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崧冷冷的说道:“所以他们宁愿百姓饿死在自己的土地上,也不愿意他们出海开垦?”
赵彦不再言语,朱由崧却被气得全身发抖,如此冰冷毫无人性的政治现实,真是令人心寒啊!地方官为了自己的前途把百姓生死置之不顾,这大明若是不亡,那才叫怪了!
“山东地少人多,就算是那些人出去垦荒,应该也不会对朝廷税赋产生太多影响吧?”朱由崧压下怒气,接着问道。
赵彦说道:“王爷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那些百姓一旦出海垦荒,他们的土地势必落在士绅手中,我朝虽然做不大刑不上大夫,不过官绅不交税却的确是做到了,既然官绅不纳粮,那么国家税赋自然会减少,那些地方官岂会放百姓离开故土?”
“放百姓迁移,那是朝廷赈灾的章程,这些人居然敢对着干,他们还把朝廷放在眼里吗?”朱由崧怒道。
赵彦冷笑道:“他们什么时候违反过朝廷的章程了?若是有人查办他们,他们会说那些当地的士绅做的,与衙门没有丝毫关系?”
朱由崧心中一动:“若是百姓迁移,那么土地就会落到士绅手里,他们为什么要帮着地方官反对?”
赵彦嘿嘿笑道:“那些士绅他们现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靠的可就是那些百姓,光有土地没有百姓,他们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朱由崧也明白了,现在的农业无论是种稻种麦都需要很多的人力,那些士绅维持奢侈的生活同样需要很多的人口,他们自然也不愿意放这些人远去。不过这并不是没有解决办法,最贱的是就是推广畜力耕作,包括耕种收割之类的全部农活都交由畜力完成。
而且朱由崧毕竟是个技术人员,如今北海的冶金工业技术发展迅速,等到新的一批技术人员培养出来,让他们开发出内燃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到时候农业机械化一旦完成,这个问题自然就解决了,用相对便宜的机器和牲畜,人力自然就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了,那些农民的出路就只有两条,第一当工人,第二出海垦荒,反正外面的土地多得是。
看到朱由崧反倒轻松下来,赵彦不禁奇道:“难道王爷有办法?”
“自然有办法,不知道赵大人有没有见过从北海带来的那一部电影?”有了法子,朱由崧也轻松了,便笑着说道。
赵彦说道:“自然见过……王爷的意思是用这些精巧的机械来代替人力?”
朱由崧点了点头,笑道:“赵大人不觉得这是一个绝佳的注意吗?而且这还只是开始,若是日后开发出能够代替畜力前进的机械,一人就能够耕作数百亩良田,那会是……”
“那会是我大明的末日啊!”赵彦不禁痛心疾首地说道:“若是这种机械出现,那么那些地主必然弃人力不用,纷纷采用这种便宜的机械,到时候无数的百姓沦为流民,无衣无食,纷起作乱,大明该怎么对待他们?剿杀?那可是大明绝大多数的百姓啊!”
朱由崧说道:“事实上不光有土地可以消化人口压力,工业商业同样可以,如今遵化至少有一半的人都在工厂工作,而北海则是超过六成,而且海外也有无边无际的土地等待我们开垦,早在一百多年之前,就有一个西夷之人在我们大明的东方找到了一个几乎是我大明国土三四倍的大陆,而且那个大陆当中大江大河也不在少数,那些大江大河不同于我们的长江黄河,那里并没有太多的人口,因此水土流失也不严重,流域之内都是极其肥沃的万里沃土,若是能够将百姓迁移到那个大陆,即便是有几万万百姓也能承担!”
“东方?难不成是东方朔所说的祖洲?居然有这么大?”对于赵彦来说大明疆域除了那一副舆图之外,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不过他也知道从他老家延安赴京赶考,他需要提前将近一年出发,方能够保证不误秋闱。
赵彦叹道:“就算是如此,国家的税收也会减少,那些……”
朱由崧说道:“那些人不会永远都不交税的,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小学课本上都写着,交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明朝如果想要维持下去,就必须收税,当然不是对小民收税,而是对工商税。
赵彦说道:“那好,只是不知道王爷打算怎么做?”
朱由崧嘴角翘了起来,看来赵彦是选择跟他赌一赌了,若是赌赢了他就是一方大员,甚至入阁为辅,赌输了,他不党不群,别人也没必要跟他较劲,最多辞官归里,倒是个好生意。
而且如今赵彦虽然是一省巡抚,却掣肘颇多,根本没办法行驶他的一省长官的职权,他想做出些事情来,成为一代名臣,就需要借机压服那些布政使按察使以及州县官员,他们二人也是互补互利。
破解那些官员的招数很简单,在巡抚衙门和铁路公司的配合之下,从北海弄来的那几百台放映机正好派上了用场,各个州府挨个播放北海的那些画面,而且朱由崧还特意派人采访了几个在铁路公司工作的人,让他们讲一讲他们的工作感受,同样录制在赛璐璐胶片上,放映给百姓看。
此时百姓淳朴,根本不明白什么是广告,在这种神奇的映画之下,只觉得既然有人现身说法,自然就是真的。
有了出路,什么族谱除名开除祖籍根本都是虚的,大灾之年,活下去才是重要的。
第五十三章 山东变局(中)
山东的土壤多为沙质土壤,农业发展并不便利,不过却拥有多个优良港口,阳光充足,可以坐享渤海黄海渔盐之利,北通幽燕,南通苏杭,为商贾南北交流必经之地,因此在春秋第一霸齐桓公之时,管仲便定下了重视商贸的国策,并且以此富国强兵,发展文明,成为了纵观春秋战国的大国之一。
春秋之时也是鲁商出现起点,到两汉之时鲁商发展成熟,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明朝鲁商虽然不如晋商徽商那般名气,却也靠着漕运和盐贸发展成了大明朝一个不可小看的商业团体。
如今在山东商帮当中最具实力的有四大家族,第一就是孔家,孔家的一个分支来到山西都能够成为晋商八大家族之一,本家的实力自然也不可小觑,况且借着衍圣公的名义,在这尊奉孔教的社会,几乎无往不利,第二则是淄博桓台的苗家,是粮油作坊和盐商大族,第三则是潍县张家拥有数千顷的棉麻和大量的蒸汽动力纺织工厂,张家实际上也是乔文秀在山东扶持的合作伙伴,第四就是益都宋家除了几个码头并没有什么其他产业,他们经营的都是外贸,也算是借着北海的兴起发展起来的人。
今天这几位山东商帮当中的头目,却一起收到了巡抚大人赵彦的邀请,前来赴宴,他们鲁商不同于江南的徽商浙商在朝中拥有莫大的势力,朝中的齐党不过是依附在浙党旗下的一个小弟而已,比东林浙党可差远了,因此这也让鲁商养成了韬光养晦的传统,一听到赵彦相邀,纷纷抬着厚礼来到孔府酒家这家百年老店面前。
这送礼也要有讲究,这些人都不是跟官员打了一天的交道了,对里面的门道可是清楚,你要是直接把东西送到衙门,官员为了维护自己的清誉,肯定直接把你赶出来,不过送到酒店这里就不同,这可是送给巡抚衙门的东西,哪个酒店敢昧下,到时候由巡抚的家人将这些东西搬到自家府里,神不知鬼不觉,人家还以为是巡抚大人原本寄存在酒店里的货物呢。
苗世东等在酒店里,此时有些坐立不宁了,连忙对身边的人说道:“你去查查其他人家住在什么地方,我要去请教一下!”
“老爷,您说的是哪个人家?”苗世东身边的是他的管家账房兼师爷,是他们本家的一个人。
苗世东说道:“当然是张家了,在山东地面上,还有谁比张家消息更灵通的?”
苗师爷说道:“若论起消息灵通孔家人也挺厉害的吧?”
苗世东摇摇头,说道:“孔家人?他们仗着一个圣人祖宗,做起事来霸道无比,毫无顾忌,他们能有什么灵通的消息,益都宋家比我们都不如,也只有张家跟那北方的乔家合作,有了这番兴旺的产业,他们的消息自然是最灵通的!”
苗师爷作为苗世东的助手,这一点自然不可能看不出来,不过他的处世哲学就是韬光养晦,按照现代语言来说就是“绝对不能表现得比你老板还要聪明”。
来到张家的房间的时候,却发现除了当今宋家家主宋传鑫也来到了张家这里,对此苗世东并不奇怪,受到一省巡抚的邀请,除了孔家,他们这些商人是没办法心平气和的,不过另外一个人却让他有些吃惊。
“亓大人,您怎么会回来的?”作为山东大族族长,对于亓诗教这位齐党的党魁,苗世东还是认识的。
亓诗教笑道:“山东灾民的迁移和赈济,进行得并不顺利,所以朝廷派我来担任登莱巡抚,一来配合赵彦赵大人赈济灾民,二来如今铁路钢轨失窃不断,所以朝廷派我来监察此事,同时还派了神枢营左哨前来协助!”
实际上亓诗教还少说了一点,上面说的是他的公务,另外一件事情则是方从哲交代下来的,让他配合朱由崧在济南府建立大学,广受生员,以补他们后备力量的缺失,这是事关他们一党生死存亡的事情。
亓诗教的话,让周围几个人脸色都有些尴尬,朝廷的赈灾章程是好的,如今运行不利固然是地方官的责任,可是他们推波助澜的原因也是少不了的。
张家的族长张树木马上说道:“亓大人,如今是大旱灾年,土地干裂,民不聊生,我们张家绝对拥护朝廷的决定,我们张家在潍县平度安丘等地一共有两千顷土地,佃户工人加起来一共五万人口,此时已经通过潍县地区的港口向外移民四万!”
亓诗教不禁笑道:“张公果然深明大义,实为我等之楷模!”
苗世东和宋传鑫却吓了一跳,张家一共两千顷土地,其中部分还是极耗人力的棉田,没有了那五万劳力,他们张家这些土地还不都得荒废了?
二人正惊诧间,一个人进入此间在亓诗教耳边耳语几句,亓诗教站起身来笑道:“赵大人已经到了,我们也该入席了!”
赵彦与山东的几位财神也都是极为熟悉,几番寒暄之后,几人便入席开宴,参加宴会的除了那四大家族之外,还有一些各个县府的士绅商户,不过他们自然是唯那四家马首是瞻,赵彦也与亓诗教一同入席,赵彦首先说道:“既然亓大人先到了,相比你们也已经明白这次朝廷的决心了吧!”
宴会刚刚开始,便一片冷场,下面的苗家宋家的人都不禁暗骂,送的礼都白送了,一点都不讲情面,张树木面不改色,而孔家的孔贞干却冷笑以对。
苗世东看了看周围,孔家是有恃无恐,张树木根本就是人家的内应,宋传鑫则是胆小怕事,现在也只有他能站出来说句话来,苗世东说道:“赵大人,虽说是大灾之年,不过若是让这些百姓都走了,等到来年雨水充沛之时,这大好的土地没人耕种,也会荒废了,有道是宁恋家乡一捻土,莫恋他国万两金,异国他乡就有那么好吗?”
孔贞干也起身来,说道:“苗先生说的有理,这迁移之事还是靠大家自愿为好,否则弄得怨声载道,我们孔家必然会向朝廷禀报此事!”
孔贞干话中带刺,赵彦和亓诗教却不怎么放在眼里,亓诗教现在大后台是方从哲,而方从哲的大后台是万历皇帝,孔家现在的孔贞运也想要赶考进入仕途,到时候也需要仰仗他们。
亓诗教看了看周围几人笑道:“苗先生和孔先生说的也有理,这次朝廷可不是空口白话,既然我提出了这个问题,自然已经有了万全的解决之策,张族长,你带来的礼物不妨让大家看看!”
酒楼此时已经被这四大家族一起包下,几个力士将扛着一只朱漆大箱进入宴席,赵彦挥手示意他们打开箱子,里面是一种摇臂收割机,是中国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曾经制造过的一种收割机,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设计,能够将割倒的秸秆集放成堆,效率最原始的版本提高了两倍。
宋传鑫心中一动,说道:“难不成这就是北海的收割机?”
亓诗教奇道:“宋先生也认识这种东西?”
宋传鑫说道:“在港口的时候,经常有这样的东西从北海运过来,因此在下才能识得!”
亓诗教笑道:“不错,这就是北海的收割机,能够收割稻麦一类的粮食,这只是一种小型的收割机,还有一种四匹马拉动的大型收割机,那种收割机千亩良田,一天之内就能够收割完毕,除此之外,还有深耕机、播种机、脱粒机、插秧机,当然插秧机我们是用不到了,不过有了东西,我想不需要多少人,若是不信你们可以乘坐海船到北海去看看,那里可都都已经普及了这些东西!”
“北海千里迢迢,还隔着大海,谁能证实啊!”席间一个人不禁嘟囔道。
赵彦厉声说道:“亓大人已经给出了解决的法子,你们居然还如此不堪造就,这次亓大人可是带来了小半个神枢营!朝廷的决心你们也应该知道了!”
赵彦唱白脸,亓诗教唱红脸,这下子下面那些人也都不再吭声了,不过他们不吭声实际上就是沉默对抗,根本耗着。
张树木笑道:“亓大人,其实不用到北海去看,在我的潍县那里,都已经普及了这些东西,若不是有这种收割机,我岂敢把那些佃户都放出去,大家若是不信尽管到我那里去看看!”
亓诗教笑道:“不必如此,我这里还有一个映画戏,正好是说这些农业机械的,马上就可以放给大家看!”
很快大厅内灯火全灭,挂上的布幕开始播放起来,这次播放的其实是一个介绍农业机械如何使用的教学片,这也是考虑到如今的百姓识字率不高,才弄出这种东西交给他们如何使用,首批使用的人自然是在北海,结果自然是极好的,这种新鲜的东西,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比枯燥的文字要强得多了。
第五十四章 山东变局(下)
在赵彦和亓诗教一个红脸一个白脸的压迫之下,苗家宋家基本上都同意了,孔家虽然有恃无恐,不过也不会贸然得罪二人,他们作为巡抚,可都是封疆大吏,仔细考虑了一下,这种农业机械若是真像他们所说的那样,用牛马来代替人力的工作,的确是一种十分划算的买卖,他们孔家自打大明建立,南宗北迁便在山东经营,与德王一系的人拥有着山东近一半的土地,若是都用上这些农业机械,那么节省的费用可就十分可观了。
考虑到这里,孔贞干也表示同意,反正若是不真,他也能从其他省份招收佃户,这时节最不缺的就是人。
这些人同意之后,宴会的气氛也进一步地和谐起来,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赵彦笑道:“诸位,这次请大家来,参与赈灾之事,也是为大家积阴德,那么多百姓若是在山东忍饥挨饿,饿死了是你们造孽,若是别人煽动,激起了民变,我这个巡抚自然是在所难逃,不过你们可都是有家有室的人,那些人造起反来,可不管你是什么人,照我说,这次让那些饥民离开,也是为了大家着想!”
孔贞干冷哼一声,其他人却只能随声附和,对赵彦这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表现,都十分不满。
“当然了,这次让大家来,灾民迁移的事情只是小事,诸位都是我们山东士绅当中的佼佼者,今天有一位贵人要跟你们谈些生意!”亓诗教笑着说道。
亓诗教的话倒是让这些人起了兴趣,亓诗教不但是登莱巡抚,更是如今首辅的高徒,前程似锦,他口中的贵人会是谁?
一个身着明黄直裾白色轻薄大氅的年轻人从外面走了进来,笑道:“赵大人、亓大人,诸位先生,这次是小王来往了,各位或许不识小王,在这里孤就自我介绍一下,孤就是皇爷爷前不久封的北海王!”
这个年轻人自然是朱由崧,他的话却让周围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