这种战术是可行的,前提是没有零式战斗机。

    虽然都是些灵巧碎打,一会儿轰炸武汉,一会儿是长沙,一会儿在江西,却颇灭敌人的威风。日军没有建立起遍布纵深地带各个山头的早期预警体系,这是陈纳德颇有先见之明的建议。最终那些灵巧但低速,短腿的日军战斗机只能疲于奔命。

    受到这些天,巨大战果(主要是心理层面的)的鼓舞,总指挥毛邦初提出了一个最大胆的设想。他要再次轰炸上海大公纱厂附近的日本机场(选择这个目标是为了防止误炸租界),让租界里的外国人看到中国仍然在有效的抵抗。他准备利用第2大队以下第9中队的最后机架db3型轰炸机。

    大队长金雯,是这次空中编队的空中指挥,他的1101号座机也是本次攻击的指挥机。清空跑道的命令还没哟下来,地勤人员还在飞机上爬上爬下。他在一张铺在腿上的地图上,继续研究路线。

206再次登录() 
飞机将在深夜起飞,利用沿江船只的灯光,以及下游段特工点起的篝火作为备用导航点,这意味着高度将不能很高。整个编队中只有db3具有无线电导航能力,并且过了常德双方交战区附近,这些玩意儿也就不起作用,所以必须依赖一些地面指引。

    这次攻击没有苏联飞行员参与,完全由中国人驾驶的3架db3以及5架db2完成。原本准备加入一架,轰炸机部队残存的亨克尔111…a型轰炸机,这种飞机具有更精确的无线电导航能力及以向下防御的一挺机枪(两种俄国飞机不具备下方火力),不过金雯队长觉得这种缩水货会严重拖慢速度,于是放弃了。

    与其他国家不同,苏联出于拖延日军的想法,愿意拿出最好的装备来援助中国(41年前),当然即使如此,这些装备与日军新锐战机相比较,也已经显得落后了。

    这两种轰炸机的发动机寿命很短,db3的外壳是木制的,没有精密的投弹指挥仪,没有氧气设备,通讯设备还时常不灵光;不过对于中国空军而言已经足够了,空军不需要将炸弹准确扔到敌人头上,只要显示自己的存在,将出云号沉没的消息牢牢坐实即可。目前,日本方面对出云是否沉语焉不详,正是穷追猛打,让“不沉出云”的谎言彻底破灭的时机。

    “打开照明变阻器。”金雯中校下达第一个命令。

    “明白。”副驾驶欧阳寿上尉将自己面前一个旋钮打开。机内照明亮起。

    “打开启动注油阀,启动发动机。”

    随着两台发动机发出噼噼啪啪的爆燃声,然后开始旋转,郑架飞机也随之震动起来。副驾驶开始检查仪表,并进行例行的与指挥部的通讯测试,他们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做具有潜在的危险,既敌人可能在1000公里外听到这些频道内不加密的通话。

    跑道上灯火通明,机长向一侧望去,可以看到一排双翼的木制战斗机停在边上,其中一些被誉为双翼机经巅峰的伊152型,当然它不会起飞护航,不仅仅是因为航程不足,而是这种战机完全不堪使用。

    尽管这种苏制飞机的转弯半径明显优于霍克或者零式战斗机;不过当它投入战场时,差不多已经沦为废物了。尤其在那些,带着电台和氧气设备,使用全金属封闭座舱,起落架可回收,爬升强劲的新式日机面前,如同一个呆头呆脑的木头靶子。

    自从40年9月13日,零式战斗机队第一次登场后,它与另一种随后出现的陆军ki43飞机,对所有中国空军的战斗机都是一边倒的屠杀,这两种飞机的损失,几乎都是地面炮火的功劳;倒是火力强劲的轰炸机,有过几次逼退ki43的记录。

    “1101,跑道清空,可以起飞。”

    “1101明白。”

    坐在正副驾驶席上的金雯和欧阳寿,同时推动各自手边的节流阀,看着仪表盘上各种指针挑动起来,苏制飞机的发动机的另一个问题是出力有些慢,不能太急。

    “编队注意,没有我的同意,不得使用氧气面罩。”

    中校发布又一个命令,由于这些轰炸机没有氧气设备,所以他们使用其他飞机上拆下的氧气罐,在将氧气阀门开启到一半流量的情况下,勉强可以坚持2个小时,必须在最危险的关头(通常是被日军低空飞机追击,必须用高度甩掉的时候)使用。

    “收到大队长,我都迫不及待想去炸龟儿子了。”

    远在武汉的日本路航监听战,立即就从简短的通话中,判断出了大致规模和可能的起飞机场。苏军电台使用电报以及电话两种模式,而后一种模式使用的频道通常固定。当然他们仍然无从判断出袭击目标,但是这些飞机通常会沿着长江飞行,在清晨发起进攻,然后利用航速向高空逃跑。

    1101号轰炸机松开刹车,慢慢滑走,然后蹦蹦跳跳地,在不平整的跑道上滑跑起来。旁边的地勤人员无不欢欣鼓舞地欢呼起来,这是2年来,轰炸机部队规模最大的一次出动,而且即将创造远距离轰炸的新记录。

    飞机一架紧接着一架起飞,中校预料不会太顺利,果然第5架轰炸机起落架折断,歪向一边冲出了跑道,第7架在跑道上即发生左引擎熄火。这当然不算坏事,总比在天上停车来的好。

    飞机打开航灯,避免靠得太近。谈不上什么队形,都跟着1101向东飞行。

    上升到3000米高度后,各机组打开加热设备。副驾驶兼导航员的欧阳寿,开始根据各个方向导航台的信号,将大致方向确认,然后在地图上标示位置。这是一种使用密码的早期无线电应答设备,但是由于半壁沦陷,作用地区有限。

    早上3点,飞机越过宜昌附近,进入危险区域。不过看上去一切正常,附近的日本运输舰并没有管制灯光。下一站是武汉,在那里,航程较短的db2将转向九江进行轰炸,轰炸只是一次佯攻,让日本人以为到此为止了,但是而唯二的两架db3则不投弹,以无线电静默的方式继续向东,一路飞过南京直奔上海。

    “看看他们跟上了没有?”

    在颠簸的气流中,稳稳把着方向盘的金雯中校问道。

    “明白。”

    机枪手高传贤爬上驾驶舱后方的机枪塔,向后张望。可以看到后面有闪烁的灯光。

    “1104跟在后面。11中队掉队了。”

    “现在到哪儿了?”

    “在荆州以东位置”

    “嗯,他们掉队也好,发报给11中队,让他们自行完成任务,编队解散。”

    黑夜中,速度更快的db3把那些带了炸弹飞不快轻型轰炸机甩掉了。看来也只能各行其是了。

    欧阳寿再次与后方找不到北的db2通话,要求解散编队。虽然他们没有提及轰炸地点和路线,但是再次暴露了编队规模以及兵分两路的企图。

    “我们有些晚了,必须赶在黎明时到达。向1104发信号,我们继续提速。”

    “油压和人工地平仪怎么又不动弹了?”

    “没事儿,苏联货都这毛病,用力砸一下就行了,呵呵康斯坦丁大尉以前就是这么做的。”

    欧阳寿用力锤了一下仪表盘,果然,发生奇怪偏转的仪表又恢复了。

    “少尉,能看到下方导航吗?游击队应该在九江至安庆段安排了一些篝火。”

    “可以。”

    “1104说我们落后了至少20分钟,可能赶不上了,建议返航或者去天字号(代指南京大校场机场)。”

    “该死的,他们不知道飞过鄂州就不能用无线电了吗?告诉1104紧跟上,去老地方,别再通话。”

    此时,11中队db2已经在九江附近,利用地面指示进行了投弹,这使得躲在阴暗角落里日军监听人员,大致掌握另一支编队可能沿长江飞向更深远的区域(中国空军在夜间几乎只能靠长江行船的微弱光芒导航),而这两架轰炸机,使用的代号太过草率,很容易被猜到大致位置。

    419号上。斜靠在座椅上的秦小苏一下子坐直起来,他有一心多用的本事,所以一直在监听这些完全不加密的通话,他觉得机组简直是在开玩笑,即使他也差不多猜到会飞到哪儿了。

    419号的警戒雷达,同步探测到了多达6个目标升空。其中有2个速度很快,飞的也特别高。或许它们也在等待太阳跃出地平线。此刻林秀轩和他的小组,已经乘坐橡皮艇出发前往登陆点,秦小苏只能通过电台告知此事。当然他也不认为,这次远在杨浦的轰炸,对在南汇小组登陆会有什么影响。

    天快亮时,2架轰炸机飞过南京上空,随后被419东风雷达第一次监视到。可以看到它们一路向着上海飞来,他们接下来所能指望的,就是投弹后将速度提升到日军追赶不急的程度。理论上,450公里的时速,确实可以将大部分日本战斗机甩掉,但是不包括隼式。

    飞行员很快就看到了日军机场西南1公里和2公里处的2处篝火,这是地面特工按照约定时间,在野地里点燃的,日本人几乎不可能察觉。选择这个方向进入,是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误飞到租界上空。

    现在金雯中校要做的,就是沿着两堆火光构成的直线平飞,然后投弹。如果运气好,炸弹能落到敌人重要目标头上。

    天色仍然太暗,他只能隐隐约约看到机场建筑。炸弹呼啸着从天而降的时候,机枪手看到了从后方飞来的敌机。

    “7点种,敌机4架。”

    话音未落,日军7。7毫米子弹已经呼啸而至,不过这种中型轰炸机上的机枪塔也不是吃素的,立即展开反击。敌机机群立即四散开来,准备第二次攻击。从外形开,投入攻击的是日本陆军的97式飞机,这种飞机火力孱弱,在200米外几乎没有威胁。

    此刻第二架轰炸机开始投弹,它飞的更低,随着东方的日出,目视条件更好。

    炸弹准确落到跑道边几架隶属于日本陆军的钱斯沃特联络机附近。这次任务的价值,倒不是为了消灭多少日军资产,而是为了让租界内外的人们听到爆炸的声音,知道国军又回来了。

    金雯上校开始爬升并加速,如果只有4架97他并不太惊慌,两架db3互为掩护的全方位的火力大致可以抵挡住两三次攻击,到了2000米上方,他立即改为平飞转向西南方向飞,日机的爬升优势就会消失,他就有把握甩掉敌人。唯一让他担心的是日本人可能从机腹部下手,那里有一处火力死角。即使双击协同也无法弥补。

    林秀轩刚刚得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