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声望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声望系统- 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为,这些强盗若被打死,官府能从种种蛛丝马迹中,找到强盗才是真凶的证据。

    就算没有证据,官府也有会让这些死去的强盗做替罪羊。

    为什么?

    因为,唐僧是东土大唐的高僧,大唐对于天竺而言,等同于天国上邦,唐僧等同于天国上邦的大使,除非万不得已,谁愿意把上国的大使关入监狱?

    这伙强盗真的逍遥法外了吗?

    不会!

    悟空当着唐僧的面放了强盗,这些强盗离开后,悟空悄悄的把他们送入了地狱。

    只有消失了的强盗,才是好强盗。

    强盗消失了,官府找不到真正的凶手,找不到凶手,官府迫于舆论的压力,只能拿唐僧师徒开刀。

    唐僧师徒被推入辖床,开始用刑。

    唐僧自从生下来,除了遇到真假悟空的时候,挨过假悟空一棒子,何时受过这样的罪,嘴里不停的嘟囔道:“悟空,怎的好,怎的好!”

    官府也知道唐僧的身份,并没有上真格的,而是宣布:“将唐僧师徒压入大牢,明日再审。”

    这么做是什么意思呢?

    官府是暗示唐僧等人,有办法赶紧的想,若是没有办法,明日肯定少不了一顿皮肉之苦。

    唐僧入狱一夜,依然完成了一次劫难,强盗已死,悟空怎样证明唐僧的清白,脱离牢狱之灾呢?

    悟空是这么做的!

    首先,悟空真身遁出牢房,变成寇员外的鬼魂来到寇府,叫嚷道:“阎王差鬼使押我来家与你们讲话,穿针儿枉口诳舌,陷害无辜,那有什么唐僧点着火,八戒叫杀人,沙僧劫出金银去,猴子打死你父亲?

    只因你胡口妄言,却叫好人受难。

    唐朝师徒路遇强盗,夺将财物,是何等好意,你却肆意诬陷,叫儿子告官,如今唐僧师徒被监禁,狱神、土地、城隍等神全都坐立不宁。

    鬼使押我来家,就是告诉你们,趁早撤回诉状,放唐僧师徒离去,不然,教我在家搅闹一月,一月之后,合门老幼并鸡狗之类,一个也不存留!”

    其次,悟空又来到刺史家里,变作刺史叔伯的鬼魂,说道:“坤三贤侄,你怎的这般无知,精把大唐圣僧当作贼人?

    狱神、土地、城隍报与阎君,阎君差我来告诉你:快快放了圣僧,不然,带你去地府打官司。”

    最后,悟空又飞到地灵县言衙堂,从空里伸下一只脚,一脚踩塌了半个衙门,叫道:

    “众官听着,吾乃玉帝差来的浪荡游神。玉帝知你们府监里冤枉了取经的佛子,教吾来告诉你们:趁早释放圣僧,否则我便再来一脚,先踩死合府县官,后踩死四境居民,把地灵县城都踏为平地!”

    (未完待续。)

第 367章:灵山脚下的道观() 
悟空的三管齐下确实很管用,在寇员外的家里一阵折腾,寇员外家里的人都认定:是穿针儿说谎了。

    悟空又对本地刺史连唬带骗,刺史也服了软。

    最后一脚踩踏了半个县衙,所有的办案人员,都认怂了:就算唐僧师徒不无辜,也要当成无辜者对待,谁叫人家有神仙撑腰呢!

    次日升堂,刺史刚要宣布唐僧师徒无罪,悟空又说话了!

    说什么呢?

    未免日后被人诟病,说悟空依仗神力干涉人间司法公正,悟空对在场众人道:“究竟寇员外是谁所杀,寇员外本人最清楚,我现在去一趟地府,带回寇员外的鬼魂,诸位一问便知。”

    话毕,悟空直奔地府,在地藏王菩萨的道场找到了寇员外。

    寇员外来到地府后被吓的不轻,精神一直处于恐慌之中,此时看到悟空,寇员外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急忙喊道:“圣僧,圣僧,救我一救!”

    悟空告诉寇员外:因他行善斋僧,地藏王菩萨打算让他做‘掌善缘簿子的案长’,寇员外若想还阳,可以给他增加十二年的阳寿。

    寇员外毕竟是个凡人,根本不知道‘掌善缘簿子的案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差事,此时的寇员外,一刻也不想呆在地府,当然选择还阳。

    于是乎,悟空带着寇员外的魂魄返回人间,寇员外死而复生。

    寇员外以为多了十二年的阳寿是一件好事,但,真是这样吗?

    非也,

    只因此时处于西游期间,寇员外斋养一万的僧人的举动,恰逢其会的斋到了唐僧师徒的头上,所以,才得了一个‘掌善缘簿子’的肥差,这样的机会,一旦错过,再也难求。

    得了这十二年的阳寿,等于抹平了寇员外斋养万僧的功德,等十二年后再入地府,寇员外就会知道,今日的选择,是多么的糊涂。

    一边是十二年糟老头子的生活,一边是干部编制的地府肥差,等寇员外将来明白的时候,指定是要后悔的!

    不过,这是寇员外自己的选择,与旁人无关,这个时候,就算悟空告诉寇员外;地府的差事是个好差事,寇员外也不会回去,所以,要怪只能怪寇员外自己福薄。

    言归正传!

    唐僧师徒既然无辜,那么,穿针儿状告唐僧师徒行凶杀人,就等于是诬告,在这个时代,诬告是要反坐的。

    于是乎,寇家上上下下都给穿针儿求情。

    刺史的脸上摆着一幅询问的神色,看向唐僧师徒,意思是:大唐高僧想怎样处置这个妇人?

    唐僧虽吃了一些苦头,但他向来以慈悲面孔示人,如论如何也说不出问罪的话。

    于是乎,唐僧向悟空递了一个眼神,意思是:这件事交给你了!

    唐僧心想:这恶人还是由悟空来做吧,以悟空的性子,肯定不会轻饶了穿针儿,届时,我再开口为穿针儿减免些刑罚,以显我佛慈悲心肠。

    唐僧却没有想到,一向眦睚必报的悟空,竟然会‘原谅了’穿针儿。

    前文说过,穿针儿看到的景象,都是悟空施的障眼法,所以,她并没有诬告。

    既然没有诬告,悟空又怎会追究她的责任呢?

    官府见西游队伍不打算追究穿针儿的责任,纷纷赞道:“如此慈悲心肠,真乃有道高僧!”

    寇府毕竟是远近驰名的良善乡绅,官府也是要给几分面子的,装模作样的让寇员外自行管教家中妇人,轻飘飘的揭过了此事。

    寇员外想留唐僧再住几天,面色不渝的唐僧不肯再留,带着徒弟们直奔灵山。

    唐僧想要快马加鞭,可是,队伍的行进速度越来越慢。

    悟空为了迎合周鼎口中的时间点,也是卖了老命,或是打探道路半日不归,或者外出化斋半日不回,或者故意找人麻烦,被人强留,等等等等。

    如此一来,原本六七日的路程,西游队伍足足走了一个多月。

    一个月之后,西游队伍终于来到了灵山脚下,灵山脚下有一座道观映入周鼎的眼帘。

    道观名唤玉真观,玉真观内有一位道人,人称:金顶大仙。

    金顶大仙在原著中总共出场过两次,第一次是观音领了佛旨,下山寻找取经人的时候,另一次,就是唐僧来到灵山,金顶大仙为唐僧师徒指引路径。

    以前周鼎很疑惑:灵山乃是佛门的总部,为何灵山的脚下会有一座道观,而且还有个道人在这里常驻?

    最关键的是,这道人还混的风生水起?

    直到最近一段时间,周鼎知晓了一些西游世界的势力的状况后,灵山脚下有个道观,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就像托塔天王李靖,几乎一家子都是佛门派系,却能在天庭做元帅一样,这玉真观的金顶大仙,就是天庭插在佛门的钉子。

    玉帝是道祖亲封的三届管理者,特别是封神之后,圣人隐退,玉帝的权柄,更是被无限的放大。

    灵山虽然是佛教的山门所在,但是,以前从来没人说过:灵山脚下不能有道观。

    玉帝的势力虽小,但他毕竟是名正言顺的三界主宰,谁也不能毫无顾虑的打破这一铁律。

    佛门既然在天庭安插了许多的钉子,玉帝自然也要有所表示,于是乎,他在灵山脚下建了一座道观,并将金顶大仙这个钉子安插在这里。

    或许有的朋友问了,玉帝为什么建座道观来监控佛门?为什么没有派人打入佛门内部呢?

    玉帝之所以这么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他在灵山脚下建一座玉真观,派驻了金顶大仙,等于堂而皇之的告诉世人:朕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佛门虽大,却在朕的管理之下。

    最关键的原因是,玉帝不敢派人深入佛门。

    佛门功法非常的邪门,谁也不能保证,打入佛教内部的人,会不会被佛教的教义忽悠的弃明投暗。

    就算这个人心智鉴定,没有被佛教的教义忽悠瘸,也很有可能被佛教的圣人强行剃度,大家都知道:佛教二圣的底线,低的令人发指。

    事实证明,玉帝这步棋走对了!

    玉真观就好像是玉帝建立大使馆,金顶大仙就是大使,佛门诸人除非要和天庭撕破脸皮,否则就得认。

    是以,不管佛门私下里如何厌恶金顶大仙,表面上,还要表现的非常友好。

    金顶大仙的脸皮也很厚,不管是上灵山的,还是下灵山的,他都会拉住别人,请进观里喝一杯茶,旁敲侧击的打探消息。

    …………

    (未完待续。)

第 368 章:西游不为传经?() 
佛门诸人很膈应玉真观,更讨厌金顶大仙,但是,他们却不能翻脸。

    不仅不能翻脸,还得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友好。

    金顶大仙毕竟是‘奉旨问话’,他们须得有问必答,而且不能信口胡诌。

    所以,当金顶大仙第一次出场,询问观音要去做什么的时候,观音老老实实的说了:“奉佛旨寻找取经人。”

    不过,观音菩萨也不是没脾气的,能说的说了,不能说的坚决不说,能忽悠的尽量忽悠。

    例如:她曾告诉金顶大仙,‘取经人两三年便至’,这句话,就纯粹是忽悠了。

    既然菩萨要求唐僧脚踏实地的走到灵神,唐僧怎么可能两三年便到呢?

    若是两三年便到,唐僧每年就要走四五万里的路,平均下来,每天都要走一二百里?

    莫说唐僧这一路西来要经历无数妖魔鬼怪,就算没有妖魔鬼怪,也要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怎么可能每日前进一二百里?

    若都是一马平川的大路还差不多。

    金顶大仙怎么信了呢?

    只因为,凡人若是骑马,若走的是一马平川的大陆,就算一日赶路三五百里,也很正常,是以,他上了观音一个小当。

    观音或者佛门其他人,也只能在这些模棱两可的小节上,无伤大雅的蒙一下金顶大仙,他们并不敢真的触怒金顶大仙。

    其他人不说,就说观音菩萨吧,观音菩萨的道场在南海,若她不给金顶大仙面子,等同于打了玉帝的脸,玉帝会不会下令在南海建一座道观呢?

    或者,直接派两个阐教弟子驻守南海?

    观音算是阐教的叛徒,玉帝若要制裁观音,阐教弟子肯定有人愿意效劳。

    一直以来,佛门有很多的人希望金顶大仙消失,却没有人出手。

    大家都知道:金顶大仙若在灵山脚下出了意外,佛门便会非常被动。

    就算事情不是佛门干的,世人也会以为是佛门干的,否则,偌大的佛门,高阶修士无数,山脚下的人出了事你们会不知道?

    届时,佛门难辞其咎,玉帝也不会善罢甘休,定会派遣更多的神仙,更厉害的神仙驻守于此。

    玉帝的手下并不是没有人,关键要看做的是什么事,若玉帝想在灵山脚下驻兵,定会有无数的金仙、太乙金仙、甚至是大罗金仙踊跃报名。

    其他人不说,单是上了封神榜,在天庭为官的截教弟子,绝对会蜂拥而来。

    ……

    唐僧来到玉真观,标志着十万八千里的取经之路已经走完,既然已经走完,周鼎不打算继续跟着西游队伍。

    一来,唐僧只要把经书带回大唐传授,周鼎就能得到天降功德,没有必要非上灵山。

    二来,唐僧过凌云渡的时候,会遇到佛门的接引佛祖。

    这个世界,除道祖之外的六个圣人,修炼的都是斩三尸成圣之法,接引虽说是许愿借功德成圣,但他成圣之前已经斩过一尸,是以,周鼎认为:这位接引佛祖,就是接引圣人的斩尸分身。

    否则的话,他怎么敢用接引这个名字?

    不用想也知道,周鼎既然和通天教主关系不错,那么,他和佛教圣人之间八成不会友好,就算没仇没怨,就算关系没有敌对,周鼎也不想接近毫无底线的接引。

    接引若是来上一句:“小友,我观你与我佛门有缘!”周鼎就要苦逼了!

    所以,除非不得已,周鼎绝不会主动出现在佛门圣人的面前,包括圣人分身。

    既然不打算继续和西游队伍搀和,周鼎也没有和金顶大仙见面,直接收起祥云,驾驭飞剑,直奔南瞻部洲,东土大唐。

    唐僧取经的事就快完了,周鼎打算先给唐王报个信。

    原著中,唐僧回到东土后,没过多长时间便到了一藏之数的期限,受限于时间的限制,唐僧的经书仅仅讲了一小部分。

    时间到了之后,天道降下了取经的功德。

    功德临身,唐僧证道成仙,再然后,唐僧受到如来的召唤,返回佛门。

    而这一次,周鼎打算提前召集众僧,做好传道的准备,等唐僧回到大唐后,立即开始为众僧讲经。

    如此一来,便节省了事先召集僧人的时间,有了这个时间,唐僧定能一藏数之前讲完经书,这样的话,周鼎等人的功德也许会多一点。

    为什么周鼎会这样想呢?

    因为,周鼎感觉,唐僧在灵山取经的时候,佛门的态度很奇怪。

    怎么个奇怪法呢?

    且说:唐僧上了接引佛祖的渡舟,抵达佛门,拜了又拜,也不知拜了多少下,终于来到了如来佛祖的面前,又拜道:

    “弟子玄奘,奉东土大唐皇帝旨意,遥诣宝山,拜求真经,以济众生。望我佛祖垂恩,早赐回国。”

    如来说道:“你那东土乃南赡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广人稠,多贪多杀,多淫多诳,多欺多诈,不遵佛教,不向善缘,不敬三光,不重五谷,不忠不孝,不义不仁,瞒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杀牲,造下无边之孽,罪盈恶满,致有地狱之灾……”

    虽有孔氏在彼立下仁义礼智之教,帝王相继,治有徒流绞斩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纵无忌之辈何耶!”

    如来说的真是东土大唐吗?相比大唐而言,西贺牛州才是这样的情形吧,否则的话,西贺牛州的人,怎会以托生到大唐为最终理想呢?

    佛祖接着道:“我有经书三藏,可以超脱苦恼:有《法》一藏,谈天。有《论》一藏,说地。有《经》一藏,度鬼。

    三藏共计三十五部,合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汝等远来,待要全付与汝取去,但那方之人,愚蠢村强,毁谤真言,不识我沙门之奥旨。”

    说道这里,佛祖对两个僧人道:“阿傩、伽叶,你两个引唐僧等人,将我那三藏经中三十五部之内,各检几卷与他,教他传流东土,永注洪恩。”

    佛祖的话,就是奇怪之处:佛门大张旗鼓的搞西游,唐僧历尽险阻,好不容易到了西天,竟然只给他各捡几部给他带回东土。

    由此可见,传经,并不是佛门的目的。

    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